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综合]
改革题材戏剧的一点思考
梁秉堃 《剧本》1月号
白璧指瑕——从不同视角评《张春郎削发》和歌剧《深宫欲海》
吴乾浩 《艺术广角》 1期
回顾、思索、展望——吉林新时期十年戏剧研讨会
《戏剧文学》1期
回顾与随想
——吉林新时期十年戏剧思考
关德富 《戏剧文学》2期
当代意识:戏剧存活的土壤
——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刊物获奖作品评论
本刊评论员 《影剧新作》1期
“湘军”戏曲的崛起——首届“洞庭之秋”艺术节部分剧目述评
王亨念 《剧海》1期
努力创作高质量、有影响的作品
易 淮 《南粤剧作》1期
形式的倾斜——谈吉林新时期十年戏剧之不足
温 愠 《戏剧文学》4期
何处是归程 ——新时期戏剧创作回顾
张 先 《剧作家》2期
感触与祝贺 (《曹植》、《黑色的石头》、《欲望的旅程》)
姬崇恭 《剧作家》2期
才人、文人与戏文——关于提高剧作质量问题的思考
吴 戈 《戏文》2期
展示地域风貌中的时代精神——黑龙江近年来戏剧创作述评
刘书彰 《戏剧》夏季号
开始踏上戏剧创作的艰难历程
——黑龙江省戏剧创作中心一年回顾
张 勤 《剧作家》3期
展示改革大潮里的时代精神,挖掘地域文化的人类意识——对黑龙江近年戏剧创作的反思
舒 张 《剧作家》3期
琐谈地方题材剧目创作
陈历明 《南粤剧作》2期
现代喜剧的悲剧性曲折——建国后17年喜剧概观
胡星亮 《剧影月报》10月号
海聊“魏明伦现象”、“搭错车现象”和“桑树坪现象”
潘德千《新剧本》6期
整体的超越和内在的困惑——探索戏剧透视
周育萍 潘志兴 《艺术广角》6期
回归,探索、重构 ——从“危机”谈起
肖 复 《戏剧文学》12期
象征、荒诞与哲理化倾向 ——对新时期探索戏剧的评价
胡志毅 《戏剧文学》12期
烟台近年来戏剧创作态势之我见
马 骏 《戏剧丛刊》6期
观众意识复归与超前意识的躁动——从第二届戏剧大赛看我省现代戏创作动向
肖 遥 《地方戏艺术》4期
现代意识、解放思想及其他——在“四川省戏剧作品小型讨论会”上的发言
严 肃 《四川戏剧》6期
[戏曲]
京剧《古城训弟》的修改
袁世海 《戏剧报》1期
我看《活捉》
陈若曦 《人民日报》1月11日
戏曲舞台上的现代美
——长春评剧院《美神》观后
廖奔等 《文艺报》1月23日
古老幽兰吐清馨——全国昆剧抢救继承剧目汇演观后
朱家溍 《人民日报》1月26日
观现代黄梅戏《银锁怨》随笔
石 祥 《光明日报》1月29日
《风流寡妇》三人谈
1.《风流寡妇》的现代意义
郭汉城
2.走自己的路
何 为
3.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结晶
——谈评剧《风流寡妇》中吴秋香形象塑造
齐致翔 《戏剧报》2期
川剧《四川好人》演出得失刍议
王冬青 《戏剧与电影》2期
评剧《风流寡妇》的再现与表演
沈 尧 《剧本》3月号
戏曲舞台的新追求
廖 奔 《剧本》3月号
川剧《四川好人》
丁扬忠 《戏剧》春季号
令你发笑,让你心酸
——豫剧《石头梦》观后
王世勋 《戏曲艺术》1期
《私情记》小札
——余老四与张二妹琐谈
刘永濂 《黄梅戏艺术》1期
用革新精神创造戏曲艺术形象
——范钧宏戏曲创作的启示
安 葵 《光明日报》3月4日
真正创造者不愿浇铸艺术样板
——魏明伦剧作意义及其他
余秋雨 《人民日报》3月22日
古树新蕊
——婺剧《白蛇传》的启示
黄宗江 《人民日报》3月23日
民族文化精神的恢宏再现
——评京剧《康熙大帝》
孙 浩 《剧本》4月号
郑怀兴的个性
王评章 《新剧本》2期
试论魏明伦剧作的悲剧美
张云初 《戏剧评论》2期
神话复兴与《月祭》
吴保和 《上海艺术家》2期
《山鬼》创作艺术谈:
1.《山鬼》创作心境 盛和煜
2.《山鬼》导演断想 陶先露
3.我呼唤——屈原!王永光
4.我对杜若子的理解 朱光
5.音乐:个性的追求 王湘强
6.山鬼·九头鸟 曾泽强
《剧海》2期
老而弥鲜的嘉陵古葩
