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戏剧战线上的英雄们

本刊记者

  文教战线上六千多名祖国英雄儿女聚集在首都的人民大会堂,举行建国以来空前盛大的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設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这是一次适应国际国内大好形势的要求,对当前我国文化革命高潮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次总检阅。

  值得我们戏剧界欢欣鼓舞的是,在六千多名的英雄儿女当中,戏剧方面有二百五十二个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代表和特邀代表。这些代表中,有老戏剧家,也有年青的戏剧工作者;有剧作家,也有导演、演员、戏剧音乐工作者和舞台美术工作者;有专业戏剧工作者,也有业余戏剧工作者。他們代表了全国二十几万的专业戏剧工作者和几千万的业余戏剧工作者,来到北京向党中央、向毛主席汇报他們在戏剧战线上创造的光辉成就和宝贵的经验。

  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的二百五十二个戏剧方面的代表,是全国广大专业与业余戏剧工作者当中涌现出来的标兵,是戏剧界在我国文化革命高潮中出现的二百五十二面光荣的红旗。它們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剧工作取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就。这个成就的取得,首先要归功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同时这也是二百五十二名标兵和全国的戏剧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成果。建国以来,戏时界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毛主席所指出的方向前进;努力改造思想,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向一切资产阶级思想和修正主义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贯彻执行党的文艺为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戏剧工作中坚持两条腿走路和坚持群众路线;特别是1958年以来,他们在工农业大跃进形势的带动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掀起了戏剧工作空前的大跃进,作出了巨大的成绩。这二百五十二名代表在戏剧运动中起了先进的作用和骨干的作用,他們在坚决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方面,是全体戏剧工作者的楷模。他们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我們戏剧界的光荣和骄傲!

    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和劳动人民相结合

  劳动,特别是从事体力劳动,在我国人民中间已成为光荣的风尚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伟大的文化革命,实行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知识分子如果不参加体力劳动,就难于和工农兵群众紧密结合,就难于彻底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級的世界观。我们戏剧工作者的大多数都热情地响应了党的号召,迎接了这个革命的锻炼。

  从参加文教群英会的许多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的戏剧团体自大跃进以来,有的采取了定期下放劳动锻炼的制度,有许多剧团采取了在巡迥演出中,做到“演到哪里,劳动到那里”的办法;群众夸赞这些剧团为“既是宣传大军,又是劳动大军”。这里让我们来举两个例子: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庐江演出时,数九寒天,主要演员严凤英和全团演职员们,裤脚一卷就下塘挑泥,农民反映:“七仙女脱鞋下泥塘,秋后千斤有保障。”他们在桐城演出当中,正逢百日大旱,全国开赴抗旱前线,一面参加抗旱,一面为抗旱大军演出,连续战斗两个月之久,还提出“天不下雨不回剧场”的响亮口号。战斗热情十分高昂。杨胜(福建省龙溪专区木偶剧团团长、著名木偶戏老艺人)在下乡演出中,发动全体演员参加生产劳动,带头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一次到了佛曇,当地生产任务很紧,杨胜当即决定暂停演出,并立即带动大家参加挑上修水利;又如在石榴等地,当地正在播种花生,杨胜带动剧团全体同志早晨三点钟就下地劳动,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赞扬。此外,像参加大会的梁一鸣(哈尔滨市京剧团演员)和徐桂芳(上海市人民淮剧团演员)都是五十岁左右的年老同志,他们在劳动中也干得很出色,不比年青人差。

  执行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这一个方针的过程中是会有斗争的。特别是对于知识分子劳动化,在剧团里有些知识分子在情绪上就会有抵触。他們以“上山下乡巡廻演出中,参加劳动,会影响艺术质量的提高”为借口,拒绝思想改造。通过这些先进单位的和先进工作者的实践,证明了参加体力劳动,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一条真正的又红又专的道路。它不仅能改造知识分子的世界观,而且参加了劳动实践,使演员亲自体验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积累了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从而也提高了表演的艺术质量。湖南省浏阳县花鼓戏剧团有一个演员。过去不会演现代戏,自己常常苦恼,想不干了。她经过下乡演出和劳动锻炼之后,熟悉了农村生活,提高了思想认识,就逐渐成为剧团的优秀演员了。辽宁省建昌县评剧团有一个老旦演员,在上演《母女俩》时,观众反映:不像老太太。后来她在农村里专找有老太太的地方住,主动帮助老太太干活,随时观察老太太的言行举动。以后,她在演出《苦菜花》时,观众就说她扮演老太太比以前进步了。这个剧团的演员们在农村里学会了棉花的整枝打杈,拾粪倒粪,担筐挑水,所以他們排演的《棉花姑娘》,很有生活气息,表演得很真实,演员们深有感慨地说:“若不是下农村锻炼,排现代剧不定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呢。”

