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缀》本折子戏拆分支曲情况
在比较中,发现许多《缀》本所收折子戏对全本戏对应出目若干支曲进行拆分,据笔者统计,凡计有11出折子戏把全本戏中对应支曲13支拆分为32支,详见表90。
表90:《缀》本折子戏拆分支曲情况
出目 《六》本 《缀》本 支数
《南浦嘱别》VS 【鹧鸪天】“万里关山 【鹧鸪天】“只怕万里关山万里愁”
《长亭》 万里愁” 【又】“他那里,漫凝眸” 1:2
《张公遇使》VS 【急三鎗】“你如今疾 【急三鎗】“你如今疾忙去到京台” 1:2
《扫松》 忙便回” 【风入松】“他元来也是出于无奈?”
《祭江》VS《女 【风入松】“你如何 【风入松】“你如何叫我免嗟吁?”
祭》 叫我免嗟吁?” 【急三鎗】“若说是葬鱼腹” 1:3
【风入松】“果然死得最无辜!”
《发配》VS《出 【锁南枝】“封邱县” 【锁南枝】“封邱县” 1:2
罪》 【前腔】“一时被拷打”
《报捷》VS《荣 【入破】“衣锦还乡里” 【入破】“锦衣荣归故里”
归》 【入破一】“你怎生不知我吃万千狼
狈?” 1:4
【入破口】“为筑河堤”
【滚三】“又逼我成婚”
【滚】“听说痛言” 【滚四】“听说痛言”
【滚中】“[孩儿呵!]拚弃了官” 1:4
【滚拍四】“你休得差迟”
【出破】“你若要寻亲”
《月下佳期》VS 【十二红】“小姐小姐 【十二红】“小姐小姐多丰采”
《佳期》 多丰采” 【捧歌】“将门叩,叫秀才” 1:3
【三字令】“看看月上粉墙来”
《处分后事》VS 【黄莺穿皂袍】“拆我 【祝英台】“事参商”
《二探》 凤鸾交” 【前腔】“凄怆,我只为犯三刑” 1:2
《游春》VS《前 【金井水红花】“农务 【金井水红花】“农务村村急,溪流处
访》 村村急” 处斜”【前腔】“我更衣变服。” 1:2
【金井水红花】“绿水 【金井水红花】“绿水全开镜”
全开镜” 【前腔】“朝朝自出” 1:2
《见王》VS《进 【引】“奔走风尘心未 【引】“奔走风尘心未老” 1:2
施》 老” 【引】“故园因甚便相抛”
《感愤》VS《殺 【思春园】“张敞无端 【引】“张敞无端滞此身” 1:2
惜》 滞此身” 【引】“天外故人飞信”
《楚歌》、《解散》 【脱布衫】“俺只见四 【脱布衫】“俺只见四野苍苍” 1:2
VS《探营》 野苍苍” 【小梁州】“仰望征人泪两行”
五、《缀》本折子戏合并支曲情况
在比较中,发现许多《缀》本所收折子戏对全本戏对应出目若干支曲进行合并,详见表91。
表91:《缀》本折子戏合并支曲情况
出目 《六》本 《缀》本
《丹陛陈情》VS《辞朝》 【三段子】“这怀怎剖?望丹墀” 【三段子】“这怀怎剖?望
【前腔】“你做官与亲添荣耀” 丹墀”
【归朝欢】“冤家的,冤家的”
【前腔】“譬如四方战争多征调”
《豪宴》VS《赏灯》 【醉太平】“贫穷的志高” 【寄生草】“喜预借元宵乐”
【香柳娘】“看他似鸢叫号”
【前腔】“听西厢暖阁”
【前腔】“他是儒林中俊髦”
【前腔】“想立志已牢”
《报捷》VS《荣归》 【剔银灯】“孩儿去京华” 【剔银灯】“孩儿去京华,
【前腔】“我当初原是个解人” 拜紫宸”
《血书》VS《刺血》 【前腔】“我严亲在府” 【前腔】“我严亲在府”
【前腔】“令尊在此留诗稿”
《夏公命将》VS《辞阁》 【前腔】“暂解金龟挂铁衣” 【五马江儿水】“虎将亲承
【前腔】“我白面书生蒙荐举” 凤诏”
【前腔】“你击楫中流志莫移”
《许婚借援》VS《惠明》 【福马儿】“吃菜馒头委实口淡” 【倘秀才】“他那里问小僧
【红芍药】“包残肉把青盐蘸” 敢也不敢?”
六、宾白与曲文转化
在比较中,发现少量《缀》本所收折子戏把全本戏的宾白转化为曲文,详见表92;或把全本戏的曲文转化为宾白,详见表93。
表92:《缀》本折子戏将宾白转化为曲文
出目 《六》本 《缀》本
《杏园春宴》 宾白 【古风】“我就说个君不见”
VS《坠马》
《夫妇死节》 宾白 【哭相思】“见君且敛湘江泪,恐怕愁人速断魂。(下)”
VS《斩杨》 【忆多姣】“何必苦恁般,直恁煎!须臾七魄丧九泉,幼子
娇妻肝肠断!”
