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 出生
三月十二日(农历二月二十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茅坪田家塅一户贫农家庭。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
先祖世代务农,系由河南迁居湖南。家境初较殷实,到曾祖父田美华时开始中落。祖父田桂泉为人忠厚。父亲田禹卿十八岁后因家贫废学,在湖南岳州、邵阳、衡州一带当厨师。母亲易克勤,东乡花果园村人,是“意坚识著,百苦不回”的农家妇女。在家“七岁麻,八岁纱”的,从来没有闲过。十六岁嫁到田家,二十岁曾生一子,不到三个月发脐带风夭折。二十六岁生寿昌。全家把寿昌视为宝贝,为让寿昌健康成长,把寿昌寄养在观音菩萨名下,做个小徒弟,取乳名“和儿”,就是和尚的意思。
本年 六月,戊戍变法开始。
九月 戊戍变法失败。
1899年—1903年 1岁-5岁
在家乡茅坪和花果园一带的农村度过。茅坪附近的洪山庙、金龙寺和花果园不远的真人庙逢年节、吉庆,必演大戏(湘戏)、影子戏(皮影)、木脑壳戏(木偶戏)。田家有一位姓向的亲戚是唱影子戏的,也常带戏班到茅坪演出。寿昌的祖父、外祖父、叔伯都喜欢看戏,又都喜爱寿昌,因此,每逢有戏,常带寿昌前往观看。这些演出,引起寿昌的极大兴趣,“以非常的惊异与羡慕”。寿昌“也学着唱,甚至于拿着棍棒当枪,学影子戏人物的侧面的动作。”这是寿昌“接触戏剧的起点”。(田汉:《在戏剧上我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其间,一九○二年七月四日,三弟田寿康(田洪)出生。
一九○二年二月,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并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新罗马传奇》、《劫灰梦传奇》等。田汉后来的戏剧创作,“长时期是在梁启超的新罗马传奇的影响下。”(田汉:《创作经验谈》)
1904年 6岁
开始读书,启蒙先生是秀才王益谦。入学一年,成绩很好。
十月二十五日,五弟田寿麟(田源)出生。
本年 九月,柳亚子、陈佩忍等创办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宣称“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并倡导戏曲改良。这些,对田汉的戏剧观点的形成及戏剧活动产生过影响。
同年 冬,蔡元培、章太炎、徐锡麟等在上海成立革命团体光复会。
1905年—1906年 7岁—8岁
田家因人口众多,决定分开居住和种田。寿昌母亲迁居陈家冲,寿昌因就学,起初仍留茅坪。不久,转学陈家冲乡绅杨怀周的家塾,由王绍羲执教。
一天,王先生讲民族英雄事迹,问寿昌:“假使你们遇到他们那样的境遇时,该怎么办?”寿昌回答:“我们做人处事应该要有气节。”(田汉:《母亲的话》)
其间,一九○五年冬,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勾结,颁布严禁中国留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留日学生陈天华(湖南人)愤而投海自杀。第二年夏天,陈天华的灵柩运回湖南,长沙等地学生在革命党人领导下举行公葬。官方进行镇压,拘留学生十余人,革命党人禹之谟遭杀害。消息传到乡间,寿昌曾想进城去看看究竟。
一九○五年八月二十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提出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1907年 9岁
年初,经外祖父安排,到黄狮渡树上学。
四月,父亲因肺病逝世,终年三十五岁。
五月,田家因境况日难维持决定分家。寿昌与两个弟弟靠母亲纺纱织布为生。因家贫,不得不辍学。不久,由于舅父易梅臣(又名易象、易梅园。参加过同盟会,随孙中山进行辛亥革命,是南社的爱国诗人)的资助,寿昌到新塘桥张家私塾继续读书。
新塘桥为湘北一个重要乡镇,曾有外国传教士到这里传道。寿昌在新塘桥第一次见到外国人,也首次嗅到《马可福音》之类洋纸书籍特有的石油气味,使寿昌“晓得了除他所读的经书之外,世间还有另一些教条在传播”。 (田汉:《母亲的话》)
七月,全家迁居槐树屋村。邻居梁三公的夫人爱读《西厢》,常与寿昌漫谈《西厢》。寿昌从此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大开眼界,仿佛看到另一重天地”。 (田汉:《母亲的话》)
本年 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及《黑奴吁天录》。
1908年 10岁
因家贫,年初再度辍学。常随弟弟田洪、田源上山砍柴,在山庙仙姑殿玩耍。仙姑殿一带草深林密,常有猛虎出没,有关老虎的传说甚多。寿昌后来的话剧《获虎之夜》即得助于这段生活。
不久,在外祖父的支持下,到东乡枫林港的“洋学”——初等小学读书。学校的课程除文言文外,还有地理、历史、算术等。寿昌从此开始接受现代化知识的教育。枫林港春秋两季常有戏班演出,寿昌常往观看,因而接触戏剧的机会更多。
本年 十一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溥仪即位,年号宣统。
1909年 11岁
经老师推荐,进入长沙选升高等小学读书。在长沙,开始接触京剧。“三庆班”是长沙唯一的京班,寿昌“最爱看这个班里的戏。大约这个班里的戏比起那死守规矩的汉班戏要来得浪漫得多。或是写实得多。”(田汉:《在戏剧上我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1910年 12岁
继续在选升高等小学读书。其时,宣传新思想的报刊如《民报》、《新民丛报》等在校中广泛流传,使寿昌受到新思想的熏陶。
1911年 13岁
上半年,继续在选升高等小学读书。
六月,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主权。长沙、株州铁路工人首先抗议。接着,湘、鄂、川、粤各省也掀起保路运动。长沙各校相续罢课、集会。寿昌也很兴奋,在学校的集会上作即兴发言,并与同学们一起,“人人赤脚草鞋·摩拳擦掌,安排到小吴门外去邦着筑路”。(田汉:《读〈反正前后〉》)
下半年,改名田汉,考入长沙修业中学予科。
