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他所写的《人论》一书中,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并说“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确实,作为文化形式的符号,无论在中国或是在外国,古已有之。例如我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太极图、八卦图和流传至今的汉字等等。不过,以符号为研究对象,并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符号学出现,还只是20世纪的事。
什么是符号?国外不少学者均有阐述,这里援引两位哲学家的论述。
卡西尔认为:
(符号是)一种可以通过某种不言而喻的或约定俗成的传统或通过某种语言的法则去标示某种与它不同的另外的事物的事物。
相比之下,英国哲学家罗素为符号下的定义,比较简洁易懂:
如果A引起关于B的“观念”,A就是B的符号。
两种界说表达一个共同的意思,即:符号代表它本身以外的某一事物。符号大体分两类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前者如烟(代表火),后者如国徽、厂志、商标等。人工符号数量远远超过自然符号。
符号学有不同的分支。将符号用于戏剧领域的,称戏剧符号学。最早撰文把戏曲与符号相联系的,据我所知,是捷克的K.布鲁萨克和我国的焦菊隐。遗憾的是,他们只有一两篇论文传世。我企盼有一本名为《戏曲符号学》的专著问世。因为传统戏曲的程式严整,是典型的符号系统。凡是组成戏曲演出形式的每一个部分,所体现的无一不是代表它本身以外的某事物(意义)的戏剧符号。脸谱自然也不例外。
单元,是体系中自具一定意义而又相对独立的组织成分。传统戏曲的演出形式,均可分解为众多具有独立性质的符号单元。如依照原词及曲调格律填制的“点绛唇”、“扑灯蛾”等曲牌,慢板、原板、快板、流水板、摇板、散板等板式,冲头、长锤、闪锤、抽头,搓锤、急急风、凤点头等锣鼓经,皇冠、相貂、帅盔、纱帽、扎巾等盔头,蟒、靠、褶、帔、宫装、箭衣、马褂等戏衣,散白(京白、苏白)、韵白、背躬、卧鱼、起霸、趟马、走边等表演动作。节省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用之于脸的脸谱,同样也可分解为一个个符号单元。除脑门、印堂(即眉心部位)、两腮外,主要是眉、眼、鼻、嘴。不同剧种的脸谱符号,眉、眼、鼻、嘴的名称、图形不尽相同。这里仅介绍京剧和川剧。
1、京剧脸谱的构成
京剧脸谱中的眉、眼、鼻、嘴,老艺人习惯称作眉窝、眼窝、鼻窝、嘴窝。
眉窝:
柳叶眉——眉形较长,中间略粗,两头略细,状如柳叶。牛皋、李密等人脸谱即用此眉。
枣核眉——眉形较短,中间宽,两头尖,形同枣核。
直眉——眉形上宽下窄,直而不弯,多为武将脸谱所用。
剑眉——眉形似剑,较细、较长,粗细均匀。此眉为郝寿臣革新曹操脸谱所用。
刀眉——眉形较短、较宽,形如“切菜刀”,多为太监脸谱所用。
勺眉——眉形如勺,专用于包拯脸谱。
棒槌眉——眉形似棒槌,多用于僧人脸谱。
葫芦眉——眉像葫芦。
火焰眉——眉之上端高低不齐,状如火苗。
虎尾眉——图形上宽下窄,眉间饰以虎尾似的断而有续的花纹。
螳螂眉——形如螳螂,多表现好斗性格。