表93:《缀》本折子戏将曲文转化为宾白
出目 《六》本 《缀》本
《陆姑救易》VS《醉易》 【罗帐里坐】“啼莺语燕”、【前腔】“饮酣兴尽” 宾白
《寄子》VS《寄子》 【意难忘】“岁月驱驰” 干念
《绿林寄迹》VS《上山》 【不漏水车子】“告壮士,休怒嗔” 宾白
《旷野奇逢》VS《踏伞》 【菊花新】“你是何人我是谁?” 宾白
《套书》VS《改书》 【清江引】“求名未遂,羞归乡里” 宾白
七、支曲移位
在比较中,发现一些《缀》本所收折子戏将支曲秩序作了调整,打破了原有的曲牌联套体制,详见表94。
表94:《缀》本折子戏支曲移位
出目 移位情况
《杏园春宴》VS《坠马》 【前腔】“玉鞭袅袅”曲调到【叨叨令】“只听得闹吵吵”
曲之前。
《蔡母嗟儿》VS《饥荒》 【刘泼帽】“有儿却遣他出去”与【前腔】“吾门不幸须倾
弃”位置对调。
《散发归林》VS《别丈》 【前腔】“[咳!]当初是我不仔细”与【前腔】“相公只虑
多娇女”位置对调。
《就禄》VS《开眼》 【前腔】“义深思厚”曲调到【亭前柳】曲之前。
《采莲》VS《采莲》 【念奴娇序】“澄湖万顷”【前腔】“堪赏,波平似掌”两
曲向前移位。
《问津》、《灭项》VS《跌 【山歌】“暑往寒来春复子个秋”由第一支曲后移为第四
霸》 支曲
八、更改曲文
在比较中,发现《缀》本折子戏中有的曲文有更改,详见表95。
表95:《缀》本折子戏更改曲文情况


九、《缀》本折子戏唱曲自创情况
在比较中,发现还有一些《缀》本所收折子戏在全本戏中无对应出目,或者有的就全本戏中一个细节铺演开来,或虽有对应出目,但除个别曲文相同外,其它迥异。许多曲文多为艺人自创或改编,而并不是直接来自全本戏,这些出目有:《荆钗记》中“别任”在全本中无对应的折子;“男舟”虽有对应折,但曲文全为艺人改创;“舟会”虽有对应折,仅一曲【大环着】“那一日江道……”与全本对应出目相同,其它均为艺人改创。《红梨记》中“北醉隶”,《彩毫记》中“吟诗”、“脱靴”均由全本中的一个细节铺演,曲文全为艺人独创。《精忠记》中“秦本”,在全本中无对应折子,为艺人独创。《绣襦记》中“鹅毛雪”,郑元和所唱莲花落,共十支曲,仅三支曲与全本同。《精忠记》中“扫秦”一折,共有12支曲,在全本中则有14支曲,两本仅一支曲同,绝大部份为折子戏艺人自创。
十、曲牌名之变化
在比较中发现:许多《缀》本所收折子戏,与全本戏对应出目在支曲曲牌名上略有变化,而曲文基本一致,详见下表96
表96:《缀》本折子戏曲牌名变化情况
出目 《六》本 《缀》本
《高堂称寿》VS《称庆》 [鹧鸪天](宾白曲) 删曲牌名
《牛氏规奴》VS《规奴》 [玉楼春]“清明时单衣 删曲牌名
试,……。”(宾白曲)
《蔡母嗟儿》VS《饥荒》 [清平乐]“夫妻才两 删曲牌名
月,……。”(宾白曲)
《宦邸忧思》VS《思乡》 [踏落行]“怨极愁多,歌慷笑 删曲牌名
懒,……。”(宾白曲)
【雁鱼锦】 【雁过声】
【前腔】 【二犯渔家傲】
【前腔】 【二犯渔家灯】
【前腔】 【锦纏乐】
【前腔】 【锦家傲】
《祝发买葬》VS《剪发》 [蝶恋花]“万苦千辛离摆 删曲牌名
拨,……。”(宾白曲)
《辞灵》VS《别祠》 【破阵子】 【破齐阵】
《参相》VS《参相》 【贺圣朝】 【引】
【菊花新】 【引】
《哭鞋》、《抢亲》VS《哭 【梧叶儿】 【东瓯令】
鞋》
《祭江》VS《女祭》 【风马儿】 【引】
《时祀》VS《男祭》 【一枝花】 【引】
《劝农》VS《劝农》 【夜游朝】 【引】
【前腔】 【引】
【普贤歌】 【普天乐】
《硬拷》VS《吊打》 【唐多令】 【引】
【雁儿落带得胜令】 【雁儿落】
【沽美酒带太平令】 【沽美酒】
【北尾】 【尾】
《豪宴》VS《赏灯》 【引】 【西地锦】
《错认》VS《赶车》 【凤皇阁】 【引】
《投雍》VS《草地》 【满庭芳】 【引】
《初会》VS《亭会》 【风入松】 【风入松慢】
【园林好】 【园林好犯】
【沉醉东风】 【沉醉东风犯】
【月上海棠】 【月上海棠犯】
【好姐姐】 【好姐姐犯】
【江儿水】 【江儿水犯】
