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戏曲音乐创作的三大发展阶段(七)

刘正维

  笔者对戏曲音乐接触有限,就目前所知,“乱云飞”可以说是作曲水平最高的典范。如:

  

  [回龙]后的过门:

  

  [原板]转[摇板]

  

  [垛板]转合唱:

  

  6)雷刚第八场的“怒火烧”,是由于雷刚的错误,战士田大江为他牺牲了!在救出雷刚、杜妈妈,为雷刚治伤的时候,他问起了经常帮他治伤的田大江——。接着唱了一段情感极其真挚,伤痛极其深刻的唱腔。开始是一个极其强烈的高音la的和弦。紧接雷刚的主题唱[二黄散板],迸发出“怒火烧”的撕裂声,接着是一个铁打的英雄的痛哭。[回龙]腔,在高音mi唱“悲伤”的长音之后,用密集的高音补充了一句“悲伤撕裂我胸膛!”这已经是悔恨到了极点。在[原板]中的几次哭声是精心艺术化了的惨痛的悲声。主要手法就是在演唱上运用高八度的假声,既可以理解是失声,也可以说是声嘶力竭。但他不是生活中的真哭,而是艺术化的真哭。这在传统中早已有过,诸如《过昭关》的伍子胥哭爹娘时就用过。可见传统还是极其宝贵的。这一段虽然标明的是唱的[二黄]腔,实际上,使用了了大量的屈调,经常是在[反二黄]的调性上迂回。这就使后面柯湘唱[反二黄]做了极好的铺垫。

  7)柯湘第八场的“血的教训”。这是柯湘最后一段重头腔。唱段是从惨痛的教训开始的。柯湘的主题慢起轻奏,相当沉重地终止在低八度,然后轻声地唱出了[反二黄小导板]“血的教训……”。嗣后在中音区再轻奏主题,而且是一级级地越奏越低,终止在低八度的低音区,沉重以极。此句终止在[反二黄]上句常用的角音,形成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心态。接下去的过门,以柯湘主题层层向上的气势,一步步加重沉重与激动;并以高音do带附点的同音反复持续,一个音一个音地奏在情上,也点在心上!接着再现了“乱云飞”的[回龙]反复用过的旋律,而且是加上碰铃的演奏,更唤起了伤痛的回顾。“细思量”在中音re的长音持续,并伴以8分音符一次又一次地同音反复,每次都击在心上;接着的拖腔,更是以柯湘主题的变化形式,在不同的音区,一高一低先松后紧地连续出现了五次,似乎是声声沉重,语重心长!如“细思量”的拖腔:

  

  在“追根寻源”处使用了[反二黄]在激动得难以自控时突然冲向高音si的手法,由渐慢而高拔,并用强音奏短过门,以突出错误的症结——“狭隘的复仇思想”,将旋律走向沉重的最低音;复以节节上升的形式,演奏了越来越明亮的柯湘主题,转[原板]以稍快速度肯定结论“遮住了你目光”。层次明确,情感真挚。另外,在回顾农民武装累累失败,“空怀壮志饮恨亡”时,更是惨烈。“暴动的英雄”又直冲高音si转入暗淡的E屈调,情绪分外地激动;而将“怒目苍天”“空怀壮志”“饮恨亡”三逗词,从mi re sol低到sol mi re,接着陡地降低7度,将“饮”字以最低的mi音唱出,而且是轻的、慢的、短的,以至只唱了半拍就失声了的,以极其沉重的情感演唱了出来,感人极深。如:

  

  农民武装的成功之路只有一条:跟定共产党,“才能够节节胜利,蒸蒸向上,涓涓细水入长江”,汇成汪洋大海!“血的教训”中的这句腔,从写旋律、配器、表现情感、刻画形象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首先,几个重要排句肯定不能都强调,形成旋律的尽力高,演唱的声嘶力竭。京剧[反二黄]又没有这样合适的旋律,唱不出应有的气势来又不行。怎么办?作曲家经过通盘考虑后,根据欲高先低,欲强先弱,欲显先平的辩证关系,抓住“入长江”这个关键性的、应该大做文章的龙头,将演唱与管弦乐协同作战,作了如下富于辩证性的精彩布局:将第一逗词“才能够”设计了一个大体上是“依词唱曲”的中间突起的“山峰形”旋律re sol mi re,好似是一个浪涛。第二逗词“节节胜利”就“不管”字音了,而是唱第一逗“山峰形”旋律的“倒影”,形成sol mi re do re的“山坳形”的曲调。两逗旋律一凸一凹形成了一个连续起伏、有似狂涛的基本旋律。后面一直就“不管”语音,也不管旋律,只管模进,形成如下曲调。如:

  

  这里主要注意的是整体布局。一直模进到旋律的最低音,使旋律形成了一个连绵不断的“波浪形”涌动。同时又一层层地向“低”音区移动,以便突出后面“入长江”“高”涨的浪涛。最后将第四逗词中的后三个字“入长江”变化再现第一逗词在高音区唱的山峰形旋律(do—sol—re),并一直将这个山峰形曲调在唱腔和伴奏中,在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一下伸长拉开,一下缩短密集,一下高,一下低地变化反复,形成了“入长江”后的一浪紧接一浪的大小波涛。表现了只有依靠党才能产生战无不胜的强大力量。这里调动了一切手段,充分显示了在唱腔布局中娴熟的辩证手法。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形象的典型创造。如:

  

  纵观《杜鹃山》的音乐创作,以至整个戏曲音乐中的精品,都给今人留下了富于独创性、典型性的丰硕成果。它们不但给戏曲音乐增添了奇光异彩,而且丰富了戏曲作曲的知识宝库,为后来人指了路,也告诉了后来人如何去继续寻路。

  发人深省的史实

  在我国一千多年的戏曲作曲进程中,自北宋至明前期的第一阶段花了约600年时光。第二阶段打开局面仅用了16~17世纪中叶的100多年,尽管之后经历了缓慢延续的两百多年,20世纪初才渐现“晴天”,总体也只有约400年。第三阶段只用了20世纪后半叶的几十年;这一阶段的“第一期”只花了17年?而达到戏曲作曲鼎盛时期却是在“文革”10年中实现的。……时段一次比一次短,速度一次比一次快,联系的受众一次比一次广,水平一次比一次高……。这是今人需要面对的发人深省的问题!这里最基本的就是两条:一是发展变化更新代谢的绝对性,不论人们愿不愿意是这样,事物总是这样。其二就是人的知识不断地以“等加速度”开拓与积累,人们的理念不断地更新,人们对待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改进!……我国戏曲作曲的发展,也没有离开这一规律。什么时候顺应历史的潮流而动,不断地拉近与普通布衣的距离,联系的群众越来越广,受众的回报越来越亲近、越热烈,什么时候就发展越快。看来,我们需要尽可能快地离开那个缠绕了我们好多世纪的“业余性创作”、“类型性沿用”、“经验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创作”的漩涡,沿着新的作曲理念去攀登21世纪的新高峰!

来源:《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