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招生对象
学院的培养目标是舞台艺术人才,舞台艺术对人才有特殊的要求,首先要有适应于专业学习和训练的生理、身体条件。例如:舞蹈专业对身材条件的要求,声乐专业对嗓音条件的要求等等。其次艺术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它是伴随身体的生长发育过程而形成的。因此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招生对象分为三个年龄档次,一是小学毕业生和初中在校生,年龄在12周岁以下,是戏曲、舞蹈专业的招生对象,杂技专业年龄最小可到5-6周岁;二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4周岁至16周岁,是学院招生的主要对象,招生专业为音乐、舞蹈、影视、美术等专业的五年制大专;三是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7周岁至20周岁,招生专业为2-3年制的音乐、舞蹈、影视、美术等专业。
因为艺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艺术职业学院与其它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对象有所区别,第一个区别是,学院保留中专部,作为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基础,中专的招生对象是12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学制是5-8年的中专艺术教育;第二个区别是,招生的主要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制是五年制的大专艺术教育,其它职业技术学院只是在升格过渡期招收五年制大专,最终都要过渡到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2、3年制的大专教育,而艺术职业学院是以五年制大专为主体,五年制大专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学制;第三个区别是,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2、3年制大专是一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主体,而在艺术职业学院处于为辅的地位。并且,艺术职业学院的2-3年制大专的招生对象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而是以艺术中专毕业生作为主要招生对象,兼收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中的文艺特长生。到2010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规模可以达到2500人,其中五年制大专生1500人,中专生500人,2-3年制大专生500人。
与一般职业教育相比,艺术高职学院的招生方式和招生制度也有不同,一般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只要通过文化考试,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录取,而艺术职业学院的招生,必须要通过专业考试,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同的考试方式。艺术教育从入学考试开始,就循着两条线进入,一是以知识为中心,一是以经验为中心。文化考试以知识为中心,专业考试以经验为中心,文化考试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试,专业考试则以本专业有经验的教师三人以上组成考试组对考生进行个别考试,以确定考生是否具有学习本专业的身体条件和艺术天份。专业考试不象文化考试那样有标准的试题、标准的答案,而是以多名教师的经验为基础,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评判,经验是没有标准的,能不能看准,常常是以主考官的意见或多数考官的意见为准。正因为经验的不可靠,专业考试一定要经过初试、复试两个阶段,有的艺术院校还要求三试,才能对一个考生下判断。初试一般是对考生的基本条件进行判断,如舞蹈考生的身材条件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复试则要求挖掘考生的艺术潜力,评价考生的艺术感受力。因此,艺术考生要经过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以专业考试为主,专业考试要经过初试、复试,以复试作为专业考试的最后成绩。
因为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艺术职业学院的招生制度也有别于一般的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工作完全可以由招生办单独完成,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和志愿按招生计划录取,而艺术职业学院的招生工作,则要求专业系和招生部门共同完成,以专业系为主导,招生部门只是招生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考生是否被录取主要取决于专业考试成绩,实质上对考生的最后决策权掌握在专业教师手中。
因为艺术教育的诸多特殊要求,艺术类学校招生必须有门槛,必须经过挑选,市场竞争再激烈,也不能拆除门槛,不能取消专业考试,不然就会闹出五音不全学声乐、五短身材学舞蹈的笑话。既害了考生,也毁了学校的声誉。
2.3.2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关键,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专业设置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分类规格和质量标准方面提供了规范,通过专业改革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的办学水平,才能具体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在专业设置遵循“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办学理念,概括为“析趋势、明思想、定原则、抓建设”十二字方针。
