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盘王的祭礼
关于盘王的祭礼,同样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消解、变异的历史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它不能像土家族的“舍巴日”、苗族的“椎牛”那样能经年累月、恒久不衰呢?
这是因为:真正信仰盘王的民族,主要是瑶族,但瑶族是一个较早接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族,因此,它自身缺少一套封闭而又独立的文化传承系统,再加上它是一个“来不齐来,去不分家”,“逢山吃山,逢水吃水”,惹不起、躲得起,一个“与世无争”的民族,因此,它在迁徙的动乱中,无法保存一种刻板的、经久不变的祭祀仪礼,是一件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1、梅山祭祀与跳香——与盘王祭祀有关的祭仪
从湖南现存的傩文化来看,与盘王祭祀有关的祭祀仪式有两种,一是流传在安化、新化、新邵、隆回等地域的“梅山文化”;一是流布于沅陵、辰溪一带的“跳香”。这两种祭仪肯定与古代的盘王祭祀有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与盘王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
梅山祭祀
“梅山”,是一个历史的地域名称。据《宋史·梅山蛮传》记载:“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今湖南长沙),南接邵(邵州,今湖南邵阳),其西则辰(辰州,今湖南沅陵),其北则鼎(鼎州,今湖南常德)。”即今天的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湘沅二水之间、资水流域中的雪峰山区;即湘中山地——今新化、安化一带。梅山文化区,土地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这一带多深山密林、幽谷深涧和山洞,古时几乎与外界隔绝。历代史籍对这里的居民称谓虽不尽相同(春秋战国时称“荆蛮”,汉代称“长沙蛮”,唐代称为“梅山蛮”),但都认为他们是盘瓠的后裔。
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盘王的后裔并没有专门的、对盘王的祭祀仪典。“盘古大王”仅仅只是梅山祭祀中,一个与“梅山五郎”、“求财仙人”、“本方庙王”、“本方土地”、“山魈伯公”等众多神仙并列的一般神。——这是为什么?
在梅山一带,瑶人有着自己惨痛的历史: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宋太宗在平定南唐之后,派兵进攻梅山,俘斩峒民数千。次年,梅山峒民在左甲首领扶汉阳率领下,攻打北宋。宋太宗令翟守素调潭州兵镇压,俘斩峒民二万。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派专使进山,对“梅山蛮”实行怀柔政策。五年(1072年)十一月,梅山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北宋在梅山建筑二邑:上梅山筑一邑,命名“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梅山筑一邑,命名“安化”,取“人发德化”之意。梅山从此汉化。朝廷命官章惇察访安化之后曾作《出梅山歌》,其中“吏既不我扰,瑶酋岂愿长逃逋”一句,透露了“瑶酋”已经“逃逋”——瑶人的首领已带着他的部落,远远地迁徙了。
如今,在湘南蓝山县,仍有瑶民祭祀梅山神的仪式,这种祭仪说明:在北宋之前,安化、新化的瑶人,或许就是他们的祖先。而今天瑶族人与他们的盘王祭祀早在梅山地区消失了。
跳香
跳香,又名“香节”、“十月明香大会”。在湖南沅陵县境内有20多万土著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乡话,他们自称为“瓦乡人”。现经有关部门认定,“瓦乡人”是苗族的一支。“瓦乡人”自称是盘瓠的后代,“跳香”是“瓦乡人”祭祀盘瓠的盛大活动。每年进入农历九月,节庆开始,常以村寨做明香大会。跳香节是“瓦乡人”、“苗人”的狂欢节。八月秋收,进农历九月后,由族内头人邀约举行“跳香节”,时间约为九月初十至十月初十,整整一月。每逢“跳香节”,十里八寨的“瓦乡人”身着民族服饰,背着糯米粑粑,担着五谷,有的抬着整猪全羊,提着香油蜂拥而至,赶往香场。与沅陵县相邻的辰溪、麻阳、溆浦、泸溪等地,也有跳香祭祀的存在。
跳香主祭的对象是傩公傩娘。瓦乡人认为傩公是神农,而他们认为盘瓠也就是神农皇帝;傩娘是辛女,也就是辛女娘娘。
跳香的整个仪式中。它的部分法事、经文、咒语、神图,受汉族师公道场的影响比较明显,盘瓠祭祀的痕迹已微乎其微。在整个的跳香仪式中,我们并没有见到关于对盘瓠和辛女的专门的祭祀仪程,但瓦乡人始终认为:跳香实质上是盘瓠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还盘王愿
盘王愿,又称“太公愿”、“跳盘王”、“奏盘王”、“奏镗”。张劲松、赵群、冯荣军合著的《蓝山县瑶族传统文化田野调查》一书,给我们记录了一堂完整的“还盘王愿”的祭祀仪式。
还盘王愿的“歌堂”班子由瑶师、六郎和歌娘组成。瑶师分为“庙主师”、“禁堂师”、“大歌师”,加上其他3至9名“师替”,总称为“十二瑶师”。六郎是六名男子,分奏吹打乐器。歌娘分歌娘二人、歌女四人,但人数没有定制。
仪式历时三天四晚。第一天,晚:1、“差猪杀牲”:杀猪献盘王。2、“收秽净堂”:除秽、祈平安。3、“装堂迎圣”:迎接四庙圣王。第二、三天,1、“瑶师盘鼓”:盘鼓、长鼓贺盘王(其中包括“盘王出猎”、“盘王追羊”、“儿女射羊”、“砍木制鼓”、“报仇伸冤”等长鼓“舞剧”)。2、游傩“接女抢郎”:接歌女,六郎歌师与歌娘盘歌互答。据当地瑶民介绍:在清末以前,这一仪程是,抢男接女,即抢、杀童男童女祭盘王。3、唱《盘王大歌》。4、深夜,“狗绊腾”舞,瑶师模拟狗与人性交的舞蹈,祭盘王、以求人丁兴旺。第四天,1、“盘王同庆”:安放盘王位、围愿、走堂,主要是仪式与歌舞相伴。2、“酬愿”:法事。3、晚上,“勾愿”:演傩戏《盘厨师》,表演者为一个瑶师、三个厨官(其中一人男扮女装),情节为吩咐、偷猪、杀猪、祭祖、求愿。全剧只有对白和动作,演出时间为半个多小时。4、“撤坛送圣”:送神。
《蓝山县瑶族传统文化田野调查》还记录了茶坪村瑶族“还盘王愿”的仪式过程,它的基本仪程是:
(一)、马头意者愿:1、“开香请圣”。2、“招兵”。3、“登云台”——招五谷魂。4、“供糯米粑”——还圞箕愿。
(二)、还大排良愿:1、“开香请圣”。2、“捉黄衣崽”——完还婚愿。3、“摆小席”——还老鼠愿。4、“青山堂中”演傩戏,演出的傩戏有:《打铁修路》、《架桥接神》、《打瘟神迎四王》、《杀猪待王》、《插花挂红罗帐》(即狗绊腾舞)、《盘连州后生》、《买丰飞树》、《入连洞》及“围坛游愿”。
(三)、读书唱典——还宝书良愿。
(四)、解神意、送神归。
这一仪式中傩戏保存得明显比前一仪式多。但《盘王大歌》仍是仪式中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这是蓝山县所有盘王祭祀仪式中的普遍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