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至万历时期,是折子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仅笔者见到的折子戏选本就有14种之多。此时期折子戏在声腔上仍延续嘉靖以来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自明嘉靖间(1522—1566)创制后,隆庆、万历之际风行于世,故昆山腔折子戏到万历也开始步入剧坛。此时期的折子戏面貌,除了折子戏选本外,小说《金瓶梅词话》,文人日记如袁中道《游居柿录》、冯梦龙《快雪堂日记》、潘允端《玉华堂日记》等也提供了不少线索。因此,本节主要从小说、文人日记及折子戏选本三方面来看此时段折子戏的剧目及演出特征。
《金瓶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戏曲演出方面的史料,对这些剧曲的考释,前人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相关成果主要有:冯沅君《金瓶梅词话中的文学史料》;戴不凡《明清小说中的戏曲史料》,赵景深《〈金瓶梅词话〉与曲子》;徐朔方《〈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孙崇涛《〈金瓶梅〉所叙剧曲考》、《〈金瓶梅〉戏剧史料辑说》;蔡敦勇《〈金瓶梅〉剧曲品探》;张进德《略论〈金瓶梅〉对戏曲的援用及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折子戏的角度来考察《金瓶梅》中戏曲演出特征,进一步佐证前文论及的《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风月锦囊》诸选本中折子戏在舞台上之演出。
首先我们需要清理《金瓶梅》中所记载的剧目,同时检阅这些剧目在《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风月锦囊》中的著录情况,如表10所示。
表10:《金瓶梅》记载戏曲演出情况一览
剧目 《金瓶梅》出处 ① ② ③ ④
南戏传奇(共9种)
《玉环记》 第11回:妓女李桂姐唱【驻云飞】“举止从容”(第6出)
第36回:安进士令苟子孝:“你每可记的《玉环记》‘恩德
浩无边’?”苟子孝答道:“此是【画眉序】,小的记得。”
(第12出)
第63回:……当时众人祭奠毕……下边戏子打动锣鼓,搬
演的是“韦皋、玉箫女两世姻缘”《玉环记》。
第64回:“于是下边打动鼓板,将昨日《玉环记》做不完的
折数,一一紧做慢唱,都搬演出来。”
《彩楼记》 第20回:西门庆娶李瓶儿唱的“喜得功名遂”……“天之 √ √ √ √
配合一对儿,如鸾似凤夫共妻”……“笑吟吟庆喜,高擎
着凤凰杯。象板银筝间玉笛,列杯盘水陆排佳会。”
《南西厢 第74回:安郎中让戏子唱【宜春令】、【玉花枝】【玉娇莺】 √
记》 【解三酲】【前腔】【尾声】六支曲。(富春堂本第15出)
《琵琶记》 第27回:西门庆妻妾四人在翡翠轩饮酒消夏,众人齐唱【梁 √ √
州序】“向晚来雨过南轩……。”(第22出)
《宝剑记》 第70回:一班儿五个俳优,朝上筝琴琵琶,方响箜篌,红
牙象板,唱了一套【正宫·端正好】。(第50出)
第67回:春鸿拍手唱南曲【驻马听】“寒夜无茶”与【前腔】
“四野彤霞”。(第33出)
《双忠记》 第74回:厨役割道汤饭,戏子呈递手本,蔡九知府拣了《双
忠记》。演了两折,酒过数巡……。
《香囊记》 第36回:西门庆迎请蔡状元、安进士,并让苏州戏子唱了 √
邵灿《香囊记》传奇,蔡状元让唱【朝元歌】“花边柳边”
