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浅谈舞台服装材料

李宝峰 崔鑫玥

  如果有人把“似曾相识”作为对你作品的评价,那么你一定会觉得很悲哀。作为设计师,在满足服装符合角色特点和剧目风格的同时,一定要兼具独创性,要让观众眼前一亮,从服装上就把观众吸引进来。在音乐剧《狮子王》中,笔者看到了这一点。

  《狮子王》的服装设计有鲜明的主题、独特的风格。设计师利用了观众的记忆,在舞台上呈现了我们儿童时代的感动。当“狮子”在舞台上跳动时,你不得不想起动画片里所有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服装设计从款式到色彩都回归了自然,回归了动画,多采用大地色、金色等。而最大的亮点就在演员头顶的狮子面具,以及肥壮的彭彭、狡猾的土狼等生动的形象,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在电影《赵氏孤儿》的服装设计中我也看到了很多新颖的设计,数码印花技术在这部电影中的充分运用,为整体服装的风格特点增加了不少味道。在歌剧《俄狄浦斯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特殊材料对角色塑造起到的独特作用,《猫》中也都大量体现了特殊材料的运用,我们会发现这些普通的服装材料像是被设计师赋予了精神。当一件衣服被赋予了灵魂以后,就像是黑白画面多了一抹色彩,使整套服装的欣赏价值更高。

  舞台美术的发展变化很快,服装设计从保守到大胆、从传统到个性,但最多的还是造型上的变化居多,对于服装材料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期刊、论文、杂志出现的更是少之又少。回望过去的设计,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图案、款式和色彩,但是却忽略了可以直接体现设计思路的材料。因此笔者想通过此篇论文,对服装材料进行研究,来了解它在舞台服装中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呼吁大家关注服装材料。

  一、有精神印记的服装材料

  在我们的服装设计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布料拿来就用,或者总是不断寻找适合我们设计思路的布料。而当你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找不到心宜的布料时,最终就不得不选择妥协,于是我们的设计思路被不断改变。我们宁可被改变,却很少想到把布料变成我们需要的。这就像一个爱美的女孩宁愿每天埋怨自己太胖,却懒得去减肥一样。

  也许我们改变不了材料的本质,却可以通过改变其原有外表的方法,来达到为它添加表情的目的。这里所谓的表情,指的就是它传达给人的感受。当材料有了表情,人们看到它时就会有心灵的感应,材料本身就像被赋予了一种精神。比如把很平常的一块布压成褶皱、烫出花纹、染上多彩的颜色、贴上亮片等,这些都可以为原本白开水一样的布料增添色彩(见附图1、2)。把没有表情和不适合设计意图的普通布料通过某些手段变作设计中需要的作品,使其从平常变为特殊,从没有感情色彩变为有感情色彩,这就是服装材料的精神化。

  二、把服装材料精神化的意义和方法

  (一)《狮子王》的启发

  故事主要讲的是在非洲的草原,荣耀国的首领木法沙和王后沙拉碧介绍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辛巴时,引来了兄弟刀疤的嫉恨。时光流逝,辛巴长成了一个趾高气昂的小狮子。后来继承人辛巴觉得父亲是因为自己而死,于是因愧疚离开荣耀国。多年后,荣耀国在刀疤的残酷治理下一片死寂,而长大的辛巴重逢了儿时的玩伴娜娜,产生了爱慕,并最后为了挽救自己的国家又勇敢地去夺回在刀疤手中的王权(见附图6)。

  《狮子王》剧中土狼这一形象(见附图4),使用填料改变身体常规形态,并将面料的肌理效果模仿土狼的色泽和纹饰,使之更加适合于动物的效果。如果土狼的形象只是运用一块灰色或者棕色的布,通过结构设计来塑造,那么一定没有如此逼真和形象的效果。不把服装材料进行特殊的设计与改造,是做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二)服装设计师的责任

  我想应该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心情好的时候,我们会穿的很艳丽,有心情打扮和装饰;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一身素衣;冬天的时候喜欢皮毛,在夏天看到却觉得很热。甚至当你看到不同的衣服时,我们会因其外部形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里反映。这说明,服装的颜色、款式、材料等因素会对人的心里感受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当同样款式的服装用不同的面料制作出来时便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让人产生不同的心里感受。我们的设计也会因为这些因素的不同应用和组合在舞台上呈现出独特的效果。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在舞台服装创作中应该做到并可以利用的地方。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在服装中运用了一些如玻璃、金属等特殊材料,那么又会为整体服装设计增添心意。作为舞台服装设计师,我们在考虑到自己设计的服装符合舞台环境和演员表演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它被呈现出来时的效果。只有当这些方面都符合时,才可以称作为完整的设计,这也是舞台服装设计师的义务和责任。

