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使你倍添娇艳妩媚,恆古以来,已为多少风流士女醉心和赞赏。爱美是人的天性,要想保持高贵的魅力的女士们,不可不注意化妆的要诀和技巧。
现代的化妆要点,在于集中表现面貌的美好特征,主要利用粉底、胭脂、眼影、口红等等的敷画描注,创造山如花似玉的红颜。
化妆不同于美术的绘画和素描,更不能和小孩子的涂色画相提并论。
如果你不知道化妆的基础道理,不晓得利用化妆术以突出容颜的优点,却像涂色书那样胡乱涂抹,这非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与魅力,而且,更抹煞了化妆的表现目的。
简言之,化妆是利用人类眼睛错觉的一种容貌改变术,它和舞台上演员的化妆法有所区分,后者是一种极度的,誇张的化妆手法,并不适合一般日常化妆。
在掌握化妆技巧的过程中,你得要了解一些关于面部骨骼肌肉构造、表情与心理关系的基础知识,方能发挥你的所好和感受。
基于上述,本书尽可能用显浅易懂的言语,阐述化妆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日常化妆方法和各种实际应用问题。读者可以按顺序阅读下去,也可以挑选必要的部分来阅读。在你的容貌条件下,把自己打扮得娇娆柔美。近似琼枝玉树,远如暖日明霞,是为笔者的希望呢。
化妆缘何而生?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是苏轼的一首西江月,指的是梅花标格孤高,如净洗铅华的绝色佳丽,不与世俗同科。诚然,不施脂粉的美人,是自然的国色天姿,但薄施脂粉、淡扫蛾眉不是使佳人越发倾城倾国吗?古人所描述的美人常代表高洁的灵魂,与现实世界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化妆拙劣,画虎不成反类犬;化妆得法,天然的美貌会更明艳照人,故此“妆成每被秋娘妒”并非是不合情理的。化妆好还是不好的问题争论,只能归咎于化妆得法不得法。
化妆有什么目的呢?我们可先看看化妆缘何而生。
古代还没有化妆这个术语的时候,人们很早就在面部和身体上涂上各种颜色和油彩,这些都可以说是化妆的伊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表示神的化身,祛魔逐邪,同时也是明显地表示他自己的地位和存在。
后来,这种装扮就渐渐转变为装饰的意味,一方面在演剧时需要改变面貌装束来表现人物,这种化妆应用至今未停止过,另一方面是由于实用而起的,例如埃及人在眼的周围涂上黑色,以使眼睛能避免直射日光的伤害;又如在身体上涂上香油,以保护皮肤免受日光和昆虫的侵扰等等。
中国女子,在远古时代就进行妆扮了。据文献戴殷纣时已有燕支(胭脂),那是用燕地红蓝花叶,捣汁凝作脂来饰面的。国策又云春秋时周郑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即是用白粉敷面,用青黑颜料画眉。到了汉代以后,便有正式的妆点、扮妆、妆饰等词了。东汉梁冀的妻子孙寿曾制各种各样的妆,妖媚称绝一时,那时连男士也大受感染,如汉张敞为妻画眉,世称张敞眉;晋何晏则爱施粉,名曰傅粉郎。此显见中国化妆历史悠久。
在西方,大概在伊利莎伯时代,已记录有初期的妆品。那是植物、泥土等色素染料与兽脂、香油混合而成的东西,极其粗陋,但价格昂贵。
那时候,人们不仅用那些东西画成假面具,而且渐渐演变为涂在面上来表现自然的表情。这样,化妆这个词(make up)就正式出现了。
由人类的祭祀礼仪的装扮,经过实用的途径,渐渐发展到要求表现自然美感的手法——为化妆的出现和成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变化的装扮”这一基本性质。今天我们用“化妆”这一名词,而不用“扮妆”、“妆点”、“妆饰”的古代名词,就是着眼于这一性质。化妆的“化”字,说明了它有千变万化的技术技巧。
初期的化妆,总之不分好歹抹上去就可以了。到了后期,就要求进行巧妙的变化。化成怎样的睑型,该涂抹什么东西,什么地方该怎样化法,这一切都要考虑。涂抹之后一了百了,这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所以,你千万不要乱化一通啊。净妆素面和化妆的效果
净妆素面美不美?化妆后到底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也许你会有些怀疑吧?