十月,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发动武昌新军起义,成立军政府。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起义响应,率新军攻占长沙,成立湖南军政府。田汉与同学们为革命党人的胜利感到非常兴奋,“欢喜得跳起来”,“看见街上缠着白布的革命军恨不得把他们抱起来”。(田汉:《读〈反正前后〉》)不久,汉阳军事紧急,湖南军政府号召组织学生军援鄂。田汉瞒着母亲,“仗着一股救国的热情”,和他的几个同学“抱着决死的志愿”参加了学生军。“恨不得立刻开到汉阳前线,把敌人赶出武胜关去!”(田汉:《母亲的话》)
十一月,湖南军政府举行援鄂湘军在荆州获胜祝捷大会。名艺人陈绍益主演新戏《血战荆州》,并自扮其中角色,给田汉留下深刻的印象。
田汉在学生军三个月,“因为军人看戏照例不要钱,便时常到‘三尊炮’那儿去看京戏”,因此田汉“最初的剧作品取了京戏的形式。”(田汉:《创作经验谈》)
本年 十一月二十九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 14岁
一月,南北议和,学生军解散,田汉“感到很失望”。不久,随母亲回乡看护重病的祖父。
二月,考入长沙师范学校,校长为徐特立。
不久,祖父去世。
本年,作《新教子》(京戏。由京戏《二娘教子》改编)。载于《长沙日报》。
又,与同学合编《青年》杂志,“在这上面发表过一些论文,也有两篇剧本。名字却忘记了,大体是由京戏改作的。有一篇似乎是写李克用(?)”。(田汉:《创作经验谈》)
本年 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二月十二日,溥仪宣告退位。十四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次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继任。
1913年 15岁
继续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校长徐特立知道田汉家境贫寒,便替田汉买了蚊帐,并把自己购买书籍的折子借给田汉到书店购书。
本年,舅父易梅臣由吉林卸任回长沙。舅父续弦齐静懿(旗人)喜读《红楼梦》,常用流利的北方话念给田汉听。
同年,欧阳予倩回湖南组织戏剧团体“文社”,在长沙文庙演出《热血》、《猛回头》等新剧。校长徐特立对田汉特别介绍过。“但因为我穷,事实上只看过放在外面的他们的布景,没有真看过他们的演戏”,“不过是在场外徘徊爱慕而已。”(田汉:《创作经验谈》)
本年 七月,孙中山为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暗杀宋教仁,在南方发动“二次革命”,举兵讨袁。
十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1914年 16岁
继续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
本年,与表妹易漱瑜(舅父前妻所生)订婚。
本年 六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
八月,孙中山在日本另组中华革命党。
1915年 17岁
继续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
五月,作《新桃花扇》(戏曲,仿《桃花扇》曲牌填词)。载本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上海时报》的《余兴》副刊。署名“汉儿倚声”。
本年 九月,陈独秀在上海主编《青年》杂志,提倡“科学”与“民主”。该刊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二十五日,云南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18岁
在长沙师范学校毕业。
八月,舅父易梅臣被派赴日本任湖南留日学生经理员。田汉随舅父赴日本求学。途经上海,由舅父引见,拜会了黄兴、邵力子等革命前辈。又随舅父去观看周信芳、高百岁等演出的京戏《打鼓骂曹》、《挑袍》等,“觉得比起长沙看的京戏来要好得多。”(田汉:《创作经验谈》)
九月,抵日本东京。开始学习海军,后受“教育救国”的影响,改学教育,在东京高等师范读书。
本年 六月,袁世凯死。
1917年 19岁
在日本东京。“适逢着岛村抱月和名女优松井须磨子的艺术座运动的盛期,上山草人与山川浦路的近代剧协会也活动甚多”,(田汉:《创作经验谈》)因而,观看了许多“翻译剧本和创作的新剧”。“我是通过日本的介绍认识欧洲现实主义的近代剧的。”(田汉:《我怎样走上党的文学道路》)
又,“在东京读书的时候,正是欧美电影发达的初期,当时日本正在学步。我有许多时间是在神田、浅草一带电影馆里消磨的,我的眼睛因此而变成近视。”(田汉:《影事追怀录》)
本年,“由日本的报刊上知道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大革命”。但因为“我的周围的师友一般还是旧民主革命阶级的人们,所以我还没有充分认识这一革命的伟大性。”(田汉:《我所认识的十月革命》)
本年 十一月七日,十月革命发生。
1918年 20岁
在东京高等师范读书。
“受我舅舅易梅园先生的启迪,我开始注意一些社会问题,并搜集报刊上的经济材料。我曾为当时神州学会的会刊‘神州学丛’写过一篇文章叫‘俄国革命的经济原因’,对这一伟大革命的必然性做了一些幼稚的分析,这篇文章曾引起当时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的注意,大钊同志也住过东京,是梅园先生的旧友,因我舅父的介绍,他很关心我,写信来鼓励过我。”(田汉:《我所认识的十月革命》)
本年 五月,孙中山辞去护法军政府大元帅职位,“护法运动”失败。
同月,鲁迅在《新青年》四卷五号上发表《狂人日记》。
十月,《新青年》出版“戏剧改良专号”。
十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 21岁
继续在东京高等师范读书。
五月四日,“五四”运动爆发,“对这个运动和它的主将们我是无限向往的。”(田汉:《漫谈“五四”》)
同月七日,参加日本留学生围攻北洋军阀政府驻日公使馆。
六日,在“五四”运动鼓舞下,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并“开始真正的戏剧文学的研究。”
夏,归国省亲。
十月,在舅父的支持下,与表妹易漱瑜同离长沙赴日本读书。途经上海时,访宗白华,同去听刘翠仙唱的京韵大鼓,受到很大的感动。后来,曾以此素材写了《歌女与琴师》一剧。
本年,发表的文章与作品有:
《平民诗人惠特曼的百年祭》。载于《少年中国》一卷一期。
《秘密恋爱与公开恋爱》。载于《少年中国》一卷二期。
《谈尼采的“悲剧之发生”》(译作)。载于《少年中国》一卷三期。
《第四阶段妇女运动》。载于《少年中国》一卷四期。
《梅雨》、《朦胧的月亮》(均为诗歌)。载于《少年中国》一卷二期。