  (三)把服装材料精神化的方法

  1.服装材料与演出的关系

  虽然说布料的再创造对于服装的呈现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改造,而是要有先决条件的,按照需要来发挥创造。首先我们要考虑和导演的关系。那么在设计前就要确定你所设计的剧目的风格适合怎样的创作方式。比如有些剧目可能是悲剧,像舞台剧《钟楼怪人》的服装设计(见附图5)。整体色调都是灰灰的,但是在灰旧的同时,我们可以在服装上看到很多色彩,是有装饰色彩的做旧。再比如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的服装设计(见附图6),要体现唐朝盛世和唐朝服装的特点,于是服装上会有华丽和丰富的图案。其次,我们要考虑到演员的表演。众所周知,不同的剧种对于服装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歌剧追求庞大,舞剧崇尚轻盈。那么当我们面对一部舞剧时,在美观和风格都满足的情况下,就要充分考虑到可舞性了,服装不能阻碍演员的表演。服装不宜沉重,面料也要选择适合舞蹈和透气性好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舞台上与灯光的合作。俗话说:灯光是舞台的灵魂。再漂亮的衣服,如果没有合适的灯光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说,设计不仅仅是自我而感性的行为,还要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

  2.一般材料特殊处理

  所谓的。般材料,在这里指的便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布料,像棉、麻、丝绸、缎等(见附图7)。

  把服装材料特殊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有的按照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分。《服装材料审美构成》中分为加法、减法、变形设计、破坏性设计、复合法设计。《演艺服装材料设计学》中又分为了加、减、乘、除四种方法。但是不管用何种方法将之分类,我们要了解的是都有哪些处理方法。

  常见的材料再造方法有挤、压、拧、堆、剪、撕、磨、烧、染、绣、贴、缝、印等等,也可以把他们综合到一起,达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不同的再造方法呈现出来的形态不同,当然也有不同效果。比如,如果要它奢华,可以用贴亮片、刺绣图案、堆砌等方法;如果想要颓废的感觉可以涂、刮、剪、做旧、烧等等(见附图8、9)。

  3.特殊材料特殊处理

  特殊材料指的是布以外的材料。例如:木头、泡沫、树皮、塑料、金属等(见附图10、11、12)。这些材料可能是建筑用料,可能是工业用料,也许它们很少可以被直接运用到服装上,但是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再创造,是可以达到特殊效果的。这些效果同时也是作为一般材料很难达到的。相对于艺化的一般材料而言,运用这些特殊材料的设计师更是很少。当然,特殊的材料虽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改造的时候也是要考虑到舞台表演的,往往在两难的情况下,特殊材料更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比如,在一个舞剧中运用金属,那么金属的质量很大,在这里运用是否合适,用多少,用在哪里不会阻碍演员的表演就都需要考虑进去,不能一味地寻求特殊。

  特殊的材料要想运用到服装上是要经过特殊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多。有些方法同一般服装材料一样,也可以从其形态、肌理、质感、颜色等方面入手思考,通过对这些表象的修改可以变为适合运用到服装中的材料。相对于一般面料的改造而言,有些方法比较特殊,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材料本身固有的状态下而存在的。比如玻璃可以敲碎,木头可以削成沫儿,苯板可以先雕刻、后裹氨纶、再上色等等。比如,如果想把金属运用到舞蹈服装上,那我们何不转念思考,我们可以运用苯板来代替。苯板是一种密度很高的泡沫,容易雕刻出我们想要的形体,并且质量很轻,不会在演员跳跃的时候产生阻碍。然后我们可以在做好的形态外面裹上一层氨纶,然后再刷上金属的颜色,这样看上去就像是金属一样。电影《无极》中苯板的运用很广泛,比如盔甲就是用苯板做出来的(见附图13),因为如果直接用金属,演员穿起来或者吊威时就会很不舒服,因此影响了演员的表演。

  三、有精神印记的服装材料在《狮子王》中的戏剧化效果

  普通材料如果运用的恰当,当然也会对我们的设计起到正面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对制作服装的材料更加考究,那么这些材料将会让服装更具有戏剧化效果。

