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孟姜女传说在壮、侗、毛难、仫佬族中的流传和变异

过伟

  《孟姜女》是广泛流传于汉族地区的四大传说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一传说也流传到壮、侗、毛难、仫佬等少数民族地区。笔者所见到的材料,就有壮师唱本《姜诗》、侗戏脚本《江女万良》、毛难语传说《孟姜女送寒衣》、仫佬族“土拐字”古条歌《孟姜女与范郎》等四种(参见附录)。

  壮、侗、毛难、仫佬四个民族的孟姜女故事,虽然“丈夫死于筑城,孟姜女远途寻夫,找得丈夫尸骨”的骨干情节都还保留,但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形式格律等均有很大的变异。

                       人物形象的变异

  毛难族的孟姜女收工下山,来到榕树下清泉边,见无旁人,就脱衣洗澡,洗罢穿衣时,见躲藏于树上的后生的倒影,在与后生唱歌对话中,探出他是从长城工地逃出来的好心人范纪良,孟姜女就爽朗地说:“跟我回家将息将息吧!”范纪良婉言推辞。但他越推辞,姑娘越缠得紧,又唱:

                   已经看见我的全部身体,
                   何须这样忸忸怩怩?
                   快快跟我回家去,
                   结为一对好夫妻。

  壮族的姜诗,早上到河边挑水,见河边没有人,就脱衣下河洗澡,忽见水中人影,惊呼,逃避征工躲在灌木丛中的万良请求她“莫多讲”,这女主人公同样坦率地向万良表白:“若兄还未有内妻,与我小妹结姻缘。”万良推说家穷,姜诗赠银叫他择日迎娶。

  《古逸丛书》翻刻的日本唐写本《琱玉集》卷十二《感应篇》第四引《杞良妻泣崩城》条中,“起女仲姿浴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在问明情况后,仲姿曰:“请为君妻!”私定终身以后才“遂以状陈父”。这时候的仲姿(即孟姜女)在爱情的表示方面还是很主动的。而当代记录的北京市八达岭的《孟姜女的传说》(张紫晨收集,见《民间文学》1963年第2期)说:孟姜女跟丫环逛花园,见葡萄架下藏着一个人,惊呼,范杞良赶忙声明自己是个逃难人,孟姜女见他是个青年书生,长得挺俊,就跟丫环回报父母,由父母作主,与杞良结为夫妇。在这里,孟姜女与范杞良的结合,是回报父母经父母认可并作主后才实现的。陕西省铜川市的孟姜女传说《烛泪·哭泉》(黄海搜集,见《民间文学》1981年第3期)说:孟姜女开门去菜园浇水,见一个书生靠在园门睡着了,不由吃了一惊。她的声音惊动了书生,范杞良见是菜园主人,急忙施礼。两人一见钟情,相对无言,孟老汉来菜园瞧见了。之后,也由父母作主,孟、范结成夫妇。在这里,也是由父母作主后孟范二人才能结成夫妇。湖南省华容县的孟姜女传说(《华容县的孟姜女》张少雄搜集,见《楚风》1982年第2期)说:孟姜女在后园玩,发现葡萄架下绻宿着一个人,吓得大叫起来。那人连忙爬出来告饶,孟问清情由不知如何是好便禀告孟家父母,孟家把范三郎招为门婿。这里也是禀告家中父母后招为门婿。

  与当代记录的汉族传说里的女主人公相比较,壮、毛难族里的女主人公对待爱情更为大胆、主动,这一点,与一千多年前《琱玉集·感应篇》所记录的还比较相近,而与当代所记录的倒相去较远。探讨其原因,毛难族有“坐夜”,壮族有“歌圩”,青年男女通过唱歌进行公开的社交活动,封建思想的束缚比较浅,恋爱比较自由,姑娘对待爱情的态度比较主动。汉族古代也是这样。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两宋以来,程朱理学封建礼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就在孟姜女形象的变异中反映出来了:八达岭的孟姜女是拘谨羞怯的深房闺秀,毛难族的孟姜女是性格开朗、能歌善唱的种山人;壮族的孟姜女——姜诗性格不如毛难族孟姜女鲜明,却也较八达岭的孟姜女大方、勇敢。

                           故事情节的变异

  侗戏《江女万良》与汉族孟姜女的传说相比较,故事情节有较大的变异。侗族有“吔嘟”的习俗,即一个寨子到另一个寨子集体访问作客,去时带上芦笙队、大歌队、“(口耶)”队和侗戏班子。侗戏演出每天从早到晚八九个小时,而主寨还往往要求客寨连演数天,因此,戏就越演越长。《江女万良》最早编演于1870年左右,是贵州黎平上地平寨扬占表等人编的,可演三天。后来,同寨人扬字英、杨胜模等人又一改再改,可演天数从三天到五天,从五天到七天。为适应这种风习的要求,侗族戏师们根据侗家的社会生活实际所加进去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侗族的民族特色也就越来越浓。于是有江女为了远出寻夫而到鼓楼击鼓聚众,当众求助的情节;有赵金贵之父派家丁刘王伴送江女去州城,半途刘王将江女卖给人贩子,利用江女不懂汉话之便与人贩子讨价还价的情节。至于江女这名字的来由,也另有一段情节:江女原名陆花玉,家住上阳寨。按“女还舅门”的习俗,陆花玉小时便被父母包办许配给表哥,她抗婚投江漂流到下阳寨,为穷渔郎万良救起,结为夫妇并改名为江女。筑城地点和人物关系也有变异:汉族的传说是范杞良被征去修筑万里长城,逼迫孟姜女为妃的是秦始皇;侗戏是下阳寨财主赵金贵谋占江女,勾通官府抓万良去筑州城,逼迫孟姜女为妾的是州官。明代“改土归流”后,侗家苦于流官的盘剥,所以由长城变异为州城,由秦始皇变异为州官,这就是上述变异的原因所在。

