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幕剧是一种短小轻巧的戏剧体裁,它象戏剧战线上的轻骑兵,便于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独幕剧有正剧、悲剧、喜剧、闹剧等多种形式,观众在演出的一组独幕剧中,往往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性格、不同情趣的剧作,也可以欣赏到各种流派和风格的精湛演技,受到各国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独幕剧的历史并不太长,它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颖、年青的戏剧形式。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机器被广泛运用,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同时资本家也不断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人们生活中的时间显得十分宝贵,世界的面貌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起了变化,在戏剧方面,人们要求一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看完的戏剧形式,独幕剧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第一个独幕剧和它的著作者,戏剧史上尚无确凿的记载。有人认为是法国的弗兰西斯·考贝创作的独幕剧《饶恕》。这个剧本是以反映德国人民怎么推翻当时的反动统治为内容。二十世纪初期,爱尔兰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独幕剧的迅速发展,确立了独幕剧在戏剧领域中的显著地位,但是当时一些较大的职业剧院大多不愿上演独幕剧,而当时一些小剧场却在坚持演出独幕剧、推广独幕剧中,作出了十分可贵的、重要的贡献。
1887年,法国人昂多安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剧场——“自由剧院”;随后,1890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创立了“艺术剧院”;1891年,美国人格林在伦敦创办了“独立剧院”。后来,差不多欧洲的各大都会都纷纷兴办了小剧场。1922年,这种小剧场运动,传播到了美国,不久,仅美国一个国家就有五十多个小剧场。其中有一个小剧场不收门票费,观众可以自由出入。
所谓小剧场,不仅仅是剧场小,而且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第一,小剧场的观众既是预约的戏剧爱好者,又是演出的资助者,因此,剧院不售门票;第二,小剧场不属于资本主义经营的演出团体,它不必迎合社会的心理,赚取观众的廉价掌声。小剧场的演出目的在于对戏剧风格、表演流派的研究和探讨,以求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第三,小剧场特别喜欢排演独幕剧,因为独幕剧篇幅小,每场可以演出三、四个剧目,能够对各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的剧作进行演出实验。独幕剧的演出,使众多的演员有分别担任剧中主要人物的机会,并且给舞台综合演出的美术、音乐和导演艺术提供多方面的实践机会。特别是多种情趣和风格的独幕剧能给予观众以丰富多采的艺术享受,因此,受到广大有志于戏剧艺术的艺术家和观众的喜爱。小剧场运动是促进独幕剧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的独幕剧创作和演出是伴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而开始的。中国话剧运动一开始,独幕剧便首先出现了。我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者,老一辈的剧作家田汉、丁西林、于伶、洪深等人,都是从写独幕剧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的。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在写多幕剧《回春之曲》之前,已写了三十多个独幕剧;丁西林虽然写过多幕剧,但他还是以早年所作的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与《压迫》闻名于世。
独幕剧是一种全部戏剧内容在一幕内完成的戏剧形式。它反映的是生活中一个精采的片断,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独幕剧往往通过极少的富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去表达一个单纯的思想,它的演出时间一般在十几分钟到四、五十分钟之间。有人把独幕剧比喻成垂危者的获救,球赛最后一分钟的平局,难产中婴儿的呱呱坠地,证据齐全后的突然逮捕等等。总之,独幕剧是从戏剧纠葛的紧要关头开场,让观众看那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的,最有戏的部分。初学写作的人,写点独幕剧可以帮助剧作者熟悉戏剧规律,练习对材料的剪裁,锻炼简炼的能力。所以,俄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普希金曾把独幕剧叫作“戏剧研究的实验”。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认为:“写大剧本的人,最好也写写小剧本,可以使旁人、使自己都感到耳目一新。”
