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陶公庙戏台
我国楹联源远流长,戏曲传统悠久,雅俗共赏的戏台对联也应运而生。戏台楹联是生命力极强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在古戏台中有其独特地位。古戏台是娱祖酬神,娱人以振伦堂、厚风教的场所。古戏台的楹联和匾额有着民俗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借戏台对联以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纵横古今,令人缅怀瞻仰。或是借景抒怀,指点迷津,揭示艺术真谛。其语言活泼灵动,或寓庄于谐,或借古讽今,惩恶扬善,具有喻世、醒世和警世之功能。其主题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教文化色彩,尊神娱神;二是宗族文化色彩,礼赞先祖和家族历史的功德与荣耀;三是历史文化色彩,多为吊古追怀,对先贤名臣的追思与敬仰,古为今用;四是传统戏曲文化色彩;五是民风民俗文化色彩;六是宣扬传统道德伦礼。楹联常常以其文思之妙,如画龙点睛,神彩飞动,妙趣横生;如自然天成,融为一体,引人入胜。楹联力求阐释深层的文化内涵,又熔书法、雕刻建筑艺术于一炉,使戏台更加瑰丽典雅。成为古戏台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芷江天后宫戏台
湖湘古戏台楹联不乏名人才子、著名书家之作,如王闿运、何绍基、吴獬、彭玉麟、郭昆焘等。其文其墨,脍炙人口,令人敬仰,传为佳话,且多流传后世。
因戏台楹联,常引发一些小故事,也为戏台楹联蒙上一些传奇色彩,据传光绪年间,通道瑶朗班去为溪口古友一庙台唱《目连》。当地人将为戏台书写的一幅长联逐字剪下和乱,要戏班的人照旧凑拢贴好,否则不付戏资。戏班只得派人连夜赶回,请寨中最有学问的李光浩,前来将对联拼好贴上,为瑶朗寨争了面子。
距隆回县城西北六十里的鸟树下戏台,传说某次演出目莲戏,撰写台联:
虽云岗极报深恩,总只赞舜之慕,曾之养,从未闻六殿寻亲,孝子如斯真古怪;
纵说开荤成大恶,也不过吕于汉,武于唐,那见得阴司受苦,阎王未免太糊涂。
方贴此联,台即倾倒。这则传说,为目连戏做了一个大广告,虽不可信,却渗透了行孝劝善、阴果报应的伦理道德。
祁东排山戏台,清光绪重修前曾有山门石刻楹联:
排定总由天,任百般诡计阴谋,当场立见;
山穷犹有路,看千古忠臣孝子,揭局方知。
现山门内侧存重修后楹联:
排恶偕梨园,看来奸相忌才,百计害人终害己;
山藏多柳翣,唱到忠臣报国,千秋埋骨不埋名。
据当地老人谈及,清光绪末年重修时此对联是面向山门外的,后因瘟疫流行,死人很多,便认为是此对联中“千秋埋骨不埋名”之句不吉利所至,就将此联改向山门内侧,而大门外侧无楹联。一场无法抵御的瘟疫,最终追罪于一幅楹联,当然也是一种无奈。笔者立于朽损不堪的古台前,联想这段如此悲惨伤心的往事,不由人生发出一种沉痛的苍凉之感。
楹联一般多在台口两铡的前柱上,有的因舞台有多层台柱而布有多幅楹联,也有书写于戏台两侧之粉墙上的,有刻于石柱之上的,有直接雕刻于木柱上的,也有用上等木材精刻和油漆,或平面式,或半圆的抱柱式,悬挂于台柱之上,除了与戏台建筑融为一体的永久性楹联外,还有因戏目、因喜庆、因时局而临时书写的戏联。