  这些事实说明了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同时又有力地反驳了那些反对演员下乡演出和参加体力劳动,实质上是反对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错误论调。

  把戏送到工厂农村部队

  大战水利意气豪,风流人物数今朝; 

  剧团唱戏鼓干劲,竞赛浪头万丈高。

  这是江西赣县采茶剧团在大石盘水库工地演出《王大妈上工地》等剧后,由于鼓舞了民工们的劳动热情,工地党委石书记以激动的心情唱出来的一首歌。这首歌不仅表扬赣县采茶剧团为农民服务的热情,而且是各个剧团上山下乡、送戏上门的生动写照。大跃进以来,戏剧工作者上山下乡、下厂矿、下连队,把戏送到生产第一线,及时地鼓舞工农兵群众的生产情绪,已在我国各戏剧团体中蔚为风气。而这次参加文教群英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铁路局文工团、四川省凉山彝簇自治州文工团、黑龙江省木偶皮影实验剧团皮影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马戏团、中国铁道艺术剧院、中国煤矿文工团、江苏省吴江县友好锡剧团、宁夏地方国营宁朔秦剧团、江西省赣县采茶剧团、福建省蒲城县赣剧团、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河北省唐山市皮影社、湖南省益阳市花鼓戏剧团、广西僮族自治区梧州市实践粤剧团、湖南省浏阳县花鼓戏剧团、辽宁省鞍山市话剧团、陕西省西安市越剧团等先进单位和胡漱芳(重庆市川剧院主要演员)、郭西珠(福州市闽剧院一团主要演员)、高盛麟(武汉市京剧团副团长)、紅线女(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邓筱兰(江西省采茶剧团团长)、张正芳(安东市京剧团主要演员)等先进工作者,在这方面更是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这些剧团的足迹遍及我国各个生产战线。大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福建前沿的小岛上、白雪皑皑的天山南北和四季如夏的海南岛,都可以听見他們嘹亮的歌声和看到他们翻翻的舞姿。哪里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者,他们就毫不犹疑地到那里去。任何困难、艰苦在他们坚决为工农兵服务的热情面前都冰融雪消。河北省丰宁县河北梆子剧团在上山下乡演出中,就豪迈地提出“志坚不怕山高路远,心热何惧地冻天寒”的口号。他们在塞外,七年如一日,从冬到夏,迎风冒雪在深山草原地区演出。他们在赴西兴高地演出的时候,正值严寒季节,壩上雪深达三、四尺,行路艰难,年壮的演员为后行者在前面扒雪开路,終于到达了当地民谚形容的“天下十三省,唯有独石冷;有了西兴地,独石不显冷”的西兴高地。这里海拔两千公尺,空气稀薄。他们不顾这些困难,到了演出地点,立即用石头垒起舞台,给群众演出,受到山区农民的热烈欢迎。临走时社员们恋恋不舍,感激地说:“这个戏台我们要万古千秋地保存下来,因为这是丰宁剧团给我们搭成的第一个戏台。”辗转在天山南北辽阔土地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剧团十年如一日地深入部队、农村演出。有一次在伊宁惠远山地区巡回演出,当地多年没看戏的老乡兴高彩烈地骑着马坐着车从老远的地方赶来看戏。当晚恰遇寒流过境;气温降低到零下三十度。当地没有较大的房子可以演出,观众又坚决要看。剧团领导研究了这个情况,决定架越野火在露天演出。当时一千多观众和演员一起拾木柴。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霎时火光冲天照亮了大地。演员在火光下摆开场面,大显身手,甚至忘掉寒冷,光着磅子在凹凸不平的雪地上,扑跌翻打;乐队人员虽然脚手僵硬,也在愉快地演奏。他們在鳥苏人民公社演出时,刮起了大风,仅有的一架小发电机发生了故障,一时难以修复,大伙就集中全团所有的手电筒给舞台照明,坚持演出,乐队也摸着黑继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演出效果。辽宁省安东市评剧团在抚顺演出,白天和工人一起参加夺煤大战,晚上坚持演出,演职员还到三四百米深的井下进行慰问演出,带水给工人喝。工人紛紛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回答剧团的慰问,回答党的关怀,他們每一班都超额完成任务,有的一个班超产三、四百吨。演员们的演出推动了生产,工人們的生产干劲又鼓舞了演员要去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上山下乡巡回演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当然没有大城市的好。但是,条件越差,演员们的干劲越大,情绪越高。工作再累,身体再疲倦,只要他们想到群众多么渴望能看到他們的演出,听到他们的歌声,他們便混身是力量,坚决克服各种困难去为群众演出更多更好的戏。童芷苓(上海京剧院主要演虽)今年曾赴西北慰问演出,那边气候差,演出多,流动频繁,工作比较艰苦。特别是在柴达木盆地,一连三天的长途行军之后,取了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原,气压很低,童芷苓却始终愉快地坚持工作,没有停演过一场。筱爱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主要演员)在福建前线看到战士们忘我的英雄气概,使她的心貼近了战士们的心,很多事都能从战士们的思想感情去体会。比如她不怕疲劳,演出时精神抖擞,別人问她哪儿来的这股劲,她说:“我們来为战士们演出,要使他們看到我們—个个像生龙活虎似的,他們看戏才能安心。不能把自己的疲劳来增加战士們的精神負担。他們要是知道了,一定不肯让我們演出,那我們就不能为他們服务了。”

