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话声
用带有闹钟的普通马蹄表。将闹钟的铃对好弄响,用手指头按住,在需用电话铃响时,一松手闹钟的铃就会响。只要按照电话铃响的节奏来配就可以。但在选用闹钟时,最好找铃声和电话铃声相似的来用。
2、电报声
甲:用普通吹的口琴,从口琴高音中选出象电报声的音阶来,用嘴按照电报的节奏来吹就可以。
乙:利用高音笛子也可以做电报效果。挑选声音类似电报声的一支笛子。使用时,用嘴按着电报的节奏来吹就可以。
3、座钟打点声
用三合板做一个长一尺、宽五寸的长方形木盒子,要将盒子四面钉死,在盒子上打开一个小圆孔,然后找一根真正座钟打点的“声条”,把它钉到木盒圆孔上。如需要打点声时,用手拿小铁棒打圆孔上的“声条”,则“声条”就会发出响声。
4、座钟摆动声
有很多的戏中有座钟。有时有打点声,但也需要有座钟走动的声音。可是我们又不能把真的座钟放到布景上。为了使观众能听到钟摆走动的声音,尤其是处理静场戏时(比如演员不讲话的时候,或是只有一个演员在场上思考问题时),要能有清晰的钟摆走动声来帮助他,那舞台气氛就会特别好。我们介绍的几种方法都很简单。
甲:用真的走动的钟表,放到“麦克风”旁边,利用“麦克风”将声音扩大出去。
乙:用普通的洋火盒,在盒内装进一块小铁块,然后用手拿着洋火盒,按钟表走动的节奏,来回晃动洋火盒,小铁块碰着洋火盒的声音,就象钟摆走动声。
丙:用乐队或音乐教学用的“自动拍节器”。将“拍节器”拧上劲放到“麦克风”边上,用“麦克风”将“拍节器”的摆动声扩大出去,在台下听起来就象钟摆声。但“拍节器”的快、慢节奏必须对好。
丁:用三合板做一个长二寸五分、宽一寸的木盒子,放进铁块,使用时,来回晃动木盒即可。另外,在木盒内装一条钢条,将钢条一头固定在木盒上,在钢条另一头用锡焊上一块铁块,来回摆动木盒,钢条也会来回摆动,碰着木盒,也会发出钟摆走动声。
5、关门和开门的效果
在舞台上的布景都是用布做的,所以我们在舞台上开、关布景门时,是不会有什么声音的,但是有些戏中需要有开门声,尤其是表现紧张的反特斗争的戏中就更需要,因为它能增强舞台的紧张气氛。制作方法不多,一般有下面两种。
甲:用粗一点的木料做个“门框”,然后,用厚木板做一扇门,安到“门框”上。将这效果门安一个结实的底座,好将效果门立住。然后,在门框和门上,安一根粗门弓子,根据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来配合就会有关门声。另外,有的门关的很慢,那可以不用粗门弓子,因为门弓子关门关的快。只要在门框上安两个滑车,穿进一根绳子,将绳子钉在门上,另一头梆上一个沉重的砂口袋,这样开门之后,砂口袋被拉上去,砂口袋往下坠时,门自然就会关上,也会发出关门声。
乙:这种方法可以在舞台条件不够好的地方使用。
找三块四分厚的木板(长三尺、宽八寸),将木板的一头钻个眼,用绳子将三块木板穿到一起,拉开后,每块板要有半尺的距离。然后,在最上面那块板上,用皮条钉一个圈,使用关门声时,用手将木板拉起来,一松手,木板落下相碰的声音,就会发出关门声。
6、汽车发动声
用一个普通的军鼓,把鼓放平,再用一个“马达电磙”(要八百或五百转速的),通电后,安到军鼓上,军鼓经转动电磙的摩擦而发出响声,按照汽车发动的声音来操纵就可以。
7、风声效果
在戏剧效果中,有很多使用风声的地方,配风声效果的方法也很多。我们下面介绍的只是一部分方法,希望在使用时,能研究各种配法的不同点,以便单独使用,或是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使用。
甲:将一根一尺五寸长的细籐条,用细绳绑到长竹竿上,用手用力摇动长竹竿,让籐条在空中转圈转动,籐条就会发出风声来。
乙:将自行车倒放起来,用手摇动脚蹬子,后轮子就会转动起来。再将一块厚帆布,放到车轮子上,车轮转动后,摩擦厚帆布,也会发出风声(最好用新车带)。
丙:用一条三寸长、七分二厘宽的小竹板,将竹板用小刀削成飞机螺旋桨的形状。在竹板的一头,用钻穿个眼,绑一根细绳,使用时,用手用力抡动细绳,小螺旋桨片在空中转动,与空气摩擦,就发出“呜呜”的风声来。
丁:用一条半分粗、三尺长的铁丝。使用时,用手在空中抡动铁丝,让铁丝转圈,抡快时,也会有风声。
戊:风声效果器的制作方法,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用效果好,有条件的剧团可以制作。但在制作上较费事,只用文字很难将方法说明,希望在制作时,多参考图来做。
用木料做两个象大车轮子一样的轮子,直径三尺左右,然后,在两个轮子中间安一根轴,两个轮子距离一尺。再用木方子做些三角形木条,长一尺就可以,但注意不要做得太象三棱的方子,而要做得每边秃圆些。将这些小木条,横着钉到两个木轮子上去,就做成一个带有横条三角方子的大轮子。然后按照轮子的尺寸,如图30那样做一个木长方形箱子,将木轮子轴安到箱子上,再将轴上安个摇把子。再找几条厚薄不同的长条帆布,宽九寸,长度只要能将木轮子盖起就可以。在帆布条两头,用一根圆木棍穿起来,这样将帆布一头卡到箱子上,另一头就搭到轮子上,用手摇动木轮,小横条木方子就摩擦帆布,发出很大风声。另外,风声的大小,可以调换帆布条,用厚薄不同的帆布条,摩擦出的声音也有不同。在摇风车的快慢上,也可以分别出风声的大小,使用时,应多练习。制作图样及使用方法可参考图30。

