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帝王多好戏曲。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谈到:“顺治七年末、八年初,清人似有点强取夺秦淮当时及旧日乐籍名姝之举。此举或与世祖之喜爱戏剧有关。”康熙、乾隆六次南巡,銮驾所至仍不忘征歌逐宴,江南各地纷纷竞演戏曲以迎銮呈祥,考察迎銮中折子戏演出是折子戏演出史中一个重点。
姚廷遴(纯如)《上浦经历笔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十月二十六日清朝皇帝南巡到苏州的情景:
二十六日至苏州。由北童子门登陆,即上马进阊门大桥头,往南至瑞光寺,……往北过胥门、阊门、西北齐门,至东娄门下城。随请到铺设行宫内去。……抚院送抬饭到,上曰:这里东西用不中的。唤祁工部(祁国臣,时任苏州织造)曰:祁和尚,我到你家用饭罢。即起身同工部出行宫,……这里有唱戏的么?工部曰:有。立刻传三班进去,叩头毕,即呈戏目,随奉御目亲点杂出。戏子禀长随哈某曰:不知宫内体式如何?求老爷指点。长随曰:凡拜,要对皇爷拜;转场时不要背对皇爷。上曰:竞照你民间做就是了。随演《前访》、《后访》、《借茶》等二十出,已是半夜矣。上起即在工部衙内安歇。
这段记载真实地道出了康熙南巡时,祁国臣以折子戏供奉之事。
乾隆帝六次南巡,每次驻跸扬州,盘恒5天以上。盐商们为讨其所好,极尽铺张之事,“乾隆盛时,扬州盐商供巡典,办年贡而外,名园巨第,络绎至于平山;歌童舞女、图画金石,衣服肴馔,日所费以钜万计。”广征伶人,争蓄戏班,张灯演戏则为一重大项目。《大清皇帝南巡始末闻书》载乾隆第三次南巡时(乾隆四十一年,1776),盐商迎驾演出:“扬州、苏州、嘉兴、杭州四府盐商及渡海赴日本办铜之官商等人,皆搭设高台演出歌舞,不惜钱物极尽奢华。大凡数百里内迎驾之时,舞台数千座,无一相同者,皇帝亦相应回赐上述人等金银、小件器物,貂皮等,众人皆引以为不世之荣幸。”
除了南方迎銮的戏班有太平班、盐商组建的七大内班等折子戏演出外,苏州、南京等地折子戏演出如火如荼。此时期家班演出虽呈弱势,但戏馆的出现,使戏曲演出由私家小院走向了公共空间。在相对开放的演出空间中,各戏班之间、各声腔之间有了更加密切的交融或竞争。在北方,职业班社林立,北京剧坛“花雅”之争生态环境让折子戏演出呈现较复杂面貌。首先是京腔雄起,与昆剧合流;直至乾隆四十四年,魏长生进京,打破了京腔一统天下的局面,秦腔折子戏目以新鲜的唱腔、讨好的剧目及大胆的表演掀起了秦腔折子戏演出波澜;而徽班于乾隆五十五年进京,以包融之法度溶昆剧、京腔、秦腔等于一体,题材多样,成为京师剧坛的主力。各种声腔剧种在同台竞演中或吸收或合演,彼此影响。
本文主要就《太平班杂剧》、《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扬州画舫录》、《燕兰小谱》、《消寒新咏》、《嘉庆丁巳、戊午观剧日记》、《日下看花记》、《听春新咏》、《众香国》等资料中梳理折子戏演出线索,并与《缀白裘》所载剧目进行比较,试图考察此时期舞台演出情况。
(一)乾隆时期折子戏演出情况
1.乾隆二十二年《太平班杂剧》十八出昆剧
