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下池》是傩堂大戏《孟姜女》之中的一坛傩戏,它是傩祭中可以单独演出剧目,也是傩堂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孟姜女》的故事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是流传地域最广的故事,也是文人最早就介入了的故事。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就有“杞梁之妻”的记载:“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在敦煌莫高窟经洞中,也有《孟姜女》变文残篇,至今仍存于世上。在戏曲中,金院本《孟姜女》、南戏《孟姜女送寒衣》、元杂剧《孟姜女送寒衣》、明
洗澡为什么?许多傩戏研究者认为:洗澡与祓禊有关。
祓禊(fúxì),一般认为这是中华古俗。祓,指拔除,《辞海》称:祓,“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禊,指修洁、净身,《辞海》注:禊,“祓祭,古人消除不祥之祭,常在春秋两季于水滨举行。阴历三月三日上巳修禊,尤为流行。”因此,祓禊,即指拂除邪气除去灾凶的一种祭仪。这种仪式在周代,由女巫主持,《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姜女下池》还残存着这一仪式的痕迹,姜女下池沐浴遵循着一定的“程序”:
一、“奴在梳妆台前坐,精心细理来梳妆。”
二、“左梳左挽盘龙髻,右梳右挽插花行。盘龙髻上戴簪子,插花行内安麝香。”
三、“来到紫禁金殿上,奴家洗手焚宝香。”
四、“一身四体脱完毕,双脚跳下藕池圹。”
这一程序就是一场“祓祭”的开头:傩神孟姜女修身整容,麝香衅浴,焚香祷告,裸身下池。然而,祓禊的目的不就是“除灾去邪”、“消除不祥”吗?
傩坛演出《姜女下池》,都是在为了“求子”许愿、“添丁”还愿或男孩“过关”傩祭之中。“添丁”与“过关”祭仪虽有除灾去邪、消除不祥的祝愿,但承受“洗礼”的对象,应该是男孩,而不是孟姜女;孟姜女作为一位傩神本身无所谓“不洁”与“不祥”。
从傩戏《姜女下池》演出的本身来看,孟姜女来到傩坛焚香裸浴,似乎另有动机和目的。祓禊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世界各地的“祓禊”习俗:
在古希腊,“在秋天举行的埃勒夫西斯秘密庆典要持续九天。……庆典的最初几天,人们列队游行,走向海边,在那儿举行净身仪式”。净身之后,数以千计的人头上戴着常春藤花冠,手举燃烧的火把,从雅典向埃勒夫西斯进发。“到达那儿,整个庆祝活动更加喧闹,更加狂热。提提尼奥斯明确指出,庆典中的乱淫行为也是一种仪式,一种神秘色彩的举动。”!
塞浦路斯岛是爱神阿佛洛狄特的出生地,纪念她的庆典也就从这里开始。“一群女子先在海水中为爱神雕像洗澡,并用鲜花将她打扮起来,随后,这群女子自己也在凉爽的溪水中洗了澡。这溪水在爱神木树丛下流过,穿过开满杏花的河谷。她们洗澡为的是迎接即将到来的爱的狂欢。”
在古罗马,“洗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甚至他们的建筑物,也都与浴室有关。”而浴室也就与淫乱放荡相联。“罗马城外濒临湖滨的巴亚,是一个以温泉和淫逸著称的地方。(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以一种清教徒式的口吻,将这地方谓之‘危险之所’。他描述道:在那儿,‘醉汉们不是在湖边徜徉,就是在舟中设下宴席。湖面上飘荡着歌声。种种荒淫行为似乎表明,法律已经不复存在’。”
在印度的圣城贝拿勒斯的恒河河畔,春暖花开之际,每当旭日东升,便是祓禊的时刻。“世间没有一种水比恒河水更神圣,更能涤荡污秽的。男女儿童,争相降于水滨,挹圣水来湔涤一切污浊。他们用一个铜盂汲水,倾倒在头部、胸部,妇女们则环绕在周围拿茉莉和石竹的花环浇水喷洒他们,以致恒河差不多全布满了花朵。”“婆罗门僧高高站在月台上,向群众献灵神的灵根。”沐浴过后,许多裸体的青年抬着神像,善男信女们一手执着神像的生殖器,另一只手拿着金属的男性生殖器绕庙而行。舞女们扭动腰臀,且舞且行。“婆罗门僧一直把所拿的、饰以名贵宝石的银制大阳物,举向顶礼膜拜者,虔诚的信士纷纷亲吻此物;并以恒河的圣水向它浇洒。妇人们则以歇斯底里般的扭摆动作,搂抱那根伟器,疯狂地吻它,并献以鲜花。”