戏台一般都以木板壁分隔前后台,板壁或为一字形,或为八字形,其上必有匾额。其实,就其形式来说,用木板或其它材料制作雕刻而成,然后单独悬挂在建筑物上的,称之为匾。直接附于建筑物或直接刻制,或直接书写,或在其它材料上刻制好再镶嵌于建筑物上的,谓之额。现在,匾额已经成了通称。匾额,就其功能而言,分为两类。一为名匾,即表明建筑物的名称,湖湘古戏台中如长沙陶公庙戏台的台匾“古楼”,南岳之奎星阁的“戏台”。一类是赞匾,为了表示赞颂,这类匾额与建筑物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湖湘古戏台的这类匾额很多,且多与戏曲和传统道德文化有直接联系。如“弦歌雅化”、“凤凰来仪”、“观今鉴古”等。匾额或四字匾,或三字匾,也有二字匾。字少虽信息量小,难的是会意准确,内涵深远,画龙点睛。如“风歌雅韵”、“可以观”、“俨然”、“镜人”、“公说”、“一曲重来”、“会心不远”、“今古奇观”、“内省思齐”、“南风之薰”、“千秋通鉴”等等。
古戏台上还有一种门额,即分隔前后台的板壁左右设立的演员上下场门道(这是由于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规范而形成的建筑构置),其门额之上通常书写“出将,入相”,也有书写“出凤,入仪”、“清风,明月”、“来云,去雁”、“反而,思来”、“出忠,入孝”、“作始,以成”、“告往,知来”、“入雅,出风”等。这些上下场门额,或与传统戏曲演出相融,有其实用性;或显儒风雅韵;或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
下面附录湖湘古戏台的部分台联,以作赏析。
湖南戏台楹联最多的是长沙朗梨陶公庙戏台。楹联匾额满布舞台内外,目不暇接。

长沙陶公庙戏台后台天井处的楼栏和楹联
戏楼的台内正面悬挂匾额:“金石谐和”。
台内悬匾“古楼”。
上下场门:右门额书“鉴古观今”,篆书“去雁”;左门额书“旧曲新声”,篆书“来云”。
前檐内侧匾额“大观”。
左右马门楹联:
子弟阅五朝,依旧唐宫歌舞;
神仙独千古,长留晋代衣冠。
戏台正面楹联:
邪正忠奸,眼前轩舞皆身鉴;
疾徐高下,曲中清婉泼元音。
三联:
楼阁重修,五千年治乱,兴衰昭于众目;
竹林高会,亿万载声灵,赫濯光被群生。
台口前石柱楹联:
世事何须认真,境过追维成梦幻;
人生莫以为戏,眼前法戒当箴规。
后台面向庙门柱联:
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
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
台外两侧柱楹联:
四百八十寺,皆付劫灰。山水结奇缘,尚留得两晋衣冠,隐逸神仙堪合传;
三万六千场,无非戏局。春秋多佳日,好演出历朝人物,忠奸贤佞看分明。
南岳奎星阁(戏台),建筑物位处南岳大庙的中轴线上,面向北面的大雄宝殿,独处庙坪的中间,四周无建筑相连,戏台为方形,檐下四方均有横匾,东为“细思之”,北为“戏台”,西为“静听之”,南为“古往今来”。其涵意都与戏台的演出功能紧密相连。
戏楼原有楹联:
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
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
又联:
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
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自南来。
再联:
天下一场戏,看后来是何结局;
人生多幻境,关紧处还要认真。
祁东排山戏台,清光绪重修前曾有山门石刻楹联:
排定总由天,任百般诡计阴谋,当场立见;
