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的服饰资料散见于传奇剧本及其题跋、插图,以及其它相关的野史笔记、戏剧绘画中,最直观形象的当然是戏衣文物,据齐如山讲,故宫博物院仍藏有明代留下来的戏衣,可惜笔者无法寓目。
传奇剧本对服饰的记载往往非常简略,多数情况下只注明剧中主要角色的服饰,且多注服饰类型,少注具体服饰名目。通过对《古本戏曲丛刊》中50余剧的搜罗,我们仅获得以下几十种服饰名目:

把表中传奇服饰与明代生活常服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明清传奇的服饰大多数来自明代生活常服,如下表:


上表所列仅是明清传奇剧本描述比较具体的服饰名目。其他如紫袍,白袍、黑袍等,与表中“红袍”、“黄袍”相比,颜色不同,但款式是完全一致的。另外,传奇剧本中经常出现的“白衣”、“黄衣”、“青衣”等衣类,在明清生活中并不全指今天所谓的上衣,有些可能就是指与“袍”一样的服饰。所以,这些袍、衣实际上都是从明代生活常服而来的。
明清传奇中“巾”子比较多,多为士人所戴,与明代生活中的实际情形是相符合的。如明人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叙述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巾帽式样时说:
余始为诸生时,见朋辈戴桥梁绒线巾,春元戴金线巾,缙绅戴忠靖巾。自后以为烦,俗易高士巾、素方巾,后变为唐巾、晋巾、汉巾、褊巾。
这些生活巾子都被明清传奇所采用。
再如,明代的忠靖巾,又名忠靖冠、靖巾,本是明代官员退朝燕居时所戴的一种帽子。它以铁丝为框,乌纱、乌绒为表,冒顶略方,中间微突;前饰冠梁,压以金线,后列二山,亦以金缘。四品以下不用金线,改用浅色丝线。冠梁视品级而定,如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一》:“忠靖冠有梁,随品官之大小为多寡,两旁暨后以金线屈曲为文,此卿大夫之章,非士人之服也”。这种巾帽产生于嘉靖七年(1528),《明史·舆服志三》载嘉靖七年世宗谕曰:“比来衣服诡异,上下无辨,民志何由定。朕因酌古玄端之制,更名‘忠靖’,庶几乎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焉。朕已著为图说,如式制造。在京许七品以上官及八品以上翰林院、国子监、行人司,在外许方面官及各府堂官、州县正堂、儒学教官服之。武官止都督以上。其余不许滥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士人燕居亦多效之。方以智《通雅》卷三十六:“(今)士夫居家,则制忠靖冠。四品以上,金线分轮卷;五品以下,以绿分之”。隆庆四年(1570)朝廷明谕,职非上例,不许僭用。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我朝服制”条讲:“隆庆四年奏革杂流、举、监忠靖冠服”。不久禁令松弛。万历二年(1574)再次谕禁。《明史·舆服志三》:“万历二年禁举人、监生、生儒僭服用忠靖冠巾,……违者五城御史送问”。但屡禁不止,故范濂《云间据目钞》云:“缙绅戴忠靖巾”。传奇中穿戴忠靖冠者,多为官员,如《天书记》第二十二出中公子田忌、《彩舟记》第二十五出王同知、《三祝记》第十二出中大名知府韩稚圭、《彩舟记》之吴太守等,也有如《彩舟记》中的江毓和之父、《人兽关》中的俞德、《新灌园》中的贾金、《梦磊记》之刘逵等缙绅之流。可见,忠靖冠在传奇中与在生活中用法基本是一致的。
网巾,又名“网子”,是明代成年男子束发的巾子。通常以黑色丝绳、马尾或棕丝编成,亦有用绢布织成者。网巾的造型类似鱼网,网口用布帛作边,俗谓边子。边子旁缀有金属制成的小圈,内贯绳带,绳带收束,即可约发。在网巾的上端,亦开有圆孔,并缀以绳带,使用时将发髻穿过圆孔,用绳带系拴,名曰一统山河。大约在明天启年间,有省去上口绳带者,只束下口,名曰懒收网。士庶男子在室时可以将网巾露在外面,外出时则必须戴上帽子,否则视为失礼。谢肇浙《五杂俎》卷十二:“古人帻之上加巾冠,想亦因发不齐之故。今之网巾,是其遗意。……网巾以马鬓或线为之,功虽省,而巾冠不可无矣。北地苦寒,亦有以绢布为网巾者,然无屋终不可见人”。网巾相传为明太祖洪武初年所倡,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四:“太祖一日微行,至神乐观。有道士于灯下结网巾。问曰:‘此何物也?’对曰:‘网巾,用以裹头,则万发俱齐。’明日,有旨召道士,命为道官,取巾十三顶颁于天下。士人无贵贱皆裹之也”。传奇《还魂记》第七出中脚夫李四束“网巾”,罩“幅帽儿”,是符合明代习惯的。
所以,明清传奇服饰名目基本来自常服,用法也与常服大致相同。当然,也有用法不同的情况,例如,乌纱帽又名纱帽、乌帽,早在魏晋时期已经流行,明代作为官员专用的帽子。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载,明洪武年间规定:“官则乌纱帽、圆领、束带、皂靴”。《明史·舆服志三》“文武官朝服”条载:“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看,明代乌纱帽由唐宋幞头发展而来,形制以铁丝为框,外罩乌纱,帽身前低后高,左右各插一翅,帽翅呈椭圆形(参见上海潘允徵墓出土实物图)。这种官帽是官员公服,文武皆可通用。但在传奇中却只用于文官,且官职较低,如《和戎记》中的毛延寿,《酒家庸》中的秦宫、老狱官,《投桃记》中的黄侍郎等。
明清传奇与元明杂剧在服饰明目上多数是相同的,用法也比较接近,如下表:

也有服饰名目不相同的情况,元明杂剧有一些服饰名目是明清传奇所没有的,如一字巾、烟墩帽、贴里、靠、直身等,相反明清传奇也有一些元明杂剧所没有的服饰,如忠靖冠、网巾、忠靖衣、褶子、衮蟒等。
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服饰名目属杂剧与传奇所共有,但用法区别很大。例如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中都有蟒衣。杂剧剧本称为“蟒衣曳撒”,传奇剧本称为:“蟒”、“蟒衣”、“蟒一撒”、“红蟒衣”、“蟒褶”、“衮蟒”等等。蟒是一种服饰图案,类龙而少一爪。因为龙在古代是帝王的专用图案,庶民不能僭用,所以蟒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变通。蟒衣就是指绣或绘有蟒图案的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