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昆曲“折子戏”的教学研究

李婧

  上海昆剧团的计镇华曾说过:“我的老师会100多出戏,到我这里就四五十出了,而我的学生只会十来出了,这样发展下去很危险。”现在折子戏衰微的表现,在于传统折子戏剧目的减少,从前文的叙述中可以知道,折子戏是剧种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是院团或演员,掌握的折子戏越多,基础就越扎实,实力就越强,其艺术生命也就越长久。

  在昆曲被评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昆曲的保存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现在来说,对于昆曲的保存,笔者个人还是认为,折子戏的传承是最主要的一种途径。中国昆曲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作为一种历经数百年的古老剧种,昆曲在它的发展演变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黄金时期,在明清时代曾有社会性的痴迷,也有过多次的危机和衰落,在“花雅之争”中败下阵来,可以说历经沧桑。但昆曲能度过种种危难,一直流传至今,一方面是依靠艺术家和演员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靠广大观众的精心呵护。历史证明,只要有演员在,有观众在,戏剧就不会消亡。可见,人才,也就是演员是决定艺术兴衰起伏的根本。从这一方面来说,折子戏的教学在现在的昆曲保存中是至关重要的。

  戏曲的传承,自古以来都是师徒式的,昆曲也不例外。早期昆曲人才的培养大多是在家班之中,家班主人、所请教师对家优的言传身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职业戏班中也是如此,一般是由年老或者优秀的演员把自己会唱的剧目或折子教给年轻的演员,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出现了昆剧传习所。因为清末以来那种由艺人自发带徒弟以培养新演员的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消除昆剧界对于人才的后顾之忧。那时主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采取有力的措施,培养昆剧的接班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昆剧传习所最初由苏州爱好昆曲的人士张紫东、徐境清、贝晋眉等合力倡办,后来得到上海民族工业资本家穆藕初的全力支持,于1921年秋季成立。传习所曾经两次招生,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岁到十五六岁之间。传习所规定最初半年为试习期,学生概不住宿,试习期满后,另立关书,主要条件是:一,学习三年,帮演两年,五年满师毕业。二,学生住所的一切膳食费用,全部由所供给,每月逢五可以回家。三,学生入学要有保人,不得中途违约。这些规定与旧时的科班制度大体相同,只是适当改良。入所学生,都取艺名,姓名中各带一个“传”字,表示昆剧艺术薪传不熄、后继有人的意思。昆剧传习所培养出来的几十名“传”字辈的艺人,成为上世纪昆曲艺术的“国宝”。同时,在一些著名的大学中,也有一些昆曲社在活动。

  现在,自昆曲被评为世界非物质遗产以来,昆曲的保存又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折子戏在昆曲中的重要地位,昆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折子戏的教学。虽然在一些大学如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都有昆曲社的活动,但是昆曲专业演员的培养主要还是在专业的戏曲学校中进行。笔者曾经与翁敏华老师以及几位同学去上海戏曲学校观看他们的排练。几个小演员演几出折子戏,然后由教他们的老师分别指导,一些舞蹈动作示范表演,然后小演员再演。基本上还是师徒式的教学。

  昆曲的行当,以及脚色,是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发展、演变的。昆曲行当分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中又分几种脚色(详细的行当介绍见附录3)。现在,昆曲的传承,主要是折子戏的教学传承。

  文中,根据笔者在上海昆剧团实地考察,搜集的资料,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所编著的《昆曲精编教材300种》,分别以各行当的经典折子戏为例,对昆曲折子戏的教学做简单介绍。

  1.生行,经典折子:《太白醉写》、《拾画》、《莲花》、《小宴》等。

  《太白醉写》一折,在本文第五章第二节《昆曲“折子戏”表演“看点”》中已经提到,在此不赘。

  《拾画》一折,写书生柳梦梅,因病寄居在南安府梅花观中。一日,病情稍愈,来到后花园中,行过一处假山时,发现里面有一檀香小匣,打开一看,内藏一副美人画像,欣喜之余,带回观中,焚香把玩。

  (柳)【引】惊春谁似我?客途中,都不问其他。(念)脉脉梨花春院香,一年愁事费思量。不知柳思能多少?打叠腰肢顺沈郎。……为此迤逦行来,已是西廊下了。好个葱翠篱门,可惜倒了半架,待我挨身而进。……【颜子乐】则见风月暗消磨,画墙西正南侧左,〈唔〉明苔滑擦,倚逗着断垣的低垛。〈唔〉因何?蝴蝶门儿落合。……咦!石底下压着什么东西?待我拾起来看。吖!原来是幅小轴儿,不知什么故事在上,待我看来。原来是尊观音佛像,……待我捧到书馆,焚香顶礼,也强如埋在此地。有理吓有理!