《古战场》(译诗)。载于《少年中国》一卷二期。
本年 三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上发表。
七月,“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
1920年 22岁
二月,经宗白华介绍,结识了郭沫若,与郭沫若建立通信联系。此后,三人有密切的书信往来。
本月二十九日,致函郭沫若,表示:“我此后的生涯,或者属于多方面,但不出文艺批评家、剧曲家、画家、诗人几方面,我自小时来就有做画家的手腕,可是此调久不弹了,恐怕只能应用向文艺的描写方面去。我除热心做文艺批评家外,第一热心做Dramatist(戏剧家)。”
三月十九日,由东京至福冈初访郭沫若。两人一见如故。留居期间,同游梅花名胜地太宰府、西公园,参观“工业博览会”。在太宰府照相时,两人“取的歌德与席勒并肩铜像的姿势。因为我们当时意气甚盛,颇以中国的歌德席勒自居的。”
留居期间,整理与郭沫若、宗白华的来往信件,编为《三叶集》。
同月二十四日,告别郭沫若回东京。
五月,《三叶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八月,作《歌女与琴师》(四幕话剧。九月易名为《梵峨嶙与蔷薇》)。载于《少年中国》二卷五、六期。“这剧是一篇鼓吹Democr atic Avt(民主艺术)的Neo-Romantik(新浪漫主义)的戏剧,”(田汉:1920年2月29日致郭沫若信)是“我最初的话剧本”,“是缺乏现实性的失败作品。”(田汉:《创作经验谈》)
十月,作《灵光》(三场话剧)。载于《太平洋》杂志二卷九期。
同月,撰《〈梵峨嶙与蔷薇〉著者启》。载于《少年中国》二卷五期。
十一月,撰《〈灵光〉序言——致李剑农先生一封信》。载于一九二一年《少年中国》二卷九期。
冬,作《咖啡店之一夜》(独幕话剧)。载于《创造季刊》创刊号。这是“比较能介绍我自己的出世作”,“从此才走上了我的戏剧创作的康庄大道”。(田汉:《创作经验谈》)
本年,“留日学生常在东京中国青年会闹新剧的时候,我导演了一个没有剧本的剧叫〈不朽之爱〉”。(《田汉戏曲集》第一集自序)
本年,发表的文章与作品还有:
《诗人与劳动问题》。载于《少年中国》一卷八、九期。
《歌德诗中所表现的思想》。载于《少年中国》一卷九期。
《新罗曼主义及其它》。载于《少年中国》一卷十二期。
《俄罗斯文学思潮之一瞥》。载于:《民铎》六、七、八、九期。
《竹叶》、《黄昏》(均为诗歌)。载于《少年中国》一卷九期。
《夜》、《火》(均为诗歌)。载于《少年中国》一卷十二期。
《吃了智果以后的话》。载于《少年世界》八期。
《一个日本劳动家》(诗)。载于《少年中国》二卷二期。
本年 五月,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1921年 23岁
二月二日,舅父易梅臣受孙中山之命,由上海到长沙进行革命活动,不幸为军阀赵恒惕杀害。舅父之死,使田汉对封建军阀倍增仇恨。
三月九日,撰《白梅之园的内外》一文,对舅父之死痛志悼念。文载《少年中国》二卷十二期。
同月,撰《少年中国与宗教问题》。载于《少年中国》二卷八期。
又,译英国王尔德剧作《沙乐美》。载于《少年中国》二卷九期。
又,译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载于《少年中国》二卷十二期。
六月下旬,与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郁达夫、张资平等在郁达夫寓所聚谈。大家对创办文学刊物“赞成‘创造’的名目,暂出季刊,将来能力充足时再用别的形式。”这次会议,实际上意味着“创造社的正式成立”。(郭沫若:《创造十年》)
八月,撰《恶魔诗人波陀雷尔的百年祭》。载于《少年中国》三卷四、五期。
暑假,“参加组织过社会主义性质的文艺组织可思母俱乐部。”(田汉:《漫谈“五四”》)
九月二十九日,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郑伯奇、成仿吾、穆木天联名发表《创造》季刊出版预告,声称:“创造社同人奋然兴起打破社会因袭,主张艺术独立,愿与天下之无名作家,共兴起而造成中国未来之国民文学。”
十月,本月日记集为《蔷薇之路》。
本年 一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五月,民众戏剧社在上海成立,并出版《戏剧》月刊。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八月,郭沫若《女神》出版。
冬,上海戏剧协社成立。
1922年 24岁
一月,作《薜亚罗之鬼》(独幕话剧)。载于《少年中国》三卷九期。
又,撰《日本学者对“非宗教运动”的批评》。载于《少年中国》三卷九、十期。
五月,《蔷薇之路》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六月,译日本菊池宽剧作《屋上的狂人》。载于《少年中国》三卷十二期。
同月,译日本菊池宽剧作《海之勇者》。载于《少年中国》三卷十一期。
八月,作《午饭之前》(独幕话剧,后经重大修改,易名《姊妹》)。载于《创造季刊》一卷二期。
十月,偕妻子回国。由左舜生介绍,在上海中华书局任职,兼教中华书局职员的日语。
十一月,《哈姆雷特》译本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冬,梅兰芳、杨小楼等到上海演出。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了梅兰芳。
本年,译莎士比亚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及日本菊池宽《日本现代剧选》。
本年 十一月,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苏。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 25岁
一月二十五日,长子田海男出生。
春,因《蔷薇之路》受成仿吾批评,脱离创造社。
二月,《少年中国》四卷一期发表田汉《江户之春》(诗歌。包括《黄昏》、《浴场的舞踏》、《七夕》、《初冬之夜》、《银座闻尺八》、《咖啡店之一角》)。
三月,《少年中国》四卷二期继续发表阳汉《江户之春》(诗歌。包括《珊瑚之泪》、《东都春雨曲》、《落花》、《秋风里的蔷薇》、《落叶》(一)(二)、《秋之菊》、《暴风雨后的春潮》、《秋叶庵饮冰》)。
同月,译英国传说《屈利斯坦与懿苏尔特》。载于《少年中国》四卷二期。
五月,《少年中国》四卷三、四、五期连载田汉译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六月,撰《蜜尔敦与中国》。载于《少年中国》四卷五期。
七月,撰《学者气质》。载于《少年中国》四卷六期。
