|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知识-->戏剧音乐
祁阳戏伴奏音乐

尹伯康

  祁阳戏的伴奏音乐,分锣鼓经和过场曲牌两个部分。

  锣鼓经 一般称锣鼓点子,是戏曲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祁阳戏锣鼓点子比较丰富,有一百多种,均有较严格的程式。基本节拍形式有:2/4节拍,如[出场锣]等;3/4节拍,如[盾牌锣]等4/4节拍,如[跛子锣]、[挂牌锣]等;还有1/4节拍的[七星伴月]表现功能大体可分为四类:

  身段锣鼓:用于伴奏演员上下场或表演身段,点子有大小之分。小点子有登场小锣、出场小击头、小连头、干钹子、水底鱼等。大点子有吊场锣(开山字用)、四边静、挂牌锣、阴阳锣、下山虎、水波浪、爆锣、洗马锣、踮子锣、三扑锣、坐白锣、大击头、大连头等。

  开唱锣鼓:用于演员起唱,也有大小之分。小点子有小起板头(如[五星镲]、[七星镲])、小三流头、小挑头、小二流头(如[小飘头]、[小三清锣]、[小捕头]等)以及南、北二路出场小慢皮头等。大点子有武起板头([四边静]、[一枝花]、[双架锣]、[拖五锤]等)、文起板头([三二一]、[双架锣]等)、文武起板头([滴溜子][三扑头]、[半边静]、[四边静]等)、北路慢皮头([半边月]、[飘头]、[扑头]、[画眉跳杆]、[三清锣]等)、三流入头(如[双架锣]),还有散板、滚板头([倒脱靴]、[拖五锤]等)、哭头锣(如[干钹子])等。

  念白锣鼓:用于配合念白,也区分大小。有小击头、笑头(叫头)课子([扑灯蛾])、坐白锣、收头(慢收头、快收头)、大击头、大连头、小半击头、大击头上场锣等。

  开打锣鼓:用于武打戏,有爆锣、下山虎、马腿、把子锣(如[盾牌锣])、乱劈柴、撕边(长撕边、短撕边)、单锤一击等。

  各种点子的转换,都按演员表演、情绪变化而定,如“大转小”、“小转大”等。在表演激动情绪时用“火爆锣”,忧虑、伤感时用“闷锣”,大段身段的表演则用“开山字”(传统叫“打跳台”)。

  开台锣鼓:是锣鼓经中的“套曲”,又叫“闹台”或“打通”,用在演出前以号召观众。分“文开台”(又叫“加官开台”或“噪鼓开台”)和“武开台”(又叫“战鼓开台”)两种。文开台点子不多,但结构严谨,前后顺序固定不变;武开台点子连接灵活,可多可少,可长可短。演出中所用各种点子,文、武开台中基本齐备。

  过场曲牌 分唢呐伴奏与丝竹乐伴奏两部分。在弹腔戏中,不同场合用不同的伴奏曲牌。如花园观赏用[锦堂月],起道上朝用[六么令],拆书、修书用[一封书]或[急三枪],观景用[夜深沉]或[节节高],奏本吹[驻云飞],会阵用[风入松],按院巡抚用[粉孩儿],颁师回朝用[朝阳歌](整本戏则用[大环著]和[九回头]),游园、下棋、打秋千等场合用[耍孩儿],大团圆结局吹[一江风]和[皂罗袍]。有些场合,不同身份的人物用不同的伴奏曲牌。如发兵,皇帝用[普天乐],番王用[反车马]或[梅花酒],草头王用[二犯],正元帅用[泣颜回],皇后或丞相(如曹操)用[甘州歌]。摆宴,皇帝用[玉芙蓉],番王用[醉东风],丞相用[黄莺儿],将帅用[画眉序],员外用[坐堂园林好]。以上均为该曲之“正曲”,而“副曲”也有用场,如饮酒用“正曲”,拆席则用“副曲”,其他场合也“正”、“副”俱用。还有一曲多用的[小桃红],以及专戏专曲的[一蓬松](专用于《打鼓骂曹》一剧)。联套曲牌,则有一堂“九腔”、一堂[点绛唇]和在《雁门关》、《黄鹤楼》等戏中排队迎客时运用的[大排队]、[得胜令]、[哪吒令]、[巴调]联套曲牌吹奏。

来源:《祁阳戏剧舞台艺术》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