(第6出)、【前腔】“十载青灯”及【锦堂月】“红入仙桃”
【前腔】“难报母氏劬劳。”(第2出)
《四节 第76回:侯巡抚去后,西门庆“打发海盐子弟吃了,等的 √
记·陶学士 人来,教他唱《四节记·冬景——韩熙载夜宴陶学士》,抬
游邮亭记》 出梅花来放在两边桌上,赏梅饮酒。……下边戏子锣鼓响动,
搬演韩熙载夜宴,邮亭佳遇。……当日唱了邮亭两折,有一
更时分。”
《杀狗劝 第80回:到了晚夕,僧人散人,……叫了一起偶戏,在大 √
夫》 卷棚内摆设酒席伴宿。提演的是“孙荣、孙华”《杀狗劝夫》
戏文。堂客都在灵旁厅内,围着帏屏,放下帘来摆放桌席,
朝外观看。
元明杂剧,12种
《两世姻 第41回:妓女唱的【斗鹌鹑】“翡翠窗纱”。(第三折) √ √ √
缘》
《西厢记》 第40回:西门庆与吴月娘商议回请乔亲家,说到时让“教贲 √ √
四叫将花儿匠来,做几架烟火,王皇亲家一起扮戏的小厮每
来扮《西厢记》的”。
第42回:吴月娘回请乔亲家等众堂客,“却说前厅有王皇亲
家二十名小厮唱戏,挑了箱子来,……王皇亲家乐扮的是《西
厢记》”。
第58回:当下郑月儿琵琶,齐香儿弹筝,……唱了一套【越
调·斗鹌鹑】“夜去明来,到有个天长地久”。(第4本第2
折)
第68回:四个妓女才上来唱了一折“游艺中原”……妓女
上来唱了一套“半万贼兵”。(第1本第1折;第2本第2折)
第74回:宋御史令起去伺候,一面下棋饮酒。安郎中唤戏
子:“你每唱个【宜春令】奉酒。”(第3本第2折)。
《金水桥 第31回:刘太监又道;“你会唱‘虽不是八位中紫绶臣,管 √ √ √
陈琳抱妆 领的六宫中金钗女’?”周守备道:“此是《陈琳抱妆盒》
盒》 杂记(剧),今日庆贺,唱不的。”(第2折)
《铁拐李 第32回:当下郑爱香儿弹唱、吴银儿琵琶,韩玉钏儿在旁 √ √ √
度金童玉 随唱,唱了一套【八声甘州】“花遮翠拥……。”(第1折)
女》
《王月英 第43回:下边鼓乐响动,戏子呈上戏文手本,乔五太太吩
元夜留鞋 咐下来,教做《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记》
《倩女离 第54回:李铭、吴惠立在太湖石边,轻拨琵琶,漫擎檀板, √ √ √
魂》 唱一只曲名曰【水仙子】“据着俺老母情”。(第4折)
《韩文公雪 第32回,少顷,阶下鼓乐响动,笙歌拥奏,递酒上坐。教 √
拥蓝关》 坊呈上揭贴。薛内相拣了四折《韩湘子升仙记》。
第64回:薛太监与刘太监来祭奠李瓶儿,“子弟鼓板响动,
递上关目揭贴。两位内相看了一回,拣了一段《刘智远红袍
记》。唱了还未几折,心下不耐烦,一面叫上唱道情去,……
高声唱了一套‘韩文公雪拥蓝关’故事下去。……”
《裴晋公 第65回:(两司八府官员借西门庆宅宴请六黄太尉)“当筵 √
还带记》 搬演的《裴晋公还带记》。”
第76回:侯公分付搬演《裴晋公还带记》。唱了一折下来,
又割锦缠羊。
《宋太祖 第71回……吹打毕,三个小厮连师范,在筵前银筝象板, √ √ √ √
龙虎风云 三弦琵琶,唱了一套【正宫·端正好】“水晶宫,鲛绡帐……”。
会》 (第3折)
《世间配 第72回:递酒毕,林氏分付王三官:“请大人前边坐,宽衣 √ √ √
偶》 服。”……当时(小优)席前唱了一套【新水令】“翠帘深护
小房栊……”。(第3折)
《小天香 第78回:当下林太太上席,戏文扮的是《小天香半夜朝元
半夜朝元 记》。唱了两折下来,李桂姐、吴银儿、郑月儿、洪四儿四
记》 个唱的上去弹唱。
《子母冤 第46回:西门庆叫过乐工来分付:“你们吹了一套‘东野翠 √
家》 烟消’《好事近》与我听。……李铭、王柱席前又拿乐器,
接着弹唱此词,端的声慢悠扬,挨律合节,道“东野翠烟
消……”,【千秋岁】“杏花梢……”【越恁好】‘闹花深处……’,
【红绣鞋】‘听一派……’【尾声】‘醉教酩酊眠芳草……’。”