种种的习俗表明,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女人们到湖中、池塘、河边洗澡,“为的是迎接即将到来的爱的狂欢”。
傩坛上的孟姜女也有着这样的动机和愿望。她在下池之前焚香祷告,表达出了这种强烈的愿望:
一不焚香求富贵,二不焚香保爹娘,
只为奴家终身事,终身招个好儿郎。
奴家起身拜东方,东方神圣听言章:
八十岁公公遇着奴,拐棍为媒结成双
有人笑我丈夫老,太公八十遇文王。
奴家起身拜南方,南方神圣听端详:
三岁孩儿遇着奴,罗裙搂抱结成双,
有人笑我丈夫小,甘罗十二为丞相。
奴家起身拜西方,西方神圣听端详:
瞎子跛子遇着奴,也要与他结成双,
有人笑我丈夫丑,前世烧了断头香。
奴家起身拜北方,北方神圣听端详:
白面书生遇着奴,正好与他结成双,
有人笑我丈夫好,男成对来女成双。
择偶到了不问老少、不管美丑的地步,充分表现出孟姜女作为一个女人的性的饥荒和对爱的渴望。她到池塘裸浴,不是为了洗涤污垢、洗刷罪过,而是为了“洗”出一个爱的“狂欢”。
二、美与风流
1914年,著名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赴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的土著部落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对那里原始部落“爱的狂欢”有着细致地描绘:
在2至5月及10至11月干湿季节交替期间,最盛行戏水活动。后面的这些月份是南半球的春天,在特罗布里恩德岛上,恰好是信风吹来的干燥月份过后的平静季节,也是举行丰收庆祝活动的时令。
“戏水活动”就是水中嬉戏,马林诺夫斯基说,“调情私通显然经常发生在这样的场合”。“举行丰收庆祝活动的时令”,也就是“性爱与欢庆的季节”—— 狂欢节。
在狂欢节里——有一种纯粹以满足情欲为中心的公开调情的“卡雅萨”……意为情欲抓搔,它象征一种情欲方式,就像我们的接吻。这是特罗布里恩德岛上所有地区的普遍规矩,即当男孩和女孩彼此热恋时,尤其在他们情欲得到满足之前,女方可以抓搔、击打,甚至用利器伤害自己的情人,使他身受皮肉之苦。
这种习俗,女性总是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主动性,男性总是表现得心甘情愿。马林诺夫斯基这样评价:“在爱情方面,特罗布里恩德女子并不觉得自己地位比男子低,在主动性和突出自己方面,也不甘落后。”
在特罗布里恩德岛上,还有一种叫做“约萨”(Yausa)的、放荡的习俗:
特罗布里恩德岛的各个地区都有由妇女集体为园圃除草的经济习俗。……曾由奥卡约罗、布瓦加、库米拉布瓦等村社的女子赋予除草者一个奇异的特权:如果她们发现除自己村社以外的任何陌生男人路过,习惯上她们有权袭击他,据大家说,她们带着热情和活力行使这个权力。
这个男人是她们对其施加性暴力、色情虐待、下流猥亵和野蛮行为的好目标。她们先将他的阴茎遮羞叶揪下扯碎,对于土著来说,它是男人尊严的象征。然后通过手淫和裸露,企图使她们的受害者的阳具勃起,当她们的举动达到预期效果后,其中一位蹲跨在他身上,使阴茎插入自己的阴道。在第一次射精后,另一个女子也以同样的方式对付他。……有时这些泼妇用生殖器磨擦他的鼻子和嘴,利用他的手指和脚趾,事实上借用任何身体突出部份来发泄性欲。……她们将揪下他的头发,对他又撕又打,直到他软得站不起来也走不掉,才肯罢休。
马林诺夫斯基在描述了这一习俗后说:“如果‘约萨’确实存在过,那也只是极少数,……如果把传统降到最低水准上,那它就是由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仰支持的悠久神话。”
这一“神话”强调的是性的放纵和女性的主动。
这也是爱神所具有的品格。
世界神话中的爱神都具有这样两种品格。
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她的神话原型。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长诗《神谱》中描述的、爱神阿佛洛狄特的诞生:
广大的天神乌兰诺斯来了,带来夜幕,他渴求爱情,拥抱大地该亚,展开肢体整个地覆盖了大地。此时,克洛诺斯从埋伏处伸出左手,右手握着那把有锯齿的大镰刀,飞快地割下了父亲的生殖器,把它往身后一丢,让它掉在他的后面。……克洛诺斯用燧石镰刀割下其父的生殖器,把它扔进翻腾的大海后,这东西在海上漂流了很长一段时间,忽然一簇白色的浪花从这不朽的肉块周围扩展开去,浪花中诞生了一位少女。起初,她向神圣的库特拉靠近;尔后,她从那儿来到了四面环海的塞浦路斯,她成了一位庄重可爱的女神,在她娇美的脚下绿草成茵。由于她是浪花(“阿佛洛斯”)上诞生的,故诸神和人类都称她阿佛洛狄特(即“浪花所生的女神”或“库存特拉的华冠女神”);由于到过库存特拉,因此也称“库存特瑞亚”;又因为出生在波涛滚滚的塞浦路斯,故又称塞浦洛格尼亚;又因为是从男性生殖器产生的,故又称“爱阴茎的”。无论在最初出生时还是进入诸神行列后,她都有爱神厄罗斯和美貌的愿望女神与之为伴。她一降生便获得了这一荣誉。她在神和人中间分得了一份财富,即少女的窃窃私语和满脸笑容,以及伴有甜蜜、爱情和优雅的欺骗。
在这里,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如:
其一,阿佛洛狄特是海里诞生的,与水有关;同时,在古希腊神话中,她还有一个别名叫“阿娜狄俄墨涅”,就是“出水的”的意思,这就说明她也与“浴”相关。
其二,她是从男性生殖器产生的,与性欲相关;她的名字(Aphrodite)在希腊语中的本义为“性快感”;在古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特风流成性,她有一条神奇的腰带,这条腰带就是引诱他人的秘密之所在。
其三,有性欲之神厄罗斯愿望女神与她相伴,这就既与男性相关,又与欲望、与冲动相联。在古希腊神话中,除了个别神!之外,所有的神和人都受她的爱情力量的支配。
其四,她在人与神中间“创造”了一些共同的东西,即隐秘的爱情、甘甜的生活及优雅的欺骗。因此,她也就成为了爱情的保护神。
这些,都是阿佛洛狄特作为爱神这一神话原型所必然具备的基本材质和结构。这也就是说,世界各地的爱神,都具有神话原型所赋予的这些特质。
古罗马时代的爱神维纳斯也是从海里诞生。她既是正式婚姻的保护者,又是妓女的守护神。大多数神话学家认为,维纳斯就是阿佛洛狄特在罗马时代的称呼,那么,不管她是一位神、还是两位神,她同样也是美与情欲的化身。
印度神话中的爱神乌尔伐希,同样具有阿佛洛狄特的特质:
乌尔伐希,她是印度神话中又一位行使爱神职能的女神。据传,大神伐楼那搅海时见到乌尔伐希在海中游戏,性欲勃发,招她好合。她说太阳神从前就选中她作为交合对象。伐楼那恳求说:女神,我在你面前放弃英雄气慨,拜倒在你足下,求你与我合欢。乌尔伐希同意了。太阳神得知后斥之为荡妇,诅咒她下地狱。
在这则资料中,虽见不到乌尔伐希像阿佛洛狄特那样的主动,但她被太阳神指责为“荡妇”,并“诅咒她下地狱”,就说明她有着不可推托的责任和不可饶恕的“罪过”。
印度还有一则“鹿角仙人”的神话,也有女神、也有洗澡、也有引诱、也有爱情,只是角色和情节有一些局部的置换。
这位女神叫做优里婆湿。一天一个叫做维宾达卡的青年在河里洗澡,优里婆湿长裙飘拂而至,维宾达卡看见她,情不自禁,将自己的精液射在河中。一只母鹿来河边饮水怀孕,生下个孩子,他就成为了以后的多情种——鹿角仙人。
巴比伦神话中的爱神叫伊什塔尔。
她同样也诞生在海的泡沫之中,在她的一种化身中,她表现为半人半鱼的美人鱼或海兽,居住在海的深处。在《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楔形文字书版上记录了“伊什塔尔下阴间”的神话,其中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自从伊什塔尔女神赴永不复回之地,/牡牛不和牝牛交欢,雄驴不向雌驴献媚。/ 大街上,男人不再对女人点头哈腰,/男人酣睡卧室,! 女人独守空房。”只有当她返回了人间,万物的繁殖能力才能恢复,而性欲也才能被再次激发。
中国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由洗澡而洗出了爱情的神女——织女。
织女是天帝最小的女儿,能用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天衣。有一天,她随仙女们到大地上的湖中去洗澡,被牛郎偷走了衣裙,无奈之下答应了牛郎的请求,做了牛郎的妻子……
织女之所以未被人们称为爱神,这是由于织女在她的爱情交往中没有显示出阿佛洛狄特式的主动。这一点,我深信,这是被“国情”所改变:以儒家学说为本的知识分子在复述这一神话时,织女不会有“非礼”之举动;以男尊女卑为尊旨的民间社会在传说这一故事时,让牛郎主动一点,织女才会显得可爱。
孟姜女却不同,她来到傩坛,是为人还愿。傩坛上没有儒教,也很少性别歧视,傩坛上的孟姜女保存了一些阿佛洛狄特式的特质:
瞒着爹娘来洗澡,恰缘遇着范启良。
一身四体你观见,这样羞耻如何当?
