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戏曲音乐编配手法

李晓石

  戏曲音乐编配(包括唱腔、配乐等器乐部分)必须要有鲜明的形象和意境,按照总的音乐结构来进行。多年来,我们禀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拿来主义”的实用理论,对常德汉剧院所上演的新编历史剧、现代剧及部分优秀折子戏,在唱腔上改革创新,音乐旋律上进行重新编配,在乐队组建上认真调整。例:对汉剧高腔折子戏《思凡》,我们在音乐设计上进行大胆改革,将以往用唢呐牌子与锣鼓经演奏开场的传统形式,改编为民乐为主旋,以木管为复调(并加入有特色的编钟、木鱼、电声等乐器)所构成的旋律,使观众随着优美的音乐曲调,置身其境,仿佛到了深山庙庵。在小尼姑数菩萨的一段唱腔中,采用支声复调的配器手法,使伴奏与唱腔前后呼应。这样,既烘托了唱腔,又突出了伴奏,获得非常好的审美效果。再如:对汉剧高腔精品剧目《紫苏传》的音乐创作,我们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将汉剧高腔传统的“唱一句,一帮腔”的形式,改编为多声部男女声合唱,或用乐队演奏帮腔乐句,并借鉴外国歌剧的配器手法,演唱时,不用乐器跟腔,乐队只穿插复调与和声节奏,加强唱的意境。在需要烘托气氛时,乐队管弦齐鸣,充分发挥。需要抒情时,乐队则可在恬静淡雅的和声背景下独奏,或穿插抒情的复调,使音乐和演员的表演水乳交融。随着音乐的律动,使观众充分感受人物的表演和情节的演进,既看到舞台上动人的表演,又听到与戏相适应的音乐旋律,既欣赏到美妙的唱腔,又品尝到丝丝入扣的音乐共鸣。《紫》剧在2003年湖南省首届艺术节汇演中,一举夺得“金奖”。由笔者独立完成的音乐配器获得了“音乐配器奖”。在戏曲音乐编配上,无论是大型、中型和小型剧目,从有了主旋律到写成总谱,要经过一个比较复杂的创作过程。各个环节都十分必要,并且有连续性和一定的工作顺序。其步骤方法为:

  一、分析主旋律。对主旋律的分析是编配写作前进行精心构思,合理布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首先从深刻理解主旋律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人手。在乐队写作中运用和声、复调、配器等作曲手段,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不能对主旋律只草草一看就忙于动笔,这样很难写出好的音乐作品来。

  二、为主旋律写低音声部。在多声部音乐中,除旋律以外,它是最重要的“第二旋律”,是和声进行的基础,它与旋律的对位进行,构成了音乐进行的逻辑与趣味。更加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力。可以说,能不能为主旋律写出良好的低音声部,这对乐队演奏的效果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三、为主旋律选择伴奏织体。织体是指乐曲中声部组合的方式。分单声部音乐和多声部音乐两大类型。为主旋律写低音声部的同时,对伴奏部分适用什么织体写法也要有所考虑。根据确定了的和声设计伴奏部分的织体。

  四、写缩谱(也称为“缩编谱”)。主旋律有了,低音声部也到位了,伴奏声部采用什么织体写法也确定了,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写出简化的总谱。它是写乐队总谱时配器的蓝本。

  五、配器。配器是充分运用乐队各种不同乐器的变换和结合(一般都称它为乐队的色彩),把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构思及主旋律精心设计的低音声部和伴奏声部,通过配器这一手段具体地、生动地、尽可能完善地刻划音乐形象。这是音乐编配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为主旋律编配打击乐。我国民族打击乐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是民族乐队中很有特色的一组乐器。为主旋律编配打击乐的写法是丰富多样的。在实际创作中,各种写法要互相渗透、综合运用。在实践中应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和旋律的具体表现要求,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和给予新的发展。

  戏曲音乐的编配创作是一个涉及作曲技术面很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里所谈的只是我在地方戏曲音乐创作中的一点体会。愿借此机会与各位前辈、同行共同研讨。 

来源:艺海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