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奇情·佳构·妙文

雷陀

  京仪兄:

  刚刚听说您的剧作专集《黄河与月神》即将问世的喜讯,又拜读了您今年的戏曲新作《夫人令》,那悲怆凄婉的奇特情调,典雅精巧的结构,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文词,常令我掩卷沉思,击节欣赏,由不得提起笔来,给您写信,道一声恭贺,谈几点感想。

  恭贺您孜孜砣石乞十数年在戏剧园地上辛勤耕耘终结硕果,二十多万字剧作结集出版,也可聊慰您对戏剧的一片忠诚之心了;更要恭贺您那种永不止步的创作精神,虽有专集出版而未曾稍懈,又为常德剧坛奉献出一出好戏。

  《夫人令》之所以吸引我,首先就在于她的传奇性。

  您的新作取材于《三国演义》中一段短短的叙述:孙权弟孙翊为丹阳太守,性刚好酒,醉后常鞭挞士卒。督将妫览、郡丞戴员常有杀翊之心;乃与翊从人边洪结为心腹,共谋杀翊,并欲在一次饮宴中动手。翊妻徐氏美而慧,善卜,是日卜一卦,大凶,劝翊勿会客,翊不从,遂与晚宴,席散,被边洪所杀。妫、戴乘机归罪边洪,斩之于市。二人乘势掳翊家资侍妾。妫览见徐氏美貌,欲逼相从;徐氏推托,夫死未几,不忍便相从,并允其月末设祭除服,然后成亲。至是日,徐召心腹旧将伏于密室帏幕之中,然后祭于堂上。祭毕,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邀妫览入密室而杀之,并以同法伏杀戴员,除其余党。事毕,徐氏重穿孝服。后孙权派人取徐氏归家养老。江东人无不赞徐氏之德,称其“才节双全世所无”。

  不难看出,这几百字的简略叙述,告诉人们的只是一个陈腐平庸的故事,而您却以生花之笔,另辟蹊径,破译成了一个题旨迥异的奇特故事。暴虐成性的丹阳太守孙翊好酒贪杯,不纳忠言,常以鞭笞部属为乐,其妻徐夫人屡劝无效,终被内院女卫芄兰乘太守酒醉灯灭之机刺死。徐夫人以弱柳之质,亲察凶犯;巧立三道令拒嫁乘乱求婚的青年督将妫瑢,并欲将妫瑢置之死地。殊料在追查凶手过程中,竟被妫瑢重信然诺,痛改前非,视死如归的阳刚之美所感动,毅然挣脱礼教的羁绊,在妫瑢自杀之时,举行了死亡前的婚礼。

  这个故事可以称得上是人奇、事奇、情奇。 

  中国戏曲历来就有“无奇不传”的信条,李渔说:“新,即奇之别名也。”能把《三国演义》中这一段漫不经心的叙述,破译成现在这样令人一新耳目的故事,关键在于您独到的目光与强烈的主体精神。这其中深深地溶进了您的思想情趣,倾注了您的爱与恨,反映了您阅世之深,对生命运动体察之微。诚如您自己所说,女侍卫终于以一片无可逆转的痴情得到了心上人的承认并使复仇者赦免了自己的罪恶;青年军官终于以“沸沸一腔信义血”及“百折不挠死不悔”的大无畏执著追求,彻底征服了“蓬莱仙子一片心”;而积郁日久的倾国佳丽贵夫人,也终于冲破名节枷锁,使自己一颗渴求情爱的女人之心回复了青春活力,依傍了美丽归宿。他们在毁灭中塑造了一个本质意义上的新我。《夫人令》是对与命运抗争者的礼赞,是对涅粲的颂歌,是对历史的深深慨叹,也是对美的深情的呼唤。相信她的奇特会吸引更多的读者。

  《夫人令》令我手不释卷的力量,还来自于精心构制的戏剧结构。

  我体会您的新作有如卜二个结构特点:

  一是开局美丽,悬念强烈。

  您在第一场设置了府厅饮宴的场面,让各式人等,自然纷呈:太守恣意狂饮;妫瑢欣然应和;戴员慨然劝阻太守鞭挞士卒,反招来鞭笞之灾;芄兰不满于妫瑢的随波逐流、助纣为虐,引出徐夫人平息混乱;妫瑢乍睹夫人芳颜,倾慕不已。至此,所有人物均在情节发展中自然作了介绍,不滞拖,不牵强,有对照,有斗争,并让读者了然于心。这时突然大厅灯灭,太守被刺,夫人察凶,妫瑢求娶。非常之时又生非常之事,在妫瑢来看,“事虽多有干碍,情已欲罢不能”,并约下三日之期;徐夫人恪守礼义,虽遭丧偶之灾,立志全节终身,断然拒绝逼嫁,视妫瑢为粗鄙轻薄之徒。戏到此处,必将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且看徐夫人怎样察出真凶,且看徐夫人怎样对付妫瑢?