8、雨声效果
雨声效果在戏里很重要,使用方法也很多。下边介绍的方法,只是雨声声音的效果,不是看到雨的效果。关于在舞台上看到正在下着雨的效果,我们在“光的部分”中,有专门介绍。
甲:雨声器制作法:用五分厚的木板,做两个直径一尺五寸左右的圆轮子,在轮子的中心打出个洞来,穿进铁棍或木棍作为轴心。再用做普通柳条包用的柳条帘子,将帘子包到两个圆轮子上,边上用五分宽的铁皮钉死,这就做成一个能转动的柳条轮子。轮子做好后,用木料按图31中的样子,做一个底座,将轮子放到底座上。再在轮子轴上安一个摇把子,好来转动柳条轮子。做好后,在柳条帘子上刷上一层水胶,目的是使帘子滑些,干后就可以用。再用麻绳穿一些“草珠子”,将穿好串的珠子,绑到一根铁棍上,将珠子垂到柳条帘子上。这样,转动柳条轮子时,轮子和“草珠子”摩擦,就会发出“哗啊——哗”的下雨声来。可参考图31。

乙:如果没有雨声器时,可以用农村簸米用的“簸箕”由四个人来做。三个人拿着簸箕,在地上放一个大盒子,在大盒子中放些黄豆。第一个人站在高些的地方,拿着簸箕,口向下倾斜着,第二个人站在右边,拿着簸箕也向下斜坡点,第三个人站在左边,簸箕也向下斜坡着,对正大盒子。这样,由第四个人用碗在大盒子内盛起黃豆,向第一个人的簸箕内洒去,则黄豆就会由第一个到第二个,一直又流到大盒子内。再由大盒子内拿出黄豆,又流下来。黄豆和簸箕的摩擦声,以及黄豆落到大盒子中的声音,就形成下雨声。人少时,可将簸箕钉到架子上由一个人做也可以。使用方法可参考图32及图33。