“析趋势”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专业的走向进行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近年来专业内涵呈现四大趋势,专业目标的多极趋势、专业内涵的更新趋势、专业结构的复合趋势、专业类型的创新趋势。
“明思想”是指学院从艺术职业教育的特征出发,明确专业设置是以行业为依托,以文艺市场为导向,立足湖湘文化,面向全国,形成了自己的行业特色专业、地方特专业和市场特色专业三大优势专业。“以行为为依托”是措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行业性,专业种类比较集中,主要针对行业需求、行业优势及其发展趋势来设置专业,以满足本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文艺市场为导向”是指艺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是以其艺术创造的社会学价值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社会的认同就没有艺术的生命,艺术职业教育的价值也就难以实现。因此,艺术职业学院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市场的趋势设置专业。
“定原则”,在确定了专业设置的总体思路后,学院顺应趋势,在纷繁的现象中找准方向,并且制订专业设置的三大原则:
适应需求的原则:是指专业设置既要满足行业与社会的需求,又要满足个人的需求。因此在充分进行两个“需求”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调整专业,专业从一设置就认真考虑了“出口”问题和“进口”问题,确保人才培养的道路畅通;
条件可能性原则:任何一所学校其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这要求设置专业不仅要把握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新变化,把握行业与文艺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必须兼顾学校自身的条件来确定学校专业设置的发展方向,要求在有限的资源发挥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做法是通过课程内容的增补更新、课程结构的优化,整合强势课程、特色课程构建骨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专业。如以“影视表演”为龙头专业,运用“同质设置法”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其优势,形成“影视摄影摄像专业”、“舞台灯光与音响专业”、“影视采编专业”、“服装与化妆专业”等多种专业。
效益最大化原则: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以最小的投入培养最好的人才,求得专业教育的高效率。具体做法是不断拓宽专业的服务方向,增加专业的服务功能等。
抓建设:专业建设以“质量为本,特色取胜”,形成行业地方特色专业和市场特色专业相补充,骨干专业与普通专业相互促进,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互结合,宽口径专业与窄口径专业并存的专业格局。
学院专业设置的情况如下:
(一)戏剧系。1、戏曲表演专业和戏曲音乐专业。以湖南地方戏剧湘剧、花鼓戏为主,兼设京剧、昆剧、话剧、木偶皮影、杂技等专业。中专层次学制为4-6年,大专层次为2年。2、戏剧编导专业。大专层次,学制为2年。
(二)美术系。1、舞台(影视)美术专业。2、化妆设计专业。3、服装设计专业。4、艺术设计专业(含室内广告装饰装潢)。以上专业设有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大专。美术将逐步过渡到以三年制大专为主。
(三)舞蹈系。1、中国舞表演专业。中专层次学制五年,大专层次学制两年。2、群文舞蹈专业。设有五年制大专和两年制大专。3、舞蹈编导专业。两年制大专。
(四)音乐系。1、声乐表演专业。2、器乐表演专业。3、音乐编配专业。声乐、器乐专业设有五年制大专和两年制大专,音乐编配专业为两年制大专。
(五)影视系。1、影视表演专业。设五年制大专和二年制大专。2、音乐剧表演专业。设五年制大专。3、影视技术专业(含摄影摄像、节目制作专业)。均为两年制大专。
(六)社会文化系。1、群众文化艺术专业。2、群众文化管理专业。3、艺术教育专业。均设五年制大专和两年制大专。
戏剧系的地方戏曲专业主要为省内各级剧团培养表演、演奏人才,专业要求高,但需求量较少,市场窄小,属于长线专业。戏曲学生真正到剧团就业的是少部分,大多转入其它艺术门类的行业工作,但戏曲专业学生的基本条件好,基本功扎实,社会适用的能力较强。以花鼓戏为例,张也、黄卓、甘萍、吴军等都是从花鼓戏毕业。因为有较深厚的戏曲基础,改学声乐和表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因此,戏曲是地方高等艺术职业学院的重头专业,虽然办学的经济效益不佳,但却是地方艺术职业学院的基础和灵魂。它的社会效益以及它对其它专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千万不能因为它不能赚钱,就取消地方戏曲专业,消灭了它,就会动摇艺术职业学院的办学基础,抹杀它的办学特色。
美术系以舞台(影视)美术为龙头,开发出化妆设计和服装设计专业,同时不不排斥社会适用性广泛的艺术设计专业。由于美术专业对生源的要求有别于其它艺术类,美术专业将逐渐由五年制为主体过渡到三年制为主体,也就是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
音乐系根据湖南生源的特点,声乐专业以民族唱法为主,兼顾美声唱法,发展通俗唱法。器乐专业也以民族器乐为主,西洋器乐为辅。
舞蹈系,中国民族舞表演专业主要为专业剧团培养舞蹈演员,群文舞蹈专业主要为各级文化馆(站)培养群众文化辅导员。
影视系的专业设置是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的新专业,特别是音乐剧表演专业,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开设的专业,已招收两届学生。从毕业的一届学生升学和就业的情况看,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社会文化系,宽口径的适应社会对各层次文化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各类文化艺术专业和管理专业。这些专业属于短线专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设置什么专业。例如,艺术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小学、幼儿园的艺术教师。已毕业三届学生,有良好的办学效益。
