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

李应霞

  作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田汉先生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部剧本。田汉的剧作以其主题思想的深刻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田汉剧作丰题思想的深刻性,可细化为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是强烈的时代性。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剧作是时代的记录,田汉剧作的主题思想自始至终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田汉生于1898年,卒于1968年,正逢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田汉作为时代的先锋与闯将,勇于引领时代,善于表现时代,在其剧作中,以时代精神为主题思想的核心,以时代使命为主题思想的“最高任务”,取得了喜人的硕果。在这方面,有许多有力的例证。早在中学时代,田汉就酷爱戏剧,曾模仿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编写并发表了歌颂辛亥革命的改良新戏《新教子》和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的《新桃花扇》。1916年,他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毕业后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19年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创办了创造社。1922年回国,在上海创办了南国社,主办了《南国半月刊》、《南国诗刊》,将戏剧创作作为自己投身革命、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手段。五四运动前后,他先后创作出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江村小景》、《黄花岗》、《梵峨嶙与蔷薇》、《薛亚罗之鬼》等,其主题思想均为揭露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的罪恶,宣扬个性解放与人性自由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尤其是话剧《午饭之前》(又名《姐妹》),是中国话剧史上较早正面描写工人与资本家斗争的剧本。正因为如此,田汉成为中国话剧的奠基者之一。土地革命时期,田汉创作出反映1932年上海码头工人英勇反帝斗争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剧作。抗日战争时期,田汉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并以戏剧创作为武器,创作出戏曲剧本《江汉渔歌》、《武则天》等,热情宣扬爱国主义思想与英雄主义精神。解放战争时期,田汉生活在国统区,创作出《丽人行》、《名优之死》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讴歌民主思想的剧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田汉继续以戏剧创作宣传革命思想,创作了话剧《文成公主》,宣传了民族大团结的主题。

  其二是鲜明的进步性。如果说,剧作主题思想的时代性是从历史纵向的视角对作品的深入,那么剧作主题思想的进步性,就是横向的深入,也就是洪深所说的“关系重大”。在这方面,田汉剧作主题思想的开掘,是尤为令人称道的。众所周知,面对“反右斗争”、“反右倾斗争”直至“文化大革命”等极左思潮,许多文化人与戏剧人或跟风使舵,或迷茫困惑,而田汉称得上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与勇敢的请命者。他在写出《为演员的青春请命》等理论文章的同时,创作出大量剧作,直指极左思潮的实质,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志。著名话剧《关汉卿》,热情歌颂了正直文人与艺人的崇高情操与优秀品质,成为“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著名京剧《谢瑶环》,同样唱出了为正义而献身的历史悲歌。

  其三是完美的艺术性。在中国这个特殊国度里,戏剧乃至整个文艺的宣传教育作用是不应也不能排除的。当然,这种“教育与指导社会的责任”,要通过艺术手段来实现,也就是“善用戏剧的技巧”。田汉剧作主题思想的深刻性,正是通过其完美的艺术性来体现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寓教于乐”。无论是戏剧人物的形象塑造,还是戏剧情节的编织、戏剧情境的设置、戏剧结构的安排、戏剧语言的运用,田汉剧作均已达到炉火纯青,近乎完美的境界。因此,戏曲《白蛇传》、《谢瑶环》、《西厢记》,话剧《关汉卿》等,不仅久演不衰,成为保留剧目,而且被各个剧种移植改编。其中的《情探》、《白蛇传》、《金鳞记》(《追鱼》)等,还被拍摄成电影,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

  二、艺术形式的丰富性

  田汉剧作不仅主题发人深省、令人震撼,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也使人瞩目、令人惊叹。他学贯中西,多才多艺,精通戏剧、诗歌(新、旧体诗)、歌词、电影等艺术创作。影片《风云儿女》、《三个摩登女性》,歌词《义勇军进行曲》(《风云儿女》主题歌,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名作,都出自他的手笔。这种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造就了田汉剧作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也成为田汉戏剧创作成就中的一大亮点。

  具体而言,这种艺术形式的丰富性,也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是戏剧体裁的多样性。田汉剧作包括各种戏剧体裁,既有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又有戏曲(《谢瑶环》、《白蛇传》等),也有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第二是戏剧样式的多彩性。田汉剧作既有现代戏(《扬子江暴风雨》、《名优之死》等),也有历史剧(《文成公主》、《关汉卿》等),还有移植或改编的剧作(《白蛇传》、《谢瑶环》等)。同时,既有悲剧(《关汉卿》、《谢瑶环》),也有正剧(《文成公主》、《获虎之夜》等)。

  第三是艺术元素的多元性。由于田汉勇于创新,兼容并蓄,从而使他的剧作构成多元的艺术格局。例如在话剧《关汉卿》中,他就根据剧中男女主人公关汉卿与珠帘秀戏曲作家与戏曲艺人的特殊身份与特殊性格、特殊修养,在常规的话剧对白之外,特意写出了一段古体诗歌式的歌曲唱词,这种“话剧加唱”的艺术创造,令人耳目一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田汉戏剧创作的第三大艺术成就,是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艺术风格既是艺术家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又是他独立人格与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故有“风格即人”之说,这一点,在田汉剧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田汉一生,坦荡正直,坚贞不屈,爱憎分明,真诚豪爽。他在戏剧界被誉为“田老大”,素以仗义助人、伸张正义被人尊崇,受人尊敬。然而,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特别是在“四人帮”的迫害下,他却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直至最后瘐死狱中。面对挫折与委屈,他始终毫不退缩,走正了他完美人生的最后一步。

  他的这种人格个性,铸成了他剧作风格的率真豪放、慷慨激昂的独特性。“从火山中喷出来的都是火,从血管里喷出来的都是血”,田汉作为中华民族的血性汉子与热血男儿,在剧作中造就出一种“儒侠”之气,此气可谓他独特艺术风格的神髓与风骨。

  这种独特的艺术个性,几乎在他所有的剧作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京剧《谢瑶环》里,他借女主人公谢瑶环之口,唱出了这样的誓言:“休道你掌刑曹有冲天势焰,自有个天开眼灭火消烟……是真金哪怕你洪炉锻炼,谢仲举宁玉碎不求瓦全,望洛阳不由我泪落如线,太后,陛下,陛下啊!您哪知权奸们把是非倒颠……咬牙关怕什么牛头马面,变厉鬼也要与奸贼们周旋!”在话剧《关汉卿》中,他写出了传世名篇《蝶双飞》:“将碧血,写忠烈,化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强似写,佳人绣房描花叶,学上锦袍趋殿阁,浪子朱窗弄风月,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读诗书,破万册,写杂剧,过半百。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珠帘卷处人愁绝。只为了一曲《窦娥冤》,俺与她双沥苌弘血。差胜那孤月自圆缺,孤灯自明灭。坐时节共对半窗云,行时节相应一身铁。各有这气比长虹壮,哪有那泪似寒波咽。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床死同穴。待来年遍地杜鹃花,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相永好,不言别。”这字字喷火、字字带血的文字,是田汉的“夫子自道”,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之后面对党内邪恶势力的战斗檄文,是新时代的“一个共产党人的自白”。

  我们有充分理由确认,田汉剧作的这种独特的率真豪放、慷慨激昂的“儒侠”风格,同郭沫若的恢宏浪漫、老舍的幽默深邃、曹禺的庄严凝重的剧作风格各有千秋,相映生辉。我们更有充分理由确认,田汉剧作的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独特体现。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我们也可以说,“愤怒出剧作家”,这句话在田汉剧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和解读。

来源:《戏剧文学》第07期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