外国独幕剧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各国戏剧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剧协湖南分会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组的支持下,从外国著名的独幕剧中,辑选了二十个独幕剧,编成《外国独幕剧选》一书,其中有爱尔兰著名剧作家沁孤的《骑马下海的人》,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蠢货》、《求婚》等。该书还辑选了各种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剧作,如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沙乐美》,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教育剧《例外与常规》,法国超观实主义戏剧大师让·科克托的独幕剧《奥尔菲》,当代美国的最重要的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真是绚丽多姿,五彩缤纷,让人们开阔了眼界。
选本中的每个剧作单独看来,它是某个生活面的一个片断,但综合起来,却使我们看到一幅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生活图画。同时,从各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优秀独幕剧中,那些精湛的艺术技巧,将给我们很多启示,有利于我们独幕剧创作的繁荣发展。
第一、独幕剧虽然是一种短小轻便的形式,却也能表现较重大的、尖锐的主题,反映深邃的、具有哲理性的思想,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育和有益的启示,小戏这种以小见大、寓意深刻的艺术特点在独幕剧名著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范例。如契诃夫的《求婚》,描写的是俄国地主阶级的家庭生活,从“求婚”这一普通的现象中揭露了地主的虚伪、狡诈的阶级本质和心灵的空虚,以讽刺的笑来揭示了他们的丑态。日本剧作家山本有三的独幕剧《婴儿杀戮》,描写一个女工因为贫穷无法养家而杀死亲生婴儿的人间惨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美国杰出戏剧家马尔兹的独幕剧《莫里生案件》,通过莫里生被审讯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所谓“民主”、“自由”的谎言,同时热情颂扬了美国人民的斗争精神。而格莱葛瑞夫人的《月亮上升的时候》,巴蕾的《十二磅钱的神情》剧中的事件和一定时期的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观众通过剧本描写的生活场景,看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第二,独幕剧表达的思想,应集中在一点上。在短小的独幕剧中,不需要象多幕剧那样说出剧作者对许多生活现象的看法,实际上,在剧中仅仅表现一点思想,并不会影响独幕剧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我国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这里说的传奇是指多幕多场的大戏,大戏要减头绪,小戏就更应如此了。如日本剧作家菊池宽的《父归》一剧中,涉及到母亲和贤一郎处理妹妹嫁妆的事件,以及贤一郎和弟弟关于学习深造的事件,但剧作者没有在这些次要情节上发展剧情,而是在人物性格的差异中,集中笔墨写出贤一郎对弟妹未来的关切与对父亲失责的谴责,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剧作者对不负责任的父亲严峻的控诉。又如英国剧作家麦斯菲尔德在《上了锁的箱子》一剧中,安排了两条情节线,然而剧中英齐尔德和杜罗尔夫的情节线,始终是为了突出和陪衬主线,为了展示维格地斯逐渐发现托德·格地卑鄙无耻的性格实质。
第三,独幕剧不象短篇小说,可以自由地叙述过去发生过或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必须从生活中某一个侧面、一个瞬间,从而反映深刻的社会冲突,塑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作家有高度提炼生活的本领。在独幕剧《父归》中,作家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是值得学习的,他对这个家庭的变化与二十年来的生活,既没有截取事件的开头——父亲如何弃家出走,也没有剪取贤一郎如何忍辱负重撑持整个家庭生活,而是选择这一事件在行将结束的时候——不义的父亲流浪二十年落魄归来,在这样特定的情势下,必然产生强烈的戏剧性。作家就是截取这样一个生活面,概括了一个家庭近二十年间的深刻变化,提出了具有哲理性的问题:不教育子女的父母,子女可以不承认他们是父母。
戏剧动作产生于人物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在这种愿望与要求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动作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剧中的叙述性部分往往导致戏剧结构的松散,而且独幕剧也难予以曲折离奇的情节与其它文艺形式争长,它特别需要剧情的紧凑。因此,剧作家常设法把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舞台以外发生的事情,不用叙述的办法,而是在动作中交待,揉进急剧发展的剧情当中去。在《父归》中,父亲遗弃家庭,贤一郎生活受尽挫折,多年来心里一直在憎恨不义的父亲。这个贤一郎内心的动作,在剧本开头他和母亲、弟弟提到妹妹嫁妆等问题的谈话中始终贯穿着,这个家庭二十年间的生活状况的介绍,是在贤一郎拒绝父亲回来时作为理由提出,溶化在贤一郎当时激愤的感情中,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被称为抒情式的独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