本年,经梁绍文的介绍,结识了欧阳予倩。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我们全然不愿离开了。我们觉得从事新兴的戏剧运动时,我们不能缺掉哪一个。”(田汉:《数千里路云和月》)
本年,作《乡愁》(独幕话剧)。载于《南国半月刊》创刊号。
又,作《获虎之夜》(独幕话剧)。《南国半月刊》第二期起连载(未完)。
又,作《落花时节》(独幕话剧)。收入《咖啡店之一夜》剧本集。
本年 八月,鲁迅小说集《呐喊》出版。
1924年 26岁
一月,与妻子易漱瑜筹办的《南国半月刊》创刊。其宗旨为:“欲打破文坛的惰眠状态,鼓动一种新鲜芳烈的空气”。《南国半月刊》由田汉夫妇自己出钱印刷,自己校对,自己折叠,自己发行。刊物“从第二期起又附刊《南国新闻》,注重各种艺术如戏剧、电影,以及出版物的批评。”(田汉:《我们的自已批判》)
二月,撰文批评上海戏剧协社洪深导演的话剧《少奶奶的扇子》,被洪深引为“知己”。二人从此成为挚友。
三月,因经济负担过重,和易漱瑜劳瘁成疾而心力两疲,《南国半月刊》仅编至第四期即告停刊。
四月,《罗密欧与朱丽叶》译本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秋,送病重不愈的妻子回湖南疗养。费时三个月始达长沙。
十二月,《咖啡店之一夜》剧本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内收《咖啡店之一夜》、《午饭之前》、《乡愁》、《获虎之夜》、《落花时节》等五剧。
同月,《日本现代剧选》(第一集:菊池宽剧选)译本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1925年 27岁
一月十四日,妻子易漱瑜病逝。
因骤失爱妻,心中无限悲痛。后经朋友劝慰,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并与赵景深、叶鼎洛等共办文艺刊物《潇湘绿波》。
春,作《黄花岗》(二幕话剧)。载于长沙《大公报》(末完),同年十月又连载于上海《醒狮周报》附刊“南国特刊”七至二十期,亦未完。
五月三十日,“五卅”运动爆发。“那时学生界以及全湘革命民众的愤慨激昂的情绪,震撼了我的艺术之宫,粉碎了我的感伤。”(田汉:《回春之曲·自序》)
夏,与田洪、叶鼎洛离长沙到上海。“终日与叶鼎洛等纵饮酒肆间”以解愁绪。后“以老友左舜生劝,于《醒狮周报》(国家主义者编辑)附刊《南国特刊》略写悲怀,我那时并没甚注意‘醒狮’本身政治的倾向。”(田汉:《我们的自已批判》)
秋,在上海大学、大夏大学任教。邓仲懈(邓中夏)其时正主持上海大学教务。“他劝我写那时刚过去的五卅事件”。田汉为此有“三黄史剧”的创作计划(一、黄花岗一写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二、黄鹤楼一写辛亥十月武昌起义;三、黄浦江——写本年上海五月三十日南京路事件)。并进行调查访问,搜集了许多材料。
又,作电影本事《翠艳亲王》。载于《醒狮周报》附刊《南国特刊》。
又,经欧阳予倩介绍,结识从巴黎归国的唐槐秋。
本年 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1926年 28岁
年初,应新少年影片公司的要求,编写电影剧本《翠艳亲王》。这是为电影写作的第一个剧本。影片因新少年影片公司的关闭而未拍成,但“初尝电影这种新兴艺术制作的滋味的我,对于这种绚烂豪华的生活就象得了一个新的恋人似的”,从此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
三月,上海艺术协会成立,与黎锦晖、欧阳予倩等为执行委员。
夏,与唐槐秋、唐琳等发起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由田汉执笔的启事写道:“酒、音乐、与电影的人类三大杰作,电影年最稚,魅力也最大,以能白昼造梦也。梦者心之自由活动,现实世界所压榨之苦闷至梦境而宣泄无余,惟梦不可以为伪。……吾国电影事业发达未久,以受种种制限至相率不敢作欲作之梦,梦犹如此,人何以堪!同人等有慨于此,乃有斯社之组织,将合群策群力,以纯真之态度藉Film(电影)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努力不懈,期以大成,略述所怀以召同志。”(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
其间,编导拍摄第一部影片《到民间去》。该片尝尽艰难、呕尽气,费时将近一年仍未拍成。
十一月,“南国电影剧社”应苏联驻上海领事的委托,试映苏联影片《战舰波将军号》。这是苏联故事片在中国之首次放映。
本年,为明星影片公司编写电影故事《湖边春梦》。
本年 三月二十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
七月,广东革命政府发表“北伐宣言”。
八月,鲁迅小说集《彷徨》出版。
1927年 29岁
一月,陆续撰写《银色的梦》(影谈随笔)。连载于电影杂志《银星》五至十三期。
五月,应在南京政府总政治部任职的旧友陈铭枢、何公斡之邀请,到该部宣传处艺术科任顾问,主持电影股。
到南京后,“拟摄制‘南京’、‘广州’、‘武汉’三部曲,写国民革命之三时期。”并作《南京》电影本事。(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
七月二十六日,为摄制影片《南京》,赴日本东京聘请摄影技术人员。在两个星期的旅行中,访问了谷崎涧一郎、秋田雨雀等日本旧友,晤识了日本文艺界著名作家野口米次郎等多人,并考察了电影、戏剧及新闻事业。
七月三十一日,离开日本归国。
八月,回南京后,因政局变化,又重返上海。“由南京归后我一时沉入非常幻灭之中”。但也得到“一些新的觉悟:第一我觉得乌合之众是不可以成事的。……要想做真正的运动,非切实训练些人不可。第二,我觉得艺术运动是应该由民间硬干起来,万不能依附草木,……我们要靠自己的力去实行自己的Plan(计划)。”(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
秋,应黎锦晖之邀请,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主持文学科。后又被推举为校长,并创办戏剧科。
其间,编导摄制影片《断笛余音》。因资金缺乏,未最后拍完。此外,创作有:
《苏州夜话》(独幕话剧)。载于《南国月刊》一九三○年五、六期合刊。
《画家与其妹妹》、《到何处去》、《公园之夜》。均为应付演出而临时编排的独幕话剧,未公开发表。
