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戏台的碑文,记载着古戏台的始建、重建、复建的兴衰历史,记载了一个宗族、或一个地域,同乡同业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域的乡土风俗文化,对于人文历史,尤其是地方戏曲演出史的研究,尤为重要。
桂阳县鼓楼乡何氏宗祠《重建公堂碑》,立于戏台台基的左侧,乾隆十八年(1744年)《重建公堂碑》记载:“且夫□之,前虽美弗□莫为之,后虽美以传吾族。自□□以来,虽代有英贤蔚起,但宗庙未建,无以振纲常而淑后人也。所以爰立家塾于斯,一以□□关阨;二以□成长。其所以祐启我后人者,固不致深且渥也。无奈多历年所势,承崩败之观,加之年□丰,几致前美之大故。今我户纠集念先人而奋兴,或廓前模□开来之盛业,或而春秋冬夏,子弟陶淑于诗书……巍巍荡荡,应绍福□量之无边;实实□□,可□人文蔚起,虽不敢称家学之渊源,亦以云前美之不坠焉。……
重修公庭 皇上乾隆三十二年,
且夫家塾之建,伊古有之,所以正蒙养而育也。先人创立公庭,名则殊矣,而制亦与古之家塾等厥,后垣颓桶废,为癸酉年乃重修之。未十余稔而仍颓废焉,何枯之□□无,乃先人建朽之,以封后人之能继之否耶?全族人文协力重修之,盖为计而春诵夏绂,其中亦所以启人文计也。时而敬宗睦族,则称觥便鸣豫导;和则演剧,便一举而众美备也。是为记。
桂阳县隔水村《李氏宗祠碑记》载:“嘉庆戊午岁(嘉庆三年,1798年)始别构之。仿周礼庙次居左之制度,其地于村之北,既溥且长,周匝皆阡陌纵横,无林木翳障,且阴阳合,方位正,揆日庇徒。不逾年而宇邃堂高,层轩列于两槛,缀朱网户,刻于四檐。瞻新庙者,金歌突奕矣。堂之下复构一演戏台,□然若元云舒霓。然若崇山倔起,燎复结栾,栌迭施斯,岂徒为荆艳楚舞,吴觎越吟,翕习容裔,靡靡靡情情计哉?溯自梨园传奇后,登东歌,操南音,允阳阿,咏 任,率皆别自为台,以娱视听。兹即筑于雍肃之地,昭格列祖是听,固其和平启佑,听人相观,尤凛提命,是何不可作千秋金鉴,历代青史,俾世世子孙知所劝恁,而为祖宗之灵爽所默许乎!此又于尊祖祢长和睦,理族人外,别具一敦宗之道者也。”
桂阳县下双林村祠堂始建碑文:
“……且其下有台,时而徘优其上,则善恶于以别,即法戒于以昭,妇孺辈皆得借佐以醒今,返观而内邱焉,一举也而诸美。”
桂阳县十字乡歧石村《重建公祠戏台碑文》:
“公所创建于清乾隆念三年,方复修于嘉庆二年,相沿至今百余年矣。栋折粳崩瓦坠砖倾,凋敝之形,几有黍离之叹,每值龙灯花鼓登台,殊赧颜颊。”
桂阳县古楼乡墟场戏台重修戏台碑记载:
(前面为捐款名单)
戏台上下永禁不许
堆於放物违重罚
王天理施图
砖匠谭加相
术士王正会
工师邹天相石匠贺英杰乾隆四十七年仲夏月谷旦
新建戏台碑记序 勒诸贞珉以垂不朽
戏以台名,原以别薰,莸寓褒贬,以为后人之炯戎也。我圩自前清乾隆年间建台于兹,距今百有余年,迨光绪己卯年重修又数十年矣。代远年湮,不无倾垲之虞,诸首士概然发新建之,于是不惮勤劳,沿门劝募,仁人善士,不谋而合,乐解金囊集成,裘窄者宽之,旧者新之,数阅月而工告竣。行见乐施者,自必获报于无穷,继继绳绳,人文由此而蔚起;绵绵螫螫,地运由此而隆兴。即今后之观剧者,亦将许为同心也,岂不懿欤。
士豪氏王功杰撰书
《不准放物碑》:
台上不准堆柴放物,如违重罚。
桂阳板桥乡塘边村欧阳氏宗祠戏台祠堂碑文:

桂阳板桥欧阳氏宗祠戏台