  壮族《姜诗》为广西马山民间壮师抄本《二十四孝“欢”唱》第十八篇,是丧礼中演唱的。壮家丧礼,亲友不邀自来,宾客特多,主家常邀请壮师艺人(多兼迷信职业者)唱“师”通霄达旦,既悼念亡人,又娱慰宾客。因此,《姜诗》突出了一个“孝”字。壮师艺人唱罢姜诗找到丈夫尸骨,计拒京官强娶、壮烈殉夫之后,接着唱她夫妇二魂向阎王申诉,阎王让他俩化蛇守母。一对巨蛇守护城门,府官被迫悬赏,老母赶蛇得银,养其天年。……这些情节当然是“画蛇添足”,却也适应丧礼中劝孝慰灵的特定需要。

  仫佬族“古条歌”和侗戏、壮师演唱的场合不同,仫佬族古条歌是在婚礼中唱的。婚礼之夜,上半夜唱恭贺歌及其它杂歌,下半夜便唱“古条歌”(即叙事歌),常唱《孟姜女与范郎》、《梁山伯与祝英台》、《朱买臣》、《水泛天门歌》等。因为是在婚礼中所唱,所以,半职业性的仫佬族歌手便顺应时景突出了一个“情”字。一篇《孟姜女与范郎》古条歌三十六首(七言四句),其中将近一半(十六首)的篇幅就专门抒唱孟姜女“望夫”:

                   燕子知来又知去,
                   我夫知去不知回。

                   月照人影有两个,
                   丢妹丈夫在哪洲?

                   望了一年又一年,
                   望夫望得两眼穿。

                     ……

  仫佬族歌手抒唱孟姜女夫妇之情,既娱宾客,又教新妇,寓教于乐,也是适应于这婚礼之夜的特定唱歌场合的。

  毛难族说唱《孟姜女送衣》既不是在丧礼中叙说,也不是在婚礼中演唱,也就是说没有什么特定场合。所以歌手们在说唱这一故事时,依情顺景,时有增减。下面的这一情节,就是毛难族说唱《孟姜女送衣》所独有的:

  丈夫被抓走以后,孟姜女缝好寒衣,唱着思念丈夫的歌,万里寻夫,边唱边走,来到长城,只见城门一个接着一个,到处都有死人骨头,哪一堆是丈夫的呢?她边哭边找边唱:

                       围绕长城转一周,
                       白骨堆堆叫人愁,
                       哪一堆是范纪良的骨头?
                       请跳进我的衣兜。

  果真有一根骨头跳进了她的衣兜。这是“神来之笔”的绝妙细节。毛难族民间歌手们这一独具匠心的塑造,使得孟姜女这个对爱情纯真而坚贞的艺术形象更加光彩夺目。

                     形式格律的变异

  《孟姜女》是以传说故事和叙事长诗两种形式从汉族地区流传到壮、侗、毛难、仫佬等民族地区的。然而,壮、侗、毛难、仫佬等民族在接受这一故事时,并不是原版照搬,而是根据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按照本民族的诗韵格律进行一番精心的再创作。壮师唱本《姜诗》开头用一首“五言勒脚欢”作为序曲,正歌用“七言欢”;仫佬族古条歌用“七言四句歌”;侗戏用“长短句”;毛难族传说夹叙夹唱,唱词部份用“罗喂歌”和“罗嗨歌”。

  壮族“五言勒脚欢”格律严谨而别致,它们每篇三章,每章四句,每句五言,单句末字与双句首字或中字押头韵或腰韵,第二、三句末字押脚韵,第一章四句分别于第二、三章各重复唱两句,八句唱成十二句。例如:

           叹姜诗行孝,
造车念斋经,
哭万良两声,
动京城皇帝。

           七月入立秋,
雁衔书来报,
叹姜诗行孝,
造车念斋经。

           咬手指出血,
点骨尸得真,
哭万良两声,
动京城皇帝。

  “七言师”格律也谨严,双句押脚韵,单句末字与双句中字押腰韵。例如《姜诗》描写她与万良相遇一段,颇生动而风趣:

             脱衣下河去洗澡,
忽见河里有人影,
姜诗见影忽惊喊,
她跳上岸四处看,
她见影子她又望,
看望四处没有人,
姜诗嘴喊“罢咧罢!
我见河里有人影!”
万良抬头起来看,
姜诗转身正相见,
正讲树影又有头,
正讲人影未见身,
姜诗越看越疑惑……

  “七言师”这种音乐感很强的腰脚韵格律,加上节奏感很强的壮族蜂鼓的击打伴奏,演唱起来非常婉转悠扬,听众无不被这低吟慢唱的旋律所吸引而通宵达旦地静听。

  侗戏有平调、哭板、仙腔三大唱腔,又穿插各地多姿多彩的侗歌,深受侗家喜爱。其唱词兼押脚韵、腰韵、锁韵三种。根据剧情需要,或为抒情诗、或为叙事诗与哲理诗。例如孟姜女抗拒了财主的调戏,同家独自思念亲人时就是这样唱道:

                       东南西北都看见月亮哟,
                       我的亲人你在何方?
                       要能飞上月亮去哟,
                       离得再远也能相望。
                       你那里风霜雨雪苦上苦哟,
                       我这里豺狼虎豹难上难。
                       但愿我俩顶得住哟,
                       双双变燕同来同往。

  侗戏由于格律严谨和谐,音乐委婉动听,侗家不仅连看数天而不生厌,一出侗戏演出过后,其中优美的唱段就会缭绕在侗寨木楼。

  毛难族的传说一般都是夹叙夹唱。毛难族民间歌手们在说唱时,根据故事情节适用了不同情调、不同格律的民歌。例如丈夫被抓走以后,孟姜女边缝寒衣边思念范郎时唱道:

                         春花重吐芳——
                         针线缝衣衫,
                         线短情意长,罗喂!
                         送到长城去,
                         春花重吐芳,罗喂!

  这是“五言罗喂歌”,第四句于开头重唱而突出其意,第二、三句押脚韵,单句末字与双句中字押腰韵,整首唱词充满希望。当孟姜女梦见丈夫受监工的鞭打脚踢,惊醒过来失声痛哭时,邻居听见她低语回肠唱道:

                       天上月亮虽有缺,
                       十五重圆又生光,罗嗨!
                       丈夫千里难回家,
                       家妻相思哭断肠,罗嗨!

  这是“七言罗嗨歌”,二、三句押脚韵,单句末字与双句中字押脚韵,唱词缠绵,旋律凄楚,听了催人泪下。

  遗憾的是,上述例句翻译时都难以保持壮、侗、毛难、仫佬民族语言的音韵而减少了原诗的韵味。

  总起来讲,孟姜女传说在壮、侗、毛难、仫佬等民族中的流传及其变异,这是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壮、侗、毛难、仫佬等民族的歌手们根据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现实以及在本民族生活现实中所形成的世界观、艺术观、美学观,对原传说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加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完全民族化了的艺术新作。

  为了进一步探讨,谨将壮、侗、毛难、仫佬四族关于《孟姜女》传说的资料附录于后,奉献给各族同志们。关于孟姜女传说的研究,顾颉刚、钟敬文等前辈学者已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兄弟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开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因此,不惮浅陋,抛砖引玉,并殷切希望各兄弟民族的同志将有关的材料发掘记录起来,把各人的研究成果汇拢,群策群力,孜孜不倦,使《孟姜女传说》的研究,开出更芬芳的花朵,更丰硕的果实。

  1981年10月初稿

  1983年2月三稿

【附录一】  毛难族传说:《孟姜女送衣》

  流传地区:  广西环江下南、中南、上南

  搜集地点:  环江上南松所屯

  口  述:  谭通汉奶(65岁毛难族女歌手)

  搜集翻译:  蒙国荣(毛难族)

  搜集时间:  1980年

  从前,有一个大姑娘,名叫孟姜女,村里和她一样年纪的姑娘大都结了婚,她却老守在家里。妈妈很着急多次催她,不知她心里有什么打算,总是说:“现在不忙。”

  后来,在一个大热天的中午,孟姜女从地里做活路回来走到山脚的大榕树下,拿花竹帽来扇风歇凉。榕树下有一口洞,一对鸳鸯在水上戏游,见孟姜女到来扑起翅膀飞走了。孟姜女见氵闷水透底清澈就脱下衣裳洗了一个爽快的全身澡。当她冼完澡穿好衣裳的时候忽然瞥见水底映出一副漂亮的后生哥的脸,一下把她羞得面颊绯红。要躲已经迟了,她索性唱起一首歌:

                         来到清清的氵闷里洗身,
                         瞧见水底有个人影,
                         仰头朝上望一望,
                         谁在树上笑盈盈?

  这时,坐在树桠上的后生哥才正面看清了孟姜女的脸形,被她一双秋水灵灵的眼睛扫得全身发痒,心里一时涌上一首歌,他这样对答:

           修长城累坏了我的身,
偷偷来到这大树上歇息,
告诉阿妹你要遮瞒好,
刚才的事千万莫向众人告知。

  唱完,后生哥“扑”的一声跳了下来。两个对眼相望都羞答答的不知从哪里说起。沉默好久孟姜女才开声探问:“你是哪村的人?来这里做什么?”后生哥说:“我叫范纪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修长城。在那里好多人都累死饿死了,我是从工地上逃跑出来的。”

  从刚才的对歌和对话中,孟姜女探出这是一个好心的人。她说:“跟我回家将息将息吧!”范纪良婉言推辞。他越推辞,孟姜女越缠得紧,又唱:

                         已经看见我的全部身体,
                         何须这样忸忸怩怩,
                         快快跟我回家去,
                         结为一对好夫妻。

  真是“素不相识缘份在,人隔千里也知音。”范纪良被孟姜女的诚挚热情所感动,软了一条痴心和她一路双双回去拜见了老人结成了夫妻。从此,他们双双开山,双双种园,双双唱歌,百般恩爱。可是,花才绽开雪又来!他们刚刚结婚九个月,皇帝就派差官下来把范纪良抓走了。范纪良知道十去九难回,临别的时候凄凉地唱道:

                       当初相逢氵闷水口,
                       一对鸳鸯水中游;
                       相亲相爱恨时短,
                       恩爱如何不到头?