已佚剧目,共2种
《升仙会》 第58回,下边乐工呈上揭帖,到刘薛二内相席前,(内相) √
拣令一段“韩湘子度陈半街”《升仙会》杂剧。才唱一折,
只听喝道之声渐近。
《刘智远 第64回:两位内相看了一回,拣了一段《刘智远红袍记》。
红袍记》 唱了还未几折,心下不耐烦,一面叫上唱道情去……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金瓶梅》中提及戏曲演出或清唱的剧目共有23种。其中南戏、传奇共9种,分别为:《玉环记》、《彩楼记》、《南西厢记》、《琵琶记》、《宝剑记》、《双忠记》、《香囊记》、《四节记·陶学士游邮亭记》、《杀狗劝夫》;杂剧有12种,分别为:《两世姻缘》、《西厢记》、《铁拐李度金童玉女》、《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王月英元夜留鞋记》、《倩女离魂》、《韩文公雪拥蓝关》、《裴晋公还带记》、《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世间配偶》、《小天香半夜朝元记》、《子母冤家》;已佚剧目有2种,分别为《升仙会》、《刘智远红袍记》。这些剧目中,为《盛世新声》、《词林摘艳》、《雍熙乐府》、《风月锦囊》四种选本均选录的有《彩楼记》、《宋太祖龙虎风云会》2种;三种选本选录的有《两世姻缘》、《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铁拐李度金童玉女》、《倩女离魂》、《世间配偶》5种;为二种选本选录的有:《琵琶记》、《西厢记》2种;为一种选本选录的有《南西厢记》、《香囊记》、《四节记·陶学士游邮亭记》、《杀狗劝夫》、《韩文公雪拥蓝关》、《裴晋公还带记》、《子母冤家》、《升仙会》8种;共17种剧目在前文所述的折子戏选本中有著录,占总剧目的78%。由此可见,《金瓶梅》中关于戏曲演出的记录不是凭空随意的摘录,应该是正德、嘉靖以来舞台演出中受欢迎之出目。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玉环记》、《宝剑记》、《双忠记》、《小天香半夜朝元记》、《刘智远红袍记》、《王月英元夜留鞋记》等6种在上述四种选本中均没选录。但是《玉环记》在《金瓶梅》中有4次提及,《宝剑记》则有2次提及,说明这两种传奇在当时舞台颇为流行。查阅万历时代的折子戏选本,我们会发现:《玉环记》入选于《群音类选》、《乐府玉树英》、《乐府菁华》、《乐府红珊》、《玉谷新簧》、《月露音》、《乐府万象新》、《大明春》、《赛征歌集》诸多折子戏选本中;而《宝剑记》则入选于《群音类选》、《乐府红珊》、《吴歈萃雅》、《月露音》、《尧天乐》、《乐府南音》诸折子戏选本中,由此我们可以推知,《金瓶梅》的戏曲演出记载延伸到了万历年间剧坛。综上所述,《金瓶梅》所载戏曲演出实为嘉靖至万历年间剧坛实况的一个缩影。
西门庆只是一个豪绅,虽然后来走通蔡太师门路,做了官,但地位并不太高,因此没有家班,演戏主要是雇海盐戏子、苏州戏子等职业戏班,或请他人家班,如王皇亲、蔡太师家班。因此,在上述《金瓶梅》中所载戏曲演出,以清唱居多,而明确标示出以“折子戏”形式演出的主要有以下十条,现汇总如下:
1.第32回:
少顷,阶下鼓乐响动,笙歌拥奏,递酒上坐,教坊呈上揭帖。薛内相拣了四折《韩湘子升仙记》,又陈舞数回,十分齐整。
2.第36回:
西门庆道:“今日有两个戏子在此伺侯,以供燕赏。”安进士道:“在那里,何不令来一见?”不一时,四个戏子跪下磕头。蔡状元问道:“那两个是生旦?叫甚名字?”于是走向前说道:“小的是装生的,叫苟子孝。那一个装旦的叫周顺。一个贴旦,叫袁琰。那一个装小生的,叫胡慥。”安进士问:“你每是那里子弟?”苟子孝道:“小的都是苏州人。”安进士道:“你等先妆扮了来,唱个我每听。”四个戏子下边妆扮去了。西门庆令后边取女衣钗梳与他,教书童也妆扮起来,共三个旦,两个生,在席上先唱《香囊记》。……饮酒中间,唱了一折下来。……蔡状元又叫别的生旦过来,亦赏酒与他吃。因分付:“你唱个【朝元歌】‘花边柳边。’”苟子孝答应,在旁拍手唱道:“花边柳边,檐外晴丝卷。……”唱了一个,吃毕酒,又唱第二个“十载,青灯黄卷。”……两人在卷棚内下了两盘棋,子弟唱了两折,恐天晚,西门庆与了赏钱,打发去了。止是书童一人,席前递酒伏侍。……蔡状元问道:“大官,你会唱‘红入仙桃’?”书童道:“此是【锦堂月】,小的记得。”蔡状元道:“既是记得,大官你唱。”于是把酒都斟,那书童拿住南腔,拍手唱道:“红入仙桃,青归御柳”……那书童席前穿着翠袖红裙,勒着销金箍儿,高擎玉斝,捧上酒去,又唱道:“难报,母氏劬劳,亲恩罔极……”
按:苟子孝唱的两支曲,出自《香囊记》第六出“途叙”;书童唱的为第三出“庆寿”折中曲子。
3.第43回:
乔五太太分付下来,教做《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戏文四折下 来,天色已晚。
4.第58回:
那日乔大户没来,先是杂耍百戏,吹打弹唱。队舞吊罢,做了个笑乐院本。……四个唱的弹着乐器,在旁唱了一套寿词。西门庆令上席,分头递酒。下边乐工呈上揭帖,到刘、薛二内相席前,拣令一段“韩湘子度陈半街”《升仙会》杂剧。才唱得一折,只听喝道之声渐近,平安进来禀报:“守备府周爷来了。”
5.第63回:
当时众人祭奠毕,西门庆与陈经济回礼毕,安席上坐。下边戏子打动锣鼓,搬演的是“韦皋、玉箫女两世姻缘”《玉环记》。……下边鼓乐响动,关目上来,生扮韦皋,净扮包知水,同到勾栏里玉箫家来。那妈儿出来迎接,包知水道:“你去叫那姐儿出来。”妈云:“包官人,你好不着人,俺女儿等闲不便出来。说不的一个‘请’字儿,你如何说叫他出来”……西门庆令书僮:“催促子弟,快吊关目上来,分付拣省热闹处唱罢。”须臾,打动鼓板,扮末的上来,请问西门庆:“小的‘寄真容’的那一折唱罢?”西门庆道:“我不管你,只要热闹。”
6.第64回:
两位内相看了一回,拣了一段《刘智远红袍记》,唱了还未几折,心下不耐烦,一面叫上唱道情去,‘唱个道情儿耍耍倒好。’于是打起渔鼓,两个并肩朝上,高声唱了一套‘韩文公雪拥蓝关’故事下去。
7.第71回:
西门庆也没等他递酒,只接了杯儿,领到席上,随即回奉一杯,安在何千户并何太监席上,彼此告揖过,坐下。吹打毕,三个小厮连师范,在筵前银筝象板,三弦琵琶,唱了一套【正宫·端正好】:“水晶宫,鲛绡帐……”唱了一套下去,酒过数巡。
8.第74回:
唱毕,忽吏来报:“蔡老爹和黄老爹来了。”宋御史忙令收了桌席,各整衣冠,出来迎接,……良久,就上坐。西门庆令小优儿在旁弹唱。蔡九知府居上,主位四坐。厨役割道汤饭,戏子呈递手本,蔡九知府拣了《双忠记》。演了两折,酒过数巡,宋御史令生旦上来递酒……
9.第76回:
看看等到午后时分,只见一匹报马来到,说侯爷来了,这里两边鼓乐一齐响起,众官都出大门前边接,宋御史在二门里相侯。……然后上坐,献汤饭。厨役上来割献花猪。俱不必细说。先是教坊间吊上舞队回数,都是官司新锦绣衣装,撮弄百戏,十分整齐,然后才是海盐子弟上来磕头,呈上关目揭帖。侯公分付搬演《裴晋公还带记》。唱了一折下来,又割锦缠羊。……歌唱两折下来,令左右拿下来五两银子,分赏厨役、茶酒、乐工、脚下人等,就穿衣起身。
侯巡抚去后,西门庆则“打发海盐子弟吃了,等的人来,教他唱《四节记·冬景——韩熙载夜宴陶学士》,抬出梅花来放在两边桌上,赏梅饮酒。……不一时,下边戏子锣鼓响动,搬演韩熙载夜宴,邮亭佳遇。……当日唱了邮亭两折,有一更时分。”
10.第78回:
当下林太太上席,戏文扮的是《小天香半夜朝元记》。唱了两折下来,李桂姐、吴银儿、郑月儿、洪四儿四个唱的上去弹唱,……唱灯词“锦绣花灯半空挑。……”
