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虫鸟类音响效果工作的实验

袁立风

  虫鸟类

  蟋蟀声

  用音响效果来显示戏中的季节,烘托戏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是个绝妙的方法。蟋蟀叫能使人产生深秋沉寂之感。工具很简单,找一只体育用品的小型哨子和香烟铁筒或搪磁杯子就可以。表演时将杯子罩在哨子上,使之引起共鸣,并模仿真实声音的节奏,就会出现良好的蟋蟀声了。需要注意的是,哨子的音色与杯子的质料、大小的配合,很有关系。

  为了使用方便起见,可将哨子固定在一只长方形的小木盒里,吹嘴部分留在外面(如图1)。吹时用手调节盒顶,使它能变换不同的音色。哨子需用上品,滚珠要圆滑,以免经常调换的麻烦。

  

  虫声唧唧,表现出一片田园的景色,的确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音乐演奏。而这样的演奏,需要有几种不同的节奏与音色配合起来。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哨子选用小型的以外,吹奏的节奏还要改成断续的长声,然后再衬以蟋蟀叫的节奏,但这二种只是配合地演奏。主要的虫声需要有三五人表演,方法用新的高粱秸子,在表皮上划一长约3寸的痕道,再用一根去了皮的高粱秸插入(如图2)。然后轻轻地摆动,磨擦出若虫声唧唧般的响声。

  

  如果高粱秸不易觅得时,可用细竹竿代替,竿上稍涂些松香粉,效果完全一样,而且音量比高粱秸强些。

  虫声器的唯一缺点是音量太低,所以应该尽可能靠近台口表演,同时应该与其他的表演保持一定的距离。

  青蛙叫声

  “雷雨”第三幕鲁家屋外一片蛙声与鲁贵不绝的嘶叫声,更引起人们心绪的烦闷。蛙声是用以下几种工具表演出来的:

  一、选择两只粗糙的碗,将碗底相互磨擦。

  二、用一个直径约1寸高2.5寸的竹筒,上面糊上牛皮纸,中间穿二三根长4寸的马尾,马尾的另一头打上个大活结,套在涂有松香的小竹竿上,然后把它挑起来在空中绕转(如图3)。

  

  三、表演单独的青蛙叫,其工具与上面所介绍的相似,只是竹筒的面积大些,马尾线只用一根较长的。操作时一手持竹筒的底部,以便调节音色,另一手的大姆指和食指去抽拉马尾线,这需要有相当的技巧才能成功(如图4)。

  四、用二根长约3寸直径1寸二端尖的象大青果式的圆木棍,棍上呈凹凸形,象胡琴上的线轴,然后用双手去揉搓(如图5)。

  

  动画片或木偶片的青蛙效果,因求其声音的类似真实,一般总是用口技表演,方法也有两种:

  ①嘴唇张开,牙齿咬紧,然后吸气,声音经过侧面的齿缝里发出。

  ②嘴张开,使喉部发出“啊”音,再用一只小酒盅,堵住口边,使它起调节音色的作用,用以模仿老蛤蟆叫,是再好不过的,但必须有相当的口技技巧。

  蝉鸣声

  舞台的幕未启,台上已响起一片喧闹的蝉声。这种音响效果已经介绍出戏的季节,而且制造出炎夏令人烦躁的气氛和人物的情绪。制造这种声音的方法也有几种:

  一、将一块直径约1寸厚约3分的小木片,两侧剪两个弯月形的小缺口,然后镶上里面挖空的白果壳儿,用松香把它黏上。木片的中心开两个小洞,相距约二分,用结实的细线穿连起来(如图6),把食指套在线的二边挥动,使之快速地旋转而发声。

  

  其次是制造一种形状象蜻蜓的小玩具。用一直径约5分的小圆铁片,稍成凹形,铁片中央用竹条穿住,并用一块头部尖尾部方形的铁片顶住小圆片,使尾部套在竹条上,让它夹住一条宽5分长6寸作交叉状的纸片。铁片正中间开一小孔,用线把它系住,另一头缚在小竹竿上(如图7)。操作时使之旋转,由于铁片尖端与圆铁片引起磨擦而发出声响。

  

  表演时把上述两种工具配合在一起,而且要相当的数量,二种声音的位置距离,对于表演的成败颇有影响。

  二、在表演青蛙叫的小竹筒筒口上糊牛皮纸,并系上一根马尾,一端套在唱机的轴心上,轴上涂些松香(如图8),当轴心转动时,便产生很好的蝉声。竹筒的大小对于声音的音调颇有关系,如果用于指调节马尾线的中部,便发出多种音调的叫声。使用这种方法,同样需要组织相当的组数,才会有许多蝉鸣的感觉。

  

  鸟叫声

  鸟叫可以表现春天的早晨,大自然的美,情侶的爱,喜悅的心绪,不祥的预兆,气候与季节的变换等等。鸟叫的音调、节奏,各有不同,并有地区与季节的区别。幽静的环境配以烦躁的群鸟争噪,就会破坏画面幽美的气氛。冬季配以播谷鸟鸣,将会闹出笑话,何况鸟类之多,何止几种。音响效果工作者虽不必成为禽鸟专家,但一般具有表现气候、季节、地区特征,能烘托环境气氛人们思想感情的鸟鸣,最好能善于识别。工具则有下列数种:

  一、一般的鸟鸣器:(1)用一支长4寸直径约3分的竹管,靠近一端约5分处开一有斜度的小缺口,并在竹管里插一个小木片,与管口保持约1分的距离。操作时将竹管浸入水杯约三分之一的深度吹奏。(2)用市上出售的赛璐珞制的水鸟哨吹奏(如图9)。(3)用一只长约2.2寸直径2寸的金属罐,罐盖上开一个二分直径的小孔(如甲),边上再开一个半分直径的小孔(如乙)。距离罐的下部约5分处插进一根直径2分长2.5寸的吹管(如丙)。吹管头部约0.5寸处开2分宽的缺口,中间插入一根铁片,与小管的空道保持1分的空间。金属罐中同样需要灌水而后吹奏。

      

  上面所介绍的三种鸟鸣器,虽采用的材料不同,但主要的构造与发音的原理却大同小异。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尽可能地不要让观众听出水泡波动的声响。

  二、用一块厚约2寸直径约1.5寸的木块,中央部分开一个直径4分漏斗形的洞,上部的斜口扩大至直径10分,再找一枚铁钉插入中间,使钉的尾部与木块的底部在一起,然后用溶解了的铅灌进这个漏斗形的木杯里,待冷却后,将铁钉尖部截去,装上把手。操作时稍加旋转,便能发出悅耳的鸟鸣,其声颇似画眉。如工具的体积略小些,鸣奏的音调又似芙蓉鸟,同样可以奏出燕子的鸣叫。其规格是长1寸,直径1.3寸,中心小空1分,斜形缺口3分。

  

  使用这种工具表演鸟鸣,最好选择音色不同的二三只。表演前每人掌握工具的音调特点,然后配合演奏。它同样适用于电影或广播用,室内最好稍加些迴响条件,如果配合好,成绩是很优异的。当鸟鸣器迴转不灵时,不妨在杯内加些松香粉。

  斑鸠鸟鸣器是用泥质或磁质做的,整个形状颇象一只扁圆形的小茶壶,高约3.5寸,宽4寸,前面伸出一吹管,构造与一般哨子同。壶的正中留有一小孔。演奏者的喉部发出咕咕声,声音通过壶后产生共鸣,就成了斑鸠叫了。

  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取一节长5寸直径1.2寸的竹子,一端截成斜坡状,然后封住口,并留出1分左右的缺口,近1寸处开一个2分大小的缺口,竹节的正中间再开一小孔,演奏时在竹节的另一端用手调节音调,便会发出很逼真的斑鸠叫,同时还可以吹奏出两种不同音调的叫声(如图12A)。竹节的粗细与鸟鸣的基本音调颇有关系,应该多做几个,便于选择。

  

  又一种用口技表演的,方法是将自己的双手合拢成拳状(如图12B),但里面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才能产生声音的共鸣,然后用嘴吹奏,上嘴唇应该在大姆指的指甲下端,吹气不宜过强,要获得成功,应该事先多加练习。

  

  中国固有的民族风习,喜鹊叫象征吉利,乌鸦叫象征不利。因此在舞台上经常用到这两种声音,来表现戏的气氛和人物的精神活动。

  喜鹊叫的发音比较特殊,所以不易模仿,到目前为止,只能做到象真,而不可能做到逼真。方法有两种:

  一、用一只红木算盘,用胶布黏住一部分算珠,模仿鸣叫的节奏而作左右的摆动。如果选用长型的日本算盘,则音色颇象幼年的鹊叫了。

  二、利用一片最嫩的青草,紧贴在上嘴唇,然后用力吸气,下嘴唇活动,能够模仿出很象真的喜鹊叫,惟表演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如果青草找不到时可用玻璃纸代替,但这需要有更高度的技巧才能吹奏。这种方法用作电影中的音响效果也是适宜的。

  

  乌鸦叫的音响效果工具制作方法是用一根长8寸直径8分的竹管,头部截成斜度,然后用一张电影胶片,头上剪成狭圆形,用线缚住,使胶片与竹管保持约3分的空间距离,便能吹奏出逼真的乌鸦叫声。如果改变了吹奏的调子,又能奏出鸭子叫。

  另一种工具是用两片半圆筒形的木板并合制成,头端的吹口是个狭长的空道,长约8分宽2分,在腰部插有一片胶片做的舌簧,固定在正中间,它的构造原理与上面的工具完全一样,而所得的效果也完全相同。吹奏时一手调节筒的尾部,才能吹奏出理想的声音(如图14A)。

  

  令人产生恐怖感的猫头鹰叫,或其他的怪鸟叫,是制造剧中气氛的好效果,方法是利用一个普通的竹哨头子。吹奏的技巧颇重要,主要在于喉部的颤动(如图14B)。

  

  蜜蜂飞舞声

  方法有以下二种:

  一、利用一只电哑铃(又名蜂鸣器),去其盖,用一把小螺丝刀插入簧片的中间(如图15),使双方的空间距离缩短而加速震动率,螺丝刀应该随时调节,才能产生多样的音调。

  

  二、用较厚的纸片卷成与鼻孔一般大小的圆筒两只,一面糊上一层薄竹衣,然后套在鼻孔里使之发音。如果有三五人同时表演,便成为群蜂的响声。表演时要特别注意本人的气音与鼻音,表演前最好作深呼吸。

  鸽哨声

  话剧“北京人”第一幕中鸽哨声显示出秋高气爽的季节。表演方法是选择三两只声音各异的鸽哨,然后用胶布固定在一架无杂音的18寸枱风扇的翼片上。远近距离感用快慢速度调节。如果无风扇设备,可将鸽哨用线并连一起(如图16),然后双手挥动使之快速旋转。但应注意哨口必须确对风向。

  

  牛叫声

  农村风光少不了点缀几下牛叫,方法用乌鸦叫的器具套上一节较粗的竹筒吹奏,便能发出宏亮的牛叫了。竹筒的作用只是能引起共鸣。

来源:戏剧和电影中的音响效果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