  演員们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热情,不仅表現在把戏送进车间、送到田头、送到兵营里去,他们还想尽办法深入到群众中去,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和他們交朋友,并为他們做各种事情。哪怕是为工农兵辞众做一点一滴的事情,他们都感到无上的光荣。蔡秀云(沈阳评剧院演员),今年去沈盘运河工地慰问,深入连队和工地,仅三天时间,就给战士們缝洗衣服一百余件,还带装在后台缝补。王曼苓(长春市評剧团青年演员)去年到福建前线慰問的时候,也表現了同样的热情。她利用每分钟时間为战士們縫洗衣服。有时白天沒有时间,就晚上干。領导上为了照顾她休息,把电門给关了,可是一转身,她又打开手电缝了起来。她还经常深入伙房和前沿坑道为战士們讲工农业大跃进的情景,从大炼钢铁讲到人民公社,战土们听得津津有味,部队首长称她为“小政治委员”。

  由于剧团不畏艰苦地把戏送上門,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使剧团和群众的关系更密切了。群众听說丰宁河北梆子剧团要来,村里早就在墙上貼满了大幅标語,清扫了街道,准备好干净的房子,还备了水果;待如亲人。河北省管道峪的绿化大军说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真像当年八路军的文工团。可以說我们今天的剧团都继承并发扬了优良的革命传統,几乎所有的剧团都被工农群众亲切地称为“我們自己的剧团”,这說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成绩,工农同志給了我們极高的褒奖。“我們自己的剧团”这对我們戏剧工作者来說,是多么光荣而值得自豪的称呼啊!

  用两条腿走路,登上戏剧艺术高峰

  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針,像春天的阳光和雨露,使戏剧的大花园里,百花怒放,爭姘斗艳,呈現出一片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建国十年来,由于全国戏曲工作者的努力,发掘和新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达三百六十七种。各戏曲剧团挖掘出来的传統剧目更是数以万计。这是十年来戏曲工作的巨大成就。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的福建省仙游县鯉声剧团几年来发掘的莆仙戏传統剧目就有二百五十六本,经过整理演出的有五十八个;发掘出来的音乐曲牌有六百四十五支、传统表演科步有九百六十四种、脸谱有二百二十三个。許多解放前被反动統治阶級摧残得濒临绝灭的古老剧种,解放后,在党的扶植下得到繁荣昌盛。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的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小百花剧团和河北省青年跃进剧团是河北梆子的古树新枝。它們集中反映了我国一切古老剧种的新生和发展。

  各个剧团用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对传統剧目进行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整理改编工作,在舞台上出現了大批为广大观众所欢迎的优秀传統剧目。像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去年国庆在北京上演、并已拍成电影的莆仙戏《团圓之后》,便是近年来整理出来的不可多得的优秀传統剧目。广西僮族自治区柳州市《刘三姐》创作组的整理创作工作,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績。

