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论田汉改编《情探》的艺术成就

刘回春

  田汉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戏剧家。他的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早已蜚声文坛,成为世界名著。就是根据传统戏改编的《情探》、《白蛇传》、《谢瑶环》等,也都是传世之作。因此说田汉是戏曲改革的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在此我谈谈对《情探》的一点认识。

  一、准确地评价王魁

  《情探》原是川剧的一个传统剧目。它的前身叫《活捉王魁》,写王魁中状元后抛弃敫桂英,被桂英鬼魂活捉的故事。王魁即宋仁宗嘉祐六年进士第一的王俊民。《情探》第一场王魁念的坐场白:“小生王魁,字俊民,山东济宁人氏”,原是有所本的。王俊民成为负心汉王魁,也是事出有因的。王俊民在试场中发过疯病,中状元后不久,又因误服丹药,死于非命。于是京中谣言四起:有说他前生“打杀谢吴留”不曾结案;有说他曾将婢女推落井中;有说他曾与一妓女私约嫁娶,夺魁后就婚豪门,致妓女屈死。后一说故事性强,当时文人柳贯托名夏噩,写了一篇《王魁传》,便奠定了“活捉王魁”的故事基础。接着永嘉人作《王魁》(亦名《负心王魁》)戏文,被称为南戏“戏文之首”。元代尚仲贤作《海神庙王魁负桂英》杂剧。都是对王魁持批评谴责态度的。王俊民友人说王俊民为人庄重自爱,未做有损阴德的事。于是南戏中又出现《桂英诬王魁》一类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为王玉峰的《焚香记》,把王魁、桂英写得有情有义,王魁是辞婚守义,桂英是持节捐生,所谓休书则是金垒所伪造,桂英气愤自缢出于误会,后在海神恩赐下,桂英还阳,与王魁团聚。田老改编《情探》,如何在这两类作品中作出抉择,即对王魁的评价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呢?用田老自己的话说:“但要改革它,先理解它,研究它,以至自由驱使它”(见《给熊佛西的信》)。田老是透彻地理解产生《王魁》这个戏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宋承唐代遗风,一些士子以狎妓为风流韵事。应试之前,夜宿平康,与一些痴心女子,私约嫁娶。若考场落选,犹可从情侣的眷恋中得到慰藉,一旦高中,一些豪门贵族,便在榜下择婿,对状元争夺更甚。贪图富贵的士子,为谋取高位,不借抛弃旧日情人,有如敝屣。既不受法律制裁,又不受良心谴责,便可得娇妻爱宠,安享尊荣;有的甚至为自己始乱终弃的薄倖行为辩护。这种时代风气,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妇女。田老对这些被欺骗、遭遗弃的弱女子,寄与无限同情,因而在改编中采取扶善惩恶的态度,把描写婚变、批判王魁负心当作突出的主题是很自然的事。至于是否符合王俊民这个历史人物的实际,不是至关紧要的,因为这是写戏,不是编历史。尽管《焚香记》为王魁翻案十分卖力,却很少有人演,有人看,因为中国老百姓,对忘恩负义之徒,是深恶痛绝的。一些地方戏如川剧、祁剧,依旧照“活捉王魁”的老路子演。可见田老的取舍是与观众心理相吻合的,是顺乎民心的。田老对《情探》的改编,还有一层深意,就是赋与它以强烈的现实意义。无论新旧社会,都存在喜新厌旧、负义忘恩的人。《霓虹灯下的哨兵》所描写的解放军排长陈喜,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吗?田老的《情探》是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是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的。

  二、重在突出“情探”

