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现代舞
现代舞(Modern Dance)这一说词最开始是由一位美国舞蹈专职批评家约翰·马丁(Martin John)在《纽约时报》上使用的,他于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现代舞题材的专著《现代舞》。
现代舞是美国和德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舞蹈革命产物,它同戏剧一样是现代社会文化转型的结果,是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美国的现代舞发展过程有五个教重大的时期为:自由舞(Free Dance)、早期现代舞(Early Modern Dance)、古典现代舞(Classical Modern Dance)、后现代舞(Postmodern Dance)和后后现代舞(Post-Post-Modern Dance);德国的现代舞发展过程分为两大时期:新舞蹈(New Dance)、舞蹈剧场(Dance Theater)。德美的现代舞陆续影响到整个欧洲和少部分亚洲国家,直至1970年,荷、德、英、法、比、日等欧亚国家先后衍生出当代舞(Contemporary Dance)、舞蹈剧场、身体剧场(Physical Theater)、舞踏(Butoh)等独特风格的新舞蹈形态。其中,美国的现代舞、德国的舞蹈剧场和日本的舞踏被称为世界三大现代舞舞蹈流派。
由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在脱掉舞鞋那一刻并大喊“古典芭蕾一点儿也不美!”开始,现代舞就有了解放、反对一切传统和重识自我、身体的理念。中国舞蹈研究者刘青戈指出,现代舞是以一种“艺术生命同在”的信念,以跨时空的方式与舞蹈的原初形态返回,在生命的意义上寻找身体动作的文化支撑点。他还认为现代舞的最初目的是“重新返回身体”,是指在本能的动律中发现身体动作的原本意义,既是让身体返回生命的自身。
现代舞的基本特征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自由性。由依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on)提出“自由舞蹈”的舞蹈风格后,现代舞者可以随意舞动,没有任何的规范和局限性。
(二)观赏性。不能再单以唯美主义的美学角度去观看现代舞,美或不美的舞蹈创作概念已经被现代舞编舞摈弃在外。如许多评论家都指出美国现代舞大师玛莎·格莱姆(Martha Graham)的舞蹈是“丑女人在跳舞!”,她的“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的动作原理研究使她的舞蹈作品里充斥着抽搐的、癫狂的舞蹈动作,而她的舞蹈是舞蹈界中“丑的美”的美学发展起步。
(三)剥减性。从演出形式上说,舞台、灯光、布景、服装和音乐都可剥除掉;从舞蹈内容说,人物、故事情节都可以没有,只有“纯动作”的舞蹈动作或甚至没有动作。“纯动作”是指不表现任何思想感情的舞蹈动作。如默斯·坎宁汉(Merce Cuninghan)主张“纯动作”(Pure Action Dance)舞蹈风格,他一心研究鲁道夫·拉班(RudolfVonLaban)的“人体动律学”即“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等八大要素组成的一套符合人体自然法则的现代舞蹈训练方法。另一方面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将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切除,创立新的没有音乐的舞蹈风格。
(四)反传统和创新性。由反对古典芭蕾和传统的创作模式,到反文化、反美学、反理性、反艺术和反舞蹈等等。试图寻找新的创作手段和新的舞蹈语言。
(五)溯源性。现代舞蹈家们研究“舞蹈是什么?”并探索原始艺术形态的原形,试图借此挖掘新的创新思路和寻求任何能表达自我的主观世界中的最“真实”的感觉。如美国现代舞先驱露丝·圣·丹尼斯(Ruth St.Denis),她大量地研究埃及、希腊、印度、泰国以及阿拉伯等国家的舞蹈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现代舞蹈,宗教精神是她舞蹈的主题。她的舞蹈风格影响了后来的何顿技巧(Horton Technique)现代舞蹈流派,何顿技巧的灵感素材来源于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它主张“对世界传达出自己的身份和传统的骄傲”。