  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的四川省成都市川剧院青年川剧团的同志们也彻底地冲破了右傾保守思想的障碍,大力发掘、继承、革新川剧的传統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成绩。他們去年在重点加工修改、排练《白蛇传》的时候,在剧本主题思想上着重突出了封建社会中人民和統治者的不可调和的阶級矛盾,突出了白蛇的顽强斗爭性,把白蛇、许仙、青儿的性格改得更加鲜明統一,也加强了神话色彩。青年演員经过集中訓练,不少人在短期内掌握了久已失传的优秀表演艺术和舞台绝技。如《扯符吊打》一场中的吊打王道灵的“式口”;白蛇的“倒卷椅子”;《板楼》一场中白蛇的“飞耳帐”;其它如“托举”、“踢慧眼”、“钻火圈”和“变脸”等绝技,不但紧密地結合了剧情,表現了人物性格,而且在技巧上也赶上了前辈艺术家的水平。在音乐方面也运用了低音乐器和大合唱,以烘托戏中的战斗气氛。

  在“推陈出新”工作上有成績的先进单位还有:保定市老调剧团、云南省花灯剧团等;先进工作者还有:贾桂林(山西省晋北专区北路梆子剧团副团长),王桂林(齐齐哈尔市京剧团副团长),关鹔鹴(云南省京剧团主要演员)等。

  参加群英会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积极创作和演出反映社会主义群众时代的現代剧目方面,表現了他们可貴的政治热情。这些剧目大都配合了当前的政治运动,充分发挥了文艺为经济建設服务的作用。其中有很多是塑造了工人阶級英雄人物形象,充满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大跃进以来,许多戏曲剧团对编演現代剧目作了重大的努力。他們批判了戏曲难于表現現代生活、現代剧目不卖座等保守思想和资产阶級的观点;打破迷信,发动群众,大搞创作。湖南省湘剧院过去要演现代戏,照例要靠院外作家写剧本。現在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采取演員、工农群众和領导三結合的方法,创作出反映現代生活的大型湘剧《祝融峰上红旗飘》。在他们带动下,省里的其它戏曲剧团也紛紛创作了许多现代剧目。湖南省湘剧院成了湖南省戏曲团体中的标兵。湖北省宜昌市京剧团1950年到現在,先后演出了《血泪仇》《白毛女》《王孝和》《紅色风暴》等四十三个現代剧。去年全团职員創作了三十七个现代戏,其中大型現代戏《茶山七仙女》已成了湖北省舞台上的一面紅旗。《茶山七仙女》创造性地运用京剧传统艺术表現鄂西茶山七个女社員的斗争生活,表現了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人物,內容和形式处理得比较和谐。

  在创作和演出反映社会主义群众时代的剧目,积极配合政治任务方面的先进工作者也不少,如萧兰魁(桂林市桂剧团团长)、托克他逊·具马拜(新疆塔城镇人民公社业余文艺工作者)、田彩珍(石家庄市衡水县官道李公社西沙疙瘩生产队业余剧团青年演員)、王有福(甘肃省靜宁县剧团团长)、李俊英(内蒙呼和浩特市桃花公社业余剧团团长)等;此外,贵州省大方县长石人民公社业余文工团,青海省民和县川口公社业余文工团、青海省大通县朔北人民公社代同庄中心俱乐部、湖北省枣阳县鹿头人民公社金星一队业余文工团、武汉市第一商业局业余话剧团等先进单位,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成绩。

  许多话剧团体都利用了話剧艺术更便于反映現代生活的条件,创作和演出了许多“回忆革命史,歌頌大跃进”的优秀剧目。他们在工农业大跃进的形势带动下,依靠党的领导,采取发动团内群众和专业作家相结合的方式,大搞创作运动。像哈尔滨话剧院、沈阳市话剧团、鞍山市话剧团、营口市文工团、抚顺市话剧团、內蒙古话剧团、河北省话剧团、江苏省话剧团、山东省话剧团、武汉人民艺术剧院話剧团、中国铁道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等先进单位,都创作出了优秀的剧目,受到群众欢迎,改变了过去长期向外伸手要剧本的状况。中国人民解放軍前线话剧团在組织干部进行创作方面,更是取得了经验和成绩。他们十年来在部队党委、首长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配合部队保卫与参加社会主义建設、提高部队军政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任务,先后创作了许多反映革命斗爭、描写英雄人物的現代题材的剧本。像《东进序曲》《烈火紅心》《杨根思》《东海最前线》《青春之歌》等大型话剧,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