  (一)似真非真——形态的模仿

  当一切事物太过复杂后,人们的心灵是需要净化的,因为这些纯粹的东西被岁月腐蚀无痕了,但它们却是那样的珍贵和不可或缺。而想要回归自然,灵感就要从大自然以及生活中汲取。从颜色上来讲多为白色、本色、土黄色、棕色等,材料可以运用麻、竹子、木头等,或者更直接的,做出一个生物的形态,让人一目了然(见附图14、15)。对于对这些自然事物的探索和运用,可以让看到他的人产生熟悉感,却又夹杂着陌生,这种似真非真的感觉对于人的心灵是有较强冲击力的。

  在《狮子王》的服装设计中,朱莉·泰摩尔引出了“圆圈——生生不息”这个概念,并且她想要回归人们最初始的印象。她所运用的那些面具简直就是动画片中辛巴的剪影,从造型上一目了然了每个动物的种类、样貌、特点。看到那些面具时,好像情节很快浮现在眼前。比如土狼和野猪的造型(见附图16),肥硕的形态使他们的形象很容易被观众感知。他们不可能是由骨头、血肉做成的,而是大量地使用了填充材料,然后再加上对材料的颜色和质感的修饰,达到了既有真实感又有艺术感的效果。

  《饼干小子》中调味品、布谷鸟、饼干等形象,都是用一些代用材料仿真做出来的,广泛运用了鞋料、铁架子、氨纶、泡沫、海绵等。比如胡椒是用硬挺的鞋料先做的形,然后里外包上了弹力氨纶。饼干多用的是海绵和泡沫。这些角色的具象表达,纯粹而生动,不仅符合整部儿童剧的表现风格,而且更富有戏剧性。

  《俄狄浦斯王》的服装设计灵感来源于石雕,在整场服装设计中,这一理念一直贯穿,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大量像石雕一样的人在舞台上表演。其实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石头是很重的,演员不可能穿着它们做表演。当我们又想要石头的质感,同时又要符合演员表演时,这些特殊材料和加工过后的面料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服装材料。于是我们可以选择苯板作为材料,这样即满足了造型,又不会影响演员的动作。

  (二)强调情感,渲染气氛——改变色彩,统一基调

  颜色是人视觉中最先感受到的东西。每个颜色都有不同的情感,比如:红色—热情、激烈;白色—纯洁;蓝色—宁静、豁达……看到红色时,我们会有火热的感觉;白色会觉得凄凉或者神圣;蓝色会觉得安静。

  既然感情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改变服装的色彩来实现强调剧情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比如《狮子王》中的服装色彩有草原和丛林的味道,有身份的差异以及善恶之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代表色彩的出现。例如:土狼是恶的一方,采用了黑白灰的色彩,给人阴暗的感觉。以辛巴为首的狮子们不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正义的一方,于是以暖色、明亮的金色或者接近自然的土色以及棕色为主,并且上面印有简单的几何暗纹。其中,植物的服装上也有抽象的图案,所有的植物都统一在绿色调里,丰富又有幻想。当许多黄色调的“狮子”出现在舞台上,并穿插了绿色调的“植物”时,观众就像是身临其境般,像是周围都是黄土和森林(见附图17、18)。

  当把同一种材料变成不同的颜色,和当把不同的材料都裹上相同的颜色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时,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处理。《钟楼怪人》中有一段集体舞,舞台上的所有人,都穿着灰色的服装,服装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了不同的陈旧感。放眼看去,所有人组成了一个集体,而每个人又都不同。这种整体的色彩处理为戏剧本身增强了表现力,陈旧又现代,渲染了整部戏剧的气氛。

  (三)突出特点——意象处理

  其实《狮子王》中的意象化无处不在。每一个造型都不是完全真实的照搬,而是在保留基础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的提炼和创造。例如:《狮子王》中狮子的造型(见附图19),将有垂感的面料披挂在演员身上,面料的质感选择土黄色和以二方连续排列的几何图案,模拟狮子的造型,并装饰有五彩缤纷的木头小珠子,使服装更加丰富,具有大自然的美感。真正的狮子身上是要有皮毛的,但是在这部戏中,我们在任何一个角色的身上都见不到皮毛,恰恰相反,服装都是用别的材料制作的。在面料上,我们可以看见简单的几何图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这就是一种意象,在艺化后依然可以感受到事物的本象。