《太平班杂剧》,凡六册。原为郑振铎藏书,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收入太平班脚色名单一张及该班演出的昆曲台本十八出,周育德认为此为“清帝弘历第二次南巡(乾隆二十二年)承应迎銮供御之需而进呈备审的艺术档案”,为我们考察迎銮折子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十八出昆剧脚本如下:
《星聚》、《欢迎》、《访寿》、《请郎》、《花烛》、《笏园》、《九鼎》、《献瑞》、《堆花》、《琼宴》、《五福》、《仙集》、《布瑞》、《劝农》、《九如》、《衢颂》、《迎福》、《长亭》。
这十八出折子戏在明清两代折子戏选本中较少收入,应该是为迎銮精心设计的。如在《欢迎》一出,“外、旦”念白:“如今万岁爷又幸扬州,我欲领儿孙们各扮儿童之戏,前去接驾。”在《堆花》一折,本为《牡丹亭》中一折,增台词:“目今圣天子再幸江南,为此率领众花仙前来献瑞。”梁廷楠《曲话》卷三提及,乾隆第五次南巡,其族父梁森“服官浙中,奉檄恭办梨园雅乐。先期命下,即以重币聘王梦楼编修(文治)填造新剧九折,皆即地即景为之,曰《三农得澍》,曰《龙井茶歌》,曰《祥征冰茧》,曰《海宇歌恩》,曰《灯燃法界》,曰《葛岭丹炉》,曰《仙酝延龄》,曰《瑞献天台》,曰《瀛波清宴》。选诸伶艺最佳者充之,在西湖行宫供奉”。
从戏曲题材来看,太平班杂剧可分为:
其一,吉祥仪式戏。此类仪式戏中多有神仙出场,承担迎驾、护驾诸功能,如:《星聚》一出就有四仙童,四符官,福、禄、寿、财、喜五路星官,十六个推云使者;《布瑞》一出就有观世音菩萨、四大天王、嘉禾瑞草、五极花神。通过神仙的出场,实现“圣天子百灵拥护,大将军八面威风”,达到“博天颜一笑”的目的。
其二,喜庆呈瑞戏。如《笏园》一出演郭子仪六十大寿,又逢孙子中状元,全家庆贺。而《访寿》一出演吕蒙亨访问八十九岁老人杨夏居,而杨父乃“一百二十岁,尚如少壮”,杨祖则“一百六十五岁,行步如飞,还吃酸梅、蚕豆之类”,而其“九世祖父母年纪已算不清了”。诸如此类的出目旨在通过对福、禄、寿、喜等人生喜庆场面的铺演,极尽粉饰太平之能事。
2.《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中昆剧折子戏情况
《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手抄本,原为周明泰藏书,现藏于上海图书馆。据朱建明介绍,这份戏目共收入七百四十三种,分五个部分:其一,老徽戏的连台本戏剧目47种;其二,“三国志”戏单出30种;其三,其它单出、杂出提纲戏560种;其四,全班戏名96种;其五,初排新戏4种。其中第一部份为二黄腔剧目,其它四部份中也是以皮黄剧为主,在单出、杂出提纲戏五百六十种中有许多乱弹诸腔戏,如《纺花》、《补缸》、《胭脂》、《戏凤》、《背鞋》、《送枕》、《打灶》、《樱桃》等。昆剧折子戏也有不少,笔者参照朱建明《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一文中所列春台班七百多出剧目,摘录其昆剧折子戏演出出目,并与《缀白裘》进行比较,具体情况如表40所示。
表40:《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昆剧折子戏一览
《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 《缀白裘》 备注
明清传奇(93折)
《人兽关》演官 √
《衣珠记》投渊 √
《西游记》北饯 √ 《缀》本剧名为《安天
会·北饯》
《金雀记》乔醋 √
《金锁记》羊肚 √
《桃花扇》寄扇 《缀》本没有收入