  此折,是巾生的独脚戏,唱念做表都非常讲究,音色要讲究讲究脆亮圆润,嗓音以假声为主,真、假嗓结合。表演注重书卷气。要求演员用细腻的感觉,揣摩柳梦梅的神情。客途中,病倒,伤春,以及游花园见到花园篱门倒塌,蝴蝶门落合等的神情,以及拾画,见到杜丽娘的画像的惊喜之情,都要通过细腻的表演表达出来。并且要通过传神的曲调,勾勒出柳梦梅此刻的内心世界。

  《小宴》一折,写吕布因王允赠送珍珠八宝紫金冠,亲自过府道谢,王允设宴款待。宴席间,王允借故离开,命貂蝉陪饮。吕布贪恋貂蝉的美色,正欲与之定情之时,王允返回,假意责怪两人,然后顺水推舟,应允婚事,并约定届时亲送至吕布府中。

  吕布到王府道谢,王允设宴款待。著名昆剧艺人周传瑛在《昆剧生涯六十年》一书中,谈到此折的演出时说:“王允:‘近闻曹刘兵散,乃温侯坚守之功耳!’明显的有暗讽之意。‘哟!细小微功,何足齿录。’——吕布还以为王在奉承自己,故仍保持骄满情绪。……王允正色言道:‘哟!方今天下,别无英雄。’这里王允在念白时,吕布应有所动作,反映了他内心的急切之情:‘天下别无英雄’——心中一愣,右手掇袖,踏上一步,双目圆睁,略露愠色,脱口一声‘喔!’当王允说 ‘惟将军耳!’——右袖缓缓松下,再来一个软抖袖,掇起,面转喜色,双眼微矇。”席间,王允问询虎牢关交战之事,吕布自夸,“【前腔】三战怯曹刘,莫笑收兵落人后。把边疆固收,高拥貔貅。看拔寨席卷囊收!……不是小将夸口,前日在虎牢关杀得那一十八路诸侯呵!尽倒戈云奔电走。洞天深处同明笑,直饮到月明时候。”可见其狂妄的个性。王允故意说出紫金冠为貂蝉所制,“那时小女在旁,说道:吓爹爹,温候既失去了金冠,待孩儿制度一顶送去。我说唔……小厮家晓得什么?你若制度得来,温候嘛未必中意,其实是小女所制呀!……制度是她的本等,况且善于音律。” 院子来报,西府差人,请王允议事。王允离去,命貂蝉出来陪饮。“(吕布)不敢动问小姐,青春几何?(貂蝉)一十八岁。(吕布)曾适人否?(貂蝉)尚未。(吕布)啊呀,青春正当十八,为何错过佳期?(貂蝉)《易经》云:迟归终吉。小姐,你但知《易经》云:迟归终吉。可晓得《诗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温候言及至此,使奴肺腑洞然,温候若还未娶……小将实为有妻。奴家明侍巾栉。啊呀,多蒙小姐错爱,小将就把凤头簪为聘便了。妾闻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既蒙温候把凤头簪相赐,奴家岂无所答?就把玉连环还赠便了。多谢小姐!如此我们来同拜天地。使不得!来来来!”吕布见貂蝉貌美,欲与之定情。王允上,责怪吕布与貂蝉,吕布装醉。王允又借故,顺水推舟,将貂蝉许给吕布。“你若看得中这妮子,明对老夫说,我何惜小女!况且幼与她算命,说她富贵无比。今看温候虎头燕额。毕竟封侯万里,小女终身有托,老夫亦无忧矣。”“(吕布)如此说来,几时成亲呀!(王允)待我来轮轮看。(吕布)轮一轮看。(王允)今日是十三——(吕布)就是今日。(王允)来不及。(吕布)啊呀来不及。(王允)明日是十四——(吕布)就是十四。(王允)月忌呀!(吕布)月忌何妨!(王允)还要请太师饮宴。(吕布)如此,十、十、十五呢?……”