  接着他对妻子说:“我这次去了很难回家,请你缝好衣裳送给我。”没等孟姜女答话,差官就把范纪良抓走了。

  范纪良走后,孟姜女单身独影,想起丈夫就饭水难下。她常常梦见丈夫抬着大石块一步一歪地硬撑上山,梦见他受工头鞭打脚踢,梦见他受冻挨饿……醒来时一串眼泪接着一串眼泪。每到深更半夜,邻居常常听到她凄凉的“罗嗨歌”声:

                       天上月亮虽有缺,
                       十五重圆又生光,罗嗨!
                       丈夫千里难回家,
                       家妻相思哭断肠,罗嗨!

  范纪良走后,孟姜女白天埋头做地里的活路赡养老妈妈,晚上挑灯熬夜给丈夫缝浙衣裳,低声唱着“罗喂歌”:

  春花重吐芳!——
针线缝衣衫,线短情意长,罗喂!
送到长城去,春花重吐芳。罗喂!

  不久,老妈妈得了重病去世了,孟姜女更加孤单。在戴孝期间终于把丈夫的几件衣裳做好了。她决定要到长城去,给范纪良做了一些干粮和衣裳一起包好,拜辞母坟上路了。她走了好多天路上碰到一个人,孟姜女问:

         你去长城还是还乡?
请带我赶路和你同往,
我要把这几件新衣,
送给亲人范纪良。

  这个人原来是个哑子,他“咿咿哑哑”摇头走开了。孟姜女又继续赶路来到一个荒凉的拐弯路口,前面来了一帮黑里麻答的人,吓得她差点魂跌,心里暗暗叫苦:

                 唉呀!在这荒凉的拐弯路口,
                 碰着强盗拦在前头!

  孟姜女没有别的路可以躲开,只得双膝跪下向他们叩头:

                   请让我从这里通过,
                   求众位不要把我杀头。

  众人把孟姜女扶起问明情由惊讶地说:

                   可怜远离家乡走到这里,
                   原来是难友的家妻;
                   去长城就从这大山林里通过,
                   到那里你也难找到他的踪迹。

                   这长城修到几时才完了啊!
                   害得多少人子散妻离!
                   告诉你啊,范纪良已经死了,
                   骨头就堆在城墙里。

  孟姜女一听说丈夫已经身亡,顿时眼前金花乱射一阵发黑昏死过去。众人抢救,她才慢慢醒过来放声痛哭。大家都劝她返回家乡,但是她一定要去到长城把丈夫的骨头拣回来。

  不知渡过了多少河翻了多少山,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她沿着长城走,只见城门一个接着一个,到处都有死人骨头,哪一堆是丈夫的呢?孟姜女边哭边唱:

                       围绕长城持一周,
                       白骨堆堆叫人愁,
                       哪一堆是范纪良的骨头?
                       请跳进我的衣兜。

   她唱着走着,走着唱着,果真有一根骨头跳进她的衣兜。孟姜女忙解开包袱用新衣裳把它裹好紧紧抱在怀里恸哭一场:

                       跋涉千里到长城,
                       一步一重思念心,
                       恩爱夫妻何处去?
                       只见白骨不见人!……

  那时正值皇帝出巡,他看见孟姜女长得漂亮过人,心生恶念一定要娶她为妻,几次派人来说亲。孟姜女对皇帝说:

             你若真要娶我为妻,
有个条件看你依不依?
这是我丈夫范纪良的骨头,
先给他举行隆重葬礼。

             选一座高山作坟地
要三块料石垫墓基,
背靠南山东临海,
面朝北斗不偏离。

             买一束好香给我点,
做一套孝服给我披,
烧一锅桐油未祭奠,
你跟在后面把灯提。

  皇帝但求得到美人,不顾什么羞耻一概答应,立即派人照办。砌好了坟墓安葬了范纪良的骨头,孟姜女就披孝衣上香。皇帝亲自提灯烧油锅。这时,孟姜女隐隐约约看见范纪良从油锅里慢慢站出来,她立即跃身跳起,跳进滚沸的油锅。接着,一对美丽的蝴蝶从油锅里颇悠悠地飞了起来,飞上青云,飞上天堂。

[附录二]

                     壮师唱本:《姜诗》

                     流传地区:广西上林、马山、都安、忻

                     城、武鸣、平果一带

                     搜集地点:马山(手抄本)

                     搜集翻译:红波(壮族)