下半年,常邀请郁达夫、欧阳予倩、洪深、徐悲鸿、周信芳、徐志摩等文艺界人士,到艺术大学举行文艺谈话会,讨论戏剧、艺术理论等问题。“戏剧论中又以讨论新旧剧之得失为最激烈”。“我以为不独新的歌剧对于旧的歌剧有斗争,新的话剧对于旧的话剧(如文明戏)也有斗争。我们建设中国的新歌剧也许不能不以旧的歌剧为基础”。(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
十一月,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田汉《文学概论》。
作《生之意志》(独幕话剧)。载于《摩登月刊》一九二九年一卷一期。
又作《江村小景》(独幕话剧)。收入《田汉戏曲集》第四集。
又作《名优之死》(两幕话剧,后改为三幕)。载于《南国月刊》一九二九年一、二期。
十二月,为解决艺术大学的经费,田汉组织举办为期一周的“艺术鱼龙会”。演出《苏州夜话》、《画家及其妹妹》、《江村小景》、《名优之死》、《生之意志》、《父归》(日本菊池宽剧作,田汉译)等话剧,及欧阳予倩的京剧《潘金莲》。在上海文艺界引起极大反响。
在“艺术鱼龙会”上,与阳翰笙晤识。
又,《湖边春梦》由明星影片公司拍摄完成。
本年,张曙、安娥等先后参加南国社活动。
同年,与黄大琳结婚。
本年 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七月十五日,汪精卫在武汉召集“分共会议”,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分裂,公开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宣告失败。
八月一日,南昌起义。
1928年 30岁
一月,上海艺术大学解散,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筹组南国艺术学院。
二月二十四日,南国艺术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学院设文学、戏剧、绘画三种。学院目的在“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运动人才以为新时代之先驱。”田汉主持文学科兼院长。(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
四月,率艺术学院师生赴杭州旅行。应当地文艺、新闻界邀请,决定作五天公演。演出《苏州夜话》、《父归》、《湖上的悲剧》等剧。
同月,作《湖上的悲剧》(独幕话剧,未定稿,同年冬定稿)。载于《南国半月刊》第五期。
夏,作《古潭的声音》(独幕歌剧)。载于《南国月刊》一卷二期。
又,作《雪与血》(七幕话剧)。载于《南国月刊》一卷五、六期合刊。
秋,南国艺术学院因经济等原因停办。田汉主持改组“南国电影剧社”,扩大其活动范围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正式定名为“南国社”。
九月,《日本现代剧三种》译本由上海东南书店出版。
十月三十一日,中华全国伶界联合会开会欢迎田汉、唐槐秋等人,互商改进戏剧事宜。
十一月,撰《新国剧运动第一声》。载于本月八日《梨园公报》。
十二月,撰《在戏剧上我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收入《南国的戏剧》一书。
同月,主持南国社在上海的第一次公演。演出剧目有《苏州夜话》、《生之意志》、《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古潭的声音》等。
本年,《银色的梦》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又,经张曙介绍,认识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读书的冼星海。两人从此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情谊。
又,徐特立经上海去苏联,专往看望田汉。
又,撰《近代戏剧文学及其背景》。载于《南国的戏剧》一书。
1929年 31岁
一月十八日,率南国社赴南京公演,并亲自登台饰《名优之死》中之名优刘振声及《湖上的悲剧》中之诗人梦梅。公演盛况空前。
其间,应邀在南京女子中学作《戏剧与民众》的讲演。讲演收载于《南国的戏剧》一书。
同月二十三日,应陶行知主持的南京晓庄师范的邀请,率南国社赴该校作二日的演出。
本月,作《颤栗》(独幕话剧)。载于《南国月刊》一卷二期。
又,作《秦淮河之夜》(独幕话剧)。未公开发表。
又,作《新村之夜》(独幕话剧)。未公开发表。
二月,作《南归》(独幕话剧)。载于《南国月刊》一卷三期。
三月,应欧阳予倩之邀,率南国社到广州演出。
四月,作《孙中山之死》(一幕话剧,系计划中七幕话剧《孙中山》之最后一幕)。载于《南国月刊》一卷四期。
五月,主编的《南国月刊》在上海创刊。
同月,《穆理斯之艺术的社会主义》译作由上海东南书店出版。
六月,作《火之跳舞》(三幕话剧)。载于《摩登月刊》一卷二期。
同月,《檀泰棋儿之死》译本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七月,率南国社赴南京作第二次公演。演出剧目除《古潭里的声音》、《南归》、《火之跳舞》及新作《第五号病室》(三幕话剧,载于《南国月刊》五、六期合刊。)翻译剧《沙乐美》外,原计划演出《孙中山之死》。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以孙中山是伟大人物,不能作为戏剧人物演出为理由予以禁演。田汉为此与戴季陶、叶楚伧(宣传部长)当面辨论,指出:孙中山是伟大人物,但他也是个人,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一个神、一个菩萨。我们尊敬他,爱戴他,而不能当神来崇拜。
同月,作《一致》(独幕话剧)。载于《南国周刊》)一卷一期。
又,作《垃圾箱》(独幕三场话剧)。载于《南国周刊》一卷二期。
又,《爱尔兰近代剧概论》由上海东南书店出版。
七月二十九日一八月五日,率南国社在上海公演。剧目有《沙乐美》、《火之跳舞》等。
八月,《围着棺的人们》译本由上海金屋书店出版。
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文艺界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经蒋光慈邀请,田汉作为“左联”发起人之一。
本年,发表的文章与作品还有。
《南国社的事业及其政治态度》。载于《南国周刊》一期。
《反一元论》。载于《南国周刊》一期。
《沙乐美简记》。载于《南国周刊》三期。
《莎士比亚剧演出之变迁》(译文)。载于《南国月刊》三期。
《向着新的阶段的南国》。载于《南国周刊》八期。
《〈读反正前后〉》。收载于《田汉散文集》。
《先驱者的精神》。收载于《北国的戏剧》。
《上海》(自传体中篇小说)。连载于《南国月刊》一、三、四期。
