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有关“老裟”的传说

刘兴禄

  湘西民间历来崇巫信鬼神。作为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老裟”被认为有着超强的本领和神奇的法术。在用坪民间至今流传着有关“老裟”的神奇传说,它已成为本地人的一种带着神奇色彩的历史记忆。

  用坪民间传说中具有神奇法术的老裟有两位。一位是林老裟,据说是现用坪双炉村林家人,他的真名叫林旺,法名无人知晓。另一位是黄老裟,据传是现用坪九龙山村茅坪头黄家人,法名叫黄法林,真名无人知晓。据说,两位老裟是同时代人且均为男性,至于具体生活年代,无人知晓,据族谱记载的族群迁徙史推测,应该为明末清初的两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傩法师,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被赋予了许多神奇本领。这首先表现在学艺传说中。林老裟和黄老裟与荔溪乡传说中的周裟娘有过一起学艺的民间传说,用坪双炉村的何秋莲老人向笔者讲述了三人学艺归来的传说:

  “你不晓得,听老的说,我们这里以前有个林老裟,我这里有些忘记了,我回忆到了就说,没有回忆到就不说。林老裟他们到武冈州学艺,那个师父就最喜欢林老裟,周裟娘最会收买人,学艺结束了,三个人回家,黄老裟很早分手了,林老裟和周裟娘在桃树坳分手,周裟娘是妇女,心细些,分手后就开始腾云驾雾,等林老裟走到村口坡地上才想到,乌云被周裟娘带走了,他一急,用司刀砍得一截。好,现在,下雨,要等到八面山荔溪那边下了,才有条雨尾下我们这边。我们这里下雨要看八面山,其他地方下雨下不到我们这里来。”

  这则民间传说不仅解释了本地存在一些自然地理现象,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还道出了傩文化传承的方式——跨地域的社会传承、老裟神奇的本领和传统社会中有女性傩法师的史实。

  另外,据本地人口述,三位傩法师学成归来之后,运用所学法术,演绎了许多神奇故事。一方面,他们利用所学法术,为本地人排忧解难,如打洞求雨、借云挡日,等等。尤其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打洞求雨使他们声名远扬。据传,他们还到过辰州府(现沅陵县),被当时的县太爷请去设坛求雨。双炉村何秋莲向笔者讲述了这个传说:

  “是黄老裟和坳坪的周裟娘到神州府(指沅陵县,笔者注)求雨。那一年干旱,县官派人抽签,知道有个黄老裟和周裟娘道法高强,就请他们来求雨。两人来到沅陵沅水河边,没有看到渡船,原来渡船都到北岸去了。两位老裟知道这是考试他们,周裟娘把纱巾打开,站在纱巾上渡过了沅水,黄老裟打开雨伞,站在伞上漂了过去。他们就在今天的胜利公园设坛求雨,结果下雨了,雨中夹泥,原来是把附近溆浦县一个池塘里的水吸来了,就是这样。”

  关于这个传说,也出现在本土学者瞿湘周的《古老·神秘·豪放——沅陵巫教和傩文化调查纪实》一书中,主要情节基本一样。

  在用坪民间传说中,傩法师主持的求雨法事,普遍采取“打洞求雨”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充满危险性,因为老裟要亲自带人钻洞,在洞中可能遇到各种危险。即使这样,老裟也不回避,传说中的周裟娘就为此献出了生命。双炉村的林仁寿说:

  “周裟娘有一次打洞求雨,她那双花鞋脱在洞门口,有邪法师把它们变成公鸡打架,打乐器的人看公鸡打架,就把锣鼓停了下来,周裟娘知道坏了,鼓手是不能停下来的,不然,洞门会关,洞门关上之前,她把社员变成筷子抓成一把摔了出来,她自己不得出来,她交待,我等三年之后出来,你们听到牛角响,接一声牛角,我就变成人了。后来她变成母鸭沿小水沟出来了。好,她在村口吹牛角,家里有牛角,不知道吹,她就真的死了。”

  这种传说既反映了民众的期望,也道出了民众之所以崇信傩法师的原因,周裟娘的献身精神和行为使得傩法师受到民众的尊崇。

  然而,老裟在利用法术为本地百姓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同时,也有顽皮的一面,主要表现为他们利用法术捉弄人。这显现出老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而使得老裟传说中既有神圣的因素,也有世俗的因素。这样的传说很多,如借云挡日、蒲市观戏、用不完的铜板、化叶成鱼,等等。不过,当顽皮超过一定限度,也会产生不幸结局,在双炉村就流传着一个“三埋林老裟”的传说。据林仁寿口述,笔者记录如下:

  “林老裟喜欢怠厌(即戏弄人),显自己的本事,过年三十夜,他把自己一双脚放在火塘里烧。其实,他烧的是邻近蔡家人的桌子脚。到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蔡家人早上起来烧早香,看到堂屋里大方桌倒在地上,蔡家人生气了,知道是林老裟搞的。他们就要把他埋了。林老裟是他妈不好,给别人说,把神龛上那碗水倒了。好,他死了,先两次埋他都没有死。你们要活埋他,他睡在下面让你们埋,等你们埋的人还没有回来,他回到家里牛角又响了。用七口烧红的铁锅也埋不了,就逼他娘,他娘说把他神龛上那碗法水倒了。她娘没有照他要求放燃着的炭火在他嘴里,放了一个熄灭的小木炭,好,把他埋了。林老裟的坟堆在堆伏坳,现在还可以看到那座坟堆。”

  不知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经历过多少年风吹雨打,时至2008年8月12日,笔者看到据说是林老裟的坟墓仍然立在高炉村堆伏坳的山腰。坟墓四周是青翠茂盛的树丛,坟地透出一股肃杀之气。这实实在在的坟墓增强了传说的信度。这种活埋人的传说,说明了用坪旧时曾有埋活人的野蛮习俗。

  目前,笔者看到当地民众对用坪两位传说中的老裟,即黄老裟和林老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前者有纪念祠堂,后者无祠堂。前者受到祭祀,后者被遗忘荒山。这展示了民间朴素的是非观、善恶观,也说明对老裟的崇信是基于社会道德约束之下。而社会道德约束是为了更好地使傩实现驱邪逐疫、造福于人的主要功能。

  这些传说虽有幻想的成分和附会的情节,但它以客观的现实村落和遗迹作依托,反映了民众的愿望诉求和爱憎情感,因而在本质上是真实的,更加容易镶入民众的集体记忆。同时,这些传说中的老裟与现实生活中的老裟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后者借助前者的神奇传说提高自己的神圣地位,强化着人们对傩文化的记忆,使傩文化得以更好传承;而前者借后者得到祭祀。另外,通过这些带着神奇色彩的传说,我们可以推测本地傩文化的传承方式与本地巫傩结合的传统,以及本地民众对老裟的态度与要求。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