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戏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叹词。这些叹词结构复杂,位置灵活,功能丰富。本文拟从叹词的结构、分布、功能等三方面略加浅述,借以探讨叹词在戏曲艺术中的某些特点。
一、叹词的结构
田汉戏曲中的叹词,形式多样,结构多变,从音节方面可分两类。
1.单音节叹词
单音节叹词是一个音节构成的叹词,按其运用方式又可分两类。
(1)单独运用
指在某种语境中只用一个叹词。常用的有“啊(呀、畦、哪)、哦、咳、唉、哟、嗯、嗄、唗、呔、吓”等;不常用的有“哧、唷、咦、嘘、哼、呸、嘿、唔、喂、嘟、啐,喳、噫、奢、哙”等。如:
[1]蒲鲁喝 呀! (唱)
一阵阵狂风起好不惊人。(下) 《江汉渔歌》
[2]金宠(大怒)嘟!哪个是你的岳父岳母? 《金鳞记》
(2)连续运用
指在某种语境中连续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叹词。这一般都是相同叹词的连用,如“哦哦、呵呵、喏喏、哼哼、嗳嗳、吙吙”等。叹词间可有也可没有语音停顿。如:
[3]怀 洁 这也是老师父的苦心,她怕咱们思春哪!
武则天 吙吙,这真是防微杜渐,不知把我们女子当作什么? 《武则天》
[4]高宗 哦,哦,朕记起来了,说起来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薜卿且将三箭定天山之事对朕奏来。 《武则天》
[5]谢云屏(往内窥视,大叫)……啊!啊!快救救他!快救救他! 《琵琶行》
例[3]两个叹词间无语音停顿,例[4]有句中语音停顿,例[5]有句末语音停顿。
在这类叹词中,“哈”因功能的丰富和运用的广泛而结构方式灵活多变。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等。如:
[6]兀术 岳飞失一骁将,大金邦之福也。“哈哈,哈啥,哈哈哈!” 《岳飞》
个别情况下,连用的几个叹词也可以不同,这些叹词往往具有不同的功能。如:
[7]沈厚端……
(要走,既而悔之)呀,呸!……《新儿女英雄传》
例[7]“呀”表醒悟语气,“呸”表愤怒语气。
2.复音节叹词
复音节叹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这类叹词一般是双音节的,因其运用方式可分两类。
(1)单独运用
复音节叹词大都是单独运用的。常用的有哎呀(也作“嗳呀”),啊呀(也作“呵呀”),哦呀、喂呀等。不常用的有哎咦(也作“嗳咦”)、哎哟(也作“嗳唷”)、哦吙、哦吓、哦啊、嗯吓、嗯哼、呜呼、吓呀、啊哎、咳呀等。
如:[8]太宗 嗳咦,有道是天下无不可用之人,亦无不可骑之马,带上来。《武则天》
有时,田汉戏曲中还在某些双音节叹词前或后加上一个相同的音节,构成三音节的叹词。这些叹词能使人物凭借音节长度和韵律延续充分地舒缓语气,渲泄情感。加前的有啊啊呀、喂喂呀等;加后的有哎呀呀、哦唷唷(也作哦哟哟)、喂呀呀等。如:
[9]白素贞(开帐,见许仙躺地下,大惊,俯身摇了摇他,久久哭出)喂喂呀,苦命的夫哇。 《白蛇传》
(2)连续运用
这类情况较少,一般是相同叹词的连续运用。如:
[10]周文元 我是周文元,周老男儿。惭愧得很。
颜佩韦 啊呀啊呀。《雪与血》
[11]闲汉们 嗳呀!嗳呀,我说林教头你别生气,咱们衙内不认得这是林娘子,多有冲撞。《林冲》
例[10]连用的两个叹词间无语音停顿,例[11]两个叹词间有语音停顿。
在复音节叹词中,“啊(ā)”和“哈(hā)”组合的结构十分常见。由于三者韵腹都是响度最大的宽元音,而且这两个音节发音方便,符合戏曲语言语音宏亮,语流流畅的要求,连用能表达人物强烈的喜悦情感,因而具有多种形式的组合,如“啊哈哈”、“啊哈哈哈”、“啊哈哈哈哈”等。
一般来说,叹词的力度和长度成反比。在田汉戏曲中,某些相同的叹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因长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力度。如:
[12]周顺昌(瞧门连跌)呀呀呸,我父子就得一见有何益处?不如硬着肚肠放心睡去罢!(挣不起,横卧) 《雪与血》
[13]颜佩韦 呀,呀,呸!世界上那有逃走的颜佩韦 《雪与血》
例[12]“呀呀呸”当中无停顿,句末用逗号;例[13]“呀,呀,呸”!当中有停顿,句末用感叹号,故前者长度比后者大,力度比后者小,语气比后者弱。
二、叹词的分布
叹词在戏曲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根据叹词的分布(位置),可分为单独构成话语和用于话语之中两类。
1.单独构成话语的
单独构成话语的指人物用一个叹词构成独立的台词。这类结构中叹词往往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如:
[14]党仲升……[挥刀杀数员金将后殉国。
蒲鲁喝(率部上)真英雄也!众将官,速速准备泼江。
众番将 啊! (下) 《江汉渔歌》
[15]西门庆 (愕了一下,认得是武松)哎呀!