《祝发记》渡江 √
《焚香记》阳告 √
《紫钗记》折柳 《缀》本没有收入
《义侠记》挑帘 √
《精忠记》扫秦 √
《翠屏山》反诳 √
《翡翠园》盗杀 √
《蝴蝶梦》说亲 √
《疗妒羹》题曲 √
《双官诰》荣归 √
《麒麟阁》三挡 √
《十五贯》访鼠 测字 √
《千钟禄》搜山 打车 √
《占花魁》独占 醉归 √
《儿孙福》势僧 报喜 √
《浣纱记》回营 打围 √
《狮吼记》梳跪 跪池 √
《雷峰塔》收青 盗库 √ 《缀》本收入“水漫”、
“断桥”二折。
《满床笏》卸甲 笏圆 √
《鸣凤记》辞阁 吃茶 √
《醉菩提》伏虎 醒妓 √
《烂柯山》痴梦 泼水 √
《铁冠图》别母 乱箭 √
《艳云亭》痴诉 点香 √
《鸾钗记》探监 拔眉 √
《水浒记》刘唐 活捉 后诱 √
《玉簪记》佛会 茶叙 琴挑 √
《白罗衫》贺喜 游园 看状 √
《宵光剑》闹庄 救青 功宴 √ 《缀》本没收入“功宴”折。
《西楼记》拆书 玩笺 错梦 楼会 √ 《缀》本没有收入“玩 笺”、“错梦”二折。
《邯郸梦》扫花 三醉 仙圆 云阳 √ 《缀》本没收入“云阳”折。
《钗钏记》钗钏 大审 谒师 相讨 √ 《缀》本没收入“相讨”折。
《红梨记》访素 亭会 草地 窥醉 赶妓 √
《牡丹亭》劝农 冥判 拾叫 学堂 游惊 √
《连环记》议剑 起布 问探 梳掷 赐环 √
《长生殿》定情 赐盒 惊变 埋玉 闻铃 √ 《缀》本没收入“疑谶”、
弹词 疑谶 舞盘 献发 “舞盘”、“献发”三折。
南戏:(31折)
《跃鲤记》看杀 √
《牧羊记》小逼 √
《幽闺记》奇逢 √ 《缀》本标目为“踏伞”
《青冢记》昭君 √
《寻亲记》荣归 茶访 √
《千金记》追信 鸿门 撇斗 别姬 十面 √ 《缀白裘》本没有收入 “追信”、“鸿门”二折。
《西厢记》惠明 寄柬 窥柬 佳期 拷红 √
《琵琶记》 称庆 嘱别 南浦 坠马 请郎 √
花烛 辞朝 赏荷 思乡 拐儿 廊会 书馆
盘夫 谏父
《荆钗记》见娘 √
杂剧(3)
《不伏老》北诈 √ 《缀》本剧名为《金貂记》
《风云会》访普 √
《马陵道》孙诈 《缀》本没有收入。
从上表所示,我们可以发现:
其一,就所选剧目来看,除《桃花扇·寄扇》、《紫钗记·折柳》、《马陵道·孙诈》三折在《缀白裘》中没收入外,其它剧目《缀白裘》中都有收入。相同剧目中除“功宴”、“玩笺”、“错梦”、“云阳”、“相讨”、“疑谶”、“舞盘”、“献发”、“追信”、“鸿门”十折《缀白裘》本没有收入外,其它基本一致。
其二,从数量上来看,《春台班戏目》所载昆剧折子戏中包括明清传奇93折,而南戏31折,杂剧3折。其中《琵琶记》所选折子戏目居于首位,多达14折,《长生殿》有9折,《红梨记》、《牡丹亭》、《连环记》、《千金记》、《西厢记》均有5折。这些剧目在《缀白裘》本中也是所选出目较多的,如《琵琶记》在《缀白裘》中选入26折,而《长生殿》、《红梨记》、《牡丹亭》等都在7至11折之间。
由上述可知,春台班上演的昆剧折子戏是舞台上较为流行的,也进一步论证前文《缀白裘》所辑折子戏剧目基本定型的观点。同时也昭示我们,在花部戏班中仍有许多昆剧演员上演昆剧折子戏,而春台班到乾隆末年才进京,乾隆三十九年应该还在安徽,也就是说花雅之争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一方压制、否定另一方,也有相互交融,共同的发展,以上所例昆剧剧目正是徽班深受昆剧滋养的最直接反映。
3.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折子戏