放下架来把话讲,范郎哥哥听端详:
奴家终身许配你,请郎下树结成双。
你若今日不成双,定要把你送秦王。
一送送到宫殿上,那时莫怪我孟姜。
我劝郎君接衣去,好好与奴结成双。
一来不招官家子,二来不招读书郎。
正要招你挑土夫,挑土夫儿得久长。
你把衣裳接过去,穿起衣裳好拜堂。
不管你今三十春,只当青春少年人。
不管你胡子有多长,胡子上面有蜂糖
半夜三更打个碰,好丝裹衣盖酒缸。
我劝郎君接衣去,快快与奴结成双。
孟姜女死死不让范启良离开此地,直言不讳地要他与自己成婚,我们所引的她那最后的一段唱词,简直就是用淫辞秽语来进行挑逗!
孟姜女成功了,她如同其他的爱神一样,赢得了自己的爱情,也赢得了自己的婚姻。
战神阿瑞斯生了五个子女,即哈尔摩尼亚、厄罗斯、安特罗斯、福波斯和得摩斯;她与赫尔墨斯相爱,生下了赫尔玛弗洛狄托斯;与酒神狄俄尼索斯私通,生下了普里阿波斯;她与波塞冬相爱生下了厄律克斯;她与英雄安客塞斯相爱生下了埃尼阿斯……
印度的浴神、爱神乌尔伐希与大神伐楼那交合之后,在阴间生下一子。
鹿角仙人本身就是爱神优里婆湿所催发的情欲之果。
而巴比伦爱神伊什塔尔更是“掌握生死自然力的化身,是万物之母,是养育万物的阿尔忒弥斯。她拥有光明之神,育种之神、孕育之神的头衔。她是丰产女神,赋予田野和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以再生和多产的能力”。
至于织女与牛郎,众所周知,他们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接着,让我们去看看关于裸浴与生育紧紧相关的民俗:
四川木里县俄亚乡卡瓦村供有一个石祖,妇女求育时,先由巫师带领到山洞里向石祖烧香叩头,在水池里洗浴,然后在石祖上吸圣水,以祈神灵保佑。
在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有着种类繁多洗浴习俗的土著部落,对首次怀孕的妇女有着隆重的洗浴仪式。马林诺夫斯基对这种仪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首先,人们要为未来的母亲制作4件长袍和裙子,并为长袍举行巫术仪式,巫师以冗长的咒语,表达出一种希望穿此长袍的人能改善容貌的祝愿。
使长袍带上巫术的第二天,孕妇的授袍仪式就开始了。清晨,全体女人们都起了床,聚集到了孕妇父亲屋里,孕妇在那里等她们。接着,妇女们簇拥着孕妇步行到海滩,来到了她们通常洗澡的岩洞旁准备给孕妇沐浴。
到达水边,妇女们手搭着手,架起了一座人桥,让孕妇从“桥”上走向水里。“然后她们全部开始玩耍,未来的母亲总是处在游戏的中心,她的同伴往她身上泼水,把她全身按入水中浸泡。大家玩耍时都精力充沛,脾气温厚,女管家的职责是看护孕妇要在沐浴期间好好地洗干净。”
洗浴之后,孕妇被抬上岸,放在一张用椰子壳纤维制成的席子上,从此,孕妇的脚不能再接触泥土。在席子上,女眷们为孕妇仔细地梳妆,又举行起精心安排的巫术仪式,并施以巫术。最后,由两位女眷抬着她,把她送到她父亲的屋子里,放到一个特制的平台上。
在平台上,除了吃喝,就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洗脸,或者是被抬到水边,站在席子上洗澡;晚上,才可以去父亲的屋里休息;到第二天,又得返回平台上。这一守候仪式要坚持3至5天。
岛上的居民们对这一久远的习俗讲不出什么丰富的内涵,但它把沐浴与生育,都非常神圣地联结到一起,更能证实我们所看到的“浴”与“育”之间神秘的联系。
“谷”、“浴”、“欲”、“育”在汉语的读音中完全一致,在没有文字的上古社会,它的发音所指的含义,会不会是一个与上述所有内容相关的复合性语音符号呢?
在古籍《山海经》中,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海外东经);“从渊,舜之所浴也”(大荒南经);“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大荒南经);“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各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南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大荒西经)等,它们的含义,不会仅仅只是“洗澡”而已。
同样,在傩坛上,人们搬演《姜女下池》,不仅仅只是看看美女洗澡,只看看神人相爱,而更多地是祈求作为傩神的孟姜女为户主添丁;感谢傩神孟姜女赐子;让孟姜女保佑户主子孙平安。
于是,傩戏《姜女下池》的文化内涵,就在我们的解读之下,终于充分地显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