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为鼓励创作热情和表彰剧作者的辛勤劳动,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评奖授奖大会,于五月十七日上午在北京首都剧场举行。
这是我国两年来戏剧创作的一次检阅,象这种大规模的戏剧评奖活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这次评选出的优秀剧本,或反映现实,或描绘历史,虽取材各异,风格有别,但作者敢于揭示矛盾,针砭时弊,歌颂新人物,以热情的笔触涉及当今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关注、所探求的某些问题。正是这样一批创作,汇成了戏剧战线上的一股洪流。
邓力群、朱穆之、周扬、夏衍、阳翰笙、贺敬之、周巍峙、刘白羽、张光年、冯牧、张庚、吴雪、赵寻、马彦祥、金山、李伯钊、胡可、刘厚生、凤子等到会祝贺,并向七十二个剧本作者颁发了奖状。
周巍峙、阳翰笙在授奖大会上讲了话。他们勉励剧作家树立新的戏剧道德观念,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忠诚赞美者,以自己的作品去鼓舞正在为实现“四化”而努力奋斗的人们。
二十五岁的剧作者颜海平用充满激情的发言,表达了全体获奖者的心愿:我们要“更深入地生活,更深沉地思索,更勤奋地写作;将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养育我们的人民”。
获奖剧本名单如下(括号内为作者):
话剧二十五个:《陈毅市长》(沙叶新);《彭大将军》(王德英、靳洪);《北上》(作剧李伯钊,执笔树元、李滨、杨绍明);《平津决战》(刘佳、王颖、胡朋、陈群);《孙中山》(宋平执笔、王旭);《谁是强者》(梁秉堃);《血,总是热的》(宗福先、贺国甫);《灰色王国的黎明》(中杰英);《左邻右舍》(苏叔阳);《初春》(邹维之);《为了幸福,干杯》(水运宪);《分忧》(李景城);《张灯结彩》(宋凤仪执笔、孟瑾);《高粱红了》(李杰);《赵钱孙李》(栗粟、李佩、庞家声);《落凤台》(房纯如、杨舒慧);《天山深处》(李斌奎、唐栋);《战犯》(王永志、刘汉、单戈);《金子》(田芬);《寒丹鸟的秘密》(风眠);《阿Q正传》(原著:鲁迅,编剧:陈白尘);《秦王李世民》(颜海平);《唐太宗与魏征》(李民生、杨志平);《松赞干布》(黄志龙执笔,次仁多吉、洛桑次仁);《詹天佑》(濮思温、刘振烝)。
戏曲二十五个:川剧《四姑娘》(魏明伦);花鼓戏《八品官》(甘征文);淮剧《母与子》(吴海燕、徐根生);莱芜梆子《红柳绿柳》(张彭、王其德、纪根垠);越剧《终身大事》(俞南道、黄光椿);吕剧《张王李赵》(赵象焜);评剧《民警家的“贼”》(刘炎、相源臻、周一仆);评剧《野马》(薛恩厚、刘敏庚);花鼓戏《牛多喜坐轿》(陈芜);采调《喜事》(韦壮凡);评剧《月难圆》(张福先、张惠文);花灯剧《桔乡情》(张林执笔、杜青海);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郭大宇、彭志淦);京剧《正气歌》(马少波);莆仙戏《状元与乞丐》(莆田县编剧小组整理改编,执笔姚清水、祁宗灯);龙江戏《皇亲国戚》(王毅);越剧《汉宫怨》(顾钖东);川剧《易胆大》(魏明伦);川剧《点状元》(汪隆重);黄梅戏《失刑斩》(刘云程);莆仙戏《新亭泪》)郑怀兴);昆剧《唐太宗》(陆兼之、方家骥);秦腔《海瑞驯“虎”》(薛德元、刘克明、杨智);白剧《望夫云》(杨明、陈兴、张继成);粤剧《三脱状元袍》(陈自强)。
滑稽戏二个:《路灯下的宝贝》(王辉荃、姚明德);《我肯嫁给他》(杨欣、洪晖)。
歌剧五个:《同心结》(田川、任萍);《艾力甫—赛乃姆》(艾力·艾则孜);《晋水咽》(寒声);《帕丽扎特》(邱祁、井频);《曼苏尔》(张宗灿)。
小戏十五个:小话剧有《屋外有热流》(马中骏、贾鸿源、瞿新华);《第二小组》(梁星明);《八月十五月儿明》(刘田增);《我们的连长》(陆志坚);《九华里防线》(于宪东);《这里有多好的天空》(石丹);《买电视》(集体创作,马千里执笔);《老虎和熊的故事》(曹起志、赵清)。小戏曲有《王显能》(冯延飞);《陈毅打场》(马同秀);《月照新人》(鲁子荣);《十里香》(薛传文、刘钟、陈华);《万家富》(王永哲、黄克忠、彭良瑞、蒋裕华);《打碗记》(姜邦彦、乐民);《包公赶驴》(王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