对于有专门化妆技能的人来说,化妆可以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然而,拙劣的化妆技术,却适得其反,常常会使效果十分差。弄得好是西施捧心,弄不好似东施效颦,难怪你信心不足。
一般来说,全无弱点、巧夺天工的容貌几乎是绝无仅有,化妆术就是尽可能掩盖了某些弱点,充分地表现美貌优点的一种方法。
例如,脸部颜色不大好、有严重的斑点或皱纹、双眼间隔过宽或过狭、鼻和鼻梁尖端过分突出之类等面部构造的缺点,都可以利用化妆来掩盖,从而泻染、烘托具有魅力的表情和气氛,使人的心理和生活内容大为丰富起来。
要知道净妆素面美不美或化妆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你就得充分了解你自己的肌肤。
人类的皮肤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包覆着全身肌肉器官的组织,保护人体免受外来的因素刺激,例如日光、气压、温度、湿度乃至于其他种种物理刺激。皮肤在这方面起着意想不到的巨大的作用。
皮肤不仅能抵抗和适应外来的刺激,而且对来自身体内部的毛病,也能在它上面产生微妙的反应。
人在生病的时候,皮肤的鲜艳色泽会消减,看起来有些干瘪枯槁的样子。所以皮肤是灵敏地反映身体状况的晴雨表。当然年龄的增长也会使身体状态产生变化,渐渐产生令人注意的肌肉松弛、折皱、斑纹等。
二十岁左右的少女的肌肤,达到最圆润丰满的程度。到了三十来岁,黄金时期就会过去,不能不使人引以为憾。素面净妆的天生丽质,首先就以嫩滑丰满的肌肤为基础,冰肌玉骨谁都知道是漂亮不过了,但是三十来岁的女士们,再不能自然地保持登峰造极时的肌肤的状态了。
皮肤的代谢能力和抵抗能力的盛衰交替,是自然的现象,虽然说起来有点恻然,但我们只能据实地自认不讳。而唯一补救的方法,除了进一步注意健康之外,就是借着化真妆的技术,把皮肤的美貌长久地表现出来。
红颜长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皓首童颜只是古代神话,江山也有老的时候。人只能尽可能使红颜久驻,但不可以青春长在。
如果二十岁左右的少女,肌肤柔滑但血色不丰,就应调整身体条件状态,恢复最美丽的肌肤。或则索性用化牲品来进行巧妙的化妆。只要不是胡乱涂抹,在了解自己的妆饰要点基础上,保持和发挥具有魅力的容貌,消减缺陷的地方,就能使你容光焕发,精神奕奕。
一个普通的女演员,经妆扮后却是明艳照人,她们也只不过是懂得如何把自己妆点得美丽动人并加以表现出来而已。天生的美丽容貌,如果放任不顾,不久也会自然地衰退,不可能什么时候也自然保持青春焕发的十八、廿二的状态。
容颜消逝虽是不可变的规律。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排除那种悲观的气氛,明白了自然的道理,用尽可能工巧的艺术手法来长久保持我们的青春美丽,焕发我们的人生。
“净妆有净妆的魅力”。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下无可非议。这就得尽可能好地调养肌肤,剃去无用的汗毛,收拾整理好双眉,使肌肤轻逸以防止衰变,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化妆美容术。
须知玉不琢不成器,朴不理不成和氏璧,就算美妙的素面,也需稍事修饰才会显得天姿胜雪。素面净妆而得为天然美已是世间少有,凭恃素面而不稍事修饰,而欲取美于人前,更是难上加难。
这里,用得上宋徽宗的两句词:
裁剪冰绡,轾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浓,羞杀蕊珠宫女。
可爱的女士们,把你们的美貌加以妆饰,使“蕊珠宮女”也相形见绌,何乐而不为呢?
容貌是心声的流露
有人认为美不在貌而在心。这是人们对美的一种不同的评价。
谁也认为,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统一相调和,确是佳人的最高境界。
然而,问题在于具有一颗高尚纯洁心灵的人,不一定具有稀世的外貌。
内在美,并不是简单存在的,这指的是在理性、智慧、教养、性格、品质等方面都充实的状态。心地纯良,和霭可亲的女子,只是表现出内在美的一部分。不仅是温良恭俭让,还要经历漫长人生,抱着时代上进精神,始可谈内在美的问题。比之外在美来说,那是需要整年累月的培养和造就的。
经历人世沧桑而安享晚年的老年人照片,常常显示一种难以言喻的宽厚、安祥又无愧于心的表情,这是经历了大半世人生而培养的内在美的表现,不过这和美人的美显然有不同。

年轻的女子,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如果总是抱住年青人的要强心理,反而由心理的作用遮掩了容貌美,自然就达下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除了漠视内在美的情形以外,我们要经常想到流露出来的心声,我们当然努力要使我们保持外貌美。当我们想到自己容貌姣好时,心境会奇妙地开豁和欢容,无论起坐行走,歌舞谈吐,都会表现一种美感。这是由于心情开朗的一种内在美,表现于容貌和表情的外在美上面。
相反地如果老是想着自己不美,自惭形秽、拘谨甚或孤僻、乖张就会表现出来。
我们应该尽可能促使内心世界和外表容貌的相辅相成作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耐心地不急于求成地修心养性,假以时日;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自信的基础上,把自己妆扮的美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