二、多元素性的自由舞
“自由舞”最早期的自由舞是由美国舞蹈家富勒在舞蹈创作中误撞出的火花,她的《火之舞》被艺术评论家认为是美国现代舞历史上自由舞时期的代表作。“自由舞”本是现代舞最初的舞蹈形态,是美国现代舞的第一个时期。后来,“现代舞之母”邓肯将自由舞附加了造反精神的宗旨,它是要从陈腐没落的古典芭蕾中挣脱出来,然后形成一种自然、无拘无束、随心而舞、自由自在的舞蹈。
随着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现今的“自由舞”演变成更多元素性的舞蹈。它将各种类型的舞蹈混合在一起,随心所欲地表现,没有舞蹈风格的限定,脱离一般舞蹈的规范,可以说是一种个性化的舞蹈。舞蹈语汇非常丰富,肚皮舞、爵士舞、民族舞、芭雷舞、现代舞中国古典舞或舞厅舞等动作元素都可以融入其中。“自由舞”是从内心最原始根本的感情出发,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活动中,没有任何空间、音乐、节奏、动作或种类的限制跳出的舞蹈。
这样多元性的舞蹈和舞蹈剧场的舞蹈创作特征是一致地,舞蹈剧场的舞蹈创作跨界非常广泛和自由,演员的创造表演时常被要求通过一切手段达到指定的目的,这种手段可以是不同种类的舞蹈,或是日常生活行为中会出现的“吃”、“喝”、“拉”、“撒”。百老汇的音乐剧也存在着这样的丰富地舞蹈语汇特征,例如2007年在上海大剧院《Mamma Mia》中的许多舞蹈都混合着爵士、舞厅舞和现代芭雷等元素来体现。现在戏剧中,有不少导演运用舞蹈作为一种戏剧创作的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出导演所想表达的具体信息。导演一般是以两种方法来创作,一种方法是根据时代背景、地域民族性及导演设定特殊的情景,规定出具体的舞蹈创作方向和舞种;另一方法是没有局限范围,以表达出导演构想的准确信息出发而创作出的舞蹈和素材。有时导演会将创作出的舞蹈素材融入导演独特的构想并实行再创作,使最后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演出效果。第二种创作方法和“自由舞”的创作方法有相似地艺术特征,它们以“自由”的方式创作为前提,用任何的舞蹈表现形式表达出编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信息。胡星亮和曹路生都曾把舞蹈剧场与戏剧相提并论,牟森认为舞蹈剧场与戏剧的界定是模糊的,自中国引进“舞蹈剧场”这一概念后,出现了许多与戏剧融合的舞蹈剧团,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生活舞蹈工作室”是由文慧和吴文光所创办的,该团体曾与不同的舞蹈表演者、戏剧表演者、各类视觉艺术家、音乐人、作家包括非职业表演者合作,试图运用舞蹈、戏剧、包括与各类视觉艺术交融的剧场方式,表达和当代现实生活有关的故事和经验。现代舞舞蹈家文慧曾有多次和现代戏剧导演林兆华和牟森合作过的经历,同时创作出现代戏剧作品《零档案》、《三姐妹等待戈多》、《樱桃园》等作品。因此,试探性地假设现代舞是现代戏剧创作手段之一,未来戏剧将更多地和这种现代舞形式接触。
三、舞蹈的象征性和表现性
舞蹈的象征性和表现性功能在后期的现当代戏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在现代舞的发展中出来了如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抽象舞蹈)的舞蹈,这些舞蹈又和现当代戏剧的思想潮流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一)象征主义的舞蹈和戏剧
现代舞的象征主义舞蹈。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之一维尔伦指出象征就是通过一物暗示另外一物,其本质就是当人们听到、看到或感觉到某一事物的时候会联想到其他的事物。舞蹈家们能够通过某些抽象的肢体语言,暗示现代舞中所隐藏的深刻精神内涵与震撼人心的情感宣泄,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观众。以多丽丝·韩芙莉(Doris Humphrey)为象征主义舞蹈的代表,她的「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动原理,包含着人类行动的全部范围,有着戏剧性的效果。如人在暴力前倒下,倒下后就必然要撑持起来反抗,,这种冲突就存在于「跌落与复原」行动之中。