山穷犹有路,看千古忠臣孝子,揭局方知。
现山门内侧存重修后楹联:
排恶偕梨园,看来奸相忌才,百计害人终害己;
山藏多柳翣,唱到忠臣报国,千秋埋骨不埋名。
衡州长沙会馆戏台 (清·廖荪垓)
潇湘门外柳枝多,听玉笛飞声,乡思暗牵桔浦;
烟雨池边鸿影度,忽苍龙入城,江风吹下潭州。
东馆接朱陵,好与长沙回舞袖;
南山笼紫盖,共听仙乐奏云霄。
笛曲吹开九面云,看舞袖频旋,风流当忆长沙国;
家山共此三湘水,听乡音无改,雅调如翻渔父词。
芷江天后宫戏台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泸浦市下黔王宫戏台
八角装成,俨然君臣父子;
一声鼓息,谁是儿女夫妻。
武冈新化会馆(李汉林)
去梅城数百余里而遥,触景田庐犹在望;
在资水七十二滩之上,同舟风雨最关情。
衡阳会馆(彭玉麟)
回首望衡阳,最难忘石鼓书声,雁峰鸿影;
羁身在沅水,一样是春风人面,逆旅乡情。
(彭玉麟,湖南衡阳人,清末湘军将领,官至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
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
通天地人之谓才。
长沙杨泗庙紫云台戏台
古调谱悲欢,俨然紫塞秋笳,杨妃春色;
金江流日夜,彷徘云傲仙乐,泗水弦歌。
(1962年何光年题)
靖港杨泗庙戏台 (徐受)
高阁俯南溟,看九万里鹏飞,无数化身生眼底;
重湖吞左蠡,听卅六湾渔唱,大千风月入怀来。
霞凝港关帝庙戏台
水上文章,桨打连圈篙打点;
台中歌舞,锣助精神鼓助威。
李靖祠庙戏台
溯湘江南来,百里河山,仗此楼台锁住;
唱大江东去,九天烟云,好凭弦管吹开。
长沙火宫殿戏台 (何绍基)
象以虚成,有几多幻影浮烟,好向虚中求实;
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何绍基,湖南道县人,清道光进士,著名书法家、诗人、对联名家。道县火神庙戏台即有此联,长沙观音阁戏台联:“象从虚出,见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上联有所改动,传为1913年黄逢元为长沙豫园班在豫园戏台演唱豫剧的题联。)
长沙水陆洲江神庙拱极楼戏台(王运常)
满天风景,水陆平分,登楼览云梦潇湘,壮气直吞巫峡北;
千古英雄,浪沙淘尽,倚剑听铜琶铁板,高声齐唱大江东。
长沙桃花洞古戏台
聚万宝之大成,一曲霓裳,翻落庭前桂子;
继千秋而共祝,三通战鼓,催开洞里桃花。
望城东山寺古戏台(易礼容 夏曦)
莫说散沙不能成大器;
须知泥土可以变成金。
南岳高真寺戏台:
高唱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
真情毕露,斯人莫道世间无。
衡阳西关祠戏台 (清·王闿运)
演假亦声容,居然晋舞秦讴,慷慨鸣鲲增壮气
传芭祠节义,遥想荆城益濑,往来风马卷灵旗
(王闿运,湖南湘潭人,清末学者,咸丰举人,衡山书院山长,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
衡东草市灵山庙戏台 (陈思旷)
草莽亦为臣,何妨将富贵功名,看作蜃楼海市;
灵台方偃伯,最好是管弦丝竹,奏来流水高山。
醴陵东富寺戏台
演出善恶忠奸,分明报应;
看破红尘得失,毕竟循环。
湘阴营田岳鄂王庙戏台 (易湘源)
天上落将军,惠此南国;
洞庭张雅乐,穆如清风。
忠萃一门,笙管有声皆义烈;
功成八日,湖湘无地不讴歌。
湘阴县杨林寺戏台
杨妃春色,西子秋波,妆成媚态柔情,问世间有几双醒眼;
