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艺术展现的历史

姚练

  四十年前的长沙城,战云密布,兵临城下。“是战是和?!是为民友还是做民贼?!”是摆在国民党官兵面前的决择之路。湘剧《程陈起义》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比较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国民党高级将领选择光明之路的复杂心理过程以及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在政治、军事力量上的严峻较量。

  把四十年前的这段复杂、疑重的政治,军事斗争历史,那众多繁杂的人和事,浓缩在二个小时的演剧形式中,确非易事。剧作者认识到,作为历史剧,首先是剧,而不是消极地为展现历史,必须撷取具有哲理性的历史事件和充满激情的典型人物,重在展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精神,给人以震撼和启示。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艺术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在《程陈起义》中,展现出来的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创造意识,不同营垒的对立性力量在民族的新生,国家的统一的前提下,“为中华,释前嫌旧怨,举大义应顺潮流,同作那公忠体国的炎黄后,”表现出一种压力为原动力的积极历史意识。作者以较高的审美意识,丰富的想象力,在基本历史事实真实的前提下,将时空的安排,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拆卸和裁剪。戏大而不乱,线条清晰。表现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上到国民党决策性人物,共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总理等,下到平民百姓,下级军人,都集中在以程潜和陈明仁这俩位核心人物的周围,通过恢宏变幻的戏剧情境,构筑出一曲深沉壮丽的历史精神的颂歌,使人由衷地赞誉剧作者超越时空,表现历史纵深度的结构功力。

  历史是客观的,它作为一种事实,是不能以人们的意志而左右的。然而,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却是随着时代与观念的进步、变化而不断丰富和深入的。历史是人的活动,艺术家重新展现历史,就必须力图在具体的历史中再现具体的人,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激情和所成就的事业,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观念。《程陈起义》一剧中,重涉笔于历史事件中的程潜、陈明仁二位将领,比较准确地表现了他们在被历史规定性所制约着的心态、情感。剧中的程潜,具有厚重,坚实的儒将风范,是一位爱国、爱民,爱部下的慈祥长者,有着外在的、官场上的严辞厉今,又有着内心深沉的忧虑负重;而陈明仁将军,在当时的处境,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有那种被蒋介石羞辱排斥的心头积怨;又有与白崇禧的师生之谊知遇之恩的感情;“四平街血流成河”的内疚;企望“过平安日月,度白头相守”的心志;戎马一生,叱咤风云的战将,却又被体弱多病的爱妻的泣诉而撕碎了心:“刹时间,铁石男儿心也碎,豪情尽被柔情摧。”那种暴露在战与和面前的信念的动摇,接受压力所唤醒的理智的判断。无疑,作者把笔触伸向人物的内心深处,作者注重的是感受和体验历史事件背后的血肉之躯所发出的生命气息,使全剧的情节结构生发出一束新思,为人物增添了一笔亮色,加强了实感和厚度。

  《程陈起义》一剧比较恰当地处理了历史剧所必须把握的虚与实的关系,在不违背特定的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外部事件的进行、时空的交错、人物关系进行较大的取舍与创造。剧中除集中表现程、陈之外,还塑造了国民党要员白崇禧,在野派领袖唐生智等,把当时地下党、省工委和各界人民斗争力量,抽象提炼成一个角色来表现,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放长沙的历史事件中的决定性作用:“哪是归途,天降良师益友,靠那指点迷津手,朝那光明道路走。”并通过这一人物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声音,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作者又把当时如火如茶的民众运动,学生运动都集中用女记者曾梦来体现。虚构的一段审讯的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女记者动人心弦的唱段,铿锵有力的声音:“民众不是阿斗,民众不是马牛……”把时局的紧迫,民众的怒吼,渲染得相当充分,虽然这一情节是虚构的,但情感却是真挚感人的。

  《程陈起义》从创作到演出,难说尽称人意,但确是新近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一出以气势见长的好剧目。用传统湘刷来表现现代史上的政治军事斗争史题材更为鲜见。而湘潭市湘剧团别具胆识把这一难度大、要求高的剧目,立在戏曲舞台上,体现出他们在追求艺术,追求美,创造艺术。创造美的自信心和自强力。

来源:剧海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