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清代大戏的服饰穿戴类型(一)

宋俊华

  清代宫廷对戏剧服饰的设计和穿戴都是很讲究的。雍正元年造办处的活计档上记载七月二十九日: 

  太监施良栋传旨,韩湘子青色绣衣另换做香色,铁拐李青色绣衣换成石青色。俱照此花样、尺寸往细致里绣做八件,其衣上绣花要往好里改绣,先画一身样呈览,准时再做。

    雍正对戏衣的颜色、花样都要亲自过问,要求匠工先描好戏衣式样,等他检验过后再制作。可见,雍正皇帝对戏衣的制作非常经心。同治十三年的《旨意档》说:

  二十日《平安如意》团场,上场人露白腿、蓝腿,下场解带、摘线发,懈怠。以后有差无差都得剃头……不论什么角色都穿彩裤。……勾脸不要粗拉拉。

    光绪五年也有类似“旨意”:

  《万花献瑞》:马得安不等尾声下场,懈怠。狄盛宝上场应穿皂靴,不应穿薄底靴。

    服饰穿得不合适,包括靴子穿得不对,同治与光绪都能够一一给指出来,清帝对戏剧穿戴要求之严于此可见一斑。

  清代故宫保存了很多戏画,这些戏画描绘了穿着戏装的角色形象,每幅上面写着一行小字,“穿戴脸儿俱照此样”,说明宫廷演戏时,要求演员严格遵照戏画样式来装扮。这种严格的穿戴要求在大戏剧本所提示的服饰中也有所表现。从《劝善金科》和《封神天榜》等大戏中的戏衣来看,大戏服饰与杂剧、传奇服饰一样,也是按照角色类型进行穿戴的。

  一 武将的戎服

  《劝善金科》和《封神天榜》都写到了战争,前者写唐代朝廷平息李希烈叛乱的战争,后者写周武王伐商战争。两场战争都有大量的武将参与,故两个剧本提到的武将服饰相当丰富,仅从俗将戎服来看,《劝善金科》与《封神天榜》就各有21套和26套。这些戎服的穿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处于非交战状态下的戎服,另一种是武将在临阵交战状态下的戎服。

  武将在会客、朝见或者做其他与战争无关的事,即处在非交战状态下时,往往在戎服上面加披蟒袍或者圆领。披蟒还是圆领,要视武将的级别而定,如《封神天榜》中的诸侯王和统帅等高级将领都穿蟒,普通武将则穿圆领。所戴盔帽样式也根据人物的身份而定,王侯、统帅戴王帽、帅盔、紫金冠等,普通武将戴卒盔、将巾等。

  武将在与敌交战时,一般要脱掉蟒服和圆领,戴盔、扎靠。武将的职位不同,所戴盔帽和所佩饰物也就有所不同。高级武将通常穿靠、扎令旗,所戴盔帽则因人而异,如《劝善金科》中李希烈做普通统帅时戴帅盔,自称为王时戴王帽。《劝善金科》的西平王之子李公子及《封神天榜》的苏全忠、邓秀、殷洪、姬叔乾等诸公子都戴紫金冠,都由小生扮演。普通武将扎靠,不插令旗,所戴的盔帽有将巾、荷叶盔、卒盔、打仗盔等,盔帽也是因人而异。

  少数民族武将即番将临阵作战时,穿打仗甲、回回衣或者象汉族将领一样扎靠,所戴的盔帽与汉族武将区别较大,多为狮盔、象盔等形状奇特的盔帽,并在上面扎簪狐尾、雉尾等装饰物。如《封神天榜》中赛罕、四番将,《劝善金科》中的四回回等的穿戴就是这样的。这种插有狐尾的盔帽,是由明代北杂剧的练垂帽、练垂狐帽发展而来的,是少数民族生活服饰的典型反映。一些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少数民族,常常在服饰上装饰各种动物的皮毛,久而久之,这些装饰物便成为这个民族服饰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武将盔帽插雉尾(即野鸡尾),也有特定的渊源,它是原始时代人们狩猎、巫术、图腾崇拜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大戏中的绿林武将象汉将一样戴头盔、扎靠,同时又象番将那样扎狐尾,他们的戎服是番将戎服与汉族官方将领戎服的融合物,具有明显的特征。

  家将、门将、校尉等是大戏中的一种特殊武将,他们有时也参加戍边征战,但多数情况下是担任治安保卫工作,因此,他们的戎服与征战武将的戎服区别较大,他们一般不穿靠,只穿铠甲、或箭袖褂之类服饰,戴打仗盔、卒盔、将巾、校尉帽或小页巾等盔帽。

  如果把清代大戏武将服饰与明代杂剧武将戎服作一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区别很大。明代北杂剧武将服饰主要是“曳撒”,即明代太监、内侍日常所穿的一种软袍。北杂剧的武将无论作战与否都穿曳撒,表明北杂剧在武将服饰设计上,不大重视武将在作战与非作战时的穿戴区别,武将服饰的戎服特征也不很明显。大戏戎服主要是“靠”,它是一种特制的铠甲,戎服特征十分鲜明。大戏以“靠”上是否袭蟒或圆领,用来区别武将是否处于交战状态。这表明大戏服饰较北杂剧服饰更加强调了角色的类型特征,使服饰能更好地为表现角色特征服务。

  所有神怪都是人们观念的产物,是人们根据人类自身的形象揉合动植物特点而创造的新形象,所以大戏对神怪武将服饰的设计,基本上是以世俗武将服饰为原型的。《劝善金科》的马、赵、温、刘四帅、《封神天榜》中的杨戬、五丁神等都是象世俗武将那样穿靠,只是所戴盔帽因人而异、变化较多而已。此外,神怪武将也象世俗武将一样,有尊卑等级以及正统与非正统之分。高级武将如《封神天榜》的李靖、孔宣穿靠,背令旗,以展现其统帅的身份;风、调、雨、顺四魔将也象世俗绿林将领或番将那样,在盔帽上簪戴狐尾、雉尾。至于那些具有动物特征的神怪武将,则往往在盔帽上簪戴本形饰物,如《封神天榜》中的吴龙、袁洪、吴昊等分别簪戴蜈蚣、猿、蛇等动物形儿。这种通过簪形来表示人物特征的手法,早在明代剧本中就已经有了。《吕真人黄粱梦境记》中第九出插图“蝶梦”,描绘三个人物扮演庄周梦中蝴蝶的情形,他们头上都簪戴了蝴蝶形的饰物。其他神怪武将服饰也多根据武将特征而设,有的戴动物形帽子,有的佩带特殊的饰物等。

来源:中山大学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