  此折素来被称作雉尾生一行的入门戏。要求演员嗓音清亮激越,表演英武潇洒,神采飞扬。演员在具体表演中,要把握住吕布作为一个武夫,所固有的狂妄、鲁莽、急色的个性特征。如酒宴上王允问吕布虎牢关之战时,他的自夸,王允答应将貂蝉许给他时,他迫不及待的问几时成亲时的急色,都要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出来。又演唱【画眉序】时,歌舞并重,几乎一字一招,演员要结合丰富的翎子表演,刻画出出吕布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神情。“吕布少年英俊,然而在戎马倥偬中却未经温存,一旦遇到一位对他体贴(为他制了金冠)又热情的美貌艳丽少女,产生了感情也是极自然的。所以,演吕布得演出他的骄,但绝不能蠢……”故演员在演出此折时,切忌过火,失之油滑。

  2.旦行,经典折子:《吃糠》、《扈家庄》、《盗草》、《刺梁》、《寻梦》、《闹学》等。

  《闹学》一折,写春香跟随杜丽娘伴读,活泼伶俐的她,不习惯私塾中的规矩,看不惯老学究陈最良,利用陈最良讲解关关雎鸠的机会,三番五次顽皮戏弄,并借口出恭,到花园游玩,半晌方回。陈最良要责打春香,杜丽娘求情,陈最良恕她初犯,点头了事。

  春香请小姐上学。(春香)休怪吓。(陈)吓,哪个来怪你?(春香)不是吖,我同小姐迟了明。(陈)也不甚迟,去。(春香)是。(陈)女学生,凡为女子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笈,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既以读书为事,以后须要早起。(春香)先生,我同小姐今后不睡了。……等到三更时分,就请先生上学,如何吓?(陈)唔!太早了。(春香)哟!早又不好,迟又不好,这倒难了。……(陈)关关雎鸠。关关是鸟声,雎鸠乃鸟名也。(春香)先生,鸟声可学与我们听听?(陈)我怎么学与你听?此鸟性喜幽静,在河至洲。(春香)吖!我晓得了。不是昨日是今日,啐!不是今年是去年,我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一放,一飞,飞到河之洲衙内去了。可是么?(陈)这是兴吓!(春香)哟,一丢丢的小鸟儿么,有什么兴介?(陈)胡说!兴者是起也,起那下文。窈窕淑女,是幽闲贞静的女子。君子好逑,有那等君子,好好去求他。(春香)先生,为何要好好去求他介?吓吓吓?(陈)唔!依注讲解,只管胡缠!……(春香)春香领出恭签。(陈)吓吓吓!你才来得几时,就要出恭?(春香)来了半日了。(陈)不许走!(春香)吖哟,急得紧了 !……(春香)吓,小姐,你只管在此读书,原来那边有一座大花园,桃红柳绿,好耍子吓。(陈)吓吓吓,你自己去玩耍罢了,怎么又来引动小姐?我是要打的 !(春香)先生,你要打哪个吓?(陈)打你!打哪个?(春香)打我吓!劝你将就明儿罢!【前腔】我是个女娘行那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陈)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光的。(春香)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趁)还有悬梁刺股的哩!(春香)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瘢疤,有甚光华。……(春香)啐!老白毛!老厌物!不知趣的老村牛!(杜丽娘)春香,你怎么在背后骂先生?(春香)小姐,背后骂先生是听不见的!

  此折是昆剧小花旦的基础戏之一,也是昆剧旦行必须掌握的剧目之一。春香是这出戏的主角,杜丽娘和陈最良都是烘托春香的配角。这出戏以“闹”题名,特点就是这个“闹”字,而春香就是这场闹剧的主角。陈最良责怪她们上学晚了,要杜丽娘以后须早起,春香就说“同小姐今后不睡了,等到三更时分,就请先生上学”;陈最良讲解关关雎鸠一节,春香就要先生学鸟叫来听,又说“不是今年是去年,我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一放,一飞,飞到河之洲衙内去了。”又要领出恭签,却是去花园游玩,半晌才回来。她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把一堂课弄的面目全非。演员在表演时,要通过这些淘气、顽皮的举动,活泼伶俐的话语,表现出春香不喜欢古板的教学,渴望自由的性格。小花旦的演唱要求轻快俏丽,嗓音清脆,表演活泼灵巧。