  《猫》中对猫的设计几乎也都是意象化的处理。设计师通过毛皮在不同位置的点缀和多少表现了不同的品种。并且通过弹力材料对人体的自然包裹,产生了形体的感觉。舞蹈中,灵活与可爱并存。并且,根据猫的不同性格和品种特点,运用了不同图案的氨纶。有的是豹纹;有的是猫的条纹;有的毛点缀的多;有的氨纶多……特点鲜明又突出,意象化的同时又很具体。

  再比如中国著名独舞《雀之灵》中,表现孔雀形态的刻画:舞蹈家塑造的舞台孔雀形态是形似中见神韵的。逼真中出风采,孔雀的服饰也要协调于形似的神韵,因此设计者通过对自然褶皱层次的巧妙运用以及在裙子上装饰有代表孔雀形象的羽翼图案,整体形态俨然就是栩栩如生、灵气四溢的孔雀象征。

  当我们面对设计时,在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减,否则也许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服装材料的再创造也一样,不是盲目的堆砌就是良方,最重要的还是整体,要做到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情节。有时候,一个亮点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四)更具视觉冲击力——夸张形体、改变肌理

  面具是生活中一个常见的东西,但是能把它恰如其分的利用到舞台服装中的设计师并不多。《狮子王》的造型和《俄狄浦斯王》的人物造型都做到了这一点。每个表演者在装扮上都忽略了面部,突出了头顶上用苯板制作的面具,使人把视觉由脸部移到头顶。尤其《俄狄浦斯王》中演员头顶的“石雕”和手部的“石手”,不仅巨大的面具和手掌给了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和震撼,并且还让人引发联想,不禁产生了压抑感,贴合了整部戏剧给人的感觉。另外在体积上,《俄狄浦斯王》的人物造型很宽大,很有量感,这些离不开支架的配合、面料的支撑。《狮子王》中的彭彭和丁满两个角色的逼真生动的形象(见附图20)。他们通过填充海绵,泡沫等填充材料,夸大了形体,再加上几何图案的点缀、颜色的渲染,使两个小动物的形象活灵活现,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比如秦文宝老师在《壮锦》服装设计中的设计(见附图21),他把麻、皮等材料进行了特殊化处理,使材料挺实、厚重。让服装给人的感觉更粗狂,增添了很多自然、原始的味道,使服装更具有戏剧效果,从视觉上更有冲击力。


  四、舞台服装材料发展方向预测

  科技发展迅猛,可能我们今天觉得先进的技术,明天就会过时。有一句话说的好:当你发现一样东西流行时,其实它已经开始过时了。要想做到真正的创新和独特,那么我们就一定要爬到时代的前端,学会预测和思考。

  其实我们在很多年前的时装T台秀上就已经看到了大师们对于科技的运用,会变换造型的帽子、会发光的服装等。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我们又看到了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庞大奢华的服装造型。虽然现在LED灯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但是真正用到舞台服装上的并不多。我们大胆地猜测,未来也许还会出现更稀奇的服装,比如自动变换造型和颜色的面料。也许面料中掺杂了对光的敏感反映,又或者是对冷热的条件反射,又或许它会因为干湿的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结语

  你还习惯不断挑选面料吗?你还可以忍受怎么样都找不到心仪的面料吗?当你习惯把服装材料拿来就用时,何不大胆的做一个尝试,把它漂洗、染色、抽丝、剪破,或者烧坏……这些方法都随你。我想说的是,服装材料是死的,我们的头脑是灵活的,我们用创意和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超乎想象、变幻莫测的。

  《狮子王》《俄狄浦斯王》《猫》用他们独特的造型吸引了我、打动了我、引发我对于平常并不关注的服装材料的思考。在外国的舞台上,我们或许会见到许多特殊材料的运用,但是在中国的舞台上,能够对服装材料关注与重视的设计师并不多。

  也许有人说,普通材料也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那么我想说的是,如果可以充分并恰当地运用特殊材料和被艺化后的面料,那么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普通服装材料,被设计师进行设计、加工、艺术化、感觉化后,当它们被注入一种人类的思想时,它就像是被赋予了人类的灵魂。因为拥有了这些伟大的精神,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同时又展现了特有的情感。它将变得更具有欣赏价值和戏剧性,可以为整部戏剧贡献更多,可以让服装设计同化妆、舞台、灯光设计甚至和演员、导演的表现风格更加融合,从而增加整部戏的戏剧效果。这种材料的精神赋予对服装设计的构思和表现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其产生的特殊舞台效果更是不容忽视的。

来源:《大舞台》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