   为戏剧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人

  林枫同志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作的关于《大搞文化革命,实現工农群众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报告中,提到“有些資产阶級教育家曾经主张限制教育的发展,他们提出了“只许国家办学’,‘只许办一种学校’,‘只许专家办学’等等主张。还有一些人,虽然他们也主张发展教育,但却坚持走一条少慢差费的路线,强调所谓“正規”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不去提倡,甚至不容许群众在教育工作方面大胆创造和不断革新。”在戏剧教育中同样也存在林枫同志提到的两条路线的斗爭。福建省龙溪专区艺术学校开始筹办时期,首先碰到的就是一场无产阶級办学观点和资产阶級办学观点的斗爭。不少教职員工认为:“沒钱,沒人,沒校舍,怎么办学校”;也有些学生看到校舍破旧,教室宿舍不分,睡的是门板统铺,以学习民间艺术为主,乐器要自己带,老艺人当教师,于是大失所望。在組织师生参加生产劳动过程中,又遇到了資产阶級思想观点的抵抗,说什么“艺术教育无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要劳动何必逃学校,在农村劳动还有工分领”等等。学校坚决按照党委的指示,坚持政治挂帅,反复进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的教育,提高师生觉悟,学校才逐步走上正轨。为了切实贯彻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們把劳动锻炼列为正式課程和比常的制度,通过思想教育和劳动锻炼,学生普遍养成勤工俭学、勤学苦练的优良品德。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終坚持白手起家、勤俭办学的方针。创办时期,除了一座旧房子外,教学上的设备一无所有,困难很多。但是,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終于冲破了重重难关,用师生自己的双手,改装房子当教室,利用門板、招牌搭床鋪;教室不够用,就化整为零,合零为整,室內上課和室外活动相結合,理论課和技术课穿插进行;走廊当排练场,楼底下办工厂;一切用具能代就代,能借就借。同时还开荒种地,办起了木工厂、乐器厂、刺绣厂、缝纫厂和美术服务部,作为师生的生产基地。两年来逐步以生产收入养校,爭取自给。龙溪专区艺术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无产阶級教育方针战胜资产阶級教育方针的过程。

  除了大办戏剧学校以外,各个戏剧团体也极其重视对青少年演員的培养,党对他們关心备至,培养他們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并给他们艺术实践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机会。广西梧州市实践粤剧团在1958年只用二十元办起的戏剧班,现在已有十多人能担任主要角色。他們演出的《百鸟衣》《双结缘》《刘三姐》等重点剧目,达到了剧团主要演員的水平。一个十七岁的小演員被观众赞为“小紅线女”。河北省邯郸两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青少年演员。这些青少年演员不仅思想进步,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他們演出的《穆桂英挂帅》等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摄成了电影。许多人夸这些孩子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后起之秀”。东风剧团高速度培养出青少年演员的事实,又一次给右倾机会主义者污蔑戏曲事业“后继无人”的謬论,以有力的駁斥。 

  许多青年演员在党的教育下,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勤学苦练,决心攀登艺术高峰。如刘玉珍(貴阳市黔剧团青年演员),在练功中就表現了刻苦的精神。因为她缺少基本功训练,腰弯不下来,她就用绳子拴起来下腰,不分白天黑夜,都坚持练习。在炎热的季节,她一面吃清凉药,一面坚持练“跪步”,膝盖磨破了都不吭气。她的讖谱能力差,但两年来老师设计的所有唱腔,她都用自己的符号端端正正地记在日記本上。颜珍德(湖北省天门县天沔花鼓剧团青年演员),天不亮就起床练功,晚上躺在床上全身疼痛,她就暗暗地咬着牙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去年她生病,经领导再三劝说才住医院,但住院期间仍每天走台步,吊嗓子,练道白,看书报。省里举行第三届戏剧会演时,她的身体还没有复原,但她积极争取参加观摩,最后终于得到领导批准,带药出院参加了会演,学习到很多东西。由于她的表演有了提高,因此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只要她有几天沒有演出,观众就要打听:“小颜哪里去了?”“该不是病了吧!”麻彩楼(安徽省安庆专区黄梅剧团青年演员)编的四句话,可以表达所有青年演员钻研业务的心情,那就是:“读台词我赶早歇晚,体会角色我吃不下饭;哪个晚上我没有作梦?哪个梦不同剧中人往来?”

