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祁阳祁剧东山再起

欧阳友徽

  1992年祁阳祁剧团经济上处于困境。一是新剧目上演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从广西请来师傅编导的《仙女安邦》连台大戏和从衡阳请来的师傅编导的《杨家将》连台大戏,花了钱,费了力,窗口售票收入却不佳;二是物价上涨,上面的拨款却未随着物价上涨而增加。6月27日上午8时团长毛学华召开全团大会宣布,放假三个月,每人每月发50元生活费;10月4日上午又宣布无限期放假,除团长及会计、出纳按八折发工资,其余每人每月发50元生活费。剧团陷入解体的危机。为了生计,二级演员开夜宵摊子、卖菠萝、外出打工;有些中年演员争取提前退休。但也有一些不甘心祁剧艺术灭亡的人,自发组织演出,角色不够,便请外地和业余演员加入。从1992年10月起,到1993年3月底止,共演出139场,平均每月演25场,虽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演出质量有所下降,但是他们对祁剧艺术的执着,却保住了剧团的大旗未倒。此时,领导上劝老团长张光星重新上任。1993年3月27日宣布张光星任团长,肖远耀、张巍耀(张兴发)任副团长,肖红卫任艺委会主任,张高潮任演出队长。新的领导班子制订新制度,宣布新纪律,在上级以及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决心重整旗鼓,使古老的祁阳祁剧从危机中崛起。团长、副团长搞第三产业——摆夜宵摊,两个月内就为集体净赚两万多元,树立了领导班子一心为公的新作风。

  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观众审美情趣产生了新的改变,城市的演出市场受到冲击,很多剧团在危机中解体。祁阳祁剧要生存、求发展,必须从城市转向农村,那里是祁剧的摇篮,更是当今发展的基地。根据农村的需求,剧团进行了改革:“三大”改“三小”。过去演出是大舞台、大部队、大型戏,现在改为小舞台、小分队、小型折子戏,以便于在村村院院演出。并建立网络信息,在每个镇文化站挂上祁阳祁剧团演出联络点的牌子,让联系业务人员遍布全县。1996年剧团几乎都在乡镇、农家演出。唐际富私人《记录册》记载1996(年)度演出地点、剧目是:

  地 点

  潘家埠镇梅溪乡李家谱戏     大村甸新辅子显塘村谱戏

  祁东灵官殿熊须岭陶家谱戏    三口塘煤矿庙戏

  梅溪乡广祁村陈家寿戏      祁阳南河岭聂家谱戏

  邵东石珠桥罗家谱戏       祁阳城山黄家谱戏

  羊角塘镇中下街谱戏       观音滩新辅梅花村谱戏

  龚家坪镇电影院         文明铺电影院

  黎家坪镇电影院         大村甸镇电影院

  茅竹镇电影院          大忠桥镇电影院

  三口塘栗山村礼堂        观音滩镇电影院

  白水镇电影院          肖家村电影院

  八宝镇礼堂           金洞镇礼堂

  石梓塘镇电影院         黄泥塘镇电影院

  梅溪镇电影院          潘市镇电影院

  七里桥镇电影院         下马渡镇电影院

  祁阳城关黎祁路蒋毛生家寿戏   祁东白地市竹木市场开业

  新田县冷水井乡上庄村电影院   道县赤坝塘村庙戏

  祁阳横江桥铁脚湾陈家寿戏    梅溪镇唐家谱戏

  羊角塘镇八陂乡谭家谱戏     梅溪镇申家谱戏

  祁东过水坪镇郑家寿戏

  剧 目

  闹淮安 闹镇江 孔繁森  孟丽君5本 封神榜6本 金水桥 王化买父

  双界牌 龙凤配 巧团圆  私访东京  杨滚教枪  三天香(上下本)

  闹严府 王堂春 血手印  李旦与凤姣(上下本)  春秋配(上下本)

  白门楼 泗水关 拾玉镯  双驸马   定军山 马武奇洛阳 三搜索府

  秦香莲 空城计 活捉三郎 杨七郎打擂 郭子仪拜寿 三请梨花

  此册所载演出点37个,其中乡镇电影院(礼堂)17处,村(街、庙)4处,市场开业一处,家(族)15处。都在农村乡镇。剧目的安排是:在影剧院售票演出时演大戏,如连台五本《孟丽君》、六本《封神榜》以及上下本的《三天香》、《李旦与凤姣》、《春秋配》等。在单家独户演寿戏时,则演《郭子仪拜寿》等喜庆戏,或由主人家“点”戏,于是《金水桥》、《王化买父》、《双界牌》、《三请梨花》等戏也纷纷登场。

  优秀剧目和表演,是剧团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1995年夏,剧团排练优秀现代戏《孔繁森》,冒着酷暑,日夜加班14天,终于让孔繁森的形象完美地活跃在舞台上。因导演、演员、音乐、舞美、道具、音响、灯光等,都高质量地到位,观众反映强烈。上级安排去全市各县巡回演出两个多月,受到各县干群一致赞扬,演出收入达25万元,为剧团解决经济困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剧团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

  1997年剧团首演创作历史剧《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部按高标准排练的新剧,音乐设计有高雅的情调,舞美设计有国画般的风情。2002年参加国际“柳宗元学术研讨会”演出,古朴、典雅的祁剧艺术,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和领导们的好评,还当场为演员袁祁莉赠送了花篮。

  天道酬勤。1999年祁阳祁剧团被评为省“好剧团”,张光星被评为“好团长”。2001年省财政厅、省文化厅为扶植和弘扬民族文化,表彰祁阳祁剧团长年坚持上山下乡演出,赠送由省委副书记文选德题词的“流动舞台车”一台。2001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名人名段”栏目,邀请该团部分演员去北京 作为长达150分钟的选段录制,其中有《思凡》、《打草鞋》、《黄忠哭刀》、《生祭》等。按中央台的要求,必须是国家一级演员,县级剧团没有评一级演员的惯例,所以没有一级演员。但中央台看了预演节目后,认为非常好,破例邀请祁阳祁剧团上中央台录相演出。这是全国县级剧团的首例。演出结束后,中央台发了荣誉证书。返回时,永州市委副书记周永亮亲自带领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市电视台、市报社到站台迎接,召开了座谈会,并设宴招待。回祁阳后,由县委副书记赖中霖、宣传部部长刘志均、文化局局长段德田以及电视台、报社等单位召开隆重的欢迎座谈会,并设宴招待。

  此后,县财政为剧团的拨款,由1980年的5.25万元,逐步增加到2002年的30.5万元。

来源:祁阳祁剧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