《扬州画舫录》,是清代乾隆年间,仪征人李斗居住扬州期间,据其30多年的见闻写成的。其中有大量的笔墨评述扬州昆剧、花部演出情况。从其所载来看,除少量全本戏如《琵琶记》、《义侠记》、《邯郸记》、《醉菩提》外,当时的舞台以折子戏演出占主导,笔者就相关剧目与出目汇集如表41所示:
表41:《扬州画舫录》折子戏演出一览
剧目 出目 材料 出处
《渔樵记》 正旦史菊观,演《风雪渔樵记》,在任瑞珍之上。 第123页
《四声猿》 狂鼓史 周新如,《四声猿·狂鼓史》得名。 第125页
《琵琶记》 遗嘱 1.老外孙九皋,年九十余演《琵琶记·遗嘱》,令 第126页,
蔡婆 人欲死。 第127页,
南浦 2.二面……(沈)东标《蔡婆》一出,即起高东 第203页,
嘱别 嘉于地下。 第204页。
3.双清班二官作赵五娘,咬姜呷醋,神理亲切。
4.双清班教师之子许顺龙间在班中作正旦,与玉
官演《南浦》、《嘱别》,人谓之生旦变局。
《荆钗记》 参相 马文观,字务功,为白面。兼工副净,以《参相》…… 第123页
诸出擅场。
《白兔记》 双清班六官作李三娘,皆一班之最。 第204页
《寻亲记》 张德容者。本小生。……演《寻亲记》周官人,酸 第122页
态如画。
《千金记》 大面周德敷演楚霸王的叫著称。 第123页
《孽海记》 思凡 1.樊大睅其目而善飞眼,演《思凡》一出,“始则 第131页,
昆腔,继则梆子、罗罗、弋阳、二簧,无腔不备, 203页。
议者谓之戏妖。”
2.双清班申官、酉保姊妹作双《思凡》。
《连环记》 议剑 马文观,字务功,为白面。兼工副净。以……《议 第123页
剑》诸出擅场。
(南)《西厢 游殿等 1.马文观,字务功,为白面。兼工副净。以…… 第123页,
记》 《游殿》诸出擅场。 第124页,
2.张班老外张国相,工于小戏。……《西厢记》 第128页,
惠明寄书之法本称最。 第203页。
3.二面蔡茂根演《西厢记》法聪,瞪目缩臂,纵
膊埋肩,搔首踟蹰,兴会飚举,不觉至僧帽欲坠。
斯时举坐恐其露发。茂根颜色自若。
4.(双清班)小玉为喜官之妹,喜作崔莺莺,小玉
辄为红娘。
《跃鲤记》 安安送 小旦范三观工小儿戏,如安安小官人之类,啼笑皆 第127页
米 有可怜之态。
《牡丹亭》 寻梦 1.金德辉演《寻牡丹亭·寻梦》,如春蚕欲死。 第128页,
拾画 2.(卷九叙双清班小旦喜官《寻梦》一出,为金氏 第203页,
叫画 唱口。喜官为杜丽娘,小玉辄为春香。 第127页。
3.董抡标,美臣子。……《牡丹亭记》柳梦梅,
手未曾一出袍袖。
4.《堆花》一出,小张班的行头十二月花神衣,价
至万金。
《邯郸梦》 云阳 汪颖士本海府班串客,后为教师,沦没手身段,如 第125页
《邯郸梦·云阳》……最精。
《紫钗记》 阳关 李文益丰姿绰约,冰雪绰约,……与小旦王喜增串 第126页
折柳 《紫钗记·阳关折柳》,情致缠绵,令人欲泣。
《占花魁》 醉归 小旦马大保,为美臣子,色艺无双,演《占花魁·醉 第125页
独占 归》,有娇鸟依人最可怜之致。
《渔家乐》 刺梁 汪颖士本海府班串客,后为教师,沦没手身段,…… 第125页
羞父 如《渔家乐·羞父》最精。
许天福擅《刺梁》。
《长生殿》 弹词等 1.美臣以《长生殿》擅场。 第122页,
2.刘天禄小唱出身,后师余维琛,为名老生,兼 第125页。
工琵琶,其《弹词》一出称最。
《艳云亭》 痴诉 双清班康官演《痴诉》、《点香》,甫出歌台,满座 第204页
点香 叹其痴绝。