  川剧《活捉王魁》,俗名《武活捉》,是一社戏和目连戏的复合形式。描写敫桂英屈死后的鬼魂,带领一群鬼卒,来惩罚王魁。一上场就由敫桂英动手活捉王魁,先一阵追躲跌扑,再用一根长带子锁着王魁的颈脖,在吊来吊去的动作中,唱一支曲牌:“一任你蒯文通、张子房,说生死,道无常,说不动铁石人的心肠。阎王殿前诉冤枉,拿你到孽镜台上。”她非常决绝地将负心人活捉去了。负义男子王魁,也是比较一般的。四川的赵熙先生,他是晚清的探花,以善于写情著称。他看了《活捉》的演出,感到戏剧冲突过于简单,形象也太恐怖。于是改《活捉》为《情探》,着力描写一个穷书生中状元后入赘丞相府,因贪图富贵便抛弃妻子。敫桂英鬼魂于“情探”中,见王魁寡义绝情,才将他活捉的。这就更近乎情理,更突出敫桂英钟情而善良的性格。在戏剧结构和人物造型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演出效果更凄艳感人。田老在吸收赵本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又改“阴探”为“阳探”(即改鬼探为人探)。写敫桂英自缢后被义士刘耿光救活,并护送她到汴梁来找王魁。她隔窗见到王魁,不让刘耿光立刻制裁他,说是她与王魁夫妻一场,“意欲当面探问几句,看他还多少有些情义无有?”这时,她还对王魁存一线希望,认为王魁的绝情,或有难言之隐。自己不在他跟前,一时失了主张,做出错事,也还情有可原。她希望通过叙谈,勾通心曲,象卓文君寄《白头吟》,苏若兰织迥文诗那样,叫王魁回心转意。这样来写桂英,才更真实,才更符合她的典型性格。

  敫桂英怀着善良的愿望来探望王魁。她一进入书斋,被王魁发现,王魁知桂英已死,便认定是桂英的鬼魂出现。他立即表明自己的负心是出于不得已,对她的枉死,愿请名僧高道超度她。这究竟是王魁对桂英的旧情未断而产生的悔过心情,还是他因惧怕鬼魂的报复而设的遁词,还难于判断。后桂英说她自缢未成,王魁在月下见她行路有影,一抹胸口又有热气,确认她未死,一下子露出本来面目,桂英才能探出他的真实情况。田老的阳探分了三个层次来描写。一是真诚探望。一开始桂英说是来探望他的。王魁顿改前态说道:“敫桂英,我既然休弃了你,我们就是陌路人了”。尽管如此桂英仍用旧情去打动他,说是为他送药方来的。王魁说:“小生此病不会再发”。桂英见他不领情,又问起临别时赠他的青丝。王魁从破箱中捡出交她。桂英再问起定情信物玉扇坠。王魁已将它转送给新夫人,只好假说留作纪念。桂英已探知王魁已完全变心。二是假意哀求。她说:“奴家当日与王郎相爱,誓不再嫁。如今王郎既有了新夫人,只求王郎念奴家当日也有那一点半点好处,许奴家做一房侍妾,也深感郎君大恩大德。”此时王魁虽也动了感动,但一想到新夫人,乃对桂英说:“想你乃烟花女子,夫人知道,岂能相容?再者,将妻作妾,干犯国家法纪,益发使不得。”于是王魁再给桂英十两黄金,叫她回去自立门户。桂英反唇相讥地说:“你叫我去自立门户,重张艳帜,将你在鸣珂巷替我写的文字张贴起来,说我是王状元的前妻,那么一来,状元公,你可十分体面了哇!”王魁为了保全体面,再给桂英黄金百两,让她守寡终身。桂英对他的黄金来路,早有察觉,还想极力挽救他,劝他“拒绝金垒那贼的贿赂,将那个贪污不法,草营人命的恶徒严办,只要王郎替奴报了这杀父之仇,就是王郎负心于我,我也一笔勾销,情愿削发为尼。”王魁对桂英的第三试探,因揭了他的阴私,竟取石砚谋杀桂英。桂英对他完全绝望,才高呼救命。王魁这才被刘耿光捉去见包公。桂英的三探,都发乎情,使情中有探,探中有情,在情和探的浪潮里,如剥蚕抽丝,一层一层地撕下王魁的画皮,揭露他丑恶的嘴脸和肮脏的灵魂。这样,既在艺术上收到奇峰屡见的效果,还避免台上出现鬼魂的恐怖形象,并把“因果报应”的消极因素,减弱到最低限度,圆满地完成了弃糟粕,取精华的改戏任务。在此还应提及的,田老为突出“阳探”而增添刘耿光这一人物,也是很见匠心的。刘耿光的戏并不多,由于有他在戏中穿插,起了密针线的作用。例如桂英的自缢由他解救,桂英从莱阳赴汴梁直至进入相府由他护送,桂英与王魁的最后搏斗,由他出面干预,将王魁锁拿归案,这就使剧情的发展顺理成章,而增强了可信性。如果不是田老的如椽巨笔,是不可能达到这种炉火纯青的境界的。