  《扈家庄》,写林冲奉命率并攻打扈家庄,派王英打头阵。扈三娘武艺高强,生擒王英。林冲率援兵赶到,扈三娘因寡不敌众,被擒。

  (扈)【醉花阴】披挂整齐凤翅飞,耀旌旗灿烂也那云霞碧。凭着俺这神威,百忙里炮似轰雷,猛冲入罗网重围。也顾不得临阵前万敌施威,急加鞭准备迎敌,管教他血染战袍回。……【喜迁莺】俺只见旌旗蔽日,猛听得鼍鼓声擂。跷也么蹊!堪笑他熊落谷里,恁怎能生双翅飞出重围!……我提画戟,管教他人头落地,啊俺,俺可也勇冠无敌!……【刮地风】啊呀,又只见阵势飘渺绕旌旗,这战场等闲看觑。不许他拔寨归山里,俺可以气吐虹霓!……(王)是俺奉了宋大哥将令,前来拿你。(扈)好贼子!我笑,笑着那小毛贼无见识,怎知俺枪法无敌。觑着他,汗淋淋,忙躲避,俺这里何曾用力。扈三娘生擒王英,命手下将其绑在高杆之上。【水仙子】恨恨恨小毛贼,恨恨恨小毛贼,怎怎怎怎逃俺虎穴龙潭地。他他他他那里珠泪惨凄凄,俺俺俺俺生擒把贼悬提。似似似似大鹏展翅飞不起,有有有有神通难逃画戟!杀杀杀杀得他无路奔,血染马蹄,斩斩斩斩尽了残兵败卒,管管管管教他片甲不存尸如泥!

  此折是武旦必学的基础剧目之一。剧中大部分曲词,都是扈三娘在唱,而且演员在表演时,还要边唱边舞,边唱边打,边唱边耍戟,几乎每腔必舞,歌舞并重,既要舞得漂亮,打得利落,又要唱的动听。因此,在表演上有很大的难度。在这出戏中,扈三娘有起霸、马趟子等成套的舞蹈;有耍金杆长戟;有翎子的基本功,集中表现各种翎子功,单掏、双掏、正掏、反掏等。而且演员盔帽上的长穗、腰间的宝剑,在舞动时不能乱动,互相绞结,更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扈三娘与王英的对手戏,为突出扈三娘与王英的高矮对比,设计了多组高矮对称的造型,使舞台画面显得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他们的对打,也不是一味的激烈,扈三娘傲气十足,根本不把王英放在眼里,在武打中有挑逗和耍弄的成分,增加了戏的趣味性。

  3.净行,经典折子:《嫁妹》、《芦花荡》、《山门》等。

  《芦花荡》,又名《花荡》。写张飞奉诸葛亮之命,在芦花荡截杀周瑜。周瑜兵败而至,张飞与之交战,生擒周瑜。言语戏弄之后又将其放走。周瑜吐血而归。

  张飞上场,【顺鹌鹑】俺将这环眼圆睁,虎须儿也那扎开。我骑一匹暴劣乌骓,越岭个爬山。只俺这丈八矛,俺江也那搅海。我觑着那下邳城,纸罩儿般的枵虚。那虎牢关似粉墙儿,也是这般样矮。〈凭着俺战黄巾,威风抖擞!〉吖呵战,战吕布,其实是个轩昂;战袁将胆量充怀。【紫花儿序】我觑周瑜如癣疥;那鲁肃他一似儿井底蛤蟆。〈若还逢着咱,向垓心滴溜扑,将他摔下——〉啊哈了马。只叫他梦魂中见张飞(三笑),〈吖呵〉也怕。当日个火烧了华容,今日里水淹了长沙。……【调笑令】奉军事令咱,奉军事令咱,将人马掩在芦花。哎呀!只听得呐喊摇旗大战法,向垓心掩映个偷晴抹,吱吱的咬碎了钢牙。吖呵恁,恁在那黄鹤楼上,要将俺大哥哥来谋害杀,俺今日到此活拿。【秃廝儿】吖呵揪,揪住了青铜铠甲,扯碎了玉带菱花。只见他盔缨歪斜力困乏。〈周瑜,儿的武艺也不熟〉枪法也不高加。【圣药王】〈也不用刀去砍,这鞭来打。〉吖呵只,只俺这丈八矛,攒得你满身麻。……

  这是一出对腰腿和嗓音要求都很高的昆剧花脸戏。张飞出场,演员要完成“边挂子”程式舞蹈中的“三腿”接“朝天蹬三起三落”变“射燕、探海”亮相,这一系列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在【斗鹌鹑】曲牌中,唱“虎须儿”的“须”字时,要拖长腔,还要配合“撕扎跨腿转圈”的动作,在见到周瑜,唱【调笑令】时,演员不仅要唱,还要边唱边打。是一折歌舞并重的昆曲折子戏。