                     搜集时间:1981年

  叹姜诗行孝,造车念斋经,哭万良两声,动京城皇帝。
七月入立秋,雁衔书来报,叹姜诗行孝,造车念斋经。
咬手指出血,点骨尸得真,哭万良两声,动京城皇帝。

  香首跳!俯首奉命把香烧,打得鼓声玲丁响,姜诗行孝降丧场。今日坐在汉朝国,听到鼓乐闹不停,听到鼓乐闹不断,披发行孝降丧场。来到丧场即下跪,听师打鼓姜诗唱。本唱贤女并苦男,说唱当初父母生,上屯生出个万良,下屯生下姜诗娘。不料京城城墙坏,四面八方要筑城,个个筑城不回来,老母独子也得去,只怕在家躲不了,逃到河边来躲身,躲进灌木把身藏,姜诗提水来相逢。早上姜诗来挑水,看见河边未有人,脱衣下河去洗澡,忽见河里有人影,姜诗见影忽惊喊,她跳上岸四处看,她见影子她又望,看望四处没有人,姜诗嘴喊“罢咧罢!我见河里有人影!”万良抬头起来看,姜诗转身正相见,正讲树影又有头,正讲人影来见身,姜诗越看越疑惑:“问兄到这为何事?问兄到这为哪样?躲在树荫为何因?”万良摇手说:“莫讲!我为逃难这里睡,我为逃难这里躲,请你小娘莫讲多。”姜诗当场笑眯眯:“请兄出来听我讲,请兄出来听我说,我来要水被你见。”姜诗又问第二句:“为兄有妻或未曾?若兄还未有内妻,与我小妹结姻缘。”万良当场把气叹:“讲到娶妻我很难,我逃难到这里住,要你小妹怎得吃?我连家当都不有,还有老母在家里。”姜诗回答万良说:“请你听我说一说,我的身体你见完,你还推辞干什么?要成夫妇有情份,你不告诉我天机。我讲这话若成理,你讲八字给我评。”万良推辞拗不下,只好告诉她八字,姜诗拿命来亦合,分百两银给万良:“待到吉日你就接。”娶得姜诗回到家,结合夫妻得三夜,有人告发到朝廷,皇帝派差来传话,喊叫万良去筑城。万良启程交待妻:“好好照顾老母亲。”

  万良出门对败日,城墙垮崩压在身。万良丧命归阴间,归雁急飞报到家,归雁到家报人死,姜诗纺纱坐火边。雁鸟来到叫呀呀,雁鸟问母去哪里?姜诗开口把话答:“你问我母做什么?”雁鸟开口传老母:“万良前去被压死。”姜诗听了放声哭,老母妻子哭连夜,连哭三天不清醒。又有乌鸦报到家,乌鸦来到拜又叫:“万良向前被压身。”姜诗开口对老母:“请你听我把话说,来做夫妻得三夜,老天就压他归阴,他今丧命归阴府,未有哪个去收尸,他儿不有兵不养,我要亲身去牧尸。”老母听到这么说,眼泪立即落如雨:“若是男子倒易走,你是娘子怎样去?你看老天高或低?你看京城远还近?你转火边还不合?怎样外出上京城?”姜诗开口答老母:“请你听我讲一讲,我是妇人倒不怕,乌鸦引路到京城。”老母又向姜诗说:“请你听我说一说,我儿赶去要赶回,莫丢老母白饿死。”姜诗开口答老母:“请你老母莫烦心,我去一月一定回,定回送母去归山。”

  姜诗手帕拴乌鸦,飞过大路有记号,乌鸦在上她在下,四日四夜到京城。乌鸦夜晚栖树上,姜诗天黑入旅店。来到京城骨遍地,无数好汉死城脚。人死城下骨成堆,不知哪个是万良。姜诗来到即下跪:“我哥你骨在哪里?你若有灵就显灵,尸骨横在我面前。”不料万良有灵圣,尸骨横在姜诗前,姜诗咬手滴出血,点验正是丈夫骨,若是万良血就结,她拿尸骨来检验,又要白布来包卷,她把尸骨收装毕,又买棺材回来放。姜诗守孝在灵前,姜诗守孝棺材边,每晚哭啼到半夜,哭声连连动京城。凶官老官下来问,京官开口问姜诗:“你听我来说一说,你来这里守棺材,你是哭父或哭夫?”姜诗开口答京官:“你们听我说一说,我讲根由给你知,我未哭父是哭夫,夫妻结合刚三夜,京差抓人来筑城,我夫丧命去阴间,他给雁鸟报到家,他未有兄未有弟,我妇为他来收殓,我将棺材来收埋,我才启程返家园。”京官开口问姜诗:“请你听我说一说,你的丈夫已死了,要你做妻来不来?”姜诗开口答京官:“请你听我说一说,哪个有心葬我夫,要我做妻我愿去,做那个妻好哪样,做京官妻更好多。”京官听到这么说,去请道师择吉日,道师立时都欢喜,选择吉口做道场,铺开纸张写经文,请来木匠做车库。道师摆筵念经书,姜诗跪在灵牌前,道师选榜排灵位,报到名字眼泪流,道师诵经把功排,功举万良最有名。三夜道场念经书,姜诗守孝跪不起,次日抬棺出去埋,车库牌位同时烧。去到田垌等车库,开书关库押做带,道转三圈火就烧,姜诗去拜门口关,姜诗拿棍进去挑,看见万良坐库堂,姜诗马上走入内,姜诗马上就去跟。立丧性命归阴府,京官跺脚立时喊:“不打道师到几时!不管经钱和祭米,这场不诚到几时!块肉禁桌我不少,经钱佛肉我亦有,三夜丧场未得妻,绳绑道师进牢房!”道师开口说京官:“请你听我说一说,要布提龛我们忌,为何今日不得钱?盆中大肉不能少,经钱佛肉一定要,师母家中还另有,小孩挑担不在内。你这大人没有福,捉绑道师难得妻。”

