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我演《夜奔》

唐 珲

  《夜奔》中林冲出场的动作,既不是“起霸”,又不是“走边”。“起霸”多用于大将出场,“走边”则是短打角色居多。林冲虽属大将之流,但因穿着便服出场,所以定位“箭衣”,他在二者之间既不能像长靠武生,身段大而刚猛,又不能像短打武生动作精巧利落。他结合了靠把武生的大气,短打武生的利落,加入书卷雍容气质来烘托角色当时的身份背景。演员要在激烈的身段中不能丢失他八十万教头的身份和风度,这也是昆剧把林冲这一角色归纳到“箭衣武生”行当的基本原因。《夜奔》的词句是文言文,非常精辟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在出场的八句定场白口中就简单概述了人物的感情和背景。白口:“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风赋。回首西山日影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八句话表述林冲悲愤难抑,不由得伤心落泪的情景。前时还身为高级将领的自己现在沦落此境心中怎能不苦?想与家人联系,让雁儿帮我捎带家书,但现今家已破碎,书信都不知寄向何处?现在心中的悲痛,像秋天之悲风,霜冷这世界,万物无奈之枯黄,不留下丝毫余地无从依靠。多次回头想看看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们,入眼却是夜色茫茫与越望越远的家乡。此时的我有国不能报,有家不能回,一个人四处躲藏,如孤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难以度日。

  身段上“欲送登高千里目”,用左手按剑,跨右腿,左腿“偏月亮门”,然后右手指向远方,眼睛用力向左台角远望。“愁云低锁衡阳路”,“跨虎”转身,“弓箭步”,向右角站丁字步,右手与右腿作两次交叉,再作低式指出。“鱼书不至”,用右手打左手心,左手掌伸出,右手伸两指,用反指高抬过头顶指左手,表示是书信。“雁无凭”,双腿丁字步,右脚只用脚尖着地,叫做“戳步”,双手向左作摆手式,表示做不到的意思。“今番欲作悲秋赋”,云手“跨虎”转身,向上场门指,然后“栽锤”。念“回首”时,左云手,“反蹦子”,然后“撕开”向上场门望去,再指,念出“西山日影斜”,表示日将西落。“天涯孤客真难度”,左手按剑,右手推掌,走跨步二三步,停住,翻右掌,表示孤身一人流落天涯,难度光阴。这几个动作要强烈。“丈夫有泪不轻弹”,用右手拍右腹,然后左右手作挥泪动作。“只因未到伤心处”,左右手拍胸,双手向外伸出摊开。末句要语气加重,双目怒视眉尖紧锁,才能有气氛。

  这出戏曲调优美而又慷慨激昂,曲牌有昆曲独有的特点,套曲:[新水令]、[驻马听]、[折桂令]、[沽美酒]、[雁儿落],外加一个[点绛唇]。

  第一段曲牌[点绛唇]唱词:“数尽更筹,听残玉漏,逃秦寇,好叫俺有国难投,那答儿相求救。”前两句描写林冲在夜间行路的情景,末三句诉说自己的遭遇,所处的环境。这几句唱词,大略地介绍了林冲的遭遇。舞蹈身段是和词意结合的。表示求救无门,束手无策。这些动作、身段,可以说完全是形象的舞蹈语言。

  接着唱曲牌[新水令]和[驻马听]。[新水令]唱词是:“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驻马听]唱词是:“良夜迢迢,良夜迢迢,(白:投宿),休将他门户敲。遥瞻残月,暗度重关,急走荒郊,俺的身轻不惮路途遥,心忙又恐怕人惊觉。(白:吓、啊),吓得俺魄散魂消,魄散魂消。红尘中误了他武陵年少。”这两段唱词是林冲叙述自己心情和路途环境的凄凉。