粤稽营宫室,必先立祠堂,详於家礼,知祠有不可缓於为也。故我族相语多年,始欲土木之大兴,而未获鸿图以建立也,今幸相其阴阳,度其隰原而於村之面南,得其定向焉,盖南於八卦,则属于离,则有文明之象;西於五行,则属於金,金则不啻金城之固,休哉斯地也!一以继□照於四方,一以作保障於一隅,建之而并刃之,甚宜诗斫谓卜方其吉终焉,允减者可於此咏矣。是由经营以至告竣,高台邃宇则俳之有地,尤其小焉者而谓妥先灵以宗孝敬,建学校以明人伦。不甚赖有此光先烈而起后人哉,今也生逢其时,见夫孔曼且硕,呈翠飞鸟草之观,既实且枝拯松茂竹苞之固,不禁悦於心而举於口,并勒诸贞珉以扬当日欢欣鼓舞,戮力同心之盛也云。
增利撰书
湘潭昭山昭阳古寺石碑:
农夫之庆
盖闻北海虽赊,惟神是主。昭潭无底,有龙则灵是以。道光六年,旱魃为灾,境内纠首刘四宜等,建坛大塘迎接龙王菩萨祈祷,不数日而大雨时行,田禾稿者勃然兴矣。沐恩之后,捐收谷石,演戏敬神,余谷数石,连年生息,至戊戌,凭中罗东书、宋绍文等,契接宋星彩地,名黄土潭,水田四亩,每岁租谷三石,交僧供养。上圣香火,每年五月二十日庆祝。圣诞五庙香士,登山赴席者,各备钱一百文,不赴席量帮香费,永昭上圣,洪特无暨。
宋凌汉 杨世袭 宋福基 宋大元
首士 罗裳吉 宋基海 宋万益 宋大都 杨象四 项大纶
道光十八年孟冬月谷旦住持僧建宗徒孙清梵
平江县元侯祠永禁条规碑刻:
一、庙中演戏照班内条期次序演唱不得争论先后
一、庙中演戏时有紧要事迎接者随接随送不得淹留
一、各会演戏开筵赴席看戏者不得酗酒滋事
一、妇女看戏不得男女混杂并不得入庙看夜戏
一、班内及各色人等不得打牌赌钱魃卖洋烟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秋八月
张家界市普光寺武庙戏台公议条规:
一、庙内不准晒谷并打乔麦损坏石板
一、演戏不准烟火熟食担 坏殿宇
一、看抬上下不准人寄放什物以免污亵
一、观戏男子不得占上皆石坐靠栏杆
一、观戏妇女有荼担板凳或自备带以外男妇不准私摆板凳讹索
道光二十七年五月 日公立

张家界市武庙戏台《公议条规碑》
祁阳关岳殿《六庙禁革碑记》现存文字如下:
……再者公议禁革规条列后
一、每年四季逢成,各有耕牛,务宜禁忌并四月八日……
一、莳插后不许牵牛田塍牧养,有犯耕苗其每年……
一、盗贼实起于窝家,窝家除则盗贼息,息境内福……
一、各店铺不许停留过往戏耍不正之徒。
一、禁忌强壮恶丐,境内不许给米。
一、唱戏上下亭禁止赌博,恐引境外匪类窝……
一、酬完戏愿,六庙美事,看戏者不许拥挤渲……
……
禾熟时各家有猪鸭应宜关收……以上各条公同会议禁革,如有违规……
石门夹山寺“德洋□溥”石碑
碑文拟于清道光九年(1800年),刻碑于清道光十年,以“道”的名义发布,碑文为十大禁令。文共二十九行,其第九条“禁演唱花鼓夜戏”,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花鼓戏班演出时的情形。是湖南花鼓戏的重要史料。石门县文化局覃道明、龙西斌拍有照片。
会同高椅杨氏宗祠家祠记:
……
一家祠每逢祭祀,务须昭穆分明,礼文礼意周挚,许跛 以临至,分胙钦福坐次须序,尊卑长幼不得执越,又其甚者,挟憾诬言争斗,醉后发疯俱在所禁。
一家祠原妥 先祖之处,务须整齐清净,族内人不得堆放物件,以及匠人兴工造作,并匪徒赌钱打牌掷髁等事。
一家祠桌凳什物等件,族内人不得任意搬取匿藏,即有事相借,必问过守祠者,即借送不许迟延,损坏照样赔补。
一家祠不论年长年幼子弟,或入家祠将 神龛戏台 墙壁匾对桌凳损坏污秽者,此不可之事,各家父兄须早训导,纷咐勿致有犯。
一家祠演戏敬 祖看戏,男女须分,不得夹杂,小儿不许上台, 并外姓痞棍亦不许上台。
一家祠 祖灵所栖,读书虽系美事,然文武二师各有学馆,家祠之地,不得坐馆教习,永禁之。
以上违者公罚
一……