  姜诗万良得同队,想到老母在阳间,他俩夫妻已结对,想到老母未得回。他们做队去阴府,阎罗吩咐回阳间,阎罗分发回原地,化对蛇蛋在堂中。只叹老母有福气,孵对蛇蛋做子孙,孵得三七破壳出,两条小蛇皮红灿,要肉要饭养它大,把这对蛇当子孙。养够九月蛇变大,露出硬皮光灿灿。村上兄弟来相助,看见对蛇在堂中,叔伯看见叫喳喳:“拿鬼拿怪到家里,你养这蛇不放走,你死兄弟难来看。”老母听到这么说,叫它两位莫在家,去到江南大名府,再来守孝母归山。去到江南大名府,化做大蛇守城门,守得城门一年整,内不得出外不通,江南府官真不愿:“哪个打得这蛇走,哪个打得这蛇起,给万两银送师傅,我嘴空讲你不信,我出张榜贴大门。”老母听到这么说,她就立时进衙门,手拿红票即下跪:“官出文书真不真?”府官听到这么说,就要算盘来算钱:“称万两银在这里,你有福气就拿走,你叫对蛇若起来,差夫送银到你家。”老母听官讲完了,就与对蛇讲道理:“老母得银赔情义,两位退出去江山,你去江山莫回来,等我到死再回转。”过后老母归阴间,双龙同时回到家,双龙绕在棺材下,子孙没敢在家里,三宝又对双龙说:“你要守孝到田垌。”双龙听到这么说,立时退位到田垌。去到田垌同守孝,三时行道去朝龙,幡龙田垌同守孝,就是前朝姜诗娘,就是万良与姜女,来守父母赔恩情。前朝故事人不知,今日唱来给人听,死变成龙守老母,活做车库答姜娘,儿是爱母成仙佬,母也爱儿成龙飞,丧场车库连车库,原为姜诗答天恩。

  (译自1921年广西马山民间手抄本《二十四孝“欢”唱》第十八篇)

[附录三]

          侗戏:《江女与万良》梗概

  流传地区:贵州黎平、从江;广西三江、融水

  搜集地点:黎平上地平

  口  述:杨胜模(侗族,侗戏戏师)

  搜集翻译:杨柳歌(侗族)

  整  理:杨柳歌、过伟

  搜集翻译时间:1979年

  都柳江畔有两个寨子,一个名叫上阳,一个名叫下阳,两寨相隔十塘路,一塘十里,十塘百里远。

  上阳寨有个好姑娘名叫陆花玉,纺的纱象蚕儿吐丝一样细匀,唱的歌象蝉儿鸣叫一样动听。远近的后生爬山涉水来行歌坐月,见她一面听她一曲都感到好比六月天喝到清凉山泉,腊月天伴着温热火塘。可是象鲜花一样美丽、象白玉一样纯洁的陆花玉却从小就包许给母舅的儿子杨文府。杨文府从小里外不正,象螃蟹一样横行。花玉姑娘怎愿嫁给这种心毒性恶的人呢?父母百般劝说也决不嫁他。杨文府见表妹长大了,扬言说:“我和她两家是绳三股亲三代。花玉是我家母鸭下的蛋我家母鸡孵的仔,一定要种田还本女还舅门。花玉从小到大一年三节一月三请,圆的粑粑方的粽子无节不送无时不赠,如若不愿过门要一本三利退赔。花玉不会凭白无故不肯,定是有人酒里掺水靛里掺灰背里挑唆。倘若不来我家定要告官处罚。”杨文府家催婚催得狠,父母逼嫁也就逼得紧了。六月六尝新节是杨家接花玉过门的日子。这日子临近了,杨、陆二家为婚事各忙各的,只有花玉姑娘眼睛哭红,面额愁黄,痴痴呆呆。时到六月初五,父母又把花玉训骂一整天。天快黑的时候花玉借口去挑井水直奔江边龙潭,站在江边石崖,望天——月牙无声,将落西山,望江——龙潭阴深,江水绿黑。她两眼流泪,呜咽哭唱:

                   月初的月儿不圆哟跌落西山,
                   年轻的人儿不幸哟跳下龙潭,
                   但愿世上的人哟不象我这样苦命,
                   但愿爱我的人哟各要自安……

  歌声还在空中飘荡,花玉姑娘已跳进了龙潭。

  再说相隔百里的下阳察有个穷后生名叫万良,父母双亡孤零一人,田无一丘地无一角,也没有一团自己的泥巴能打得麻雀。六月六尝新节富人杀猪杀鸭吃粽子,万良的小茅棚里清锅冷灶只有不用钱卖的凉井水了。万良心想:今天柴卖不脱,米换不来。不如拿网下江打鱼充饥过节。他来到江边随江打上,打了一潭又一潭,下了一网又一网,潭潭白跑网网白撒,正叹大气,忽见潭中涌了一个大波,急忙转身拚力将网撒去,把涌波网住慢慢拉绳收网,只觉网里抖抖颤动,心想这网可得大鱼了!他忘却饥饿不顾疲劳,跳下水去全力把网抱上沙岸,借着星光把网掀开一看,一个脸白如霜、两眼紧闭、无声无息的姑娘!“啊呀!”一声,万良昏倒在网旁。

  虾兵蟹将一见打鱼郎昏倒,慌忙报给龟帅。原来花玉姑娘跳下龙潭震动了龙宫。龙王查明真相派遣龟帅率领部下护送她来到下阳寨交给打鱼郎。龟帅得报,不慌不忙给花玉、万良一人喂一颗仙丹,率领兵将回龙宫去了。

  花玉药力发得快醒得早,掀开网坐起来,只见网旁躺着一个后生,他手里还捏着渔网纲绳,正想着怎么会来到这里的呢?万良药力也发了,醒来了,睁眼望见那姑娘正坐在身边,不禁开声祝祷:“都柳江女神啊!放开我这苦命人吧!”花玉答道:“大哥!我不是女神,我也是苦命人。”万良听得真切,定神细看,眼前一位美丽非凡的姑娘,就提神壮胆问:“你不是女神,你是哪里人?为什么跌下江?”花玉把情由一一二二告诉他。万良心里很同情也很为难:一来自己穷得一粒米也没有;二来怕花玉的表哥闻讯追来。花玉说:“我不怕穷。”又说:“我从江里回生,就改名江女吧!”就这样,万良和江女结成了患难夫妻。说也怪,二人合力下网,网网不落空,卖鱼买米,生活总算过得去。寨上穷朋苦友都来祝贺,虽无洒肉,喝口凉水也是美甜美甜。