——评《川北灯戏》
文雍等 《四川戏剧》2期
他,作了一个非常荒诞的梦
——魏明伦和他的《潘金莲》
周禄正 《当代戏剧》2期
求索者的足迹
——杨克忍剧作初探
靳世泰等 《当代戏剧》2期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山鬼》画外音
盛和煜 《剧本》5月号
“魏明伦现象”——现代意识的戏曲文化现象
——“魏明伦剧作讨论会”纪要
张云初 《剧本》5月号
我看川剧《张大千》
叶浅予 《文艺报》5月14日
论新时期的新编古代戏
孟繁树 《戏剧》夏季号
潮剧《张春郎削发》的艺术魅力
华永建 许实铭 《戏曲艺术》2期
自贡的记忆
——魏明伦作品讨论会拾零
江 农 《新剧本》3期
一支招魂曲满台家国情
——评川剧《张大千》
赵 寻 《戏剧评论》3期
热泪频挥谢内江
——看川剧《张大千》后记
蒋健兰 刘乃崇 《戏剧评论》3期
谈曲润海改编的传统剧
李 言 《戏友》2期
郑怀兴剧作论
田涧菁 《福建戏剧》3期
笑声里的艺术求索
——吴国豪现代喜剧创作漫谈
陈毅达 《福建戏剧》3期
南词剧团现代戏创作巡览
景 辉 《福建戏剧》3期
《换魂记》五人谈[龚曙光、贺立华、谭源材、侯林、陈炎]
《戏剧丛刊》3期
孟超及其剧作“李慧娘” ——纪念孟超逝世12周年
欣 荣 《戏剧丛刊》3期
中国地方戏曲展的回顾与展望
(港)梁沛锦 《粤剧研究》2期
马樱花红耀云岭
——楚雄州剧作述评
黎 方 《云南戏剧》3期
完善“多元统一”格局的新收获
——近期戏曲优秀剧作试析
吴乾浩 《剧本》8月号
谈马少波剧作中的丑角
钮 骠 《戏剧评论》4期
人生价值的探索
——评王景贤同志的剧作《颠倒乾坤》和《高平关》
胡天成 《福建戏剧》4期
把艺术笔触伸向人物意识的深层
——评历史剧《戒子恨》
郭学信 《戏剧丛刊》4期
试谈黄天霸戏的整理和改编
何 丽 《戏剧丛刊》4期
现代意识在地方戏曲艺术中的觉醒
——湖南观戏记
叶 林 《剧海》4期
关于《包公轶事》的对话
刘建华 赵国蔺 《戏友》3期
关于“魏明伦现象”的对话
张云初 《戏剧文学》9期
跃向更高的审美层次
——论新时期江苏滑稽戏及其嬗变
蒋柏连 《艺术百家》3期
《范进中举》
1.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傅晓航
2.历史于现实的启迪 陈 牧
3.河北梆子《范进中举》的理论价值 牧 相
4.小说改编中的谋篇立意 吴乾浩
5.对传统戏曲形态的突破 熊澄宇
6.看《范进中举》的料想 宋铁铮
7.戏曲导演构思中的形象塑造 王泰来
《戏剧评论》5期
中国戏曲学会探索性戏曲讨论会综述
孙永和 《戏剧丛刊》5期
谈马少波同志《西厢记》的改编与排练实践
傅雪漪 《戏剧丛刊》5期
试论吴祖光戏曲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宋红兴 《戏曲艺术》4期
地方戏,中国戏曲的希望
——滑稽戏《土裁缝与洋小姐》观后
刘 平 《戏剧评论》6期
《向老三招婿》的喜剧性
沈 尧 《戏剧评论》6期
《向老三招婿》的悲剧意识
关 林 《戏剧评论》6期
表现与再现 继承与创新
金保国 《戏剧评论》6期
自我与角色之间
——扮演向老三的体会
赵东汉 《戏剧评论》6期
难能可贵
胡世均 《戏剧评论》6期
巧妙的喜剧构思
仇英俊 《戏剧评论》6期
戏曲现代审美意向的探寻
艾治国 《戏友》4月
推开一道道沉重的大门
高 江 《戏友》4月
莆仙戏《珍珠衫》印象
——兼与作者论剧
宋光祖 《福建戏剧》6期
贾殿彬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宋文治 《戏剧丛刊》6期
谈少数民族题材戏曲创作
谭志湘 《民族艺术》4期
一首浪漫的梦幻曲
胡耀池 《云南戏剧》6期
湘剧《山鬼》的探索
沈 尧 《人民日报》12月6日
说萧太后
——评剧《契丹魂》观后
曲六乙等 《光明日报》1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