  三、塑造完美的艺术典型

  田汉在改编传统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妇女典型,可与白素贞、谢瑶环媲美的,要数敫桂英了。敫桂英虽是个烟花女子,但她的品德是无可非议的。她是在父亲因缉私触怒恶棍金垒而被害致死,她举目无亲,卖身葬父,才沦落风尘的。只此一笔,就给她的飘零身世增添了光彩,赢得了人们的同情与尊敬。田老改本在描写她的多情痴心方面,因田老为此增加了许多动人细节,更为出色。敫桂英去海神庙烧香,路过望海楼,受到金垒的羞辱,王魁出面为她解围,她感恩戴德,以身相许,为王魁安排一个舒适环境,让他奋志读书,求取功名。从此她成了王魁的伴读娇妻。她每天为王魁操劳,不止红袖添香而已,饭后削梨子、切西瓜,晚上熬莲子羹作消夜,临睡时为他脱鞋子、摆枕头,点檀香,熏蚊子,坐床边给他打扇赶苍蝇,说故事、哼小曲,都是桂英亲自操持。而王魁享的人间艳福,都是桂英花了高昂代价的。为王魁,她辞谢了旧日朋友,饮受鸨儿的打骂、凌辱,耗尽了历年积蓄下来的金银珠宝,连结义的姐妹也疏远了,一年一度的姐妹集会,她也是去的迟,回的早,惟恐冷落了她的王郎。她把整个心身都给了王魁。别人以为桂英盼望王魁中状元,将来同享荣华富贵才如此钟情于王魁的。桂英的回答是:“我并非看准了王魁要中状元才下了这一注的。夫妻恩爱,不是赌情。就是王魁穷一辈子,我敫桂英也是不变心的。”姐妹曾提醒她,“你相信王魁能跟你‘一篙到底’吗?”桂英怎么回答呢?“你们真是‘杞人忧天’,只要一辈子他心里有我,我心里有他,十八层地狱,层层都会变成天堂的。”姐妹们反问她:“要是王魁负心呢?”桂英说:”我就去死”。田老把桂英写得如此重情,如此痴心,越显得王魁薄倖的可耻。最难能可贵的,处在最底层的敫桂英,却时刻想到国家利益,人民疾苦。她在与王魅议论读书的目的时,诚恳地劝导王魁:“奴家千辛万苦,只望助你成名,将来替国家轰轰烈烈做番事业,替我们这些被人欺压的女子也伸伸冤,吐吐气,怎么,王郎,你原来只是一个功名利禄之辈。”她真有颗金子样的心,比只知贪图富贵的须眉男子强得多啊!

  四、用诗的语言写戏

  田汉是伟大的戏剧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用诗的语言写戏。他早期的话剧如《南归》、《苏州夜话》的台词都很美。戏曲剧本的道白、唱词更是如此。它们都具有意境隽永、音韵铿锵,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情探》中这样的唱词,比比皆是。例如桂英到海神庙求签,有这样一段唱词:“实指望得知己报仇雪怨,又谁知落花流水两无缘。莫奈何焚宝香海神宫殿,但愿得病蔷薇重见春天。”桂英自比蔷薇,既显示她的美貌,又表现她有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品德。王魁赴京应试,桂英为他敬酒饯行时唱道:“莱阳相处两年久,你我恩情蜜样稠。秋月春花懒消受,只愿王郎早出头。倘若文章不顺手,你早日回家切莫愁。青春结伴烟波走,学一个范蠡泛扁舟。”

  这段唱词,在叙事中抒情,抒情中叙事,把桂英对王魁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表达得何等透彻。这样的唱词无论是演唱或朗诵,都是一种艺术享受。再看敫桂英被遗弃后向海神控诉王魁的那段道白吧!“奴家敫桂英,与王魁结为夫妇,两年以来,相亲相爱。今年王魁上京应试之时,也曾同在海神爷殿前焚香发誓,死生祸福,各不相负,若违盟誓,女沉苦海,男坠刀山。如今王魁得中状元,竟违背誓言,另娶程女为婆,一旦休弃奴家,害得奴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段白把桂英的冤苦,尽情倾吐出来,真是一字一泪,凄绝动人。由于其中用了排比句、对偶句,艺术感染力也就特别强。但凡听了这段诉说词没有不流泪的。

  田汉以其严肃态度,横溢的才情,从各个方面给《情探》增添光彩,使之成为艺术珍品。所谓人以戏传,戏以人传,两相辉映。则《情探》定将随着田汉光辉名字而流传久远。

来源:剧海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