【五供养】 【五供养犯】
【玉交枝】 【玉交枝犯】
【川拨棹】 【川拨棹犯】
《就教》VS《送学》 【风马儿】 【引】
【玩仙灯】 【引】
《训子》VS《跌书包》 【疏影】 【引】
【临江仙】 【引】
《剔目劝学》VS《剔目》 【金珑璁】 【引】
【前腔】 【引】
《严嵩拜寿》VS《严寿》 【夜游朝】 【齐天乐前】
【宝鼎儿】 【小蓬莱引】
【前腔】 【醉翁子】
【十二时】 【尾】
《二相争朝》VS《河套》 【凤凰阁】 【引】
【卒地锦裆】 【引】
【菊花新】 【引】
【北端正好】 【倘秀才】
《陆姑救易》VS《醉易》 【光光乍】 【引】
《东阁邀宾》VS《请宴》 【五供玉交枝】 【五供交枝】
【玉娇莺儿】 【玉交枝】
《情传绵字》VS《寄柬》 【滚】【二滚】【三滚】【四滚】 【滚】【前腔】【又】【前腔】
【五滚】 【尾声】
《堂前巧辩》VS《拷红》 【谒金门】 【引】
《决策害盾》VS《遣鉏》 【福清歌】 【青歌儿】
《韩厥死义》VS《盗孤》 【梁州令】 【引】
《遇淫持正》VS《汲水》 【生查子】 【引】
《剑击淫邪》VS《诉情》 【忆秦娥前】 【引】
【忆秦娥后】 【引】
《卖儿系珠》VS《卖子》 【满庭芳】 【引】
《真武灵应》VS《舍身》 【西地锦】 【引】
【传言玉女】 【引】
《月下相逢》VS《月下》 【前腔】 【引】
《见王》VS《进施》 【临江一剪梅】 【引】
【前腔】 【引】
【锁寒窗】 【锁窗寒】
《死忠》VS《赐剑》 【挂真儿】 【引】
《渔色》VS《前诱》 【秋蕊香】 【引】
【元卜算】 【番卜算】
【十二娇】 【十二时】
《励兵》VS《起霸》 【凤凰阁】 【引】
【前腔】 【引】
《代谢》VS《撇斗》 【点绛唇】 【端正好】
《别姬》VS《别姬》 【前腔】 【引】
【赚】 【不是路】
《幽闺拜月》VS《拜月》 【青衲袄】 【前腔】(【红衲袄】)
《挨磨》VS《养子》 【于飞乐】 【引】
《忆母》VS《回猎》 【卜算子】 【引】
【歌儿】 【青哥儿】
《奇妒》VS《梳妆》 【一剪梅】 【引】
【女临江】 【引】
《谏柳》VS《跪池》 【生查子】 【引】
十一、其它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是,曲文与曲牌名均一致,而在人物行当的演唱分工上有些差异。如在《缀》本《称庆》折,【锦堂月】曲:“帘模风柔,庭帏昼永,朝来峭寒轻透。(小生)亲在高堂,一喜又还一忧。(小生,旦)惟愿取,百岁椿萱,长似他三春花柳。(合)酌春酒,看取花下高歌,共祝眉寿。”《缀》本增小生/小生、旦,加强人物之间的交流力;而《六》本为“(合)”。
根据以上介绍可知,共有40出折子戏与全本戏的对应出目曲文基本一致,约占总数的23%,而其它近八成的折子戏对全本戏套曲做了或大或小的改动。其改动的方式有上述十种,从量上看增的少而减的多。如所周知,戏曲以“曲”为本位,每一“出”是由宫调下隶属不同曲牌支曲联成曲套,虽然传奇的宫调较为自由,可以随剧情的转换而变化,但每一支曲牌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韻脚与板式等,相对来说,可以任艺人自由变化的空间是极为有限的。钮少雅在《南曲九宫正始》中谈到:“大凡章句几何,句字几何,长短多寡,原有定额,岂容出入。自作者信心信口,而字句厄矣。自优人冥趋冥行,而字句益厄矣。试就《琵琶》一记,夫句何可妄增也!【南吕宫·红衲袄】末煞妄增一句,不几为同宫之【青衲袄】乎?夫句何可妄减也!【南吕调·□梧桐】末煞妄减一句,不几为同调之【鞭蓉花】乎?夫字何可妄增也!【仙吕宫·解三酲】第四句十截,妄增一字,不几为【南吕宫】之【针线箱】乎?”总之,从全本戏到折子戏的曲文转变是较复杂的,由于笔者学力有限,无法就折子戏曲文的这些变化从曲律学上做出客观的评述,进而探讨其在曲情与剧情之融合上的得失,暂时只能止步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