林下樵歌,溪边渔唱,弹到高山流水,恐古来无二个知音。
岳阳南岳庙戏台 (吴獬)
乱世需才,何不教南霁云、雷万春几位将军,救末劫投胎下界;
逢场作戏,切莫演尹子奇、令狐潮一班反贼,使吾神怒发冲冠。
(吴獬,湖南临澧人,清光绪进士,曾掌教湖南衡山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四十年。)
湘潭天符庙戏台 (清·吴熙)
莫轻他巴愉下里,楚舞阳阿,古今俗乐亦和平,看四气均调,何必待邹律回温,虞弦解愠;
最好是明月秋圆,奇花夜合,儿女多情易离别,愿一场欢会,绝不见琴悲寡鹄,瑟怨孤鸾。
湘潭城隍戏台 (二幅 清·吴熙)
湘灵瑶瑟渺难闻,喜菊部擅场,且安排歌舍舞衫,谱成下里巴人曲;
诗社雨湖今不在,趁松寮雅集,好凭借哀丝豪竹,陶写中年谢傅情。
世人尚不信神灵,问狂寇凭陵,是谁使妖术冰消,大声霆击;
优孟何曾无劝戒,看愚夫感泣,翻较胜僧谈名理,佛说前因。
城隍庙戏台 (清·郭昆焘)
人事可征,喜歌舞登台,听取新声供笑乐;
神灵如在,看贤奸结局,原凭法曲醒痴生。
观音殿戏台 (清·朱人骥)
天上曲初传,看他杨柳楼台,无数化身齐起舞;
人间歌未歇,悟到莲花世界,几多春梦待惊回。
久旱降雨岳王庙演戏联 (杨节钦)
霹雳数声,攻秦桧一生罪孽;
滂沱大雨,洗岳飞三字奇冤。
高露山天福寺新建戏台 (杨节钦)
高筑露台,演千古载英雄往事;
天钟福地,接七二峰衡岳大观。
临湘关帝庙戏台 (吴獬)
神似日行天,天行日即行,那管孙,那管曹,那管江东河北;戏将人换世,世换人不换,甚么唐,甚么宋,甚么古往今来。
武圣庙戏台 (清·张颂昌)
谷口汇万壑流泉,好水佳山,恰要此楼台锁位;
时局遏千秋奇变,欧风美雨,全凭它笙管吹开。
清安庙戏台 (张颂昌)
戚继光快些出台,早将倭寇歼除,还我河山酬国耻;
清安佛也当说法,倘若中华沦陷,有谁庆贺祝生辰。
白云寺关公殿戏 (谭其羽)
白云生处,白日放歌,听白雪阳春,白叟也来消白昼;
青史留芳,青山依旧,揠青龙偃月,青眼犹复仰青天。
唐市戏台 (戴煜庠)
歌舞几时休,借此唤起同胞,豪气直吞河朔虏;
春光三月暮,听到声嘶杜宇,不平犹为岳王鸣。
浏阳枨冲市真人庙戏台 (清·易翰鼎)
月殿霓裳,锦城丝管;
梧桐庭院,杨柳楼台。
水府庙戏台 (清·罗梦熊)
踏歌亦神品仙腔,境能入画;
水国现蜃楼蛟室,色即是空。
邵阳水府庙戏台
妙手空空,一弹秋水一弹月;
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
邵阳水府庙戏台后台化装间有集句联: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莲寺戏台 (罗梦熊)
白草黄沙古战场,叠兴叠亡,今日只堪凭吊;
莲花贝叶仙世界,是空是色,解人何必认真。
慈云庵戏联 (前殿祀关帝 杨节钦)
倭寇犯中华,地陷东南,天倾西北,茫茫大陆,造成血海骨山,仗神明砥柱八荒,解除荆棘铜驼厄;
英雄扶汉室,春风汗马,夏雨磨刀,赫赫武功,谱入管弦钟鼓,值此际江城五月,吹出梅花玉笛声。
慈利县城隍庙戏台 (康业柚)
天胡此醉,为民族生出英雄,为英雄复生出魔障,看金牌缅想排外精神,死作牺牲,风波三字莫须有;
予欲无言,对陈迹感怀现象,对现象又感怀将来,铸铁像用完老奸罪案,今留影响,戏剧五洲大改良。
(清光绪三十一年,慈利城隍庙演《风波亭》)
洪江双溪三王庙戏台
离合悲欢转眼便成千古事;
名利恩爱到头还是一场空。
临武城隍庙戏台
耀武扬威都是假;
装模作样尽成真。
你挤我挤,挤得几无立足地;
好看歹看,看完总有会心时。
曲度新声,婉转歌喉着意听;
姿旋弱态,蹁跹舞袖认真看。
永州柳子庙戏台 (清·何绍基)