蝙蝠眉——状似飞行蝙蝠。
卧蚕眉——眉形宛若卧蚕,专为关羽所用。
环眉——眉如圆环,其间饰以花纹。
凝眉——又称“鸳鸯眉”,特点是一眉尖向上,一眉尖向下。
点眉——形如椭圆点,多为老人所用。
老眉——用于老人,主要特征是眉梢下垂,常与点眉结合使用。
寿字眉——形同篆体“寿”字,项羽专用。
回纹眉——眉饰“回”字纹样。
竖眉——眉形近乎垂直。勾此眉者,差不多都是恶劣之人。
雌雄眉——左右眉形不同,也不对称。
一字眉——两眉相连,如同“一”字。
八字眉——两眉呈“八”字状,多为丑角脸谱所用。
花眉——眉形复杂多样,难以分别命名,不妨统称为花眉。
眼窝:
本眼——系演员本来眼睛,不另勾描。少数脸谱采用本眼。
直眼窝——眼窝宽且直。脸谱中用得最多。
尖眼窝——与直眼窝近似,只是眼窝内上角呈尖状突起。
老眼窝——为老人专用。眼窝梢低垂,有的还添加“囊云”,以示老人面部肌肉松弛之意。
鸟眼窝——眼窝似卧鸟。
丹凤眼窝——宛若凤眼,与卧蚕眉相配,为关羽脸谱专用。
腰子眼窝——眼窝形同“腰子”,一般为僧人所用。
葫芦眼窝——眼窝近似葫芦,与葫芦眉连用。
刀眼窝——形如菜刀,多为太监所用。
环眼窝——此眼窝并不像“环”。据齐如山说,因用此眼窝的张飞“有豹头环眼之外号”而得名。
垂眼窝——有人称作“吊客眼窝”。眼窝垂直,常与竖眉配合使用。
倭钩眼窝——齐如山推测“倭钩”是“元朝流传下来的蒙古语”。这种眼窝,限于项羽一人所用。
三角眼窝——眼窝窄细,呈三角形。勾此眼窝者,都是有心术之人。
雌雄眼窝——左右眼窝图形不一,也不对称。这种眼窝与雌雄眼相配,用于歪脸。
八字眼窝——左右眼窝合成如“八”字。通常用于丑角脸谱。
花眼窝——净角各种复杂图形眼窝的总称。
鼻窝:
本形鼻窝——保持扮演者鼻形,不另勾画。
圆鼻窝——鼻翼两侧顶端图形呈圆弧形。
尖鼻窝——鼻翼两侧顶端图形呈尖状。
山字鼻窝——这种鼻窝以圆鼻窝、尖鼻窝为基础,在“人中”两侧各涂一小块白色,使黑色鼻窝呈“山”字形。
连眼鼻窝——鼻窝上端有线与眼窝相连。
连腮鼻窝——鼻窝下部扩及两腮。
三角鼻窝——从眉心到嘴两侧的图形呈三角形,专用于项羽脸谱。
歪鼻窝——鼻窝左右不对称。
花鼻窝——净角脸谱鼻窝样式甚多,如翻孔鼻窝、蝠形鼻窝、金钱鼻窝等等,为简化起见,一概称之为花鼻窝。
嘴窝:
京剧勾画脸谱的,多是上了岁数的角色。因戴髯口(胡子),不露嘴,一般不画嘴窝。勾画嘴窝者,限于太监和各种年轻角色。
菱角嘴窝——嘴形较小,形似菱角。
血盆嘴窝——嘴形较大。常说“血盆大口”,这种嘴窝多用于凶狂放纵之徒。
虎嘴窝——嘴形似虎嘴。用以表现角色的勇猛性格。
鸟嘴窝——因形似鸟嘴而得名。锥形嘴窝需从鼻部画及下巴,所以又称“鸟鼻嘴窝”。
獠牙嘴窝——俗话说“青面獠牙”,以獠牙取名的嘴窝,特点在于画有露出嘴边的两只獠牙。
2、川剧脸谱的构成
地方戏曲剧种,大凡用脸谱者都各有其不同的符号单元。如广东正字戏有关眼的脸谱符号就有“烟筒目”、“汤匙目”、“水龟目”、“鹰目”等。有的剧种脸谱符号名称颇具地方特色,如山东地方戏曲中的“疙瘩眉”、“胡椒眉”、“驴粪蛋眼”等。我们不能一一介绍,这里仅以川剧为例。根据《川剧脸谱选》简要介绍其脸谱有特点的眉、眼符号。
眉:
龙纹一字眉——又名“寿字眉”。弯曲线条宛若行龙,其间贯穿一线。专用于项羽脸谱。
凤翅眉——形如凤凰展翅。
凤尾眉——形如凤凰羽毛。
以上符号多用于英明能干的王侯脸谱。
泰山眉——多用于足智多谋的武将、元帅脸谱。
竹节眉——状如竹节。多用于老年将军脸谱。
豹眉——常见于青年武将脸谱。