大清道光二十岁次庚子孟夏月谷旦
通道瑶朗寨碑刻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今存通道牙屯堡镇瑶朗寨鼓楼。
余闻海棠春醒,神曲流世,月宫秋咏,仙乐飘凡。于是教起梨园,始自唐李。演往昔之忠孝,叙历代之奸顽。能感发人之善心,警戒人之恶念。所以由唐及今,而其教不衰者,以有益于世道人心也。吾坊素慕其教,同治壬申,延师训演。凡郑声则放之,于韶乐则舞之。崇正去邪,诚为世劝。斯时也!凑其资本,置其服裳。但见五彩斑烂,一派霞光飞彩服,八音嘹亮。数行珠履舞瑶台。恭颂万寿无疆,同歌太平有限象。爰书始末,并志捐资姓名于不朽云。
(以下为李光炳等五十六人捐款名单,多则八千五百文,少则五百文。略)
宁远路亭村王氏宗祠《重建牌楼戏台碑记》中华民国九年(1919年)
自古宫室无牌楼之名,亦无戏台之号,六经尚矣,按尔雅释,宫阁谓之台,有木者谓之榭,又四□□□□台,陕而修曲曰楼。诗大雅有灵台之篇,然则楼台之名,仿于子乎!汉唐承之盖增华丽,不惟天子之□□其壮丽也,即公卿大夫之家亦有之,不惟公卿大夫之家,依然也!即士庶人之居亦有之。盖好恶,恶□之恒性,求其如大禹之茅茨,不翦不数,矣,然而,徒夸美丽,不若节之以,礼在礼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苟遵斯义,先宗室而后宫室。则宗庙虽美,亦是致孝乎!鬼神而非过也,然楼曰牌楼,盖取牌坊之义。所以旌表功阀,台曰戏台,盖取演剧之名。所以援引古人忠孝,以示劝戒众乐义也。我族自道宜公择处於斯,垂三百余年,其间代有盛衰,不可赘述。清乾嘉间,创建祠宇,迄光绪宣统,势至倾圯,族中人士恐其颓而多损也,及民国初载,欲建修者屡矣。或难于创始,或困于用度,以故延至七年方始。经营揆度,其规模较旧增加广大,但修建牌楼戏台,而厅堂暂仍其旧,总理则子英,翼文钰珊、佐才,监修则惠伦、惠荷、永正、永玳、永典,庶务则恩禀、永志、永熙、永靖、永宝、永膳、昌宇、敬礼。民国九年诸公告竣。荷等欲勒诸石,嘱志於雕鹏,素不善文墨,性复梼味,因承诸父之命,敢效献璞之诚窃。惟光前裕后恒,在於勤垂统创业,期於可继,若斯之举,岂为壮观瞻,而夸美丽斯已哉!将以奉光恩孝,睦族敦伦,前人欲以垂后,后嗣思其堂,构俾箕裘,勿替焉耳!捐名……(略)
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秋谷旦立

宁远云龙戏台
桂阳县敖泉乡三塘村唐氏宗祠现存碑刻:
人文蔚起科第蝉联碑(清乾隆二十八年)
罗星栏杆碑记(清乾隆五十一年)
义方公义学碑(清嘉庆四年)
修砌路碑(清嘉庆十九年)
新建桥梁碑记(清道光五年)
宗祠碑记(清道光二十年)
方公义学碑(清咸丰癸丑三年)
桂阳县敖泉乡杨家村杨氏宗祠复修祠堂碑记:(清光绪四年)
……兹值天子有道之日,时和年丰,使不趁此协力补修,以继前人之志,将天池终焉?污陋台榭,秀然倒塌,不唯无以观瞻,而且无以安先灵,也对前人能无愧乎?是以丁已秋,少长咸集,奋然兴起,出已赀捐公项,鸠匠鞭砌,不久而成,有此一举,时或演古人登春台焉;时或祭先神罔时怨焉;举凡冠婚乡饮诸事,靡不冠冕堂皇。自他有曜也!……桂阳县敖泉乡冷水村戏台碑记:

桂阳县敖泉乡冷水村戏台
台以戏名,志无益,也非无益也,宣德积仁,台为之灵,时行歌舞,倾置财力动,无益於民者,虽乐亦弗为也,然而处立民间,足以关罗口,四砥柱中流,则无益也。而获益□多焉,予族下关旧立学校资讲习,固已培植孔厚矣。兹复於学校后,并建戏台以为一方之锁钥,将承天以□阜成,颂维辟於万方,歌大罗於天上,民物之繁盛,科日之递兴胥维,系乎是台孰,谓戏而无益哉!