[大家惊倒,逃下,西门庆与武松隔桌相打。 《武松》
例[14]叹词“啊”表示军中下级对上级命令的应答,这类情况较多。例[15]叹词“哎呀”和西门庆前后的动作相结合,使情感倾向和语气特征更为明显。
2.不单独构成话语的
此类结构又可按其位置分三类。
(1)用在话语开头的
这类格式,叹词可用在唱腔或念白前,叹词前可有或没有表人物动作的舞台指示。如:
[16]兀术 哦吙! (唱)
可叹我儿丧沙场。 《岳飞》
[17]王魁(忽见衣有破缝)嗳呀,我不出去了。 《情探》
例[16]叹词用在唱腔前,前面无表人物动作的舞台指示;例[17]叹词用在念白前,前面有表人物动作的舞台指示。
当人物由静场到唱腔或念白时,往往在此唱腔或念白前加一个叹词。这个叹词表达了人物此时的情感趋向,启示了唱腔,念白的语义范围,完成了不同表演形式间的过渡。
(2)用在话语中间的
当叹词前后的句子在语义上有较大变化时,往往用一个叹词在句子间过渡衔接。如:
[18]王魁(唱)享不尽水晶帘下脂香粉媚,
爱学那风流张敞巧画娥眉。
喜今宵照楼台月明如水,(风吹桐叶落下)
呀!
对梧桐思往事忽动余悲。 《情探》
例[18]“呀”前后句子的意义构成由欣然到凄清的转折。又如:
[19]王魁 (苦闷)呀!(唱)
老岳父教我达时务,
桂英叫我守故吾。
左思右想心烦苦,(决心)
嗳咦!
有道是无毒不丈夫。 《情探》
例[19]“嗳咦”前后句子的意义构成从犹豫到决断的选择。再如:
[20]沈厚端 妙啊!(唱)
英雄所见皆一样,
并马何时访大梁。 (又闻哭声)
嗄!
耳内又听得悲声大放,
是何人午夜诉凄凉? 《新儿女英雄传》
例[20]“嗄”前后句子的意义构成由抒情到叙述的转换。由抒发金戈铁马的豪情到注意清寂荒凉的酒店。
(3)用在话语末尾
叹词用于话语末尾,可以用在唱腔或念白后,可以用在人物下场或未下场时。如:
[21]来俊臣 谢仲举啊,小畜生!(唱)
管叫你人头挂虎丘。
武三思 挂虎丘!
来俊臣 挂虎丘!啊哈哈哈哈!
[武三思、来俊臣同笑下。 《谢瑶环》
例[21]叹词用于人物念白之后,下场之前。
又如:[22]王后 陔下呀!(唱)
这真是从天外飞来的冕枉,
臣妾我哪里有这样的心肠?
也不知前世里什么业障,
才惹得到今生怒恼君王。
(哭)喂呀。 《武则天》
例[22]叹词用于人物唱腔之后,未下场之时。
有时,田汉戏曲中连续运用几个叹词,和动作相结合,简炼而贴切地表达出人物的心境和情态。如:
[23]高 宗 (挥手)去吧!
王 后 (哭)啊呀!(下)
武则天 (抱女哭)啊呀!
高 宗 唉! 《武则天》
例[23]当武则天亲手掐死爱女而嫁祸王后时,剧中用简炼的动作和精炼的叹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高宗、王后、武则天三人惊惧或悲痛的心境和情态。
三、叹词的功能
田汉戏曲中的叹词,除了因分布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外(见前),还可以表示人物的身份、情态和语气。
1.表示人物身份
田汉戏曲中偶尔可用叹词表示人物的身份。
如:[24]文 焕…(施礼)吓,老丈请了。
老哑人 (走过来还礼)啊……?
文 焕 请问老丈这里可是文家的屋子?
老哑人 (点头)唔……。
文 焕 那文相公文焕哪里去了?
老哑人 (做手势指远处)啊啊。
文 焕 唔,敢是出远门去了?那么他的老太太呢?
老哑人 唔?(指头上)唔?(又学老年女人走路)唔?