丙:用一个农村用的大“笸箩”,将黄豆放到笸箩中,两个人抬着笸箩,上下左右来回晃动,黃豆在笸箩中流动,也会摩擦出下雨声。
9、滴水的声音
天下两,就会有雨水顺房檐流下来,成为一种滴水声。另外屋子漏水,也会有滴水声,做的方法很简单。
甲:用一个小洋铁桶,将桶底钻个眼,再用棉花捻成一根棉花条,粗细要和桶底的眼一样,将棉花条塞到桶底的眼中。再用一个罐头盒,放到地上,将洋铁桶挂起来,倒上水,水就会一滴一滴地由棉花条滴到罐头盒中。这就象滴水的声音了。如果需要声音大时,可以用“麦克风”由扩音机扩出去。
乙:用一个自来水笔帽,用手将笔帽的卡子卡住,另一手拿支毛笔杆,来击打笔帽的口,也可以发出滴水的声音。在配效果的时候,可以按滴水的节奏,来练习配用。
10、雷声效果
戏剧中,用雷声的地方非常多。关于配雷声效果的方法也很多,我们把各种方法介绍出来,供同志们在实践中参考使用。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雷,所以配的方法也不同。沉雷、滚雷、霹雷、炸雷等等不同音响,有的一个接一个的来,也有的一块就响起来的,应该结合剧情,多练习,配合好后,再来应用。
甲:用一张厚铁皮,长六尺、宽三尺,将铁皮悬在空中,用手猛力抖动铁皮,铁皮就会发出“唿啦唿啦”的清脆响声。使用的铁皮最好要厚点的,可到铁铺买二十八号铁皮。
乙:用薄三合板数张,长六尺、宽三尺。用双手拿住三合板,用力晃动,三合板就会发出“轰隆”的声音,很象滚雷。
丙:用大鼓和鼓锤,鼓最好用特制的效果鼓,如果没有,可以用最大的鼓,农村中过年扭秧歌的大鼓也行。鼓锤要用厚麻绒或棉花包起来,这样打到鼓上之后,声音会很圆滑。配雷声时,用双手拿鼓锤先轻轻地打鼓,一点一点重,也会有“轰隆轰隆”的声音。
丁:用一个大铁球(运动会用的十六磅铅球也可以),将大铁球在舞台地板上滚动,也会发出“唿隆”的响声来。
11、霹雷器
这是学习苏联的一种方法,声音非常响。制作方法是根据物体摩擦出声的原理制作的。我们平常见过有些说数来宝、快板的,用手拿着象一段洗衣板那样的木板,用一块木板在洗衣板的棱上一刮,就会发出声音。霹雷器也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做的。用较结实的木头,做一个长三尺三寸、直径一尺的圆木磙子。然后,再用木头条,做些宽一寸、高一寸五、一尺长,如图34中B那样类似三棱形的木头条。木条做好后,如用34那样钉到磙子上去。就成为带有三段齿轮的木磙子。再用木头如图34那样做一个架子,架子高三尺五寸,宽七寸,厚二寸五分。在两个架子中间开出两个长方形口子出来,用一根木板横在口子上,然后用三块宽七、八寸的木板插到横木板中间,三块木板要碰着木齿轮。再用木头做一个底座,底座长三尺八寸、宽三尺五寸。将架子如图34那样安到底座上去,将圆磙子安到架子上。这样,用手扳转团磙子,木齿轮和三块木板摩擦就会发出巨响。详细制作方法,可参考图34。

以上介绍这些配雷声效果的方法,必须互相配合使用,因为打雷时不可能一下子打出一样雷,而是由“轰轰”的滚雷,而成为“卡喳”一下的霹雷。如果把以上几种方法集中使用,效果就比较好。在打雷前可根据剧情,加上风声,闪电,两声等等配合使用。
12、海浪声
海浪声效果,在戏剧中也经常用。如“东海最前线”“中秋之夜”“同志间”等剧中,都有海浪声效果。制作方法有两种。
甲:用马粪纸做一个象农村用的笸箩一样的纸笸箩。制作方法:将大张马粪纸,找一张作底,然后再用剪刀将马粪纸剪开,弯上来作边,再用线缝上,然后用冷布糊起来。再用刷子在纸笸箩内刷一层胶水,干后,弄些小碎煤渣放到里面去,用手端着纸笸箩来回串动,煤块在纸笸箩内摩擦,就会有“哗啊——哗啊”的声音,按海浪的节奏串动即可(图35)。

