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郝寿臣的脸谱艺术

吴晓铃

  我感觉郝寿臣先生的脸谱艺术具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准确,一个是生动。

  “准确”可以用“快”、“正”、“匀”、“巧”来概括。

  “快”的含义并不是单指勾画迅速而言,当然郝老在这方面是很有把握的。即以郑恩和李七的脸谱勾画速度来说,虽然要用一小时以上的较长时间,但是还比别人迅速得多。我认为郝老的“快”更具体地表现在熟练上,熟练到下笔成章,不烦篡易的程度。尽管郝老在勾画任何一个脸谱的时候都一再提出“可改可救”的预防办法,当然这在传授技艺上是重要的,不过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郝老截长补短,蘸色重描。郝老所以达到这样熟练的程度,据他自己讲来,没有任何捷径和窍门,只是勤学苦练而已。戏剧界传诵人口的“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的常谚在勾画脸谱的工作上是同样适用的。郝老曾经告诉过我,画脸要比写字还难,因为条件不同,要求也不同,所以不只是要练指劲和腕力,而且还要练反正手。这是勾画脸谱的基本功。在基本功方面若不付出持久的强度劳动,其他便一切无从提起。我想,首先把通过“熟练”以表现“快”的原因交代出来,对于学习的人会有一些好处。

  “正”的含义不是单指眉目口鼻摆得都是地方而言。当然,摆得各如其位,特别是眉窝、眼窝和鼻窝的对称,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属于“正”的基本要求的范围。在此之外,郝老再三致力于脸谱确切表现演员对于人物造型的设计意图,叫它能够正确地显露形象特点。举例来说,把张飞的面貌要勾画成笑容可掬的神态,一方面表现其纯朴认真的性格,一方面也符合他为观众所喜爱的人物的心理,单就眉子而言,便采用“飞眉”的笔势以增加其神采。又如把项羽的面貌要勾画成沉郁不舒的神态,单就眉子而言,便采用“乍眉”的笔势以刻画其胸襟。说明他虽然纯朴认真,但与张飞的爽朗有异,也与他在戏曲里的悲剧性的结局两相适应。为了表现周处的气度,则额上圆光勾画得地位略低,便显得天庭饱满。为了表现曹操的气度,则把眉窝勾画得秀隽纤长,便显得锋芒毕露。郝老意中的“正”,具体说来,不单要勾画得象“人”,而且还要“如其人”。这样才能表现人物,特别是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性格。

  “匀”的含义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匀停,一个是洁净。匀停和洁净有共区别,又有密切联系。骨肉匀停是肌理洁净的基础,肌理洁净则更能显示骨肉匀停的精神。郝老勾画脸谱在骨肉匀停方面表现的是突出重要部位。一般讲来,脸谱的重要部位是“三窝”——眉窝、眼窝和鼻窝,突出这三个部位自然是本分,但是使之显得舒展却也并非易事。这一方面要摆得不大不小、不偏不倚,即所谓“是地方”,一方面还需利用脑门和两颊等处的纹理衬托。例如阎王的脸谱便是用繁复的纹理衬托重要的部位,而邓艾的脸谱便是用简单的纹理衬托重要的部位。郝老勾画脸谱在肌理洁净方面表现的是分清色彩界限。一般讲来,脸谱的色彩界限是很容易分别开来的,特别是黑、白、红等主要色彩。但是郝老在这方面却显得与人不同。他擅长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技巧来处理这个问题。一个是在深重的颜色之间留出肉缝来,有似书法上的双钩。值得注意的是留出的肉缝并不是完全距度一致,而是根据需要,宽窄相间。一个是在单纯的颜色之上加以烘托渲染。象水白脸的脸膛虽是白色,仍然有厚有薄;至于“三窝”则都是层层施色,显得或浅或深,笔锋见力量,有似画法上的晕皴。

  “巧”的含义应该解释做在“快”、“正”和“匀”的坚固基础之上结合个人面型的具体条件进行勾绘,然后再在适合个人面型的脸谱之上进一步逐渐发展变化。这十分清楚地表现出来郝老并不是抱残守缺地拘滞于遵依成规,而是从具体实际入手,设法把成规在自己的脸上体现得更加完善。让框框服从自己的调度,不为框框的限制所束缚。但是,这里也必须指出,郝老对于传统的谱法是非常尊重的,他决不采取一概抹煞的粗暴态度,读者在谱法的文字里随处可以看到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贤的名字,但是郝老的谱法却又与前贤有着明显的区别。举例来说,金秀山先生的曹操谱法繁复,郝老则删繁就简;黄润甫先生的李七谱法简单,郝老则由简趋繁。更为明显的例子是:郝老的鲁智深谱法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可以看出其变化的轨迹。郝老的阎王谱法和北京图书馆所藏的道光间彩绘本《昇平署扮象谱》中的阎王谱法大致相同,可以看出其来源有自,并非向壁凿空。至于邓艾的谱法尽管由老人自我作始,属于崭新的创造范例,然而勾画设计是符合传统手法的,因此在观众看来也就感觉协调而舒适,并无格格不入的反应。因此,细加分析郝老“巧”的特点,一是根据个人实际条件,一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道理容易说明,启发意义则是很大的。

  “准确”,如上所述,固然决定于勤学苦练,也决定于研求人物性格;固然决定于继承因袭,也决定于怎样正确理解推衍变易的过程。它既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属于对待事物发展的态度问题。

