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规范有效的长效机制对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全面释放与持续迸发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艺术事业百花竞艳、蓬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出台实施的各项措施、办法是取得这一成绩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文化部除继续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京剧、昆曲、民族音乐舞蹈等相关重大项目外,还设立艺术评论体系构建与引导计划、西部及少数民族艺术创作提升计划,加大对地方戏曲的扶持力度,推出了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艺术基金从无到有,2014年首年扶持项目394个,投入资金4亿多元。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创作补贴、公益性演出补贴和海外推广经费达到2.4亿元,比2009年底翻了两番。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出台了扶持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惠民演出补贴等措施办法,让更多艺术工作者能够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艺术创作中。大型专业剧场建设迅速,剧场已经成为推动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卓有成效。全国2103家承担改革任务的国有文艺院团(不含保留事业体制院团)全面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新型演艺业体制格局初步建立。国有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演出票价稳中有降。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参与度空前高涨。反对铺张浪费禁止举办豪华晚会、禁止有损国家形象和艺术尊严的国外“镀金”演出等政策联合发力,产生了聚合效应,充分展现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气象。
但是,艺术事业特别是基层艺术事业还存在保障经费少、基础设施差、人才队伍弱以及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对艺术事业的领导、组织、管理和保障,是当前推动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重中之重。
——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中宣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见》,将艺术创作与生产特别是经费投入、剧场建设、精品创作、惠民演出等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注重统筹协调,改进艺术管理。根据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健康、宽松的生态环境和艺术氛围。
——大力实施适应艺术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重大工程。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对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规划指导;建立健全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机制;实施西部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组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和发展计划,加强对京剧、昆曲、地方戏、民族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的扶持;建立优秀保留剧目名录制度;加大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反映文艺作品综合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化文华奖评奖改革,加快实施“艺术评论体系构建和引导计划”;实施国家美术收藏和发展工程。
——加快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把德才兼备,懂管理,爱艺术,能与艺术家打成一片的人安排到领导岗位上;实行“艺术人才培训计划”,培养创作表演、舞台美术、理论评论、教育传播、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各类紧缺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强对歌手、自由作家、自由演艺人等特殊性文化群体的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
——加强剧场、排练厅、美术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加快中西部地区、基层及城市中小型剧场建设。规范专业剧场、美术馆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措施和法律法规。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党领导文艺工作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以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加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修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努力强化财经政策支持。健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艺创作和公益性演出。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要分类指导,加快发展,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推动转企院团建立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保证转企院团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障性政策,推动转制院团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突出社会效益,合理考虑经济指标。保留事业性质院团要深化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等内部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机制僵化等问题。
总之,以政策措施夯实艺术繁荣发展的坚实根基,文艺事业才能有持续发展的繁荣盛况,文艺高原上才能崛起一座座岸然挺立的时代高峰。乘着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强劲东风,相信文艺百花园一定会再次迎来千红万紫、争奇斗艳,充满希望、生机和活力的美好春天。文艺工作者一定能够更好地肩负起伟大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开创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美光景、好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