胜地喜临江,万叠云山来缥渺;
高情还爱石,一园花竹尽玲珑。
白龙大王庙戏台 (黄逢元)
听水又听风,好与霓裳翻作谱;
见首不见尾,偶然鱼服化来身。
湘潭县城隍庙戏台 (清·吴熙)
世人倘不信神明,问狂寇凭陵,是谁使妖术冰消,大声雷击;
优孟何曾无劝戒,看愚夫感泣,翻较胜僧谈名理,佛说前因。
大门内建有戏台,台前有联:
演出善恶忠奸,分明报应;
看破红尘得失,毕竟循环。
平江长寿街上市庙戏台
如此传神,难演忠奸善恶;
这般入妙,总有离合悲欢。 (李元度)
一二人千军万马,你一刀我一枪总杀不死;
三五步海角天涯,臣骑马君坐轿还是步行。(刘鳌)
湘潭光明山演戏对联 (汤老秋)
竹湖北转,梅岭南回,对此中甸楼台,万紫千红争着色;
五马东藏,双龙西垫,听到大声鼓吹,横飞直走各因时。
环境表同情,两桥烟柳,七泖风花,文章亦是俳优体;
热忱生感力,五马凌霄,双龙起窟,神气都归跳舞台。
岂今有黑幕乎!爱国男儿,为人早示光明路;
正世多惨剧耳!低眉菩萨,何时撑来普济舟。
入场容易出场难,问谁心地光明?立足不随尘俗转;
看戏何如听戏好,想见大山罗汉,有耳都倾古刹来。
茶陵采茶戏台 (王孟衡)
知音者才许来,莫到这地方睡觉;
看戏的都好笑,何须替古人担忧。
湘潭银田寺演戏题联
触景伤怀,回首可怜歌舞地;
感时溅泪,隔江犹唱后庭花。
(值日军侵华,袁丧权辱国,唐某为银田寺演戏题联。)
湘阴沙涧戏台
沙上运筹无敌手;
涧边流水有知音。
湘阴石塘草坪花鼓戏台 (虞车鳌)
以花月唱花鼓,五花六花,原是花花世界;
就草地起草台,七草八草,总算草草生涯。
(1978年平3月,湘阴石塘在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演花鼓戏)
汨罗马厅嘴花鼓戏台联 (虞车鳌)
文以载道,剧以传情,谁云花鼓是淫戏;
东边日出,西边雨淋,莫说无情却有情。
艺苑宏开,愿大家鉴古观今,都来看几出花鼓;
春光绮丽,趁此日年丰人寿,且高唱一代风流。
岳阳公田长安桥戏台 (谢桂有)
须一挂,色几装,共道是刘、亮、关、张,三国中想无此红脸、黑脸、白脸;
帝不真,王皆假,纵做象禹、汤、文、武,高台上成甚么夏朝、商朝、周朝。(时为民国初年,军阀混战。)
岳阳岳舞台戏台 (甘绍盘)
班子好才调,演得面真心事假;
人民无饭吃,看来眼胞肚中饥。
又 (朱先敏)
嬉笑怒骂,俾愚夫妇皆知,较胜史上劝惩罚;
离合悲欢,从真性情看出,都是场中歌哭人。
岳阳菩萨游傩演戏台 (谭晓曙)
何谓菩萨?四支无力,六亲无靠,居然看戏游傩,真是悟事;
分明偶象,五官不全,七窍不通,说能除灾降福,亦属奇闻。
麻山杨姓假湘潭地界还愿戏联 (杨节钦)
三楚吊三闾,借檀板金尊,谱出离骚千古恨
仙人奏仙乐,听梅花玉笛,吹彻江城百尺楼
曾刘二姓戏台 (吴南塘)
刘伶旧雨三杯酒;
曾点春风一曲歌。
慈利县戏台 (吴恭亨)
看戏的都忘此为唱戏;
上台来须要想到下台。
慈利新圩戏台
门内客官们,也要关切些艰难时局;
眼前尺寸地,不知淘汰了多少英雄。
澧县戏台对联
樽前谈笑只等闲,苍黄风云,演成人我悲欢局;
座上官仪乍光复,俯仰古今,都作承平雅颂声。
(辛亥革命后,实现共和,澧县举行庆祝活动演出对联)
常德小儿班戏台 (袁少牧)
虽然优孟衣冠,都非儿戏;
籍此梨园子弟,用补楚风。
长沙豫园戏台
至今犹想休明鼓吹时,任几度繁华,江南风景花开落;
从古多称悲歌慷慨士,到此间游戏,塞北关山雁去来。
长沙同春园戏台
同车攻马,抗怀三代;
春兰秋菊,竞秀一时。
同此一乐;
春色十分。
同声歌绛树;
春色望青葱。
长沙第一台戏台(清·黄逢元)
饮水能歌,桃花古井桃花扇;
望瀛可接,第一仙人第一台。
春台班官店大门联