  同时,各剧团也都提倡“教学相长”和“尊师爱徒”,发动老艺人带徒弟,帮助青年人成长。老艺人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他们对青年人爱护备至。李五仂(江西省宜黄戏剧团老艺人)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了。解放前的数十年来,他一直过着有一餐没一顿的半饥不饱、穷愁潦倒的生活;解放后,他被政府请去协助筹办宜黄戏演员训练班。宜黄戏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二黄”腔的前身,在我国戏曲声腔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可是已有四十年没有班社的演出活动了。正如李五仂老师傅说的:“没有共产党、毛主席,今天哪里还会有宜黄戏。”他起初一肩担负了宜黄戏的挖掘和教学工作,后来又到处罗致流散老艺人来训练班协助教学。三年来,单是他个人口传纪录下来的剧本就已达一百余本。他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有过现在这样温暖、愉快的生活。我只要想起了共产党、毛主席,我浑身都是劲!”他教孩子们学戏,不遗余力,还十分爱护孩子们。碰到学员生病了,他就把自己的鸡蛋、白糖、猪肉等东西送给生病的孩子吃。他对年龄小的孩子,更是照顾得特别周到,把被子单薄的孩子带到自己的床上去睡,还经常半夜起来为孩子们盖被子,生怕他們受凉生病。

  培养青年一代的工作,中年演员们也都争先恐后地去做。陈书舫(成都市川剧院主要演员)经常在早上六点多钟提前起床,或在演完夜戏后给学生排戏,甚至出外时在火车上、汽车上都主动地抓紧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既教戏,又教人,使这些青年演员在政治上、艺术上都得到迅速提高。许多青年演员反映:“陈老师教戏比我们学戏的人还主动。”陈书舫在担任成都市戏剧学校教师的工作中,最初由于学校刚刚创办,条件较差,因此曾有部分学生和个别教师不安心,她知道后就首先搬到学校去住下,带动大家一起办好学校。她改革教戏方法,十一天时间内就完成了原订一个月的教学任务,演出效果还超过过去花一年多时间教出来的水平。筱爱琴在每次演出《星星之火》后,下场来都要对饰演小珍子的青年演员提出优缺点,并帮助改进。今年,筱爱琴去广州演出,临出发当天,她还放弃休息,赶到剧团为留沪参加青年会演的青年们排戏。青年们送她上火车,路上,她还不断地在说戏,直到火车开动才停止。她说:“我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我应该根据党的精神,尽一切可能去帮助青年人成长。因为社会主义需要他们!”

  参加这次文教群英会的先进单位中,有不少是对培养新生力量的工作做得有成绩的,如:中国京剧院四团、河北省青年跃进剧团、天津市小百花剧团、江西省戏曲学校、长沙市文工团等。先进工作者中还有毛庆来(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教师)、张福梅(湖南省湘剧院主要演员)、韩俊卿(天津市河北梆子剧院副院长)等同志,也表现了对青年一代培养工作的高度热情。

     一切胜利都是毛主席光辉思想的胜利

  “葵花向太阳,一心向着党”,这是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的同志们经过了两条道路的大辩论,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之后,每个人心情舒畅,由衷地发出来的心声。可以说,这两句话概括了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的二百五十二个代表的感情。每个代表的进步和工作中的成绩,都离不开党的亲切教导。党指到哪里,他们战斗到那里;毛主席的思想紅旗插到哪里,那里就出现胜利。一切成绩归功于党,一切胜利都是毛主席光辉思想的胜利。目前,学习毛主席著作已经在各个剧团掀起了炽热的高潮。河北省保定市老调剧团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中,按七十多名青年演职员的统计,自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论文艺》等书籍达一百八十余册。湖南省长沙市文工团不少同志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后说:“毛主席著作照亮了我们的心。”毛主席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推动一切工作的力量。全国专业和业余的戏剧工作者正在更加努力地用毛主席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彻底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团结得更紧,干劲鼓得更足,把我国的文化革命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我们相信,在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耀下,戏剧界的这二百五十二面红旗将发出更加鲜艳的异彩,全国戏剧界一定会出现一片更加鲜艳更加壮观的红旗的海洋。

来源:中国戏剧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