…… 《新会缘桥》
例[24]老哑人用哑人惯用的叹词回答文焕,客观上增强了戏剧的现实感,贴切地表示了人物的身份。
2.表示人物情态
个别情况下,田汉戏曲中可用叹词表示人物因生理反应而形成的某种情态。如:
[25]武则天 (内)嗳呀吃不得了! (醉上,唱[南梆子])
时才间侍宴万年宫,
添几许桃花脸上红;
虽然是君恩山样重,
怕只怕难测的妒花风。
宫车内只觉得葡萄酒涌,
哎……哎!(吐)
《武则天》
例[25]叹词“哎……哎”贴切地表示了武则天酒醉后呕吐的情态。
3.表示人物语气
表示人物语气是叹词的基本功能。一般来说,叹词无实际意义,但在话语中能表达人物的某种情感,而情感和语义的结合就构成了话语的语气。
田汉戏曲中叹词表示的人物语气十分复杂,常见的有十二种。
(1)表悲痛 如:
[26]茂兰 吓呀!(痛哭)苦命的爹爹吓。 《雪与血》
又如“呜呼、啊呀、喂呀、哎呀、咳呀、”等。
(2)表愤怒 如:
[27]周文元 (大怒)呔,狗娘养的!好好的一个说书场被你赶散了,打死你这狗头。 《雪与血》
又如“呸、哼、唗、呀啐、呀呀呸”等。
(3)表恐惧 如:
[28]郭霁青 嗳呀(唱)
那一旁来了百兽王。
闭目等死无他想, (虎已近,哆嗦)
啊啊呀!(唱)
七魂悠悠出了腔。 《琵琶行》
又如“啊、哦呀、啊哎”等。
(4)表叹惜 如:
[29]朱由检(仗剑上)嗯吓!转眼之间热闹的皇宫变成了一座凄凉的古庙了。人事无常,一至于此。 《杀宫》
又如“咳、吓,唉唉、哦吙,嗳咦、嗟乎”等。
(5)表惊异 如:
[30]金 宠 有请包大人。
[假包拯、假张龙、假赵虎同上。真假包拯相见,各作惊异状。
假包拯 噫!
包 拯 噫! 《金鳞记》
又如“吓、啊哎、哎呀、哦呀、嗳咦”等。
(6)表醒悟 如:
[31]吴夫人 相公吓,死别生离只在顷刻之间,有什么未了之事吩咐我们一声啊。
周顺昌 夫人!你说什么未了之事么?
(沉思)哦哦,果有一桩未了之事,孩儿,取笔砚来!
又如“咦、呀、嗳、喔、哎呀、嗳咦”等。
(7)表轻蔑 如:
[32]许 仙 呸!(唱[前腔])……
打碎金钵将贤妻放,(但不能撼动)
法 海 许仙! (唱[前腔])
佛法无边不自量。
(大笑)啊哈哈哈哈! 《白蛇传》
又如“嗤、哼、咳、喔唷唷”等。
(8)表不满 如:
[33]许 仙 老师父(唱[前腔])
那白氏她为人温婉贞静,
老师父说此话有背人情哪。
(怫然)嘿! 《白蛇传》
又如“哼、啐、吓、奢、吙吙、嗯哼”等。
(9)表赞叹 如:
[34]马 杰 我是马杰。
沈 扬 我是沈扬。
杨念如 多是近边极有趣的朋友。
颜佩韦 啊呀,啊呀,原来都是些好朋友。 《雪与血》
又如“嘻、吓、嘿、啊、哎呀”等。
(10)表喜悦 如:
[35]王魁(喜极欲狂)哈哈!哈哈!我中了!我中了!你们闪开了,新科状元来也。(下) 《情探》
又如“嘻、啊哈(哈)、啊呀、唉呀、嘿嘿”等。
(11)表呼唤 如:
[36][盖天大王率残兵上。
盖天大王 且喜回营,如何灯光不明?呔,孩儿们快怏开城,盖天大来了。《岳飞》
又如“喂、哙”等。
(12)表应答 如:
[37]党仲升 准备战船,即日渡江,迎击日寇去者!
众 军 嗄! 《江汉渔歌》
又如“唔、哎、嗯、啊、喳、呕”等。
在田汉戏曲中,个别叹词往往表示某种人物的特定语气,如“呀呀呸”表示男性的愤怒,“喂呀(呀)”表示女性的悲伤。但在大部分情况下,叹词的语气具有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同一叹词可以表示不同语气,不同叹词可以表示同一语气。叹词表示的语气不仅取决于本身的情感特征,而且依赖于具体的语义环境。
有时,在某段话语中,由于人物情感的复杂性,同一叹词也可兼表不同语气。如:
[38]谢云屏 (哭抱)啊呀,郎君哪!
(唱)奴好似拨云雾重见青天。 《琵琶行》
例[38]“啊呀”兼表谢云屏在丈夫深深误解后又言归于好时的悲痛和喜悦。
叹词是戏曲中一种结构复杂,位置灵活,功能丰富的词类。研究田汉戏曲中的叹词,不仅对研究这位戏剧大师的语言特点有所助益,而且对理解戏剧语言多样复杂的表现手法,对理解戏剧语言和戏剧情景的对应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注 释:
①“啊”和“哈”的组合可构成“三笑”的表演程式,即“啊哈、啊哈、啊哈哈哈哈哈”,但田汉戏曲中无此例证。
②本段不以有无句未语音停顿的“句”为分析单位。因叹词无实际意义,故句末停顿的有无对叹词的功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段的“话语”指某人听说的一句或一段独立的不被其他人的语言或舞台指示隔开的台词(包括唱腔和念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