2.3.3课程设置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内容、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实施一切教学的依据,也是连接宏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微观的、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唯一途径。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按照“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艺术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来进行课程调协。我们的课程设置可概括为“两线三块”式。“两线”,一是以知识为线索的文化基础课教,包括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一是以经验为线索的艺术专业课教学。“三块”是指教学在三个空间完成的。两个课堂,一是文化基础课课堂,一是专业教学课堂,二个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舞台指的是艺术实践,舞台是完全不同于两个课堂的独特的教学场所。舞台既是对两个课堂的综合,又有其自身的意义,使学生舞台经验、舞台能力培养的唯一场所,是课堂所不能替代的。
(一)文化基础课由学院基础教学部统一安排,课时总量约占总课时的40%。
◆三年制高职(高中、中专毕业起点)
在前5个学期中开设文化基础课。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含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含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大学语文、基础写作(含应用文写作)、文学作品欣赏、艺术理论、语音、电脑应用等。
计划文化基础课共1080课时,占5学期总课时的36%。
教材选用高教出版社发行的高职教材为主。
◆五年制高职(初中毕业生起点)
在前9个学期开设文化基础课。课程有:政治、语文、英语、历史、语音、艺术理论、电脑等。
计划文化基础课共1960课时,占9个学期课时总量的36%。
一、二年级选用高教出版社发行的中专教材,后三年用高职教材。
◆五年制中专(小学毕业生起点)
开设9个学期文化基础课。课程有:政治、语文、英语、数学、历史、语音、艺术理论、电脑等。
二、三年级时主要科目参加长沙市初中毕业生会考。由于此层次学生原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文化课时必须多一些,计划共计2560课时,占9个学期总课时的47%。前三年用初中统编教材,后两年用中专教材。
◆四年制中专(初中一、二年级肄起点)
在前7个学期中开设文化基础课,课程开设大体与五年制中专相同。争取前两年的主要科目参加长沙市初中毕业生会考。(一、二年级属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文化课时共1960课时,占7个学期总课时的46%。一、二年级用初中统编教材(初二、初三)。后两年用中专教材。
(二)专业课由各系提出课程设置方案,课时总量在总课时中占40%左右。各系制定的课程设置方案包括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大专两部分。对两部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经教务处批准后,由各专业系负责实施。因为艺术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艺术门类比较多,课程的设置没有先例可循,各系对五年制大专和三年制大专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在探索之中,从职业艺术学院成立之日起,就把制定指导性的教学文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目前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各专业的教学指导文件已经汇编成册,正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完善。
(三)实践课在艺术教育中有重要地位。实践课在总课时中不少于20%。艺术教育是以经验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载体,技能需要养成的时间。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养成的时间越和,技能就会越高,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技能养成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践。舞台是艺术实践的主要场所,可以说一个合格演员的培养,只能在舞台上完成,不可在课堂上完成,舞台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要面对观众,课堂是没有观众的。实践课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学汇报,教学汇报又分为两个层次,专业系的教学汇报,一般两周一次,美术系学生则是作业展览;学院教学汇报每系每学期两次,完全按照演出的要求进行教学汇报。毕业时进行毕业汇报演出,美术生则是每期分阶段的作品展览。毕业生举行优秀作品展览。二是社会演出。一方面是学院创作剧节目的排练演出,参加各种专业的艺术比赛和艺术节的演出,另一方面参加社会各种形式的晚会演出,包括电视晚会的演出,校园内部的教学汇报,观众是本校的师生,不是真正的社会普通观念。因此校园内的舞台,是模拟性的。学院创作剧目外出参赛,到各种晚会参加演出,面对的是专家和观众,校内校外两个舞台,对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同的分工,各有侧重,都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