春明歌管;
台阁文章。
湘城茅园福禄班戏台(黄逢元)
鼓瑟白苹愁,芳洲帝子秋风客;
控花黄菊艳,香国侯王春梦婆。
衡东水口戏台 (董秉庸)
水流山高,问今夜明月,知音何在;
口诛笔伐,看权奸身后,公论难逃。
衡南县小江口圩场戏台
千里行程才五步;
万般乐事仅一时。
曼舞蹁跹无限妙;
清歌婉转几回闻。
绥宁寨市镇戏台
装女装男,红绸袖舞霓裳曲;
唱生唱旦,绿绮琴弹白雪词。
郴县桥口戏台 (黄昌璧)
桥头谱新曲,声歌尽美,二黄西皮多附和;
口岸弹古调,雅韵绝伦,流水高山少知音。
桂阳昆文秀班戏台 (杜阳)
文雅衣冠,当场出色;
秀灵子弟,按节传神。
桂阳东山村廖氏宗祠戏台 (桂阳县欧阳海乡石头井)
祥冰孝,苏雪忠,历百折而不挠,热忱演出男儿事;
远人来,近者悦,谐八音以鸣盛,兵气销为日月光。


桂阳东山村廖氏宗祠戏台楹联和匾额
桂阳东山村廖氏家祠戏台 (桂阳县欧阳海乡)
灵光普照如日月之经天;
威气流行如江河之在地。
桂阳秋下村戏台
合百代之笙簧鼓瑟,或清或浊,闻人尤宜领趣;
仰千古之善恶忠奸,可惩可法,睹者着意会参。
桂阳燕塘元里村戏台
山川秀气归清庙;
日月光华照德门。
桂阳青兰黄田村头源戏台(民国三年)
冲开云雾,当白日青天,演成幻境成儿戏;
头象峥嵘,有朱涂墨抹,装出威武登将台。
祁东傅家町演目连戏联
毁九世经堂,我姑娘未毕若是;
游十层地狱,贤外甥容或有之。
祁东老白街戏台
引一切富贵功名,再入黄梁梦境;
启千古节廉忠孝,大放白地光明。
桂阳十字乡秋下村戏台
合百代之笙簧鼓瑟,或清或浊,闻人尤宜领趣;
仰千古之善恶忠奸,可惩可法,睹者着意会参。
新田下子洞圩场戏台
既已上台,不怕大家细看;
自能了局,何劳诸位担忧。
快意登场,看他拜相封侯,却成幻影;
寓言醒世,任你赏心悦目,只是暂时。
道州某戏台
输赢都是戏;
褒贬未曾饶
桂阳燕塘乡元里村戏台
山川秀气归清庙;
日月光华照德门。
桂阳青兰乡黄田村冲头源戏台(民国三年)
冲开云雾,当白日青天,演成幻境同儿戏;
头象峥嵘,有朱涂墨抹,装出威武登将台。
嘉禾某乡村戏台
花旦爱插花,妆成粉面油头,风前唱起声声慢;
丑角不怕丑,扮成鸢肩鼠目,台上行来步步娇。
乡间草台戏联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
洞口张氏宗祠戏台
一曲管弦千秋金鉴;
五伦攸叙八音克谐。
洞口蔡锷公馆戏台
咫尺万里小小楼台藏天地;
瞬间千年短短时分易古今。

洞口蔡锷公馆戏台
桂阳塘边村欧阳氏宗祠戏台(光绪八年)
钻修旧业光前代;
式换新猷裕后晁。
桂阳莲荷李氏宗祠戏台
启宇追容城令德;
传家守鹿洞芳归。
桂阳敖泉乡雷氏宗祠戏台
舞蹈缀承云豹尾鸢肩,色色光照灵治;
赓歌传调露鸾往写轸,声声齐颂升平。

桂阳敖泉乡雷氏宗祠戏台
凤凰陈家祠堂戏台
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
中方荆坪潘氏宗祠戏台
独健登台东西南北尽情演;
堂人就坐雨雪阴晴乐意看。
嘉禾县大岭戏台
刘李诗,周郎曲,侯生歌,合宇宙奇文,同欢菊部;
黄帝律,王子笙,抒摹笛,兼古今绝技,共闹花灯。
横书:雅俗共赏
(《湖南地方剧种志》载:清末年间,嘉禾与临武交界的大岭村新戏台落成,本地花灯戏班、临武祁阳班和桂阳昆文秀班为争演新台落成演第一台戏,发生“踩台”争端,花灯戏演员一声甩腔,和解纠纷,昆祁联台,祁花合演,连演七天,传为佳话,此联为当时之盛况而作。)
嘉禾县田心村戏台(光绪十一年)
田上好搭台,请来小生小旦,扮演毛国金打铁;心中只想调,管他缺柴缺米,爱看柳莺妹晒鞋。
桂阳县京口戏台 (清乾隆二年)
桐竹管弦播佳音,声声奏出阴阳雅韵;
