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可以舞动的戏曲服饰的色彩(二)

邹佳

  3、色彩的审美

  在众多色彩当中,人们对于色彩是有选择的,这不仅是由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还有人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就拿红、白、黑这三种色彩来说,一方面,它们在色谱中属于强烈、明显的那一种,对人的视网膜的穿透力较强,使人对这样的颜色记忆深刻,产生特有的情感。另一方面,红、白、黑在我国民间同样是特殊的颜色,人们对于它们的认同,已经在戏曲中,年画上,民俗里展现出来。红色给人以喜庆、吉祥的寓意,有着热情、豪放的特点。白色纯洁、素雅。黑色庄重、沉稳。中华民族对于这样的色彩的偏爱,体现着大众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

  4、色彩在戏曲服饰中的应用

  不同的色彩给我们的感觉不尽相同。那么,在色彩学中所阐释的色彩,会引起人们怎样的感情呢?

  黄色——其嫩色有柔弱,和平之感;浓色有庄严,高贵之感。

  红色——为妇孺所爱好之色,易引起势力、热烈、喜悦、烦恼等感情。

  蓝色——为极冷静之色。其淡者起未熟、可怜等感,深者则起深远、沉着、阴郁等感。

  绿色——此为自然界最普遍之色,有平和、永久、健全等感。

  紫色——有优婉、华贵之感。

  白色——有清洁、素朴、威严等感。

  黑色——有严肃、神秘、悲哀、沉默之感。

  一代代的戏曲艺人凭借着对色彩的理解,以及根据中华民族的民俗习惯,把色彩恰当地运用到戏曲服饰之中,才形成了今天的规制。如身穿红帔代表喜庆团圆(谭记儿);身穿绿蟒代表气质神勇、品格刚毅(关羽);身穿黄蟒代表身份至高(帝王);穿白花帔代表性格纯真、品格高洁(白娘子);身穿黑箭衣代表气质英武(林冲)等等。特别是红色在戏曲服装上的应用。有时用于吉服,有时用于凶服。金榜提名,洞房花烛的吉服与起解时的苏三或林冲的囚服一样红色,作为角色遭遇的幸与不幸的象征,都表明了人们对色彩有选择的运用。

  5、色彩的对比

  颜色的基本特征是色相、纯度、明度。在研究戏曲服饰的色彩时,同样应该按照它的基本特征来进行分析、比较。色彩的对比,就是各种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的差别所构成的色彩之间的对比。传统戏曲服装具有很强烈的对比特色。

  色相对比:

  互补色对比:杏黄靠(黄忠)——服色的主色为杏黄,辅色为蓝,构成橙与蓝的互补色对比。大大提高了互补色的鲜明度,强烈、充实而有运动感。

  对比色对比:黄蟒(皇帝)——服色的底色为明黄,绣“三蓝”色龙纹,构成黄与蓝的对比色对比。黄色被衬托的更鲜明、华丽。

  中差色对比:红团龙蟒(刘备)——服色的底色为大红,绣“三蓝”色团龙及蟒水纹,构成红与蓝的中差色对比。红色被映衬的十分明快。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粉蟒(吕布)——服色的主色为粉,辅色为“三蓝”色所绣的团龙纹及蟒水纹。构成了粉与蓝的明度对比。具有积极、明快、强烈、清晰之感。

  黑白对比:黑蟒(包拯)——服色的主色为黑,辅色为平金(龙纹、蟒水纹)。主要以白水袖、白护领、白靴底的“三白”与黑构成黑白对比。具有厚重、坚硬、沉稳之感。

  

  纯度对比:

  鹤氅(孔明)——服色的主色为蓝,蓝是高纯度色;衣上绣“三灰”色鹤纹,灰色属于无彩色系,这就构成了纯色与无彩色系的中性色在纯度上的对比,蓝色被衬托得更鲜明,更生动。

  色彩的对比还应从另一个方面论述,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到色彩的作用。这就是色彩的搭配后的效果:在戏曲舞台上,单体服装虽然有种种对比,但仍保持色调统一;群体服装给人以整体统一的感觉,但其中亦有色调的对比。使戏曲人物造型达到和谐统一、形象鲜明,并美化了戏曲舞台。京剧《断桥》中有三个人物:白蛇穿白,青蛇穿青,许仙穿紫。远远望去,白、青、紫三种颜色在舞台上回环跌宕,运生出不同的色彩组合。舞台的亮相则实现了运动中的静,静中一刹那的色彩仿佛影像定格般让人印象深刻。白、青、紫三色每一种新的流动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也都能给观众不同的愉悦。

  6、色彩的象征

  由于人们对于某一种色彩都有一种共同的联想,这种共同的联想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同概念,于是,这一色彩就成为了某种概念的象征。传统戏曲服饰中色彩的象征性特点是:标示人物身份,外化性格情趣,暗示所处情境。大致分如下几类:

  权利象征:

  明黄色——象征至高无尚的皇权(黄蟒、黄帔)。

  大红色——象征身份的高贵(红蟒、女红蟒)。

  紫红色——象征老龄身份的高贵(紫红蟒、紫开氅)。 

  人格象征:

  老绿色——象征品格忠义、气质神勇(绿蟒、绿靠)。

  粉红色——象征品格有瑕疵,特用于吕布这一人物(粉蟒、粉靠)。 

  性格象征:

  黑色——象征性格粗犷、沉稳(黑蟒、黑靠、黑箭衣)。

  红色——象征热情、豪爽(红娘衣、红色女打衣裤)。

  蓝色——象征文静、沉稳(蓝官衣、蓝帔、蓝衫)。 

  年龄象征:

  粉红色——象征年轻(粉蟒、粉靠)。

  秋香色——象征老龄(秋香蟒、秋香帔、秋香褶)。

  湖色——象征年轻英俊或秀美(男花褶、女花褶)。 

  气质象征:

  白色——象征气质英武(白蟒、白靠、白箭衣)。 

  情境象征:

  黄色——用做太监衣,以黄色群体,暗示皇宫。

  红色——用做男、女红对帔,象征喜气吉祥;用做男、女红罪衣,象征凶险。

  黑色——用做男、女素褶,象征贫寒;用做黑侉衣裤,含有夜行的象征。

  

  传统戏曲服装色彩,运用自己的方法表情达意,通过鲜艳的色彩,表现了身份鲜明、性格鲜明的戏曲人物形象。戏曲服饰色彩的意义不仅仅限于衬托人物,渲染环境,更重要的是适当的色彩象征,能外化人物的性格(及心理情绪),使性格更加鲜明,成为戏曲服饰可舞性的辅助手段。它能表现出除色彩之外无法表现的艺术效果,传达出戏剧情节本身无法传达出的情绪内容。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