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湖南地方戏曲脸谱概述(三)

谢惠钧

  三、湖南地方戏曲脸谱与戏曲人物

  脸谱是随戏曲剧种和剧目的形成而产生的。各种人物大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脸谱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脸谱对人物的善恶、褒贬的评价是直接的,一目了然的,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如公正忠孝者为端庄的正貌,奸邪可恶者刻画成丑形。曹操勾白脸表示奸诈,关羽勾红脸表示忠义等。戏曲中的角色行当最初是用于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职业,后来逐渐扩展到表现人物的品德、性格、气质、情绪、心理等方面。

  脸谱有明显的程式化倾向,舞台上生、旦、净、丑脚色一出场,脸谱就会告诉观众这个人物的性格、品德、身份等,观众由某种程式来理解戏曲表达的意图,产生丰富的想象,深刻理解人物性格、心理。戏曲脸谱是因人设谱,多为一人一谱,也有同一个人物,随年龄的不同或剧目的不同,会出现多个不相同的脸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化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在性格气质上均为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谱式却不相雷同。“净”、“丑”脚色的勾脸使脚色行当具有类型化特征。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声音浑厚,动作造型粗犷而顿挫鲜明,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脸谱图形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是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和熟悉的具象物形和民间民俗体认的元素,勾画具象的图形,以对剧中人物作象征性图解,使谱式产生对人物本身的联想,达到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直观效果。

  脸谱中的“取形”,是为了象征。这种程式化和象征性手法主要有:

  1. 动物象征

  土行孙,常德汉剧中将鼻子画成蛙形,脸上绘土块,表示他能入地。

  吴龙脸上绘蜈蚣,表示蜈蚣精。

  余元额上绘金鱼尾,表示金鱼精。

  崇黑虎额上绘乌鸦,表示他能用乌鸦兵。常德汉剧中的孔宣,也绘乌鸦,表示会用乌鸦兵。

  相传周仓为水族所变,极识水性,故湘剧在其额上画一螃蟹,祁剧则在额上画虾。龟将画龟,蟹将画蟹,虾将画虾。

  湘剧中的沙僧额上画沙鳅,表示他是沙鳅精得道。

  余洪在祁剧脸谱中额上画一条头向下、尾投上的鱼,左右各以眼为形画成两条鱼,三鱼的头都交会于眉眼之间。

  高鹞子依其名在额上画鹞形,常德汉剧和湘昆的娄阿鼠即依名而以白粉在鼻梁上画一老鼠。郑三狗也是依名在脸谱画成狗形。

  湘剧中的张守信,在其额上画虎爪,表示虎星下凡;龙王在其脸上画一绕龙。

  湘剧和常德汉剧的钟馗脸谱,画成蝙蝠形状,一说是表示他形象丑陋;一说他善于夜间捉鬼,意为他像蝙蝠一样,昼伏夜出,捉鬼除邪,为人造福。

  麋鹿童子,常德汉剧在额上绘小鹿角,表示其为小鹿所变。

  湘剧的高旺,是喜剧人物,面带微笑,额上绘一棵树和一只鸟,传说此人善施黑风和传呼乌鸦兵。祁剧的高旺所勾的双鸟则从两眼角分左右弧线向上,绘成鸟颈和鸟头,与眼和眉形成对称式的双鸟。

  祁剧中的牛皋,依其姓画牛形。牛魔王在《西游记》中是牛得道,绘成牛形脸,孙悟空的猴脸、猪八戒的猪脸、龙王爷的龙形脸等均以对应的动物形状而成谱式。

  时迁脸上画鱼和白色水纹线,表示时迁如鱼得水,灵活无比,行动敏捷轻巧。

  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在鼻梁上画一蛤蟆,以示刘海是蛤蟆精投胎,另一说是因刘海戏蟾,故在脸上画一只蛤蟆。

  花鼓戏《毛伢子闹学》的毛伢子,在脸上画一只“洋咪咪“(即蜻蜓),鼻梁为蜻蜓的身子,鼻尖处为蜻蜓头,鼻翼为蜻蜓眼,尾巴画到眉心,两颊画左右翅膀。

  2. 植物象征

  孙悟空额上画桃子,表示他曾偷吃蟠桃。而祁剧中的中年张飞,脸上画有桃子,表示忠于桃园结义的意思。灵芝大王额上则绘一朵灵芝。

  花鼓戏《访友》中的事久,开娃娃脸,在鼻梁上画一个尖部朝上的红桃子,再在嘴唇与鼻尖处画两片叶子,以示人物的幼稚和好吃吃贪玩的性格。

  焦赞在祁剧中传说是梅花鹿转世,故绘梅花于额上。唐国球先生授谱的焦赞,额上绘一盛开桃花的桃树和登枝的喜鹊,脸部左右下方画两个粉红的大圆块,形成夸张的酒窝,是一个面带笑容,开朗风趣的角色。

