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知识-->其他
花灯戏概述



  特点

  花灯戏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 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

  剧目

  剧目方面,几种花灯戏也各有特点。湘西花灯戏的传统剧目比较少,流行比较广的有《捡菌子》、《盘花》、《扯笋》、《王三卖货》、《卖花》等。湘北花灯戏的剧目比较多,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灯戏艺人集体创作的剧目。二是艺人们依据传统剧目移植、改编的一些剧目。湘南花灯戏随着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剧目也不断增多。历代艺人从社会生活和民间故事中吸取素材,创作了不少的剧目。此外,花灯戏在湘南乃至粤北一带流传,与其它剧种在交流吸收移植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花灯戏的剧目,据不完全统计,湘南花灯戏传统剧目约有130多个,其中大戏59个,中型戏33个,小戏剧目40余个。此外,还有对子调节目40个。

  花灯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旧小说、民间故事和民间小调等。传统剧目有《刘三妹挑水》(获1956年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余艺术汇演二等奖)、《拜年》、《放牛拦妻》、《替嫁》、《王二编诓》、《洗裤玩灯》、《幺爹劝赌》、《姊妹观花》、《上茶山》、《杨三送妹》、《万三掏菜》、《巧英晒鞋》、《苏幺妹挑郎》、《盘查》等三百多出。从戏曲改编的剧目有《柳荫记》、《玉簪记》、《武二杀嫂》、《蒙正赶斋》、《杀狗劝夫》、《平贵回窑》、《仁贵投军》、《风亭赶子》、《辕门斩子》、《陈姑赶潘》、《石秀杀嫂》、《五台会兄》、《玉蜻蜓》、《槐荫记》、《三击掌》、《王彦章摆渡》等数十出。根据民间唱本改编的条纲戏剧目有《红灯记》、《二度梅》、《八仙图》、《蟒蛇记》、《滴水珠》、《昭君和番》、《琵琶记》、《白鹤传》等数十出。

  音乐

  音乐方面,湘西花灯戏声腔主要来源是灯调,同时,也大量运用民歌小调为戏中的唱腔。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专业剧团的相继建立,剧目空前丰富,音乐也从主要为曲牌体发展为曲牌体、板腔体和综合体三者并存的音乐体制,吸收丰富了打击乐,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使戏曲化程度得到新的提高。湘北花灯戏声腔分正调和小调两大类,另还有一种古老的尺调,仅一支曲子。伴奏乐器分为文、武场面,有大琴、套胡、战鼓等。湘南花灯戏音乐源于当地民歌、小调及其他民间歌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化风俗音乐和外来的曲调。湘南花灯戏的过场音乐可分为吹打曲碑和丝弦曲牌两种。湘南花灯戏的打击乐,源于当地民间的打击乐,随着花灯戏艺术发展,引用和变化了一些祁剧的锣鼓点子。

  艺术特色

  在表演艺术、脚色行当、舞台美术方面,这三种花灯戏也各呈特色。湘西花灯戏在表演艺术上继承了花灯歌舞的“套子”、“圈子”及千姿百态的扇法、幽默风趣的矮桩身段。 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各种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的不同动态,经过提炼加工,艺术地体现在这些“套子”和“圈子”中。新中国成立之后,花灯戏得到新生和发展。湘南花灯戏对传统剧目和音乐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创作了一批新剧目,不断提高了演出质量,涌现出了《划线》、《十月花》、《张木匠和妻》、《十月小春》等一批优秀的剧目,参加省、地级会演。湘北湘西花灯戏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在最近的十几年里,湖南花灯戏又有了许多的发展。不少专业和业余剧团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创作出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剧目和挖掘整理出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内容的传统剧目,湖南 为湖南花灯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来源:百度百科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