《宵光剑》 闹庄 1.大面周德敷……,以红黑面笑叫跳擅场。笑如 第123页,
救青 《宵光剑》铁勒奴。 第128页,
2.大面范松年为周德敷之徒……,演铁勒奴盖于 第204页。
一部,有周再世之目。
3.卷九:双清班大花面四官以《闹庄》、《救青》
为最,其笑如范松年。
《西川图》 1.大面周德敷……,跳如《西川图》张将军诸出。 第123页
《西楼记》 拆书 1.维尚以《西楼记》擅场。 第122页,
2.张班老外张国相,工于小戏,如《西楼记·拆 第124页,
书》之周旺。 第126页。
3.李文益丰姿绰约,冰雪绰约,演《西楼记》于
叔夜,宛似大家子弟。
《尉迟恭》 扬鞭 朱道生工尉迟恭《扬鞭》一出,今失其传。 第127页
《水浒记》 刘唐 大面冯士奎,以《水浒记·刘唐》擅场。 第124页
杀惜 许天福擅《杀惜》。
《狮吼记》 梳妆 正生石湧塘,学陈云九风月一派,后入江班,与朱 第124页
跪池 治东演《狮吼记·梳妆/跪池》,风流绝世。
《如是观》 宗泽交 张班老外张国相,工于小戏。……近年八十余,犹 第123-124
印 演《宗泽交印》,神光不衰。 页
《人兽关》 掘藏 吴端怡态度幽闲,得其文静处,至《人兽关·掘藏》 第126页
一出,端怡之外无人矣。
《鸣凤记》 河套 1.老生山昆璧。身长七尺,声如傅钟,演《鸣凤 第122页,
报官 记·写本》一出。观者目为天神。 第123页,
写本 2.马文观,字务功,为白面,兼工副净,以《河 第124页,
套》、《参相》、《游殿》、《议剑》诸出擅场。 第125页。
3.黄班三面顾天一,……年八十演《鸣凤记·报
官》,腰脚如二十许人。
4.老生程元凯,为朱文元高弟子,写本诸出,得
其真传。
《鸾钗记》 朱义 三面顾天祥,……《鸾钗·朱义》为绝技。 第125页
《疗妒羹》 题曲 小旦金德辉演……《疗妒羹·题曲》,如春蚕欲死。 第128页
《烂柯山》 老生刘亮彩,小名三和尚,吃字如书家渴笔,自成 第127页
机轴,工《烂柯山》朱买臣。
《金锁记》 羊肚 三面顾天祥,《羊肚》……为绝技。……同时谢天 第125页
成抓指最长,亦工《羊肚》为绝技。
《鲛绡记》 写状 副净陈殿章,细腻工致,世无其比,恶软以冷胜。 第127页
演《鲛绡记·写状》一出称绝技。
《蝴蝶梦》 劈棺 周仲莲喜《天门阵·产子》、《翡翠园·盗令牌》、 第128页
《翡翠园》 盗令牌 《蝴蝶梦·劈棺》,每一梳头令举座色变。
《天门阵》 产子
《钗钏记》 相约 双清班金官演《相约》、《相骂》,“如出鬼斧神工。” 第203页
相骂
《彩毫记》 吟诗脱 小生陈云九,年九十演《彩毫记·吟诗脱靴》一出, 第122页
靴 风流横溢。化工之技。
罗梦 红黑面以张明诚擅场,明诚为明祖之弟,本领平常, 第126页
惟《罗梦》一出,善作句容人声口,为绝技。
“三杀三 杀惜、 许天福,汪府老旦出身。余维琛劝其改作小旦。“三 第124页,
刺” 杀嫂、 杀三刺”,世无其比。后年至五十,仍为小旦。 第125页。
杀山
刺汤、
刺粱、
刺虎
“江湖十 二面钱云从,江湖十八本,无出不习。
八本” 小丑熊如山,精于江湖十八本,后为教师,老班人
多礼貌之。
滚楼、大夫小妻、 (春台班)乃征聘四方名旦如苏州杨八官、安庆郝 第131页
打门吃醋 天秀之类。而杨、郝复采长生之秦腔。并京腔中之
尤者如滚楼、抱孩子、卖饽饽、
送枕头之类。……熊肥子演大夫小妻、打门吃醋。
曲尽闺房儿女之态。
广举、毛把总到任 刘八之妙,如演广举一出,……始则演论理学,以 第133页
举人自负。继则为声色所惑。衣巾尽为骗去。曲尽