  但是,好景不长。一传十十传百远近都知道万良得了一个比龙女还美丽的妻子。下阳寨的财主赵金贵一见江女,起了谋占她的黑心。正逢州府要筑城抓夫征工,赵金贵勾通差人把万良抓走了。

  丈夫抓走了,赵金贵家请寨上妇女去织布,也请江女去。赵家老财主婆对别的穷苦妇女不打即骂,待江女却异常和气亲切。江女心里正怀着一团疑问,老财主婆花言巧语来劝江女改嫁给她的儿子。江女正言拒绝了,赵金贵溜来调戏她,江女拿梭子打翻赵金贵,逃出了虎口。

  江女回到家里,一个人又气又哭又怕,想到万良被抓恐怕也是赵金贵出的鬼主意,想到下阳寨再也不能住了,想到必须去找万良另找村察度生……小小的窗孔斜射进月光,江女一夜失眠一夜想,含泪轻声唱起了思念亲人的歌:

                       东西南北都看见月亮哟,
                       我的亲人你在何方?
                       要能飞上月亮去哟,
                       离得再远也能相望。
                       你那里风霜雨雪苦上苦哟,
                       我这里豺狼虎豹难上难。
                       但愿我俩顶得住哟,
                       双双变燕同来同往。

  江女正想去找万良,同万良一起去的表舅从州城逃回来了。他向江女报了不幸的消息,万良在筑城中,城墙崩塌,不幸去世了。江女昏倒过去,久久才苏醒过来,哭呀哭呀,哭万良的苦述自己的哀。全寨人人同情伤心,只有赵金贵暗暗高兴,他认为死了丈夫就死了江女想丈夫的心思。江女心想留在本寨虎狼又会进门。江女的心计定了,她登上鼓楼敲响法鼓,全寨男女都聚集到鼓楼坪。江女当众说明要去州城寻找丈夫尸骨,恳求众乡亲相帮。赵金贵的父亲是当地的地方基层小官吏——里正,表示愿派他的家丁懂得汉话的刘王陪她去州城。众乡亲凑了一笔路费,江女就出门寻夫去了。

  那刘王陪江女走在路上心中起了坏念头,一路讲些不干不净的话。江女只是忍着。一天,路过茫茫林海来到一处悬崖,天还未黑刘王却不走了,他说离寨太远不如在这崖上山洞过夜。说着,他找来了树木搭起了梯子。他叫江女上,江女叫他先上。刘王上到崖上山洞,江女搬去梯子。刘王原想在山洞里欺侮江女,反在崖上挨蚊子叮了一夜。第二天正午,江女和刘王来到一个山坳,遇见一个卖锯商人在那里休息。刘王说也要休息就和他用汉话对答,江女听不懂只好在旁边细细察颜观色。那人和刘王讲了一阵话拿出一捧银子给刘王,扯出绳索直扑江女。江女紧跑跑不脱被捆住了。刘王说:“你跟他到好地方享福去吧!”说罢回头就走了。原来这个人是个人贩子,他买得这个漂亮的侗家妇女就催逼她上路。江女一步一哭走着走着路过一座土地庙。江女倒身便拜,悲号哭诉:

                   土地公公神明在上,
                   泪水当酒歌当香。
                   求你显灵救我苦命女,
                   我夫万良抓去筑城把命丧,
                   为寻夫尸江女把路赶,
                   半路被卖去他乡,
                   绳索如蛇把身缠,
                   何年何月找到我万良?
                   土地公公你可怜可怜苦江女,
                   帮赶身边恶豺狼。

  江女哭拜感动了土地公公,他变成一个老人一顿拐棍打走人贩子。江女拜谢老人,他讲:“我送你上大路。”

  江女上了大路辞别老人,风餐露宿逢灾受难终于来到州城。只见城墙筑起一半,服役者来回奔忙,有汉人,有苗人,有侗人。江女从南门哭找到西门,西门哭找到北门,北门哭找到东门,终于遇到下阳寨邻近一带的侗家乡亲。同乡人告诉江女:万良就在这段城墙下遇难。当时大家都想挖出尸体,监工硬不准。结果葬身城墙下面。江女哭得人人掉泪,天昏地暗:

                     苍天苍天你没有眼,
                     不该生我来人间!
                     江女抗婚跳龙潭,
                     相遇万良结良缘,
                     晴天霹雳恶雷炸,
                     拆散鸳鸯各边天。
                     万良呀!你今身冷我心也凉,
                     生和你好死也和你连,
                     你身腐城下变成青草丛,
                     我扮身作肥要壅草根前。
                     万良呀!夫妻双双去阴府,
                     阎王殿前同伸冤!

