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知识-->舞台美术
常德花鼓戏服饰

胡健国

  本世纪初期,常德花鼓戏的服饰,仍十分简陋。如澧县喻春满戏班的褶裙子(甚至蟒袍),均多由染色的土布缝制而成。旦角头罩头巾,下身着绣花裙;有时用线麻打成麻网,锁线是农妇用的纳鞋帮的白绳。小生头戴的冠帽,则多用硬纸壳做成,用彩笔涂画花纹;丑角亦常用粗布包袱做腰裙。石门覃家戏班的旦角穿士林布上衣,下身系统裙,如果是土家族旦角艺人,上身则穿宽边衣袖的上衣;丑角亦多腰系布裙,头戴青罗帽。汉寿一带花鼓戏班中,条件差的甚至以日常生活中的长衫当戏装。头上亦用农民常戴的猴儿帽。常德、桃源一带的长年班子则有了当时颇为讲究的褶子和蟒袍冠巾等服饰。

  二十年代后,随同“半灯半汉”戏班的崛起出现了大量行箱本家,他们有些是艺人出身,有些则是拥有常备的戏装和头饰的本家。大本戏的演出,角色随之增多,服饰也因之而增加。以穿蟒袍而言,就有包公、谭应龙、龙王以及一些山大王等。此时,一般花鼓戏长年班子皆同地方大戏班一样,有了大、小衣箱和盔头、把子箱。

  五十年代初,常德、桃源、津市的专业花鼓戏剧团开始上演现代生活题材的剧目,因此,增加了大量不同时代的服饰。

来源:《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四)·常德花鼓戏志》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