迂态。又有毛把总到任一出,……曲曲如绘。
从表40所列,我们能发现:
其一,扬州内江班演出剧目包括北杂剧2种,戏文9种,传奇约31种,另有“江湖十八本”,以及花部戏5出。这些剧目以传统传奇剧为主,新编剧目较少。由于该书不是以演出剧目介绍为主,仅以例举的方式来展现演员之表演成就,相对于乾隆时扬州剧坛的盛况,这些出目只是一个小缩影。但通过与《缀白裘》比较会发现,这些剧目与《缀白裘》是一脉相承的。而内江班以昆剧折子戏演出为主,其中也有5出地方戏的演出,这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扬州竞演花部折子戏之实况,也佐证前文所叙花雅之争背后有花雅之交流与融合的观点。
其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出目不仅在舞台上流行,而且成为知名演员的代表出目,如:“副净陈殿章,细腻工致,世无其比,恶软以冷胜。演《鲛绡记·写状》一出称绝技”,“汪颖士本海府班串客,后为教师,沦没手身段,如《邯郸梦·云阳》、《渔家乐·羞父》最精。”我们知道戏曲演员是在脚色行当体制的制约下参与演出的,《扬州画舫录》所提及的出目均可视为各脚色家门的代表出目。如上文所列“三杀三刺”为小旦的代表出目;《鸣凤记·写本》为老生的代表出目;《琵琶记·遗嘱》为老外的代表出目等等。各折子戏与脚色行当的对应关系得以确立,也意味着折子戏表演也渐趋稳定,戏曲演出走向脚色艺术化,关于这一点在后文还会有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4.《燕兰小谱》中折子戏演出剧目
《燕兰小谱》,吴长元撰,记录乾隆三十九年至五十三年期间北京花部(弋阳、梆子等)、雅部(昆腔)艺人演出情况。凡五卷,其卷一为画兰诗,共54首,词3首;卷二为花部,共18人,诗46首;卷三花部,共26人,诗48首;卷四为雅部,共20人,诗44首;卷五为杂咏。其中所载演出剧目以折子戏为主,汇总如表42所示。
表42:《燕兰小谱》剧目一览
演员 出目 材料 出处
陈银官 《烤火》 1.魏长生之徒……余见其《烤火》一剧,顿解 第17-18页
《双麒麟》 易象。 第47页
2.究未若银儿之《双麒麟》。
王桂官 《卖饽饽》 1.演《卖饽饽》一出甚佳。 第18页,第
《葫芦架》 2.王有《葫芦架》 47页
刘二官 《缝胳膊》 1.芸阁(刘二官字)仿婉卿《缝格脯》一则, 第19页,第
《桂花亭》 终逊自然。 47页
2.刘有《桂花亭》
刘凤官 《三英记》 是日演《三英记》,无淫滥气象,惜关目稍疏, 第19页
即剧调之。
郑三官 《吃醋》、《打 1.尝演《吃醋》、《打门》,摹写姑妇春情亵 第20页
门》、《王大娘 语……
补缸》、《看 2.是日演《王大娘补缸》,杂剧中如《看灯》
灯》、《吊孝》、 《吊孝》《卖胭脂》《骂鸡》,何王氏之多佳话
《卖胭脂》、 耶!
《骂鸡》
彭万官 《琐云囊》 演《琐云囊》女贼甚佳。 第20页
陈金官 《龙蛇镇》 是日演《龙蛇镇》 第22页
高明官 《小寡妇上 明官演《小寡妇上坟》,甚是娇媚。若三元之 第22页
坟》 《浪子踢球》,村不可耐。
于三元 《浪子踢球》 言汝《背娃子》一出,状乡里妇人,神情逼肖, 第22页
《背娃娃》 故尔赞汝。
王五儿 《三荆记》 尝演《三荆记》、《打灶王》,活泼可喜。 第22页
《打灶王》
苏喜儿、《别妻》 是日双演《别妻》《思春》。 第23页
阎福儿 《思春》