  第三段曲牌[折桂令],是《夜奔》唱词中的主曲。这里的唱词是“实指望封侯也那万里班超,(白:到如今),生逼作叛国红巾,作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似这鬓发焦灼,行李萧条。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白:高俅),管叫你海沸山摇。”这一段是林冲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如何能报深仇的激愤情怀。在动作上,唱“实指望”,用左云手跨右腿半弧形到上场门,用右拳左手伸大拇指“英雄指”,变换左手握剑,右手伸大拇指。开始唱“封侯也那万里班超”时,转身,左掌心朝上,右掌心向下,作托印式。“到如今生逼作叛国红巾,作了背主黄巢”,翻身跨腿,抬左腿,左右手伸开,一上一下,用右手作波浪式动作。然后左右扶肘动作,右手拍腿打手分脱推出,小圆场转身,用海底捞月转身拍胸,用力伸出,要有抖膀子的劲,要睁眼,双眉微竖,微露怒气,并有狠心气概。唱“恰便似脱扣苍鹰”,撕开,抬右腿,踢左腿,跨腿转身“跺泥”,搬腿“射燕”,象征苍鹰形状。“离笼狡兔”,转身垫腿起反飞脚,表现狡兔窜出了樊笼。“摘网腾蛟”,双整肘袖,走翻身交叉,斜身站,双臂双手用掌尽力伸直,亮相。这三个姿式是相连的,是舞蹈身段在起伏上的一个高潮。“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这两句作左右穿袖的平指转身,先向左边,双手掌心上下相对,有半尺距离,旋转,同时左腿用足尖随之而转,不要离地或抬起腿,因与“涮腿”不同。这个姿式叫束缚式,表示捆绑的意思。唱“鬓发焦灼”时,左右边作同一姿式,但收住亮相时与前一个不同,要双手一上一下向头部鬓边指,表示鬓发纷乱。“行李萧条”,左手按剑,右手按掌在胸前,走小圆场站住。“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用右手向左台角天空指。念“高俅”二字时回身向上场门指,微咬牙,恨的气氛要重。“管教你海沸山摇”,回身面向左台角,双手微颤动,射燕上下越重越快而有力,步法向后退,作波浪式,双手拉开,抬左腿踢右腿,仍向左台角蹬出右腿,半翻身,右腿不落,左手平伸出,右手在臂下边斜指出,向上场门指,左手按剑,全身微晃,双目圆睁,眉梢尽力向上竖起,鼻孔微出气,腹部不要动,要作到怒气不息,有海水沸腾,高山动摇的气概,以表示不管高俅努力多么大,也要把他消灭的决心。亮相后全身稍停,丝毫不动,牙齿微咬,双目圆睁,集中眼神,放出光芒,浑身气血运用在自己头顶上,好象有一股气冲出去,恰如古人所说“怒发冲冠”。这个三位一体的动作,又要快又要稳,才够气派。这时锣鼓点要缓慢,剧情进展到最高潮。

  第四段曲牌[雁儿落]带[得胜令],唱词:“望家乡去路遥,望家乡去路遥。想母妻将谁靠。俺这里,吉凶未可知,她、她那里,生死应难科。呀,唬得俺,汗津津身上似汤浇,急煎煎心内似火烧。幼妻室今何在,老萱堂恐丧了,劬劳,父母的恩难报,悲号,叹英雄气怎消,叹英雄气怎消。”这一段是描写林冲怀念家中妻母和不知自已落得什么结果的内心情感。可以看出当时林冲不知家中情况如何,由忧虑转入绝望的悲号,以及英雄好汉受了这种冤屈后心中的极度悲愤。在音乐节奏上波浪起伏,是三眼一板的节奏,唱都是一眼一板的节奏,步步快,但是要快而不慌。主要是口齿用力吐字放腔,高亢悲壮,慷慨激昂,体现林冲被害的忧愤、抛妻别母的悲痛。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借助唱腔以传情,用繁复的肢体动作演绎夜奔路途的艰难,引领观众在几乎空无一物的抽象舞台上体会到英雄末路的悲痛和愤恨。

  第五段曲牌[沽美酒]带[太平令]的唱词:“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唉呀哭,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白:天哪天)适才间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忽喇喇,风吹叶落震山林,声声虎啸,又听得猿哀猿叫。俺啊,唬得俺魂飞胆消,似龙驹奔逃。呀,百忙里,走不出山前古道。呀,又听得乌鸦阵阵起松梢,数声残角断渔樵。忙投村店伴寂寥,想亲帷梦杳,想亲帏梦杳,顾不得风吹雨打度良宵。一宵儿奔走荒郊,(白:穷性命)挣出一条。到梁山借得兵来,(白:高俅呀!贼子!定把你奸臣扫。”

  [煞尾]剧情进展到高潮马上急转[尾声],唱“一宵儿奔走荒郊,穷性命,挣得一条到梁山借得兵来,高俅呀,贼子!定把你奸臣扫”剧终。

  这里的处理戏剧俗呼豹尾,让观众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动作半转身,抬左腿,右手按掌在胸前,走弧形线,面向前,右手掌放开不再回头,这时任“锣鼓”急催,全身却定住不动,等到“锣鼓”再次长调时才稳稳跨出三步。这里音乐的烘托、角色信心的回归、留给观众之背影,一定要有气势,一种将军的气势,表示已下定决心梁山借兵回来扫平一切,到时候管叫你管教你血肉为泥海沸山摇的气势。甩开大步下场。

  上面介绍了《夜奔》一剧的表演,无论唱腔如何高亢,身段如何繁重,都必须记住:“心里有了,脸上才有”,即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演员一身艺,千古一剧情,既是剧外人,又是剧中人,剧外与剧中,真假一个人”,这些精辟的论述道出了表演艺术的实质。总之,体验和表现是不可分割的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表演艺术就是二者的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湖南省昆剧团)

来源:艺海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