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侗戏音乐的节奏特点

王承祖

  侗戏唱腔节拍是从语言节律中逐步提炼出来的。侗戏唱词本身就有押韵、押调、顿逗等律动美,但语言的顿逗和音乐节拍相对还不够严谨,只有按照音乐形式本身的逻辑和美学规律加以改造、美化、夸张,才能构成音乐的节拍规律。另外,由于侗戏表演的需要,如走步、身段表演等,这些活动本身具有严密而强烈的节奏特点,也是形成侗戏音乐节拍的重要因素。侗戏音乐的节奏类型,可归纳为下面三种:

  〈一〉自由节奏(即散板)

  自由节奏歌词的格律性不强,旋律节奏基本依附于唱词节奏,散板节奏音乐是歌词节奏在旋律上的明显反映。散板在侗戏的哭腔中比较多见。如罗香戏班唱的“嘎年”:

  

  在我国戏曲中,汉族的多数剧种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无节奏散板结构模式。但在侗戏的哭腔中,由于没有固定的身段表演的节奏规律,其音乐的抒咏性主要依靠调式旋法的表现功能,尚未形成自身的固定的节拍规律。

  〈二〉初步规整的节拍

  在唱词格律性较强的基础上,音乐初具节拍特征。但节拍规律还不够完善成熟,还不够严格,常常有时值游移的现象。与严格的节拍类型相比较,其差距在于:

  1、小节内部单位节拍的时值游移。如黎平肇兴侗戏班演唱的上句,游移于

  之间。其节奏是语言节律稍经规范而形成的。这种游移是由于旋律还未完全脱离唱词节奏,本身的规律尚未完全成熟,还未形成节拍内部的固定造成的。

  2、唱词陈述时对词格的迁就而形成的游移。如上例中的下句,开头有等拍数的变换:这里拍的地方则是迁就词格而形成小节之间的不规则节拍。

  由于侗戏唱腔中,部分的节拍仍依附于语言节律而不太规整,可以不少地方的戏腔,乐队不跟腔,只是到句末时乐队才跟上来衔接其过门。如从江县小黄侗戏班演唱的戏腔:

  

  这种方法可以让叙述内容时自由一些,不受乐队的制约唱得更合乎语言规律,避免倒字。同时因为乐队停下来了,突出了歌声,听众听得更清晰,使音乐的语义性产生更直接的作用。

  〈三〉较规整节拍

  侗戏音乐,从自由节拍到规整节拍是旋律的时间因素的一种飞跃。它使节奏的长短变化脱离了自然状态的阶段而进入音乐表现的领域,属于比较成熟的类型。节拍的规范至使旋律节奏规范,充实了它的表现力。侗戏戏腔的乐队伴奏,包括前奏、间奏、尾声都是比较规整的节拍形式。有些地区的唱腔节律比较规整,乐队能跟腔演奏。如从江龙图戏班演唱的《珠郎娘美》片断:

  

  侗戏音乐在沿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歌腔与新腔中,多属较规整的节拍,更具音乐性,更能感染人。

来源:《民族艺术》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