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的各人剧种在遵循戏曲艺术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将和谐统一、均衡稳定的“中和之美”思想发挥到极致,强调演员内在的修养与外在表现技巧统一的所谓“内外结合”。戏曲演员作为完成美学表演的重要个体,其艺术修养如何,业务素质能力怎样,直接关系着饰演的人物角色是否能绽放出艺术光彩,直接关系着一个剧目的成败,直接影响戏曲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戏曲演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艺术和生活,即技巧和人品两方面的积累。否则,无论条件怎样好,气息怎样足,其表演也会缺少表现力,演唱也不会是完美的。三十多年的舞台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戏曲演员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必须强化几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强化戏曲演员的形体训练
对于演员来说,形体是最基本的创作材料。形体训练,即对演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形体基本功训练,对演员原有的未经训练的自然形态进行改变,使其端正、舒展,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具有演员所需要的可塑性。扎扎实实地打好身体的基本功,如斯坦尼斯拉大斯基所说的:“把粗糙的身体变得细腻些。”戏曲演员要完成基本功训练。主要是训练腰功、腿功、身段、台步、软硬毯子功、跳转等。戏曲演员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基本功和技术训练,积累大量的程式手段,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功的要领,首先是理解戏曲基本功的规范和要求,无论是做、打的身段动作,还是唱和念的表演,都讲究一个“圆”字;并且要把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作为整体配合运用。其次,统领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的中枢就是腰,要非常注意腰在训练基本功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日常的训练中把技巧动作掌握的熟稔在心,在台上表演的程中才能更加自如的表现出角色的个人魅力。如我在晋剧折子戏《杀驿》中饰演吴承恩,在设法救人一场,我就熟练地应用了髯口功和帽翅功的技巧表演,把当时情势万分危急,吴承恩心情焦虑万分、救人心切,抱定替仁兄一死的坚定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得到了行家和广大观众的认可。
二是强化戏曲演员的程式技巧训练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最基本的表现手法。程式是生活的模仿,又是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程式化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如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活动,有水袖、甩发、翎子、帽翅、髯口、指法等程式技巧,表现一定规定情境的有:“趟马”“走边”等;表示两军交锋的有:“小快枪”“三十二刀”“打群档”等。演员只有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要。才能使体验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试想一个演员上了台一没腰功,二没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甩发缠在一起,还怎么演戏,满肚子的理论和角色体验也将化为乌有。
过去一些著名戏曲演员,虽然他们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们通过长期技术训练和舞台经验,掌握了舞台表演程式技术的规律,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感悟,因而他们在台上的一举一动、一顾一盼,总是那么协调,达到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他们在戏曲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光彩夺目。
三是强化戏曲演员对戏曲音乐和唱腔念白的训练
演员对戏曲音乐(文武场)、唱腔板式及转换、道白等都必须认真去学习掌握,音乐、唱腔、念白在戏曲表演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戏曲一般是离不开锣鼓、离不开音乐的。音乐包括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有4个方面,即: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介绍时间;介绍地点;烘托气氛。总的来说,就是介绍规定情境和帮助刻画人物,传达人物内在情感的外部节奏。晋剧音乐中的“紧煞矶”曲牌烘托激烈的场面和人物急切焦躁的心理,“小开门”“蝴蝶飞”“东墅吟”曲牌烘托欢快的场面和人物悠闲的心理,“急毛猴”“哭万郎”曲牌烘托悲伤的场面和人物悲痛、沉重的心情;在晋剧中,陈述事理一般唱“四股眼”板式,情绪激动一般唱“流水”板式;表演“趟马”“走边”“坐帐”都有固定的锣鼓经等。所以学习研究音乐、锣鼓、唱腔板式等是演员的必修课。一出戏的气氛节奏是跟人物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演员只有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在节奏,全剧外部节奏才能找准。音乐是整个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是随着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而进行的。演员把人物的内部节奏、内心情感找准了,音乐才能找准确,以人物的情感、节奏来决定音乐,并运用音乐使人物的情感节奏更鲜明、更生动。演员掌握了锣鼓音乐知识,对所扮角色的情感、情境找准了,才能懂得该打什么锣鼓点,用什么唱腔,安什么过门,用什么手势、姿态、身段、舞蹈。才能准确地把握表演的节奏、速度、力度等,知道怎么适应锣鼓、怎么适应音乐、怎么适应舞台条件、怎么调度更能表达人物的情感等,使所扮演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唱腔、念白是戏曲演员的必修课,唱念是戏曲表演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戏曲中唱念深刻体现着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变化,演唱要将情、腔、字密切结合起来,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感染观众。在晋剧《梵王宫》中,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扮演的刘雪梅在“采桑”路上,唱到“穷得穷富得富太不应当”时,把“太”字的音用上声“V”并拖长半拍,把刘雪梅对人生贫富不均、生活无奈复杂的心情展现到极致。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演员就必须学习咬字吐字、气息控制、行腔韵味、念白等,必须在技术技巧上刻苦学习,才能完成对所扮演人物完善、真实、深刻的体现,使观众听其声知其意,达到真正的艺术表演效果。
四是强化戏曲演员的思想文化修养
戏曲表演中,文化素质除了有助于理解全剧和人物,还有助于推升演员的舞台气质。在准确把握剧中人物心理状态的前提下,生动的刻画出人物形象。每一个身段动作只做到心里明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讲出道理,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些都需要戏曲演员注意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另外,戏曲文化有着深远历史渊源,它象征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遗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人们才更为关注戏曲演员自身的人品修养。当我们不经意间喜欢上一个剧种,并慢慢为之痴迷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和喜爱相关的戏曲演员。而关注一个戏曲演员时,我们对艺术的欣赏角度便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