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戏剧舞台美学观(一)

汪艳艳

  一说到舞台布景,人们总希望舞台上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物质生活世界,有建筑、有树木、有花花草草。再现出戏剧角色的生活环境好像已经成了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师最主要的工作,即使它不是唯一的。

  一、舞台写实布景的历史作用以及困惑

  舞台写实布景其实是“幻觉主义”是自然主义戏剧家惯用的一种舞台美术基本风格,它的特征就是舞台上要创作出具有表面真实性的外在物质环境,也就是写实布景。十八世纪的狄德罗认为最好将生活原封不动搬到舞台上去,这样观众在观剧时不受打扰,成为独立且不受任何因素影响的观察者、思考者。人生活的周围环境与实物都是演员创造出生动人物形象的手段之一,自然主义就强调了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法国自然主义戏剧家安图昂指出剧中的角色其实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人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房间里,会围在桌子旁吃饭说笑或是围着火炉取暖。确实,环境是会对人本身造成影响,左拉就曾一再强调要关注环境,要辨认清楚和角色内心息息相关的外在情况上下足功夫,左拉把环境作为物质环境。真实自然的外在环境是创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之一,一个人会出现在这个特定的环境当中是他日常生活活动的表现。贾宝玉与贫穷的生活无关,他生活在大观园里,有享不尽的锦衣玉食,无忧无虑,大观园就是贾宝玉生活的表现。总归来说,在舞台上再现出物质环境也是为了更好的塑造出剧中人物的形象。真实的外界环境也反映了人物内心的世界和行动的主观方面。舞台上真实环境的营造包括以下几项任务:

  1.可以交代整个剧作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它可以是时代、地点、民族、时间等各种社会以及自然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属社会历史背景。舞台布景在一定程度还能提供更多的信息给观众,如:等级制度、社会经济、社会制度,还有这部剧是有关家庭生活还是道德宗教或是法律政治等等。布莱希特曾认为应该调动一切想象力来营造舞台历史环境。

  2.说明事件和动作。角色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向观众交待正在发生的事情、动作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在查明哲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部话剧中,舞美设计用了足足5吨重的白桦树将舞台营造成一片白桦林。当敌我双方在白桦林里枪战搏斗的时候,如果没有设计这一片白桦林,恐怕观众会很难想象,动作的意义也就不能清楚的展现出来。

  3.促进戏剧情节的展开、矛盾尖锐化。在《大雷雨》中虽然卡杰琳娜在天国在人间顽固势力的逼迫下不得以“忏悔”了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过。在剧情中,大雷雨与“地狱之火”的壁画就是戏剧情节冲突的催化剂,少了这些因素戏剧情节的冲突便无法展开。

  4.揭示剧中角色的心理状态、性格。我的导师曾经排过《青春禁忌游戏》,当时这部戏的舞台设计是用一个纸板竖在舞台的三面,这样隔起来就像家里的三面墙,纸板上到处是数字符号和数字方程式,写的非常凌乱。该剧讲述了4名学生为了得到老师存放在家中试卷的保险柜钥匙,换掉他们失败的考试试卷,如果不这样做,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前途。四人约好以为老师过生日为名,精心策划了一个残酷的“游戏”。当老师拒绝交出钥匙时,一种与这些年龄并不相符的残酷被激发出来,此时他们的所做所为如墙壁上这些凌乱的符号真让人无法理解,不知所措。

  其实环境不单单指物质环境,可以是人化自然、自然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虽然物质环境是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但却不是主要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然主义倡导者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从环境中剥离开来,仅仅只是热衷创造真实、自然逼真的自然环境,这样一来就会造成缺失思维和正确心理逻辑成立的真正动力和原因。典型人物应该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环境并不是指自然环境,典型环境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并不是说在舞台上能营造出逼真地自然生活实物环境就创造了典型环境,真正的典型环境还是要靠剧中的人物以及社会关系来揭示。虽然我们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上并无再现真实生活场景但通过人和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不会丧失典型环境,也能反映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我们必须明确的清楚整个戏剧典型环境的创造并不仅仅依赖舞台美术设计师对整个舞台环境的描绘,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演员扮演剧中的人物角色与其之间相互发生的关系来表现。由此可以明确的是,即使舞台布景并没有逼真地描绘出剧中人物平常生活的真实场景,整场演出仍然可以塑造出典型环境里生活的典型人物。舞台设计、舞台布景只是戏剧中的其中一个因素,它并不能独立开来,也不能独立创造艺术价值,而必须同戏剧的其他因素联合在一起,尤其是表演艺术,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整体的艺术真实。

  毋庸置疑,舞台美术设计的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再现动作的物质环境,但问题就在追求物质环境的逼真程度。有部分自然主义戏剧家倡导:在自己所有的创作当中,最高任务就是达到接近自然。雨果则认为:“艺术不可能提供原物”。在舞台上追求逼真的物质环境这种美学思潮是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运动。16世纪意大利的舞台美术设计家们用尖塔、台阶、柱子等建筑性元素,想在舞台上营造广阔的广场的视觉效果。在法国戏剧家安图昂的戏剧舞台上,演员吃的食物是真的,甚至还装备了真能喷水的喷泉。舞台美术设计逼真地复制自然的物质环境,其结果会导致观众和演员都“身临其境”,那么则会消弱他们的欣赏意识和创作意识。既然舞台美术创造与现实生活基本无差,那也就是说舞台上美术与现实没有区别,也就失去了艺术创造存在的意义,只能说是一个复制品或是赝品。

  对于布莱希特来说,舞台不必企图掩盖作为演出场所的存在,就像教室里的幻灯投影一样,是投影的那一面不需要为它的存在从生活中寻找根据。在《伽利略传》中,全剧贯穿的使用一个由多用途的倾斜着的表演平台、舞台两边的侧幕条弄成布墙和绘制了各种天体运行的大幕背景构建而成。虽然这些都对全剧的环境特征有所暗示,但并不打算创造舞台逼真的幻觉效果。舞台上的符号全是中性的、不变的、多用途的,只对每场中需要表示特定地点的道具才会采用逼真于现实对象的幻觉因素。

  如果一个戏剧家或者舞台美术设计者要求剧中人物周围的环境尽可能到达自然逼真的程度,那么观众正在逐渐丧失在剧场里观剧的意识,会产生一种正在目睹或者窥视一场真实事件发生的幻觉。正因为舞台上有着各种限制所以才使戏剧能成为最富有假定性的艺术,所以舞台上运用暗示或是象征会比逼真的再现更符合戏剧的本性。

来源:安徽大学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