虎须眉——表现人物勇猛性格。
蝴蝶眉——形如蝴蝶。
虎纹眉——如虎皮花纹。
云纹眉——形如云彩。老年武将多用。
以上符号,通常用于骁勇善战的将军以及草莽英雄、侠客义士脸谱。
牛角眉——形如牛角。用于性格倔强的武将。
狮尾眉——如夸张的狮尾。用于爽直好义的人物。
扫帚眉——近于扫帚,故名。
吊客眉——眉梢下垂。
牛尾眉——形如牛尾。
后三种符号,多用于阴险奸诈之徒。
眼:
豹眼——分长条形和圆形两种。是川剧脸谱重要符号之一,适用于一般武将。
老豹眼——眼梢向上转而下吊。多用于忠心耿直而老迈的将帅。
鹰眼——眼圆而尾尖,形如鹰隼之目。
凤眼——较“鹰眼”细长。
鱼尾眼——眼圆、尾细,如鱼尾状。
后三种符号,多用于智勇双全的将帅和见义勇为的侠士脸谱。
蝴蝶眼——专用于勾“蝴蝶脸”的武将。
鸡眼——专用于有鸟形嘴的脸谱。
慧眼——竖立于脑门,俗称“三只眼”。
专用于灵官、雷公等神话人物。
3、髯口
谈脸谱何以提髯口?原因很简单:脸谱与髯口的关系很密切。角色装扮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除了脸谱,还涉及长的胡子(即髯口),戴的帽子(戏曲行话叫“盔头”),着的衣服(戏曲行话叫“戏衣”),穿的鞋子(戏曲行话叫“戏鞋”)。衣、帽、鞋可以从略,髯口却不能不提。因为髯口与脸谱同存于脸庞。什么行当、扮演什么角色、勾画什么脸谱、表现什么气质,无一不与髯口息息相关。
戏曲髯口是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色彩一般有黑,灰(又称为“黪”、“苍”)、白三种,用以区分角色的年龄。也有少数性格暴烈或相貌怪异的角色,分别戴红髯、紫髯、蓝髯、红黑二色髯。个别剧种(如粤剧)的个别角色(如金兀术),有戴红黄蓝白黑五色髯的。各剧种的髯口名称不尽相同,但比较多见的有如下几种:
三绺髯——简称“三”。因髯分三绺而得名。一般用于“生”行扮演的文武角色。如赵匡胤,通常由武生应工,勾脸谱,戴的就是三绺髯,显得“武”中透“文”,有勇有智。
五绺髯——由三绺髯演变而来。这种髯口,系为号称“美髯公”的红脸关羽专设,所以又称“关公髯”。
满髯——简称“满”。多用于生、净所扮演的有身份的上层人物。净行所用的满髯长度,一般都超过生行所用的满髯,最长的有七十多厘米。包拯挂黑满,铫期挂白满,都显出庄重肃穆的气派。
扎髯——简称“扎”。扎髯与满髯的样式区别,最明显的是扎髯有一露嘴的方口子。戴扎髯一般都在耳鬓部位配用竖立的“飞鬓”(俗称“耳毛子”)。扎髯专用于净扮的性格豪放、勇猛好斗的人物。
一字髯——形如“一”字,可以看做是极短的满髯。它较多表现不事修饰的粗鲁人物和不蓄须的僧人。
虬髯——是一种极短的扎髯,特点为须短而卷曲。号称“花和尚”的鲁智深,戴的就是这种髯口。
丑三髯——只有细细的三绺胡须。适于表现寒酸或猥琐的文人、小官吏,为文丑专用。
八字髯——两道短须,形如“八”字。多用于丑扮的师爷、江湖术土一流人物。
二挑髯——两道短须上挑,呈倒“八”字。武丑扮演的武艺高强而又机敏的人物多用此髯。
四喜髯——比八字髯多两撮腮边的胡须。多用于丑扮的下层人物。
吊搭髯——利用八字髯悬空垂挂一撮胡须而成,所以又称“八字吊搭”。多用于丑扮的性格诙谐的人物。
五撮髯——以四喜髯为基础,正中悬空垂吊一撮胡须,故而又称“四喜吊搭”。多用于丑扮的各种下层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