《林冲》(京剧)。载于《南国周刊》十一期。
同年,因人生目的相异,与黄大琳离婚。
本年 十一月,夏衍、郑伯奇等组织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戏剧团体“上海艺术剧社”,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创办《艺术月刊》杂志。
1930年 32岁
一月六日,观看上海艺术剧社举行的首次演出。
二月十五日,在党的领导下,与鲁迅、郁达夫、夏衍、画室(冯雪峰)等五十一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旨在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反对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
二月二十二日,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放映辱华影片《不怕死》。洪深无限气愤,到田汉家商量,决定提出抗议。田汉支持洪深的行动,派田洪、张曙等保护洪深,并助威壮声势。
三月二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田汉出席成立大会并作演讲。会上,与鲁迅、夏衍、钱杏邨、洪灵菲、冯乃超、郑伯奇等七人被选为常务委员。
三月二十九日,出席《大众文艺》编辑部召开的第二次文艺大众化座谈会。
四月,撰《我们的自己批判》。总结“南国运动”的历史与教训,批判自己“热情多于卓识,浪漫的倾向强于理性”,表示向无产阶级转向。此文载于《南国月刊》二卷一期。
本月,编定《田汉戏曲集》第五集。内收《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房》、《火之跳舞》第五剧,并作自序。
五月,撰《从银色的梦里醒转来》。彻底否定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及自己把电影当作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的观点;阐述自己写作《银色的梦》两年多以后,对于电影艺术的新认识。此文载于《电影》杂志第一期。
同月,作《卡门》(六幕话剧,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小说《卡门》改编)。载于《南国月刊》二卷二、三期。
六月十一日,南国社举行第三次公演。
同月,撰《临着南国第三期第一次公演》。载于《南国周刊》第十六期。
又,《田汉戏曲集》第五集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同月二十日,《南国月刊》二卷四期出“苏联电影专辑”。田汉撰“卷头语”及《苏联电影艺术的教训与我国电影运动的前途》,热情歌颂苏联电影艺术成就,指出无产阶级一定要掌握电影这一强有力的斗争工具为革命服务。《南国月刊》至此期终刊,共十期。
八月一日,以艺术剧社、南国社为中心,由辛酉、大夏、摩登、戏剧协社、光明等戏剧团体组成的“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在党领导下,戏剧工作者组成的统一战线。田汉与夏衍、洪深、朱禳丞等被推为“剧联”执行委员。
九月十七日,参加“左联”为鲁迅五十寿辰庆宴。
不久,南国社被查封。国民党探捕搜抄田家,田汉因鲁迅的警告已避居他处,幸免被捕。闻讯后转移于天蟾舞台。周信芳、王芸芳给予热情相助。
本年,《卡门》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又,作《粤游词草》(词九首)。载于《南国月刊》二卷二期。
同年,与林维中结婚。
本年 七月,“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文总”)在上海成立。
1931年 33岁
一月,因南国社和艺术剧社先后被查封,“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个人参加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被推选为负责人。
本月,作《年夜饭》(独幕话剧)。一九三三年二月收入《田汉戏曲集》第一集。
二月,与夏衍、刘保罗等组织大道剧社,开展学生、工人演剧活动。
春,作《梅雨》(独幕话剧)。载于《读书杂志》二卷一期。
又,在上海明月歌舞团晤识聂耳。
四月,编定《田汉戏曲集》第四集。内收《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江村小景》、《生之意志》、《垃圾桶》、《Piano之鬼》、《名优之死》等七剧,并作自序。
本月,《田汉戏曲集》第四集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五月,作《顾正红之死》(一场话剧)。收入《田汉戏曲集》第二集。
下半年,作《姐姐》(独幕话剧)。收入《田汉戏曲集》第二集。
又,作《洪水》(独幕话剧,写长江水灾)。收入《回春之曲》剧本集。
本年,作电影剧本《母性之光》、《中国的怒吼》、《三个摩登的女性》。
又,女儿玛丽(田野)出生。
本年 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袭击沈阳,“九·一八”事变发生。
1932年 34岁
一月,作《乱钟》(独幕话剧)。收入《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剧本集。
同月,《田汉戏曲集》第三集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
二月三日,与鲁迅、茅盾、周扬、夏衍等四十三人,签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书》,抗议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的暴行。
四月,经刘保罗介绍,与丁玲等同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仪式在上海南京路大三元饭店,瞿秋白代表党中央宣传部主持。
上半年,作《扫射》(独幕话剧)。收入《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剧本集。
六月,作《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一幕三场话剧)。载于《文学月报》一卷一期。
七月,作《战友》(独幕话剧)。载于《文学月报》一卷二期。