  4.末行,经典折子:《寄子》等。

  《寄子》为《浣纱记》中的第二十六折。此折写伍员预知吴国将亡,便趁出使齐国之时,将儿子托付给好友鲍牧,自己准备以身殉国。

  剧中描写伍员与儿子离别的情景十分细腻,层层递进。(伍员)【意难忘】岁月驱驰,叹终身未了,志转堕颓。丹心空报主,白首坐明儿。一首苍凉悲怆的【意难忘】定下了全剧悲伤的基调。(伍子)云接平冈,山围旷野,路回渐入齐城。(伍员)衰柳啼鸦,金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伍子)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伍员)家乡何处?死别生离,说甚恩情!儿啊,我和你自离家乡,将及一月,不觉已到东齐了。(伍子)但明爹爹早完王事,火速回归,免得母亲在家悬顺。(伍员)咳,嘿嘿嘿……(伍子)不知爹爹在路,只管愁闷,却是为何?(伍员)儿啊,我有句话要对你说,因你年幼,不曾说得。(伍子)但说何妨。(伍员)……我今回去,誓当死谏,以报国恩。只是与你同死,甚是无益。我有个结义兄弟,唤作鲍牧,现为齐国大夫。今带你来寄与他家,以存武氏一脉。啊呀,儿呀!自今以后,你干你的事,我干我的事,再再再也不要来想念我了!咳,嘿嘿嘿……(伍子)吖!我只道爹爹路上冷静,带孩儿为伴,不想有这等事。啊呀,怎的不痛杀我也!【胜如花】(伍员)清秋路黄叶飞,(伍子)为甚登山涉水。(伍子)只因他义属君臣,(伍员)反教人分开父子。(伍子)又未知何日明会,(伍员)儿啊!料团圆今生已稀,(伍子)要重逢他年怎期。(伍员)浪打东西,似浮萍无蒂。(伍子)禁不住数行珠泪,(伍员)羡双双旅雁南归。(伍子)爹爹!我年还幼发覆眉,膝下承颜有几。初还顺落叶归根,谁道做浮花浪蕊。啊呀,爹爹呀!何日报双亲恩义。到得鲍牧家中,当面托孤。(伍子)【泣颜回】听说不胜悲,顿叫人珠泪交垂。双亲膝下,何曾顷刻分离。我衷肠怎提,啊呀,爹爹呀!为甚的将父子轻明弃。当初顺永作椿枝,又谁知顿撇斑衣。(伍员)堪悲家国渐倾欹,我身无葬地汝向何依。〈贤弟〉特求抚养,须存一脉衰微。(伍员、子)从此去海顺天涯,人何处,梦空归。【哭相思】本是同林鸟,分飞更失群。

  此折中,演员要通过悲伤的唱词,以及形体动作,表现出伍员因无奈,要与儿子生离死别时的悲凉心境。在出使齐国途中,父子话别是一种心情,见了鲍牧当面托孤又是一种心情,这些都需要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传达出人物内心悲伤的情绪。最后生离死别时,语言已经无法表现人物极度悲伤之情,演员便辅以大幅度的形体动作来加以烘托渲染。演员嗓音要求高亢宽亮,全部用真声,念白注重口劲,表演要求以庄重端方、沉着稳健为主。这是一折对声腔与做功都要求很高的老外基础戏。