戏剧的象征主义是从客观地描写现实状态并否定真实,表现人物最隐秘的精神世界,强调人物的直觉和幻想,追求内心的“最高的真实”。中国戏剧学者李兵指出“象征主义是强调对任务最隐秘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开掘与表现,象征提供了有力的富有情趣的艺术呈现方法。”,他还认为象征主义手法最适宜于揭示人的内心和精神微妙、隐秘、朦胧的活动状态。象征主义不同于自然主义把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首位,同时把人们的行为都说成是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罗斯莫庄》中的“白马”象征着死亡,在当地的迷信传说称“白马”是“鬼魂”的象征;《建筑师》中的花环象征着索尔尼斯过去的荣耀和坟墓祭奠的花环。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经常采用的象征、暗示、隐喻等表现手法,它的朦胧感和像诗般的想象构成了有力的丰满的艺术呈现方法,这一手法影响了后来的戏剧,如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和荒诞派戏剧等都大量借用它。
(二)表现主义的舞蹈和戏剧
现代舞的表现主义舞蹈。编舞者将感情经验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它是内心外化的和非理智地规划去实现的,它主要表达人的主观情感。德国现代舞先驱拉班建立了以系统理论为中心的表现主义流派,他的弟子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把拉班的理论,通过创作实践出的舞蹈作品,成为了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她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而独立存在。她认为“必须从传统枷锁中解放出来的现代舞蹈,在解放的同时对音乐的独裁也进行反抗,舞蹈变成了自由自主的舞蹈。”,“舞蹈是无法压抑的种种人类经验之一。”她强调舞蹈的第一感觉,把感觉到的一切用舞蹈动作跳出来。如果说阿尔托认为厘巴舞蹈是“纯粹戏剧”,那魏格曼的舞蹈风格就是“纯粹舞蹈”。
戏剧的表现主义,是创造各式各样的戏剧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生活处境及其内心世界。它重视个人的心灵的反映,反对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以自我为艺术中心,把客观世界变成个人的主观幻想,对现实生活进行主观的扭曲,表现一种反传统的艺术形式。斯特林堡(Strindberg)《乞丐》中描述了父子两代人的冲突,以儿子杀掉父母来表现青年一代的“新人”冲破物质主义的就社会的种种障碍,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斗争,这种主观性的表现精神就是表现主义的特征。
四、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段——现代舞
从西方现代戏剧发展来看,戏剧的主题经过神话英雄到人的主题的演变。当西方戏剧意识到象征主义的开始,戏剧的探索走向了人的内心,这种挖掘内心最深处的经验表达出的情感就是表现主义的定义。表现主义的内心情感表达,使外在的写实主义表演形式已经无法达到它的要求,必须寻找其他的表现形式。现代舞的表现主义舞蹈以德国的表现派最为成熟,这是因为由于德国有着成熟地文化背景的条件,德国黑格尔(Hegel)、康德(Kant)、费希特(Fichte)、谢林(Schelling)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Feuerbach)的唯物主义哲学作基础,使德国有着完善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现象学和符号学等美学流派给予德国表现主义的崛起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因此,在拥有表现主义的太阳神和酒神的笼罩下,早期德国表现派现代舞陆续诞生了鲁道·夫拉班、玛丽·魏格曼、库特·尤斯(Kurt Jooss)、哈罗德·克罗伊茨贝(Kreuzberg)格等众多代表人物。人们在经历二次战争后,使他们看破了那些远离现实生活,触摸不到的仙女或王子等故事题材,更追求于贴近现实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东西。西方古典主义舞蹈被推入幕后,人们开始反叛、创新、寻求其它的某种形式出现,可宣泄内心的呼喊和刺激的新舞蹈。