  二是双线发展,层层叠进。

  拒婚与缉凶自然构成了戏剧中并行发展的两条情节线索。亚却曾断言:“戏剧结构的秘密主要在于紧张这两个字,在于酝酿、维持、悬置、加剧和解除一种紧张的状态。”您独具慧眼地把拒婚作为主线,把缉凶作为辅线,而又时时让它们交织在一起,维系着读者强烈的关注与兴趣。这两条情节线索的发展与交织就构成了第二至第五场戏的主体,形成了饱满的中腹。

  第二场戏,在灵堂祭拜之时,妫瑢又来催嫁,徐夫人巧设三道令,二人立下生死睹约,弓满弦张,情势逼人;第三场戏主要写妫瑢戒酒习礼,并从芄兰的谈吐举动中,寻思出凶手为谁。第四场芄兰铤而走险,杀死戴员并欲行刺夫人,妫瑢乔装拿获凶手,至此回复了夫人的前两道令。第五场琴房审芄兰,芄兰因情痴而自刎,妫瑢虽知道芄兰的一片深情,但决不移情它适,追启第三道令——密封的令匣,徐夫人通过缉凶的过程,对妫瑢已萌生感念,欲悔约毁令而不能。到这时,两条情节线索已完全溶合在一起,隐隐预示着悲惨的结局。

  三是高潮统一,出人意表。

  劳逊曾极有见地的说过:从高潮看统一性,“高潮作为全剧意义的考验标准,必须是清楚和强烈到能赋予全剧以统一性的程度:高潮必须是一个动作,一个发展完全、并且牵涉到人物和他们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的一定变化的动作。”我认为,戏剧都应该写好高潮,戏曲亦然。尤其是现代新作。您是一位求新意识极强的作家,但绝没有时髦到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淡化主题上去,所以您在《夫人令》中,以极大的热忱组织了动人的情节,更以精细的刻画,展示了一个动人的高潮。

  第六场戏即是全剧的高潮。我以“灵堂成亲”名之,不知当否?

  您把这场高潮戏又划为四个鲜明的层次:第一层夫人赖令;第二层倾诉衷情;第三层复令自杀,灵堂成亲;第四层曲盖真相,是为尾声。

  这第一层次,承接着第五场,妫瑢已顺利完成了前两道令,有恃无恐,迫不及待地要求夫人开启第三道令匣,以完令成婚,娶回倾慕之人。虽然场景与上场人物甚至台词与第二场一样,但物是人非,人是情变,徐夫人已由彼时的必欲置妫瑢于死地而变为此时的对妫瑢感佩有加,她又怎能同意开启必然酿成修变的第三道令匣呢!这一层重复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情感的变化揭示得何等淋漓尽致而令人惊心动魄啊!

  但徐夫人这复杂的内心又怎么能当着文武官员之面倾吐出来呢?您又指使内卫静女引开了众人,让徐、妫二人两心相对,这就是第二个层次:倾诉衷情。徐夫人痛心地向妫瑢陈述了自己欲爱不能、欲嫁不成、欲启不忍的两难情况,并坦告第三道令是杀人之令。妫瑢此时明知必死而视死如归,不移情,不改志,不失信,依然劈开令匣,剧情于是猛向最高点推进。

  众人一拥而上,戏便进入了第三个层次。妫瑢自知“以一碌碌武夫而欲全得夫人之心,以一区区平民而欲尽破礼教樊篱,自是非有感天地之忧、慑鬼神之力不可!”他毅然举匕自戕。此情此景,使贤淑敦厚的徐夫人发出了惊石裂帛之声:“嫁衣伺候!”正如您所期望的,“他们在毁灭中塑造了一个本质意义上的新我。”读者也将从这一高潮场面中深深理解剧作的底蕴。

  第四个层次则以众人曲掩真相的言谈,警醒读者,我们应以怎样的眼光去透视那纸墨写成的历史。寥寥数笔,更添无穷意韵。

  最后还想说一点,您的良好的古典文学修养素来是我所佩服的,全剧中那些熠熠闪光的语言常使我觉得不是在观剧而是在读诗。古人云:“文而无文,行之不远。”相信您的文采会征服更多的读者。但又想到,剧本本为登场,“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您剧中个别地方,观起来亦无不可,听起来就可能产生误解,雅则雅矣,实难听懂,不信,您读“泥古睨古原无常”这一句试试?

  谈得够多了,就此打住。

  祝有更多好作品问世。

  即颂

  撰安!

  雷 陀

  一九九○年十二月

来源:剧本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