乙:这种方法也是学习苏联的方法。效果很好,适合剧场使用。做一个长一丈、宽二民五寸、厚七寸的木框子,它的底用三合板钉起来,上面用厚布(最好是用帆布)钉起来,在框子边上要留个洞,好把碎煤渣子、碎瓷碗块等放到里边去。在木框槽子中间钉上一根横轴,再做一个木架子,将槽子放到架子上。就如同小孩玩的压游板一样,但架子的高要四尺左右。使用时,慢慢地上下扳动木槽子,碎煤块等在槽子内流动,和三合板摩擦,也会有海浪声。音响非常逼真(图36)。

13、老鼠叫的声音
找一块大拇指粗的“软硬木”,再用三合板做一个小木盒(长三寸、宽一寸、高二寸),用洋铁片或皮条,将“软硬木”固定到小木盒中心。用一支复写笔,或是锥子,将笔尖插到“软硬木”中去,用手转动笔杆,笔尖在“软硬木”中摩擦,就会发出“吱吱”声来。
14、开关木吊桥和大木门的声音
我们在开、关木制大门的时候,由于木头的相互摩擦而有一种“嘎吱——”的声音。木吊桥也同样有这种声音。制作方法:将两根二寸五见方、长一尺五、六寸的木方子,用活叶在方子头钉起来,这样,两根方子就能开能合。做两对同样的方子,钉到底座上,在上边那两根方子上,横着安个把手,然后在方子中间,上下两根同时打出个洞来,同时找一根圆木棍(粗细要和方子打出的洞一样)。使用时将圆木棍在方子圆洞内夹住,在洞和圆棍上洒些松香面子,用手将上面两根方子往下压,用另一只手拧动圆棍,则圆棍在方子洞内摩擦就会有“吱嘎”的响声(图37)。

15、利用“扩音机”做音响效果
在战斗效果中,我们介绍过利用“扩音机”配效果的方法。在音响效果中,也同样可以使用。下面介绍的一些方法,使用器材和战斗效果中的一样,用“麦克风”、“扩音机”、“电唱机”等。
16、机器转动声
找一张旧唱片,外圈不动,在里圈的地方,用砂纸或粗砂子,把唱片的线路磨成乱七八糟的不规整样子,将唱片放到电唱盘上转动,用磨得禿些的唱针,唱针来回摩擦唱片不规整的地方,通过“扩音机”听起来,就有“轰隆轰隆”的机器转动声。这种机器声音,很象工厂、矿山的重型机器声音。
17、一般机器声
用一个较大的“马达电磙”,把电磙的轴上,安上一个木轮子,固定住。在木轮子上,钉上些铁钉,和不平正的东西。将电磙用变压器来调正转动的快慢。另外,再做一个宽三尺、长五寸、高五寸的木盒子,将盒子的一面,钉上铁皮。将电磙转动后,用手拿着木盒子,将带铁皮那面对着电磙,电磙转轴上的木轮子,就会摩擦铁皮,而发出机器转动声。将这种音响,通过“麦克风”扩大出去即可。
18、利用自行车做机器效果
在没有电的地方,可以利用自行车来做机器转动声效果。方法很简单。将自行车倒放着,再用手拿着一块长条三合板,长二尺五、宽七寸左右。如果没有三合板时,用薄些的木板也可以。然后再在三合板上放一块铁片(大小和三合板差不多)。车轮转动后,将三合板和铁片,一起放到车圈上摩擦,则车圈摩擦三合板,振动铁片,就会发出机器转动声。机器声音的大和小,可以用手压着木板的轻重来区别,也可以用车轮转动的快慢来区别。这种音响如果通过“麦克风”扩大出去,就会更好。
19、人或东西掉在水内声
在戏剧中,有井有河,在处理场面时,也有人掉在水中,或将东西扔到水中的地方。如在“马兰花”童话剧中,就有大兰掉在河里的一场。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一剧中,就有日本兵掉到井中的一场。都会有一种“噗—嗵—”的声音,这种效果很好做,但要利用“扩音机”帮助来表现。
配效果的方法很简单:找一个较大点的,和较高点的瓷水缸,倒上半缸水,再用四分厚的木板,做一个象“痰桶盖”那样的圆盖,圆盖的把子要长些和结实些。在配效果时,用手拿住圆盖把子,猛力往水缸中插下。这样,就会有“噗嗵—”的音响出来,用“麦克风”扩大出去,就象人或东西掉在水中一样。
20、在水中划船声
找一个大点的木盆,倒上水,用木板在水中“划弄”,这种声音通过“扩音机”之后,就是划船声。如没有电时,可以用大水槽子,用大木板来划水,也可以做划船效果。
21、在雪地走路声
剧中有表现下雪的地方,所以在雪地走路声也是戏中需要的。尤其是表现寒冷气候时就更必要。
配效果方法很容易,因为我们在雪地走路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来,所以在配效果时,演员最好能穿上带响的鞋。方法如下:
用一双皮底皮鞋,或皮底布鞋都可以。另外,可以找一块牛皮或猪皮,把它剪成象鞋前掌一样大小,涂上些“松香面子”,然后钉到鞋上,走起路来,就会有“咯吱咯吱”的响声。
22、风吹树叶声
在秋天里,树叶渐渐地黄起来了,风一吹动,就会有“哗啦哗啦”的响声。在戏里也常有。制作方法很简单。
把薄三合板,用锯锯成八分宽的长条,长度可以按三合板的长度。将三合板条,用二根木方子夹起来,将木方子吊在空中,晃动木方子,则许多三合板条互相碰撞,就会有“哗哗”的声音。在配效时时,要离舞台远些,否则就不象了。另外,可用一分厚的马粪纸或钢纸,按上述方法来做树叶响。但使用时,晃动不能用力过猛,省得将条纸晃断(图38)。

