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抽骨牌队下

说明:抽骨牌队下,是在归成上场门一条边形式的四个龙套中,先由中间二人并排往下场门走去,然后两头的二人再并排跟在后面,也往下场门走去。如《杀四门》秦怀玉在城外被二王迎下,四紫龙套即用抽骨牌队下的下场方法。

说明:抽骨牌队下,大多用于较为郑重的场面,龙套跟随主将或其他官员走下,所以伴奏的乐曲或锣鼓较为缓慢。如《宇宙锋》末场四武士押赵女下,即是抽骨牌队下;又如《断太后》要斩包拯的一场,虽然是押下,但因马上要赦回,所以由四个红龙套用抽骨牌队的形式跟下。这种下场方法,在一般戏中用的较少。
(22)双进门下

说明:双进门下,在一般戏中很少使用。昆曲《惊变》唐明皇与杨贵妃初秋游御苑,带领许多宫女、太监等上场,到唱完[粉蝶儿]以后,也就是一路上由皇宫走到御苑,这些宫女就由站门变为双进门两边分下。这是表示他们到了御苑,急忙收拾仪仗,再准备服侍帝王和贵妃的意思。在武戏开打中,也有用双进门下的,这是表示双方收兵,或是埋伏起来的意思,如《定军山》《巴骆和》诸戏都有双进门下。
(23)两边冲下

说明:两边冲下,是表示侵略的军卒将逃难人民冲散的意思,如京剧《桑园寄子》一家人被乱兵冲散,就是用的两边冲下的下场方法。乱兵分别由上下场门同时上场,到台中将难民冲散,再各由原上场门走下。这种下场方法多使用“急急风”的锣鼓。
(24)二龙出水下

说明:二龙出水下,多用于场面较小的或不甚重要的会阵交战的情况下,后面不再列阵钻烟筒。如甲方的兵卒正在台上,主将说:“迎敌者!”头家领起往左绕一个半圆,同时乙方的兵卒从上场门走出,两方人马从台中碰头冲出,各由上下场门下去,台上只留两方的主将战斗。这种下场方法,在武打戏中用的很多,如《空城计》张郃战败王平又战败马谡两场,都是用的这样下场的方法。
(25)双斜门下

说明:双斜门下,是一种极大场面的下场方法。两方带的人役很多,而两方的身份又都不相上下,因此在分别时用双斜门下。这是表示两方会晤以后,各回各的处所的意思。如梅兰芳先生演《上元夫人》在王母与上元夫人分别时,即用此种下场方法,两方侍从人等在主人下场后,同时窝下。这种下场方法在一般戏中极少见到。
(26)倒脱靴下

说明:倒脱靴下,是表示保护主将从阵中冲出与对方交战又回到阵中的意思。凡是在场上的一员将,攻打另一方面,这员将就用拨拉倒脱靴的动作,而应战这方面的兵卒,在下场门,或在上场门冲出两边翻下,仍是单数在左,双数在右。这就叫“倒脱靴下”。这种下场方法在武戏中用的较多。
(27)翻倒脱靴下

说明:翻倒脱靴下,是一种用于较庄重的大场面的下塲方法,也是表示跟随主将一同回营的意思,在神话戏里,即是表示驾云回转。如老戏《大赐福》的众云童,最后就是这样下场的;《八大锤》陆文龙归降煞尾,众军士也是这样下场。这种形式又包含有欢欣愉快的感情。先是圆场,然后头②家各领着归为下场门斜胡同,等主将下场后,由头家跺脚为号,单双数各双翻绕至右台口,并排向下场门一对一对地急急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