  5.丑行,经典折子:《下山》、《盗甲》、《醉皂》、《问探》、《相梁》等。

  《问探》是《连环记》中的一折。吕布被董卓收买,杀了丁建阳,率兵抗拒以曹操为首的各路兵马,保护董卓。探子夜不收为吕布打听曹操军中虚实后,回营报告军情。

  探子上,自我介绍后,唱【醉花阴】虎啸龙吟动天表,黑漫漫风云也那乱扰。我觑觑兵百万逞英豪,也吓吓得我汗似汤浇。紧紧的将那麻鞋捎,我密密悄悄奔走荒郊。……(吕布)探子,看你短甲随身衲袄齐,肩上横担命字旗,两脚犹如千里马,曹兵声势意如何?你且喘息定了,慢慢地讲来。(探子)【喜迁莺】打听得各军来到,展旌旗将战马连镳。只这周遭,闹嚷嚷争先鼓噪,尽打着白旗幡将义字标。声声道,肃宇宙斩除妖,奋威风,扫荡得这尘嚣。(吕布)屯营在何处?哪个是先锋?(探子)【出队子】俺只见先锋前导,那猛张飞他胆气豪。恰便似黑煞神降下碧云霄,手提着点钢枪长蛇矛晃耀,怎当他光掣电锋芒乱绕。(吕布)……先锋冀德非我虑,后队何人说俺知?(探子)【刮地风】嗳呀,俺只见后队关羽气勇骁,倒拖着偃月钢刀。焰腾腾策马红缨罩,扑通跳双蹄突阵咆哮。刘玄德弩箭真奇妙,发一矢能射双雕。这壁厢,那壁厢,金鼓齐敲。天声震,星顺摇地,地轴翻腾起波涛。中军帐号令出,曹操他们掌三军展六韬。(吕布)……玄德后队非我虑,许多兵马怎相待?(探子)【西门子】乱纷纷甲胄知多少,摆队伍分旗号。步队儿低,马队儿高,把城池蚁聚蜂屯绕。左哨儿攻,右哨儿挑,满乾坤烟尘暗了。……【水仙子】忙忙的挂战袍,忙忙的挂战袍。请请请、请吕将军领兵须及早,快快快、骑骏马,走赤兔,持画戟,鬼哭狼嚎,紧紧紧、虎牢关紧守着,恨恨恨、恨奸雄眼下生奸狡。蠢蠢蠢、这群雄不日气怎消,咱咱咱、顺策应助神劳。吕布赏探子,探子耍旗下。

  此折是昆曲丑角的“五毒戏”之一,也是丑角的开蒙基础剧目。此折中的探子与其他剧中的探子很不一样。在其他的传统戏中,探子属旗、锣、伞、报一类角色,一般在幕内一声“报”,手执“探”字旗急上,进营跪下,禀报完毕后,急下,动作简单,来去匆匆。而《问探》中的探子不同,他的唱、念、做、翻、出手都很繁重,尤其突出的是“探旗”的运用。演员在此折中,手不离旗,旗不离身。探子手中的旗,不停地舞动,或翻腾,或出手,组成了无数优美的画面,展现敌方严整的阵势和刘备、关羽、张飞三位将帅的英武风采。表演时还穿插跟斗,更增加了耍旗的难度。这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演员在耍旗时要做到心手合一,快慢有序。更难的是,要通过耍旗,向观众表达出唱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探子的行当虽然属于丑角,但在此折中,演员要的唱、念、韵白、动作、身段都要正。通过此折的学习,能为演员打下全面扎实的基本功。

  华传浩演述的《我演昆丑》一书中,谈到了昆丑的唱念做,昆丑的基本动作等。在说到《问探》一折时说:“蜈蚣是《连环记·问探》的探子,他曲折前行,犹如蜈蚣爬行,身子一蹲,旗子举在头前一耍,活像蜈蚣的形象。”在谈到《盗甲》时说:“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摇头晃脑、踱着方步的酸溜溜的样子,或者獐头鼠目、鬼鬼祟祟的形象,会像梁山好汉鼓上蚤时迁!前者只能是《芦林》里的姜诗,后者只能是《测字》里的娄阿鼠,因为他们之间,品质固然大有差别,外形也距离很远。所以只有用准确的形体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称得上表演艺术。”所以,演员要想演好戏,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和掌握戏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用相对应的形体动作和语言来表现,才能够取得表演上的成功。

  从最初的昆山腔到现在的昆曲,昆曲已经走过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六百多年间,昆曲有繁盛,也有衰落。明代昆曲“折子戏”的出现,是昆曲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折子戏”不仅成为昆曲最重要的演出形式,也成为保存昆曲的最主要的一种力量。昆曲的几百出经典折子戏,经过艺人们的精心锤炼,经过舞台演出的实践,经过观众的挑剔选择,保存下来,成为昆曲最重要的财富。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评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到今年,已经整整七年的时间。在这七年里,昆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全国也再次掀起了昆曲的热潮。随着昆曲热,各个剧团在继续演出经典折子戏的同时,也陆续编演整本大戏。上海昆剧团在2007年上演的全本《长生殿》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笔者曾多次去绍兴路的上海昆剧团,周末的小型演出都会有很多人欣赏,其中不乏年轻的面孔。在兰心大戏院,也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甚至不少的外国人来听昆曲,虽然由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昆曲无法再现明清时期的社会性痴迷,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形已经足以令人欣慰。

  昆曲的保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折子戏的继承和发展,折子戏教学的传承,还是最重要的形式。在昆曲艺术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昆曲这朵兰花,一定会散发更动人的幽香。

来源:明代昆曲“折子戏”研究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