秋,作《一九三二年的月光曲》(独幕话剧,后改名《月光曲》)。载于《文学月报》一卷三期。
十月,编定《田汉戏曲集》。第一集内收《咖啡店之一夜》、《姐姐》、《年夜饭》、《梅雨》、《战友》等五剧,并作自序。
十一月,作《母亲》(一幕话剧,根据高尔基小说《母亲》改编)。载于《文学月报》一卷四期。
同月,编定《田汉戏曲集》第二集。内收《获虎之夜》、《顾正红之死》、《姐姐》、《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一九三二年的月光曲》等五剧,并作自序。
十二月,国民党政府在全国人民压力下,被迫与苏联复交。田汉与鲁迅、茅盾、周扬、夏衍等五十余人,联名致电苏联人民委员会,表示热烈祝贺。
同月,《三个摩登的女性》由联华公司摄制完成。
本年,田汉编入“左翼剧联”党团,任党团支书,并任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又,协助组织“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与“剧联”音乐小组。
又,作《马占山》、《春蚕破茧记》、《四小时》等电影故事。
1933年 35岁
二月九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与夏衍、洪深,郑正秋、聂耳等三十一人当选为执行委员。
本月,《田汉戏曲集》第一集、第二集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独。
五月,撰《创作经验谈》。收入上海天马书店本年出版的《创作经验谈》一书。
六月三十日,上海《晨报》开始刊载田汉根据俄国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复活》改编的话剧《复活》(六幕。仅发表第一幕及第二幕一部份,于八月二日停载)。
八月,《母性之光》由联华公司摄制完成,在上海放映。
九月,与夏衍、阳翰笙等参加艺华影片公司,并负责编剧委员会。
本月,撰《戏》一文。载于《戏》杂志创刊号。
九一十月,在田汉主持下,“左翼剧联”发动、组织三十几个剧团,在上海“新世界”游乐场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公演一个月。田汉每晚都亲临后台,根据当天新闻,编写富有战斗性的活报剧。
十一月,艺华影片公司被国民党特务组织兰衣社捣毁后,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组织军警宪特,流氓地痞成立“上海电影界锄共同志会”,向上海各影院发出警告信:“对于田汉(陈瑜)、沈端先(即蔡叔声、丁谦平)、卜万苍、胡萍、金焰等所导演,所编制,所主演之各项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如艺华公司一样,决不宽假。”
本年,创作的作品还有:
《五人义》(京剧)。载于《戏考》第十八册。
《肉搏》、《烈焰》、《民族生存》(均为电影剧本)。本年由艺华公司拍摄完成。
本年 十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出查禁普罗文艺的密令。
1934年 36岁
一月,国民党组织“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散发“铲除电影赤化宣言”,威胁田汉、夏衍等“赤色作家或共产党徒”,要“呈请政府通缉”。勒令各影片公司“对彼等所编剧本,绝对不得采用。”
春,与夏衍、司徒慧敏、孙师毅等组织上海电通影片公司,并负责电影创作。
四月,著名京剧演员高百岁在上海演出。田汉多次聆观其表演,并作《赠高百岁》绝句四首。
五月,《田汉戏曲集》(改订本)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内收《咖啡店之一夜》、《落花时节》、《乡愁》、《南归》、《古潭的声音》、《获虎之夜》、《苏州夜话》、《名优之死》、《颤栗》、《第五号病室》、《江村小景》、《姐姐》、《生之意志》、《垃圾桶》、《湖上的悲剧》等十五剧。
上半年,作《雪中的行商》(独幕话剧)。收入《回春之曲》剧本集。
又,作《扬子江的暴风雨》(两场歌剧)。收入上海杂志公司出版的《大众剧选》(一)。
夏,作《旱灾》(独幕话剧)。收入《回春之曲》剧本集。
八月,撰《调和〈谈“社会月报”八月号〉》。署名绍伯。载于本月三十一日《大晚报》“火炬”副刊。
九月,撰《怎样推动中国戏剧文化的新潮——贺一九三四年的中秋》。署名明高。载于《中华日报》“戏”周刊第二期。
又,撰《序洪深先生的表演术》。载《中华日报》“戏”周刊第三期。
十一月,撰《苏联为什么邀梅兰芳去演戏》。署名伯鸿。载于《中华日报》〈戏〉周刊第十二至十五期。
冬,作《水银灯下》(独幕话剧)。收入《回春之曲》剧本集。
又,作《回春之曲》(三幕话剧)。收入《回春之曲》剧本集。
本年,作《黄金时代》、《凯歌》(均为电影剧本)。
又,作《风云儿女》(电影故事。后经夏衍改编为电影摄制台本)。
又,为影片《桃李劫》插曲《毕业歌》作词。为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词。
本年 十月,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同月,曹禺《雷雨》在《文学季刊》三期上发表。
1935年 37岁
年初,作《暗转》(独幕话剧)。收入《回春之曲》剧本集。
二月十九日,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文委被破坏。与阳翰笙、杜国庠同时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
同月,狱中作述怀诗多首,表示自己的心境与气节。
三月,被解送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狱中作词五首。
五月六日,撰《〈回春之曲〉自序》。收入《回春之曲》剧本集。
本月,《回春之曲》剧本集由上海普通书店出版。内收《回春之曲》、《水银灯下》、《旱灾》、《洪水》、《暗转》、《雪中的行商》六剧及《〈回春之曲〉自序》一文。
又,《风云儿女》由电通影业公司摄制完成。
七月,因背部生热毒,经徐悲鸿、宗白华、张道藩保释出狱就医。被软禁于南京。
秋,作《梦归》(独幕歌剧)。载于本年十月二十八至三十日苏州《吴县日报》。
又,与应云卫、马彦祥等组织“中国舞台协会”,准备联合上海等地的戏剧、电影人士,在南京举行演剧活动。
十月,为准备“中国舞台协会”演出剧目,到徐州黄泛灾区调查、搜集材料。
同月,作《洪水》(一幕两场话剧,写黄河水灾)。连载于十二月十八日至三十日南京《新民报》。
又,作《械斗》(两幕话剧,与马彦祥合编)。载于一九三六年《文艺月刊》八卷一期。
十一月,在国立戏剧学校作《戏剧的理论与实践》的讲演。载于《江汉思潮》第四卷第一期。