23、古庙里的钟声和罄声
在很多戏中,有使用钟声的地方。如“李闯王”“阿Q正传”“春风吹到诺敏河”等,都有用钟声的地方。如果有真的钟时,可以用真的钟来做,但没有真钟时,也可以用其他器皿来代替。目前有一种很好的方法来做钟声效果,声音很逼真。用一个大铝盆,装上水(要少装些,有一盆的五分之一就可以)。用一根木棒击打盆边,就会产生钟声。如声音不对时,可适当地来增减水量。另外,用一些大小不同的铝盆和铜盆,都可以用来做钟声效果。
24、玻璃破碎声
在戏中,有时有将玻璃窗户打碎,或把玻璃器具打碎的地方,也要用音响效果来配合。方法有两种。
甲:将筷子一样粗的钢条,弯成直径由八寸到一尺大小不同的圆圈六、七个,圆圈接头不要接死,要有个开口。将这些圆圈一起往地下扔,就会有破碎声。多做些不同直径的钢圈,声音就更象。
乙:用一个布口袋,将里面装上些碎玻璃片,配效果时,往地下一摔,就有破碎声。另外,将碎玻璃片,装到一个筐内,配效果时,将玻璃片一下子倒出来,扔到地上,也很象。
25、大车轮子声
用木头做一个粗木磙子,长二尺五寸,直径一尺五寸。在木磙子上,不规则地钉上些大小不同,和宽窄不同的木头条。然后将木磙子安到架子上,再安一个摇把子。然后再找一块较厚的长板,在长板上钉上些铁钉(不要完全钉进去,要留点头),再将铁钉的头钳去。再用些厚薄不同的小铁板块,将铁板块中间钻出洞来,用螺丝钉将三个或两个小铁块拧到长木板上(不要拧紧,要松些),做好后,将木板按图39那样装到架上。这样,摇动木磙子,振动木板,就象大车轮子转动的声音。象这样的效果器,能做三、四个同时转动就更真实。另外,将木磙子加长,再多放几块木板,也可以做这种效果(图39)。

26、赶车效果
用大车轮子声,加上马铃铛响声,马鞭子响声,再加上人吆喝马的“喔—,吁—”声,配合起来,就是赶车效果。
27、人头撞墙声的配声方法
在一些戏中有打架的场面,如“阿Q正传”中,就有用人头往墙上撞的地方。但在舞台上,墙是布景,是用布做的,不会撞出声音,就要用音响效果来配。方法是用一个木锤子,包上很多布,往台板上打就可以。另外,将一个篮球抱在怀中,用粗点的木棒击打篮球,也会有同样效果。但在配这种效果时,必须和演员的动作结合起来,多加练习才行。
28、在嘴内咬虱子声
“阿Q正传”中,王胡用嘴咬虱子,发出响声。配的方法很简单。用我们吃的干粉条,在嘴内用牙咬断,牙碰牙,就会有“格崩”声。用小化学块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