  江女哭声远传,服役者人人叹息,东门、南门、西门、北门都停工了,聚集东门陪同江女流泪。

  这时,州官率领文武官员巡视正来到东门,见到人山人海以为服役者聚众谋反,急派一名武官去查看虚实,去不多时,武官押江女回来禀报。州官一见江女便起了坏念头,把她押回州府听候发落。州官回到州府派人劝说,一连几天江女只是哭泣。后来,江女心生一计提出条件:一要挖出万良尸骨另行安葬;二要墓前立碑;三要州官率领文武官员拜祭,州官一一答应。

  开祭那天,江女穿着侗家丧服,按照侗家礼仪在万良墓前哭拜。先哭夫妇苦情,后哭羁州官暴虐,哭得全城百姓不论汉苗侗人人同情,气得州官胡子翘天,喝令兵勇:“把她押下去!”兵勇刚想动手,只见江女朝万良墓碑碰去,顿时天昏地暗暴雨狂风。

  风停雨歇,云开天晴,那州官已经不知去向,众人见那江女和万良双双飞上一座高山,身背金斧银锄垦山种地去了。

[附录四]

仫佬族古条歌:《孟姜女与范郎》

  流传地区:广西罗城东门、四把、双寨等地

  搜集地点:罗城上寨屯

  传  授:黄家甫(仫佬族70岁老歌手,所藏本为民国初年即1911——1920年间手抄本)

  搜  集:谢光先(仫佬族)

  搜集时间:1983年1月

  古字旁边作个女,大家来唱孟姜姑:世上贤女有几个,天字出头去寻夫。有缘今世为夫妇,为何出门不回头?丢了一日不要紧,为何去了两三秋?家住浔州南阳县,父亲姓范有名声;因为种田招呼马,走到孟姜藕塘停。范郎走打藕塘过,遇着孟姜去洗纱;两人见面吟吟笑,大家招呼转回家。年纪齐在年庚午,八字排来不差池;姻缘都是天注定,同月同日又同时。两人走入房中去,结成一对好鸳鸯;范郎又对孟姜讲,只怕夫妻不久长。当初我是招呼马,又怕差人认得知,若是差人得知了,我俩夫妻必定离。讲话刚罢差就到,捉得范郎连夜行;范郎就报孟姜女,贤妻在后心莫惊。官府得见范郎到,大拍公堂骂几声;你讲捉你来做乜?因为修造万里,城日日担泥上城补,无声无气恨深深;日夜苦工实在重,因为补城命归阴。三年以后音信到,范郎死在万里城;孟姜拆开信来看,亏我丈夫死苦情。尸骸无人来收拾,丢在东京万里城;范郎已是死去了,孟姜眼泪下不停。

  孟姜在家心想着,想起丈夫断肝肠;叹我夫妻情义重,始皇拆散我鸳鸯。想了一年又一年,想我夫妻不团圆;人有夫妻对面坐,亏我孟姜受可怜!正月望夫是新年,玻璃灯盏挂厅前;家家都吃新年酒,丢妹丈夫在外边,二月望夫百花开,好比五娘望伯喈;燕子知来又知去,我夫知去不知归。三月望到是清明,处处人家去挂青;人家挂青有人伴,亏我孟姜独自行。四月望夫正农忙,别人夫妻得成双;亏我孟姜不成对,只有心中望夫郎。五月望夫是端阳,人划龙船闹洋洋;人家个个都欢喜,只有孟姜哭断肠。六月望夫日子长,孤单独自是孟姜;想起夫妻情义重,如今越想断肝肠。七月望夫禾又黄,想到丈夫心里慌;家家人过中元节,丢妹丈夫在哪方!八月望夫到中秋,不见丈夫眼泪流,月照人影有两个,丢妹丈夫在哪州!九月望夫是重阳,好比牛郎望女娘;人家夫妻团圆住,我俩夫妻各一方。十月望夫到立冬,叹我人同命不同;只怨始皇来做主,害我夫妻苦难言。十一月来冷天到,一阵雨来一阵风;我郎身上衣正少,带起棉衣去寻郎。十二月来结雪山,要去寻夫不怕难;不怕山高路头远,不怕始皇行横蛮。望了一年又一年,望夫望得两眼穿;人家过得成双对,丈夫同我各一方。想了一年又一年,今日夫妻不周全;日里想夫难到夜,夜里想夫睡难眠……

  将言就报父母听,我想出门去寻夫;生就寻人死寻骨,父母同意就行途。自管立心自管去,不怕山高路又长;请个先生占一卦,看我丈夫在哪方?先生就答孟姜女,卦落空亡不吉祥;依我良心讲你听,他在阴间不在阳。孟姜听得这句话,哭落三魂脚难行;镜里面容对空影,吞钩之鱼死难生。孟姜哭得惊天地,斗星日月得一惊;太白神仙来变化,点出尸骸是真人。古时有个孟姜女,不怕千山万里途;开口咬手就点血,血浸骨头是我夫。谢天谢地太白君,孟姜万世不忘恩;今天收得丈夫骨,杀鸡杀鸭谢仙人。自古流传到如今,世上贤女有几人?留个好名后人唱,万古流传世上人!

①阿吾勒——哈萨克牧区村落、居民点。

②见费提索夫《关于阿拜》一文,载《译文》1955年8月号。

③巴依——财主。

④卜勒斯——旧时哈萨克部落的总管。

⑤本文的引诗,全部译自民族出版社出版的《阿拜诗选》。

⑥见木合塔尔(即穆赫塔尔·阿乌埃淑夫)《阿拜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

⑦切克曼——民族形式的大衣,也泛指土布。

⑧见费提索夫《关于阿拜》。

⑨厥尔坦拜等人是比阿拜略早的保守阿肯。

⑩阿肯——即兴诗人,现也泛指一般诗人。

[11]见木合塔尔上面所引一文。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