贾四儿 《狐狸思春》 近见其演《狐狸思春》,润斋谓如花解语,似 第24页
柳传情。
白二、黑 《潘金莲葡 1.常演《潘金莲葡萄架》,甚是娇媚,自魏三 第25页
儿 萄架》 《滚楼》一出,此剧不演。 第27页
2.(黑儿),常与白二演《葡萄架》,作春梅旖
旎之态,犹是可儿,惜非雪点寒枝也。
三寿官 《樊梨花送 只演《樊梨花送枕》,摹写情态而已,余戏以 第28页
枕》 “哑旦”目之。
魏三、杨 《滚楼》 魏三初演《滚楼》,五儿为之副色,一时魏、 第27页
五儿 杨并称。
杨四儿 《吉星台》 尝演《吉星台》,……吸淡巴菰,颇挠姿趣。 第26页
孟九儿 《百花公主》 惜无歌喉,只演《樊梨花送礼》,摹写情态而 第28页
已,余戏以“哑旦”目之。
永福儿 《佳期》 近见其演《佳期》,颇饶韻致。 第29页
满囤儿 《如意钩》 尝演《如意钩》《擂台订姻》,如芍药翻阶,令 第29页
《擂台订姻》 人目眩,至末后一跌,似怜似怯,传情在无意
间。
于永亭、 《倒听》 是日演《倒听》,永亭作女状元,玉林为新妇, 第31页
谢玉林 羞态愈觉可人。
罗荣官 《花鼓》 是日演《花鼓》,甚佳。 第30页
姚六儿 《阿滥堆》 塞上春风猎地回,草青氈帐喜衔杯。琵琶不诉 第32页
《昭君怨》,听唱新声《阿滥堆》(是日所演。)
四喜官 《打樱桃》 尝演《打樱桃》,口吐胭脂颗颗,愈增其媚。 第35页
张柯亭 《小青题曲》 尝演《小青题曲》一出,人与景会,见者魂消。 第35页
双喜官 《玉环醉酒》 尝演《玉环醉酒》,多作折腰步,非以取媚, 第36页
实为藏拙。
周二官 《卖鱼》 其《卖鱼》一出,摹写网船嫩妇,形容曲肖, 第38页
音调谑如在金阊牙市中,令人叫绝。
小周四 《拷红》 是日演《拷红》,眼色传神,跃跃欲语,不独 第38页
官 牙齿吐慧,称可意侍儿。
某官 《佳期》 是日有某官演《佳期》兴致索然。 第38页
李琴官 《裁衣》 尝演《裁衣》,风流蕴藉,有企爱之神,无乜 第38页
斜之态。
王翠官 《絮阁搜妆》 尝演《絮阁搜妆》,恰称玉环娇态。 第39页
韩学礼 《送米》 新自苏来京,友人张君见其《送米》《哭灵》, 第39页
《哭灵》 为之感痛,因以梓里,属余品题。
从表42所列,我们可以发现:
其一,《燕兰小谱》所载折子戏舞台演出极为热闹,有昆剧折子戏《裁衣》、《小青题曲》、《拷红》、《絮阁搜妆》、《佳期》、《卖鱼》、《送米》、《哭灵》;也有京腔剧目,诸如《潘金莲葡萄架》、《大闹销金帐》、《拐磨》、《三英记》;还有秦腔剧目,如《烤火》、《滚楼》、《吉星台》、《如意钩·擂台订姻》、《打灶王》、《小寡妇上坟》、《锁云囊》、《背娃娃》、《王大娘补缸》、《百花公主》、《打樱桃》、《骂鸡》、《卖饽饽》、《花鼓》、《卖胭脂》、《看灯》、《别妻》、《思春》、《缝格膊》、《双麒麟》、《桂花亭》、《龙蛇镇》、《樊梨花送枕》、《葫芦架》、《三荆记》、《浪子踢球》、《吊孝》:以及其它花部地方戏《玉环醉酒》、《打门吃醋》、《狐狸思春》、《倒听》、《阿滥堆》。这些出目在《缀白裘》中所入的有:《裁衣》、《拷红》、《絮阁搜妆》、《佳期》、《花鼓》、《卖胭脂》、《看灯》、《别妻》,共八出。
其二,从数量上来看,《燕兰小谱》载昆剧折子戏仅9出,而秦腔出目则多达27出,相对于昔日,昆剧的辉煌已呈弱势。
其三,舞台呈现昆、乱合流的倾向,如四喜官,隶昆班保和部,“虽兼唱乱弹,涉妖妍而无恶习”,而王五儿,隶萃庆部,“昆曲、京腔俱善”。
5.《消寒新咏》中折子戏演出剧目