  “生动”可以用“满”、“真”、“美”、“神”来概括。

  “满”的含义是“饱满”,但是“饱满”并不等于前面在“准确”里所提到的笔酣墨畅,而是在笔酣墨畅之上的人物形象丰满,显得神情盎然。打个比喻来说,好比建筑施工,在工料备齐之前,必需一纸设计蓝图;勾画脸谱之前,也要垆锤在胸,有个全盘规划,下起笔来,自然驾轻就熟,胜任愉快。郝老时常谈到他的得意之作的曹操脸谱,认为单纯表现曹操的奸恶心肠是不够丰满的,然而那样处理却是十分容易,勾上个“枣核眉窝”和“大三角眼窝”,再在眉心重描“蝠形”,表演再不惮烦地多耍耍眉眼,似乎就能够完成任务。然而,无论就中年或衰年的曹操讲来,那都显得人物形象猥琐,气宇狭隘,无法充分表现其满腹经纶的风度和下笔珠玑的才华。因此,郝老说到在勾画脸谱的艺术构思时不单要“象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如其人”,其意盖特别着眼于“如其人”。所谓在脸谱上给戏剧人物做出总结的话,殆不过指的是深入人物内心,在外形方面刻画得尽量痛快淋漓;这便不难在“饱满”之余,而显得人物形象益加“丰满”了。

  “真”的含义是“真实”。郝老勾画脸谱一向是企图给人以一个鲜明的印象。从技巧方面说,他讲究笔势的阴阳虚实,浓淡深浅。脸谱不同于纸上文章的平铺直叙,所以必须注意它的有凸起相,具立体感。试以“水白脸”的“眉窝”为例,在由灰而黑的层次施墨手法之外,郝老还要用锅烟罩上一遍,叫它看似起茸。这就是所谓“真实”,然而这个“真实”却又与粘贴眉毛有着原则性的分野。除此之外,和“水白脸”式的“正脸”相反,郝老对于郑恩和李七的“歪脸”则又采取了另一种描绘的手法。传说郑恩面部被猩猩抓过,李七是脸上挨过板凳腿,因此他强调“挤眼”的画法,把刹那间的颜面动态固定下来,用它表现人物的特定神情。郝老处理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无法列举,读者参阅图片和文字,详细咀嚼,必能融会贯通。但是,基本原则只有一个,那便是假中见真,真中掺有高度的艺术加工;既不完全如实表现,而又具备强烈的真实性质,给观众留下不可磨灭的鲜明印象。

  “美”的含义是“漂亮”。在面孔上勾画得五色斑斓应该说是漂亮不起来的,然而,荆轲的气贯长虹,姚刚的桀骜不驯,鲁智深的豪爽粗犷,刘瑾的骄奢高傲,谁又能考虑到他们是不够漂亮的呢?丑中见美,使人忘其丑,是脸谱艺术的起码要求,也是脸谱艺术的最高要求。演员在“匀”和“正”方面能够做到合乎标准,就能达到起码的要求;再在“满”和“真”方面能够达到相当程度的水平,就会接近最高要求。在这两个阶段之间,距离相当遥远,演员如果不能深入钻研人物的精神面貌,只是囿于用笔技巧,是很难躐等而进的。然而,似乎这里也并不是没有用笔技巧可以捉摸。专就郝老的脸谱艺术而论,其中便有窍门。正如白石老人的绘画一样,郝老善用粗率之笔,无论泼墨涂朱,还是铁画银钩,都毫端洒脱,不求整饬,亵玩则轻易无奇,远观却神采奕奕。当然,这种粗率之笔的力量遒劲是异乎寻常的,没有深湛的功夫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同时,演员应该理解由于舞台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关系,勾画脸谱必须致意夸张,用笔粗率,始见美观。

  “神”的含义是具备独特精神面貌。这在郝老的脸谱艺术中是极有特色的。首先,郝老无论在任何脸谱的勾画中都能够改变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装龙象龙,装虎象虎”,并无雷同之嫌。姚期的脸谱显见龙钟,但不失英雄本色;潘洪的脸谱亦入老境,但尽露奸佞行品。伊里和王振同是擅权宦者,一则心性狠毒,一则气质傲岸。蔡庆和鲍自安同是草莽豪杰,一则稳重沉毅,一则慓悍健旺。这固然与演员深入角色密切相关,然而郝老又独能运用脸谱加强刻画人物性格。因此,这就联系到郝老的笔路问题。其次,郝老的“三窝”外缘以及每条纹理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勾画在肌肤能够颤动的地方,而又都尽量躲避易为面部自然纹理所掩的部位。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是曹操脸谱的脑门纹理,据解剖学专家张鋆教授分析,这几条纹理恰好画得和颜面神经相应。郝老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说来却也平常,就是他在勾画的时候总是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试验纹理是否随心所欲地增加表情的显著度,扩大表情的灵活度。久而久之,下笔便找的是准地方,下笔便有千般妙用;皱双眉而变脸,撇嘴角即易形;所谓“耍神”就达到了无往而不利的“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生动”正与“准确”相同,同样是决定于勤学苦练和研求人物性格,而后者较前者则更加重要。郝老的整个表演艺术造诣都可以从这里分析归纳,脸谱的勾画不过表现得特别清楚,比较容易说明罢了。

  梅兰芳院长在序文里提到郝老的脸谱是接近现实主义手法的,这真是一语道破底蕴。郝老在某些谱法上表示过不尽满意的话,大旨所归则是嫌其图案性较为强烈,妨碍表情作用,缺乏真实感觉。这种想法正好与梅兰芳院长的意见不谋而合。使人沉恸惋惜的是,两位表演艺术宗师都在去岁相继宿草,未及亲见此书的问世。请益无由,是我们感觉十分遗憾的事!

  1962年6月24日

 (摘自《郝寿臣脸谱集》的《后记》)

来源:郝寿臣脸谱集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