无信撰、书
桂阳县欧阳海乡三白下沅村彭氏宗祠戏台石沿赞诗:


桂阳下沅村彭氏宗祠戏台石台沿
承前甲第喜重开,若奂若轮亦美哉。
自是钟灵还毓秀,琪花玉树绕瑶台。
乐三题
燕翼诒谋瑞气钟,云蒸雨润乐时雍。
池中育养登龙鲤,日后凭看鲤化龙。
再墨
王元帅宫复修碑记:
座落于江潭村的王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该祠牌门及戏楼1988年毁于火灾。四方群众莫无痛心,纷纷捐款捐物,恳请上级批准复修。邵阳市文物工作队和洞口县文物管理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之规定,组织群众集资,对牌头和戏楼按原貌进行复修。1988年11月动工,1992年12月竣工。历时三年,耗资七万余圆,使古香古色的王氏宗祠以其雄伟壮观的丰姿,又巍然耸立在黄泥江岸。
1991年10月,洞口县人民政府公布王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兹作碑记,以彰民众之美德,亦为将来之纪念。政府丰功,贤士伟绩,传颂千秋,流芳万古。
洞口县曲塘杨氏宗祠
祠、内有碑记:曲塘杨氏宗祠始建于宣统二年,历经百载,幸未毁圯,滔滔浩劫,风范尚存,汲汲磨励,宗功犹盛,实祖先之德,后人之福也。现本祠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更应鼎盛不衰,现世长存,今唯年久失修,几近飘摇,侪辈岂能等闲视之,乃由族间联席会议首倡修缮,旋得族人响应,即于2001年9月动工至是年十二月首期工程告竣,兹将乐捐百以上者勒石以昭之。
杨氏宗祠壬午年正月初五至二月初九日(公元二00二年二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二日)唱戏捐款名单如下
二房青毛春光公后裔献戏二本……
刘府汉成筹贺戏一本
剧团送戏一本,宗祠献戏一本
钟元帅庙继往开来碑:
据考帅庙明末建成,民国初期(1916年)革故鼎新,建筑群设私立至德完小,树立当代红旗,新中国定鼎,久已失修之伞,巍峨飞云,文革拆毁四厢,林立卷雨,虫蚀倒塌,程厨中衰秽气,琼楼阁上叹凄凉。幸于一九九二年邵阳市文化局派员察看,通电洞口县文物站,批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督导我族维修,遵依告全族父老书,兴工乐捐告成,镌刻石嵌碑以记之。
……
一九九七年
己卯岁菊月帅公诞辰
(在后殿左门外发现一垫脚石,落款为“中华民国午酉十年秋谷旦,至德学校记,瀛洲高等留学员光谟遗志。”)
再接再厉续修碑记:
缅怀帅公身寄元末,鸿图壮志,时当国祚衰微,投笔请缨,指挥万众,血战九江,康山元戎,官拜江阴侯。洪武定鼎,高尚其志,不仕投戈,息马隐遁蒲溪寨(今横板桥区天龙山),天运归一,卜取巽江堆上,偃武修文,培育五桂,书香门第之家,一脉相承。明末清初,建庙堂,垂群塑像,置一栋正中楼台,俨然新民主,拔乱反正,文革中三座圣像被毁,八五年塑像于老元帅庙,越明年又毁化,斯年续塑,低微混褐,妥善迁徒原殿,本届维修规划,塑五圣像在内,兼匾楹联,各一并洗刷,各要点大致落成,承政府之指导,族众之支援,幸甚勉之。
钟元帅庙文保小组
二○○一年辛巳岁九月初二日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