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湘剧高腔音乐的特点(二)

何益民

  三、滚唱自由

  湘剧高腔曲牌,沿用长短句词格,在曲牌之中,又可嵌入齐言式的连续上下句变化反复(即放流),放流是对词曲的一种解放,从句幅到篇幅,长短不拘,多少不限,比较自由,可以虚字、衬词、叠词、加冠、重尾、插白,或排比、对仗等等。这种形式,使剧情、思想、感情能够有更多条件予以宣泄刻画,更加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它语言性强,似唱似说,不用帮腔,在曲牌中它与旋律强的“腔”,在形式上是对应性结构,使曲牌有张有驰相得益彰,二者的关系像大歌剧中咏叹调和宣叙调一样,只不过在西洋歌剧中,这两种形式是基本分开的,而在高腔中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曲牌之中。腔与流的分布比例上也不是绝对均匀的,有的曲牌以腔为主,流为辅,有的曲牌以流为主,腔为辅,大部分曲牌在腔流比例上是旗鼓相当,腔流各半。流的运用使内容更加通俗,形式更为灵活,极大地增强了民间戏曲的艺术表现力,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四、板式节奏

  湘剧高腔音乐的节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节拍类型:即通常所说的板式;另一个是在一定节拍类型内具体的节奏变化,两者既有区别又互相关联。就板式而言,各剧种差异不大,但在具体节奏变化特点上,都各呈异彩。

  1、板式

  湘剧高腔的板式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属于规整节拍型的,包括4/4、2/4、1/4等不同板式,其中2/4、4/4称为单板,即有板有眼、板眼相间,2/4为一眼板,4/4为三眼板。1/4称为夹板,即有板无眼,板板相连。属于规整节拍型的又可分为几种:用于快板的[金莲子]等;快板慢板均可使用的[园林好]、[滴溜子]等;也有由多种板式构成的曲牌,变化多样,用法也不尽相同。

  另一种是属于节奏较为自由的散板形式,它无板眼,演员演唱时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同时,与规整节拍型板式的曲牌连接使用时,利于保持音乐风格的统一和谐。散板有加锣和不加锣两种形式。属于散板的曲牌有[混江龙]、[新水令]、[北油葫芦]等。

  在实际运用当中,规整节拍型与散板的结合是十分普通、形式多样的,常用的有由散板起、整板展开、再转整收或散收。因此,从湘剧高腔板式的大体结构来看,是整、散结合为基本形式的。

  2、节奏

  高腔的节奏变化不同于其它剧种,其特征突出地表现在眼(弱拍)、消板(后半板)、消眼(后半眼)的起腔、切分式节奏型的行腔和规范性的腔节承递的演唱上。

  

  上例曲谱从眼(弱拍)上起腔,在一个两小节的腔节之后,再由后半拍起唱,用一个切分连音,两小节之后又由后半拍起唱(多数情况下,都是每两至三小节—停顿成为有规律的板节型,后面又从消板的即强拍的后半拍起唱,腔、流都有这个特点),又用了切分连音。用这样的板式节奏与高腔音调结合起来,就突出显示出高腔的特点。并生动地把剧中人物的哀伤心情表达得非常入微。随着感情的发展,曲调由放流急转入腔句。重复“浅发齐眉”词句时节奏和唱腔拉开,字少腔多,到“浅发……”用一个腔节,再接后半拍起腔的三个腔节,最后由一个切分节奏型到结束,感情奔放,有一浪推一浪之势,把剧中人物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

  上例曲谱在板节上有几个明显的带规律性的特征:放流和腔句的起腔都在眼上;每一个腔节,大多都是从后半拍起唱;切分节奏型众多。另外,旋律中多次出现同音重叠。

  高腔板式节奏的结构形式,和高腔音调有着不能分割的血肉关系,忽略了板式节奏的特点,就必然失去高腔的性格特征。

  五、方言与音调

  湘剧舞台念、唱字音,并非全依长沙方言,遵循的是“中州韵、长沙字”。所谓“中州韵”,就是它的咬字按照北方口音的声母与韵母拼合而成的字音。如:长沙方言的施(si)政(zeng)要念成施(shi)政(zheng),从(cong)要念成从(zong),停(ting)要念成(ding)等。所谓的“长沙字”,就是字音的声调高低不是按照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来念,而是要按照长沙方言的阳平——中平——阴平——上声——去声——入声六声来念。

  长沙方言六声的特色是将平声分成了阳平、中平和阴平,而且还多了一个入声。在实际发音时,阳平较普通话低,上声又较普通话高,入声在普通话中没有,且有着一种特殊念读方法,即字头、字尾低,字身高且有突出的延长音。作为音乐来说,六声肯定比四声丰富多彩,特别是长沙方言中的入声字,还能使音乐旋律增添不少色彩。如:“不、月”在普通话中是属于去声,而在长沙方言中则为入声字,根据方言音调常将它谱成上行五度、六度甚至七度的大跳旋律,如果按普通话演唱,则不会产生以上旋律。

  其次,由于长沙方言中的阳平声字较普通话稍低,又形成了其旋律的另一色彩。如:“湖、愁”等字属于长沙方言中的阳平声字,谱曲时音调旋律较为低,这对于增宽湘剧高腔曲调之音域,加强其曲调的起伏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三,长沙方言中—些念成中平声的字,有时也能将其念成去声字。如:“在、上、命”等字,都可读成去声。这样,便更增添了曲调的多种走向性,使旋律更为丰富。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