按:《小天香半夜朝元记》,为明朱有燉撰,明祁彪佳作。《远山堂剧品》认为:“元人于青楼诸曲,无不极摹拟之妙,故此剧于‘遁入华山’一折,洗刷更自莹净;‘游仙’三折,大略点缀,不失先辈矩范。”
从以上引文,我们大致可知《金瓶梅》时代折子戏演出的特征如下:
其一,从演出剧目题材来看,多以生、旦“悲欢离合”婚恋戏为主,如《香囊记》、《王月英元夜留鞋记》、《玉环记》、《刘智远红袍记》、《小天香半夜朝元记》;也有历史题材戏,如《双忠记》、《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裴晋公还带记》;还有文人戏,如《韩湘子升仙记》、《升仙会》、《四节记·冬景》(《韩熙载夜宴陶学士》)。这些剧目的题材本事,前人已有全面的探讨。从演出剧目的题材类别来看,与《风月锦囊》所录折子戏题材具有一致性,这样可进一步证明当时剧坛的剧目是以婚恋戏、历史题材戏、文人戏为主。
其二,从演唱声腔来看,《金瓶梅》中折子戏演出多以海盐腔为主。如上引文第6条,西门庆为接待刘薛两位内相到来,二人安排海盐弟子演出。西门庆道:“老公公,学生这里还预备着一起戏子,唱与老公公听。”薛内相问:“是那里的戏子?”西门庆道:“是一班海盐弟子。”薛内相道:“那蛮声哈刺的,谁晓得他唱的是什么!”……西门庆:“内相家不晓的南戏滋味,早知他不听,我今日不留他。”伯爵道:“哥,到辜负的意思。内臣斜局的营生,他只知《蓝关记》,捣喇小子胡歌野调,那里晓的大关目,悲欢离合。”第9条,才是海盐子弟上来磕头,呈上关目揭帖。侯公分付搬演《裴晋公还带记》。《金瓶梅》中关于海盐腔演唱的记载还有很多,本文不再赘述。总之,在《金瓶梅》时代昆剧折子戏还较为罕见。虽然在第2条,有“苏州戏子”,“小的是装生的,叫苟子孝。那个装旦的叫周顺。一个贴旦,叫袁琰。那个装小生的,叫胡慥。”但在第74回所载的海盐戏班里,“海盐子弟张美、徐顺、苟子孝都挑戏箱到了。”从苟子孝两次出现,可知他是州人,唱的是海盐腔。刘辉更进一步指出:在36回苏州戏班演出的剧目和63回、64回海盐子弟演唱的剧目是相同的,演唱的都是《玉环记》,这便不是偶然的巧合了。这与当时文人的记载是相应的。如顾起元《客座赘语》:“南都万历以前,公侯、缙绅及富家……大会则用南戏,其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弋阳则错用乡语,四方士客喜闻。海盐多官语,两京人用之。”杨慎《丹铅总录》(嘉靖三十三年序刊本):“近日多尚海盐南曲,士大夫禀心房之精,从婉娈之习者,风靡如一。甚者,北士亦移而耽之。”由此可见,《金瓶梅》所载戏曲演出情况是可信的。
其三,“折子戏”演出形式尚未完全定型,主观随意性很大。《金瓶梅》中的折子戏演出,多是一种随意行为,并不是有意安排。如上引文第2条……子弟唱了两折,恐天晚,西门庆与了赏钱,打发去了。止是书童一人,席前递酒伏侍。……蔡状元问道:“大官,你会唱‘红入仙桃’?”书童道:“此是【锦堂月】,小的记得。”蔡状元道:“既是记得,大官你唱。”第4条,到刘薛二内相席前,拣令一段“韩湘子度陈半街”《升仙会》杂剧。才唱得一折,只听喝道之声渐近,平安进来禀报:“守备府周爷来了。”第5条,须臾打动鼓板,扮末的上来,问西门庆:“小的‘寄真容’的那一折唱罢?”西门庆道:“我不管你,只要热闹。”第6条,两位内相拣了一段《刘智远红袍记》,唱了未几折,心下不耐烦,一面叫上唱道情去,“唱个道情儿耍耍倒好。”于是打起渔鼓,两个并肩朝上,高声唱了一套“韩文公雪拥蓝关”故事下去……从以上这些记载来看,在《金瓶梅》的时代,折子戏做为一种演出形态尚未完全定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