同月,作《黎明之前》、(独幕话剧)。载于《黎明之前》剧本集。
十二月一日,“中国舞台协会”举行第一次公演。田汉致演出开幕词:“目前威胁我们最急迫的莫如外患与天灾,……古人言‘天下兴亡,匹夫确责’,我们几个戏剧研究者不敢忘其责任,乃在这样的时候组织这一次公演。”
同月,作《号角》(独幕话剧)。载于本月二十一日《中央日报》。
又,撰《跃动的心》。载于本月八日《中央日报》“艺术副刊”十五期。
又,撰《我等待着批判》。载于本月十七日《中央日报》“文学周刊”三十六期。
本年 一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八月,党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 38岁
一月,作《国防戏剧与国难戏剧》的讲演。载于《中国社会》第二卷第三期。
同月,为准备“中国舞台协会”笫三次公演,再次改编《复活》。南京《新民报》自本月十二日起连载。
二月,作《初雪之夜》(独幕话剧)。载于《时代》画报九卷十二期。
又,撰《重接周信芳的艺术》。载于本月南京《新民报》。
四月,“中国舞台协会”举行第三次公演。至此,“中国舞台协会”停止活动。
同月,《田汉选集》由上海万象书屋出版。内收《回春之曲》、《洪水》、《母亲》、《一九三二年的月光曲》、《战友》、《南归》、《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等八剧,及《春月的下面》、《黄昏》、《七夕》、《暴风雨后的春潮》、《京都春雨曲》等诗五首,另有《创作经验谈》一文。
同月,作《晚会》(独幕话剧,由阳翰笙写初稿,田汉改定)。五月十一日起连载于南京《新民报》。
五月,作《阿比西尼亚的母亲》(独幕话剧)。收入《黎明之前》剧本集。
六月,出席南京文艺界招待杭州艺专剧社来宁公演联欢会。
七月,《田汉散文集》由上海今代书店发行。内收田汉一九三五年以前撰写的回忆、日记、书信、短论、杂感等三十篇。
八月,撰《〈黎明之前〉自序》。收入《黎明之前》剧本集。
九月十四日,与阳翰笙、史东山等一百七十六人发表《中国文艺界为争取演剧自由宣言》。
同月,作《女记者》(独幕话剧)。载于《电影·戏剧》月刊第一卷第一期。
又,《复活》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单行本。
十月,《田汉创作选》由上海仿古书店出版。
本年,曾与京剧演员高百岁同赴扬州梅花岭凭吊史可法衣冠冢,采访有关资料,拟合编京剧《史可法》。
又,撰《生死同心在南京》。载于十二月五日上海《民报》“影坛”副刊。
又,撰《黑白集》(杂感)。载于十二月四日、十日上海《民报》“影坛”副刊。
本年 二月,“左联”宣布解散。原“左联”领导人与部份作家另行筹组作家协会,并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四月,鲁迅、冯雪峰与胡风商定,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
十月十九日,鲁迅逝世,终年五十六岁。
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发生。
1937年 39岁
年初,协助修改电影剧本《夜半歌声》,并为主题歌及插曲《热血》、《黄河之恋》作词。
又,作《青年进行曲》(电影剧本)。
三月,《黎明之前》剧集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内收载《初雪之夜》、《黎明之前》、《洪水》、《晚会》、《阿比西尼亚的母亲》等五剧及《自序》一文。
春,作《阿Q正传》(五幕话剧,根据鲁迅小说《阿Q正传》改编)。载于《戏剧时代》一卷一、二期。
六月,撰《话剧界的团结》。载于《戏剧时代》一卷一、二期。
八月,作《芦沟桥》(四幕话剧)。载于《抗战戏剧》半月刊一卷一至四期。
九月底,离南京回上海。抵沪后,与郭沫若发起由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举办俘获文件物品展览会。
十月三日,与郭沫若、欧阳予倩、周信芳、高百岁等商讨成立戏剧界救亡协会。
十月十八日,往女青年会,参加上海战时文艺协会主办的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会,并讲话。归后,作《纪念鲁迅逝世周年》(七律)。
十月十九日,往浦东大厦,出席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的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会。会上,决定成立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与巴金等十一人被推为临时执行委员。
同月,与郭沫若、夏衍等访问上海郊区前线及罗卓英(尤青)将军。并作诗赠罗卓英。
又,与谢冰莹、刘保罗、范长江等夜访大场战线。
又,作《纪念鲁迅逝世周年》、《新战线巡历》、《月夜访大场战线》等诗文。均载于本月上海《救亡日报》。
十一月,上海沦陷前夕,参与组织上海救亡演剧队的工作后,经党组织安排,在田洪护送下转道南京、武汉去长沙。
同月,上海前进出版社出版《前线抗敌将领访问记》,内收田汉《月夜访大场战线》一篇。
十二月,与廖沫沙、马彦祥在武汉主编《抗战戏剧》半月刊。
同月十二日,与阳翰笙、应云卫等参加拓荒剧团的抗战戏剧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同月三十一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田汉被推为常务理事。
同月,撰《关于〈阿Q正传〉的上演》。载于《抗战戏剧》一卷三期。
又,撰《武汉剧坛印象记》。载于《抗战戏剧》一卷三期。
又,撰《祝中国剧坛伟大的团结》。载于《抗战戏剧》一卷四期。
又,撰《现阶段的剧运路线——戏剧的游击战》。载于《抗战戏剧》一卷五期。
冬,作《最后的胜利》(四场话剧)。收载于剧友社出版的《多幕剧选》。
本年,作《杀宫》(京剧)。载于《抗战戏剧》一卷五期。
又,作《土桥之战》(一场京剧)。载于《抗战戏剧》一卷三期。
又,作《新雁门关》(十三场京剧)。一九三八年一月三十日起连载于《抗战日报》。
又,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对田汉被捕、出狱及表现进行审查,恢复田汉的党组织关系。
本年 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揭开抗日战争的序幕。
八月十三日,日军进攻上海,全国进入抗日战争。
(未完,代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