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戏的唱,分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高腔和昆腔为曲牌体。弹腔和杂腔小调多为板腔体。曲牌体的词格遵一定的格式,为长短句;板腔体一般为整齐句,五言、七言或十言。曲牌体有“只曲”、“套曲”之分。“只曲”系指在一折戏中只用一支曲牌反复演唱。“套曲”为曲牌联套,即多支曲牌联在一起使用,在昆腔中称“一堂牌子”,必须按一定顺序排列。一般一出戏用一个“套曲”。板腔体则有各种板式。
高腔 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靠腔,不托管弦。帮腔有两种形式。永河派是以鼓师为首的场面(乐队)人声帮腔,锣鼓相随;宝河派除人声帮和外,还加唢呐锣鼓帮腔。帮腔分别有帮两字、三字及全句的,也有极少数全曲不帮腔的。高腔有“正高”、“杂高”之分。“正高”曲牌在腔、词结构上均有较严格的定规,如《目连传》、《精忠传》等连台本戏属于“正高”;“杂高”又称“耍高”,腔、词结构较为灵活,多为折子戏,如《拜月》、《抢伞》、《骂相》、《借靴》、《赠剑》、《出塞》等。祁阳戏高腔曲牌有240支,根据音乐素材、调式、旋法等特点,大体分为六类,即[四边静]类、[四朝元]类、[孝顺歌]类、[山坡羊]类、[汉腔]类和集曲、犯腔类,以及其他杂曲。祁阳戏高腔曲牌中的板眼,共有三眼板、一眼板、无眼板和散板等四种形式。
昆腔 传入湖南后,与地方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浓烈的地方特色。曲牌共289支,有“正板”、“衬板”之分,艺人又称“正曲”、“副曲”。“正板”4/4记谱,“衬板”2/4记谱。两支一起便可成套,成为“一正一副,先正后副”形式。昆腔曲牌的板眼,有三眼板、增板、一眼板、无眼板、干板等不同板式。伴奏分大笛、小笛两种。大笛(唢呐)使用大锣大钹大堂鼓(或战鼓),表现气势雄伟、刚劲豪放的气氛;小笛(横笛)使用小锣小镲和噪鼓,表现抒情性较强的叙事性唱段。常按人物使用乐器。如[玉芙蓉]一曲,蓝黑虎唱伴大笛,岳云唱伴小笛;[粉孩儿]一曲,岳飞唱用大笛,岳云唱用小笛。
弹腔 主要腔调有南路、北路、反南路、反北路,以及弋板等腔调。弹腔调门,历来有严格规定。上午唱正戏,定乙字调(B)或正宫调(A),下午唱小戏,用六字调(G)。传统习惯用唢呐定调。弹腔伴奏乐器组合,文场有祁胡、瓜琴(现今多用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四件,以祁胡为主奏乐器。武场有战鼓、帽形噪鼓(现用班鼓)、鱼口、云板、大锣大钹、小锣小镲和云锣等。永河派唱小调时用“皮琴”伴奏,宝河派用瓜琴。祁阳戏弹腔板式丰富,其中“快慢皮”为南、北路之基本板式。
南路:祁胡“5——2”定弦,一般板起板梢,生腔落“2”,旦腔落“5”,男女腔旋律基本相同。根据基本板式“快慢皮”(一板一眼,有固定上下句长过门连腔),延展或压缩节奏,可以变化为各种板式。如[四门腔]属慢皮唱腔,其中一、二、三门腔均与慢皮相同,唯第四门腔中夹有北路旋律,传统称“南转北”。[弋板]:即“平板”或称[四平调],一板一眼,为整齐的上下对称句,唱腔结束时多重复后半句。[满江红]:旦行专用腔。一般结合在慢皮腔之前使用,如《土林祭塔》一剧慢皮腔中,即采用此腔。[阴皮]:又叫“反南路”,用瓜琴演奏,一板三眼,“1——5”定弦,上句落“5”,下句落“2”。宜于表现悲愤、哀怨的情绪,为生、旦之常用腔。
北路:唱腔眼起板落,祁胡“6——3”定弦,行当有分腔。生腔(包括小生、花脸、丑脚、老旦)为宫调式,上句落羽、角、徵音;旦腔为徵调式,上句落宫、羽音。根据基本板式“快慢皮”亦可变化出各种板式。如[丢句]:又称“吊板”,一板三眼,夹在慢皮与慢二流之间,各行当均有。它是一句唱词分两节唱,七字句是前四后三,十字句是前六后四,每干唱一节,祁胡必奏一个与上句唱腔、节拍相应的、模拟式过门。上下句往复进行。[八板头]:旦行专用腔。用在起板(倒板)与慢皮之间,是一种色彩性花腔,唱词多为感叹词语,八板头后转慢皮。此腔仅见于《三司大审》、《双别窑》、《打金枝》、《西篷击掌》四出戏中。[四门腔]:是戏中职位高的人物走四门所唱的四个上句长腔。每腔旋律、过门、锣鼓点均有定规,生、旦腔不同,生腔每四腔落音为“3 6 2 5”,旦腔为“6331”,并在第四门腔内又插入南路音调,增加色彩对比,传统叫“北转南”,难度较大。[倒三秋]:为旦行、花脸行专用腔,用于数唱数字,从一至十,从十至一,一顺一倒,依次递增递减,反复演唱,唱词是“一二,二一;一二三,三二一,二一,一;一二三四,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旦行上句落“宫”,下句落“徵”,花脸行一般上句落“角”,下句落“羽”,一板一眼,中速演唱,祁胡不跟腔,只重复上句唱腔旋律以当过门,学舌呼应,见于《法场生祭》、《花园跑马》等剧。[慢二六]:近似慢二流,旦行专用腔。从桂剧吸收而来,仅《虹霓关》一剧中丫环用,是北路旦腔的发展。[反北路]:又称[背工调],为北反调,有“慢皮”、“二流”、“起板”等板式,仅《卖皮弦》一剧中用。
杂腔小调 如安春(即安庆调,分男女腔)、五句半、七句半(即南锣,有正、反之分)、補缸调、小放牛等吹腔以及民歌小调。除用笛与唢呐伴奏的上述吹腔外,其他丝弦、民间小调多用于弹腔。也有整个戏唱小调的,如《腊梅从良》,有作插曲用的如《卖麻疯》等。凡南路中插小调,只需在演唱时乐队奏一个“八板”作引腔过门,演员即可开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