表现派现代舞的标新立异、主观情感和各种怪异的形式手段成为了新舞蹈的主流表现形式。经历过二战的侵袭的皮娜·鲍什,她说“我跳舞,因为我悲伤”。她继承了早期德国表现派现代舞并开创出新的表现主义舞蹈“舞蹈剧场”。表现主义舞蹈,这种剥除了外在的表象、直接表现内心世界的行为方式,正如表现主义戏剧所强调的反常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生活现象和抽象的人物性格,演剧上不要求剧情发展的逻辑性、戏剧动作的连贯性和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它的语言是支离破碎和晦涩不清的,人物名称可以用符号或抽象概念来表示,舞台布景则是变化多端和杂乱无章的。”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创作也正是承接了这种内在的表达,暗合了这种表现主义剧场的规则,甚至把这种规则化成了极其个人化的言语。现代舞的舞蹈动作定义非常广泛,除了有高超的技艺训练,它更重视舞者的情感来源,是来自于心灵的感受,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这种舞蹈动作可以没有任何舞蹈技巧或更贴切于生活动作,但它是舞者深入心灵世界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与生命的体现。这种动作创造来源的训练有助于戏剧演员的形体训练,它有助于演员运用肢体有效地传达内心经验的感受,并且提高了视觉审美的观赏度。
现代戏剧的许多导演在戏剧创作上都使用了现代舞作为一种舞台的表现手段,孟京辉的《三个橘子的爱情》演出中,演员会突然跳起现代舞,运用现代舞达到“间离”的效果。另一个作品《琥珀》专门聘请了现代舞舞蹈编导金星为使演员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和张力;林兆华的《山海经传》中引入傩戏、老腔、现代舞等诸多不同的表演元素。另一个作品剧《故事新编》中国戏曲、话剧、现代舞,这种多类的舞蹈元素的融合,使演出不仅有“间离”的表演手段,舞台上传统和现代间形成反差造成了强烈的舞台视觉冲击力;牟森《关于〈彼岸〉的汉语语法讨论》牟森邀请了中国舞蹈家欧建平在戏中的话剧《彼岸》编了一段现代舞舞蹈。剧中演员们在通向“彼岸”的绳网中艰难地爬行探索,用相互扶持或是残杀的动作给予内容标志着许多暗示性,这种表演使演出增添了“仪式”的色彩,也给舞台提供了具有审美性的视觉景象。另外,牟森的其他二部作品《零档案》、《与艾滋有关》都分别使用了现代舞编导及演员身份的文慧和金星,突出了现代舞演员特殊的性格化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使现代舞演员和其他的演员形成了一种视觉反差并产生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段。
在现代戏剧作品中,导演对现代舞的运用主要是为创造更强烈的视觉意象和形体语言,运用传统和现代的风格反差呈现出“间离”的特殊效果,用现代舞独特的表现手段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的抽象情感。林兆华认为“现代舞是肢体生命力迸发的艺术,它可以宣泄人们的情感,也可以表达舞者的内心思想”。美国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受到“机遇剧”和贾德森舞蹈剧团的启发建立了“视像戏剧”。他认为“视觉形象是能传递信息使观众保持注意力和激发观众想象力的手段,而舞蹈就是它表现的一种手段”。他与两位现代舞编舞家安德鲁·德·格罗特(Andrew de Groat)和露辛达·蔡尔兹(Lucinda Childs)合作《爱因斯坦在海滩》,两位现代舞演员运用编舞法的重复技巧,选取有象征性的动作和舞步不断重复,极快和极慢的速度配合音乐节奏舞动着。这种表现手法强化了舞台视觉形象的鲜明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
姚一苇在大家来实验的文章中指出“我们希望……推动一项观念,在背景上完全打破写实舞台的空间限制,演出可以不用真实的布景,用简单抽象象征的舞台装置;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可以完全自由表现,也可采用传统的表演方式(平剧表演方式),也可以运用舞蹈的形式……”。现代戏剧将舞蹈纳入戏剧的表现形式之一,而现代舞的表现形式符合了现代戏剧多元性的需求,在现代戏剧表现内心现实主义上,现代舞是最佳的表现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