《消寒新咏》,铁桥山人、问津渔者、石坪居士撰,乾隆乙卯(1795)成书,分四卷,题咏花雅艺人45名,品评剧目120多出。其生旦并重,昆乱兼论,其所载剧目几乎全为折子戏,真实再现了乾隆时期北京剧坛折子戏演出情况。笔者就该书中所载折子戏出目及演员汇总,如表43所示。
表43:《消寒新咏》演员剧目一览
演员 剧目
范二官 《彩毫记·呤诗》、《鸣凤记·吃茶/杨本》、《千忠戮·打车》、《双官诰·诰圆》、《烂柯山·逼休》、 《牧羊记·望乡》、《长生殿·弹词》、《妆疯》。
王百寿 《牡丹亭·拾画/叫画》、《风筝误·惊丑》、《狮吼记·跪池》、《玉簪记·茶叙/
官 探病/秋江》、《三笑姻缘·假妆》、《西楼记·错梦/赠马》、《长生殿·惊变/埋玉》、
《千忠戮·打车》、《金雀记·对雀》、《白罗衫·详状》、《玩钗》。
徐才官 《疗妒羹·题曲》、《紫钗记·灞桥》、《金雀记·乔醋》、《玉簪记·探病/偷词》、
《西厢记·寺警》、《金瓶梅·雪夜》、《翠屏山·反诳/戏叔》、《占花魁·种情/
独占》、《幽闺记·走雨/抢伞》、《青冢记·出塞》。
李玉龄 《南西厢记·拷红/佳期》、《长生殿·絮阁》、《孽海记·思凡》、《翠屏山·戏叔》、
《钗钏记·相骂》、《盗牌》。
宋长生 《烂柯山·逼休》、《铁冠图·刺虎》、《焚香记·阳告》、《钗钏记·相约》、《钗钏
记·相骂》。
王喜龄 《玉簪记·偷词》、《万香楼·写真/围棋》、《西厢记·下棋/佳期》、《南西厢记·长
(双喜) 亭送别》、《青冢记·昭君出塞》、《下西洋》、《金雀记·乔醋》、《百花赠剑》、《卖
胭脂》、《续句》。
莲生 《茶叙》、《探病》、《水漫》、《断桥》。
毛二官 《牡丹亭·离魂》、《衣珠记·园会/堂会》、《风筝误·后亲》、《南西厢记·下棋/
佳期》、《义侠记·挑帘》、《花鼓》(杂出)。
倪元龄 《背娃娃》、《遇妻》、《巧配》、《骂灶》、《卖解》、《看会》。
金福寿 《一种情·丙灵公》、《西厢记·请宴》、《西厢记·寄柬》、《蝴蝶梦·定亲》、《杀
惜》(摘锦)、《盗令牌》。
徐双庆 《乔醋》、《跪池》。
刘大保 《占花魁·种情》、《占花魁·独占》、《荆钗记·见娘》、《荆钗记·男祭》、《琵琶
记·书馆》、《翠屏山·交帐》、《玉簪记·偷词》、《西厢记·寺警》。
王琪官 《红梨记·亭会》、《金锁记·送女》、《疗妒记·题曲》、《渔家乐·藏舟》、《浣纱
记·姑苏水围》。
沈四喜 《天宝遗事》、《水浒记·借茶》、《义侠记·裁衣》。
张三宝 《雷峰塔·断桥》、《渔家乐·藏舟》。
玉奇官 《太平庄》
李秀龄 《跳墙著棋》
金双凤 《李桂枝查监》
程春龄 《闹书房》
沈霞官 《郭华买胭脂》
苏小三 《杀奸》、《杀嫂》。
王德官 《巧配》、《狐狸偷情》。
芳官 《磨房演戏》、《戏凤》、《醉酒》。
双桂官 《卖胭脂》
薛万龄 《打饼》
胡祥龄 《九焰山》、《汴梁古井》、《改妆》、《比武》。
董如意 《铁笼山》、《佳期》、《扯伞》、《醉酒》。
童双喜 《扫花》
曹印官 《补缸》、《戏凤》、《刘金定》。
陈桂官 《捡柴》
潘巧龄 《卖翠》、《舟遇》、《射雁》、《闹书房》。
徐四官 《孟良花园比武》
陈敬官 《卖胭脂》
李福龄 《少华山》、《捡柴》、《调叔》、《牡丹亭·学堂》、《打饼》、《断机》、《阵产》、《雷
(金官) 峰塔·水漫》、《雷峰塔·断桥》、《思春》、《扑蝶》、《连厢》、《忠义传》、《烤火》、
《巧配》。
李桂龄 《调叔》、《跳墙著棋》、《改妆》、《靠火》、《巧配》。
芳官 (秃 《磨房演戏》、《戏凤》、《醉酒》。
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