梨园村调歌妙曲,色色演来今古奇观。
桂阳聂锡村廖氏宗祠戏台 (咸丰十一年)
蜃楼海市看世变都同幻戏;
民俗村歌步梨园且上舞台。
通道平寨村戏台
春野东临仙阁飞;
珠帘暮卷西山雨。
通道吉大村戏台
四时喧响丰收曲;
八节乐奏太平歌。
朝阳浴露福秀腾芳;
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长沙光复纪念演剧戏台联 (吴恭亨)
古人舞台,当今人舞台,都应作如是观,唤甚么本头,任列位想想;
喋血革命,不流血革命,恰已成昨日事,扮出些脚色,请当场看看。

中方县荆坪潘氏宗祠戏台楹联

桂阳鲤鱼村戏台横梁雕刻
双峰车田桥戏台抗战胜利演出联(李星台)
车攻马同,到大舞台前,我全胜利;
田池土宅,趁小阳春后,大焕文章。
长乐石仙岭崖祠
门外黄鹂啼碧草;
他生杜宇唤春归。
木傀儡戏台 (石门·袁少牧)
脚色莫说不高,挽牵花幕中,教动左脚,何改使右脚;
人才休嫌太小,抬举出台上,无谓今人,必难及古人。
桃花源古戏台
什么人上人,不过人抬人;
无非戏中戏,何必戏玩戏。
另附湖南在省外的部分名联:
北京长沙会馆戏台
湖山积久发奇光,籍此地鼓舞轩昂,聊寄酬洞庭衡岳;
科目何尝无国土,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做孝子忠臣。
(长沙会馆,又名长郡会馆,馆址在崇文区草场十条,附馆在草场七条,新馆在宣武区椿树三条,邑馆在北孝顺胡同。)
北京湖广会馆戏台
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
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
(湖广会馆,址在宣武区虎坊桥西南。此联长一丈六尺,呈抱柱状,无年月,约为建时所悬。)
汉口长沙会馆酒厅戏台
画船烟雨下潭州,听此间檀板金尊,乐府翻成望乡曲;
瑶瑟清冷怀帝子,更隔岸梅花玉笛,天风吹送过江来。
扬州湖南会馆戏台
廿四桥月夜箫声,好向此间听取;
一再鼓湘灵瑟韵,如从天上飞来。
戏台联·待考
演出光怪陆离,非真非假;
戏成忠孝节义,是古是今。 (清·周丞显)
如许神通,忽现出孝子忠臣,騃男黠女,若壮若悲。姑莫问叫甚么本头,直可作五千年历史兴亡鉴;
是何世界?猛然间金戈铁马,海市蜃楼,绘声绘色。还须要放开眼孔,看破那一群儿登场傀儡人。(桃源·燕起烈)
面目总非真,借己证人,由他做作;
事情多不假,居今鉴古,要你思量。(瞿渊)
休疑这出戏没甚头由,似幻似真,不过劝人为善;
试看上得场谁非脚色,何今何古,还须自我翻新。(许铁花)
乾坤一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
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
(吴立甫)
看不真莫嘈,请问前头高见者;
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来。
(王子章)

宁远石门山王氏宗祠戏台梁柱雕刻
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你放开眉眼做
世事原来仍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踏实脚跟看
既登傀儡场中,须要眼孔放开,
细观者样行为,转瞬间此兴彼败;
得入攀挤队里,切莫脚根无定,难怪那些摇动,一霎时东倒西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