  李密额上画兰草,表示他当过草头王。

  3. 怪异象征

  马元在湘剧脸谱中额上绘手,表示作战时能头上长手擒拿敌手。

  胡雷传说为九头鸟下凡,故额上画三头。

  殷郊,《封神榜》里描写他有三头六臂,故于额上画三个人头,雷公嘴脸形。

  申公豹在《封神榜》中被刻画为被砍了头又生出一个头的人物,在常德汉剧中他的脸谱于额上画三个人头,表示头多。

  《封神榜》描写闻仲有三只眼,故其脸谱都在额上加画一只眼,表示他能察善辨恶。杨戬额上画中眼,是用来观察妖魔鬼怪。

  以色彩和构图的不对称,构成怪异化的歪脸,一种是象征人物的为人不正,如李七、冯彪。再是象征勇猛刚烈,武艺高强,如郑子明、李克用等。

  4. 文字象征

  文字象征是一种一目了然的概念化表述方式。文字的书写,一种方式是夸张变形,将文字图案化或形象化,如湘剧孟良脸谱画火葫芦,表示他善用火攻,火葫芦中的“火”字,画成火苗形。赵匡胤额上的“火”字倒写,相传是火龙下界,故额上书倒“火”字。李虎、杨七郎的“虎”字,以及图案化的“寿”字等。

  另一种为常用方式,即同写字一样将文字书于脸额。一般为正楷和行书,也有用隶或篆体书写的。

  祁剧《疯僧扫秦》中的疯僧,写一个几乎占满整个脸面的“佛”字。常德汉剧中的沙僧额上书“佛”字,表示他皈依佛门。杨五郎额上写“佛”字,表示他曾在五台山出家。

  张奎在祁剧和湘剧中都书一“煞”字,用以说明他是《封神榜》中黑煞星下凡。《问樵进府》中的护法神,扯口獠牙,绿脸红眉,额上书一“煞”字。

  巴陵戏中的项羽额上书“王”字,以示霸王身份;湘剧马武额角两边画虎爪,两腮画三“虎”字,表示勇猛。

  祁剧的《夜判七贤》中的司马邈额上书“正直无私”,表示人物的为人正直。

  姜维在常德汉剧脸谱中额上书“忠”字,表示他忠于汉室;祁剧书“心”字,在心字内画七星,表示他忠心耿耿,有智有谋;荆河戏则书写“孝”字,表示他孝顺母亲。湘剧的姜维在《葫芦谷》中要三改脸,降汉前额上书“孝”字,以示其为孝子,后改画七星,表示他师从诸葛亮,后又改勾太极图,表明诸葛亮去世后身为统帅,都是从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而改脸。

  辰河戏尉迟恭额上书“王”字,表示是黑虎星下凡。

  辰河戏的赵匡胤在鼻梁上写“寿”字,用以说明他是寿星降世。

  马芳额上画“令”字旗,表示执掌帅印。

  许雄在额上写“道”字,表示战败后被道人救出,从而随道人学道报仇。

  在祁剧的《百诗图》中,曹恩红脸在额上书一“义”字。

  祁剧《马刚带镳》中的马刚额上书一“马”字,以姓直书于脸。

  包拯在京剧中的脸谱是额上绘一弯上弦月,辰河戏与京剧不同,是太阳,百姓认为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也有左为月亮,右为太阳的,意为日审阳间,夜断阴间。额上有印,意为审案要有权,印象征权力。湘剧、常德汉剧、荆河戏也在额上画红太阳。据说湘剧的老谱式,包拯额上画一轮红日,下勾青叶以示清正廉明,两个白圆写“日、月”二字,老年包拯则从大红改为暗红,印堂白圆中写红“寿”字。

  5. 器物象征

  多为兵器象征。

  赵公明,是《封神榜》中人物,祁剧脸谱绘花纹朝上翻,象征元宝;湘剧在脸上绘白锭,额上红锭,皆因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爷。

  湘剧中的典韦、王翦、胡大海在额上画双戟,说明他们善使双戟。

  张郃在湘剧脸谱中画白色银枪,表示他使用的兵器。

  祁剧中的许诸额上绘双刀、典韦绘双戟,李靖绘宝塔,樊哙绘七节棒,叉神绘叉,宇文成都额上画铁流星,均表示他们所用的兵器。

  6. 色彩象征

  一是因剧中人的姓名与色彩有关而附会。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青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

  二是因剧中人的性格而象征。湘昆以色彩象征人物性格,有“红忠、黑勇、粉奸”之说。如关羽重义气,忠于刘汉,画红脸,红脸还有钟馗、花判、王灵官、屠岸贾(红奸脸);张飞勇猛,画黑脸,黑脸还有周仓、项羽、尉迟恭、牛皋、赵公明等;董卓奸诈,画粉脸,粉脸还有梁冀、秦桧、万俟卨、吴王夫差等。金兀术为红粉脸,眉眼以朱笔勾画。

来源:湖南地方戏剧脸谱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