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研究-->文章
《凤仪亭》特色管窥

杨善智

  看了辰河高腔《凤仪亭》的演出,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在我省的地方大戏中,此剧以高腔演出的不多。它不仅在声腔上一枝独秀,而且在整个艺术处理上,也别具一格,颇有自已的特色。

  首先是组织戏剧矛盾颇显特色。离间董卓,吕布的情节,别的剧种大都是通过前面场次中王允的活动来完成的,《凤仪亭》一折,着重表现的是董、吕父子之间争风吃醋的冲突,貂蝉的戏,份量并不太重。辰河高腔则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貂蝉如何施用“离间计”的过程,使貂蝉这一人物成为推动戏剧矛盾向前发展的关键。

  比如凤仪亭吕、貂相会那一段,貂蝉明知吕布心生疑窦,却佯装不知吕布在侧,故意哀叹自己命苦,被太师强配为姬妾。(此外还特别安排了一段《锁南枝》的唱段,更加细致地展示出了貂蝉假意做作的心理活动)。继而见了吕布,貂蝉不待吕布开口,又先发制人,怨其“无情无义”,爽约于婚配之期,复又声泪俱下,还两次要投池自尽,以死来向吕布表明心迹。吕布至此深为所感,不仅对貂蝉的怀疑完全冰释,而且自怨自艾,迁怒董卓,接着貂蝉又乘机火上加油,诡称董卓骂吕布是“三姓家奴”。这一招触到了吕布的痛处,使吕布勃然大怒,下了“誓杀老贼”的决心。

  这一段戏通过演员同志的精彩表演,不仅将貂蝉、吕布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性格鲜明,而且将戏剧矛盾发展的因果关系展示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我想,即使观众不了解全本《连环计》的情节,仅此一折,也是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故事印象的。

  其次,从行当的处理来看,辰河高腔也有其独特之处。如董卓这个人物,按行当分,属大花脸,表演应重功架。但舞台上的董卓,挺着个大肚子(所谓大肚子戏),走着外八字步,给人的形象则是花脸扮相,小丑行径,如调戏貂蝉,夺戟抢戟直至最后误打李儒,演员的表演相当夸张,吸收了许多丑行动作。这种处理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刻划人物,把此时此地这位董老太师专横跋扈,又卑鄙好色的丑恶嘴脸,揭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可以插入更多科诨,发挥传统戏曲那种重机趣的特点,增强戏剧情节的喜剧色彩。

  此外,这个戏的舞台处理也是有特点的。比如貂蝉与吕布开头的唱段,唱腔中夹以小锣,增强了舞台的节奏感,载歌载舞,可辨昆腔痕迹。貂蝉与董卓故意表现亲热时,吕布闯见,气得口咬翎毛,持戟两次欲刺董卓,貂蝉暗中摇手示意,吕布才止。这里,较形象地展示了人物关系——吕布痛恨董卓,貂蝉摆布吕布,董卓的命运操于貂蝉之手,貂蝉之所以制止吕布,是因为还不具备刺杀董卓的良机。特别是结尾的处理,喜剧色彩异常强烈。吕布与貂蝉抱头相亲时,董卓撞见,怒不可遏,这位朝中权臣竟与干儿子各拉貂蝉一手互相争起老婆来。不仅只此,当董卓与吕布抢夺画戟,李儒赶来调解,被吕布撞倒时,董卓误认李儒为吕布,抱住李儒的脚就频挥老拳。那种极尽狼狈的形象,满堂观众无不为之捧腹,全剧就在这喜剧高潮中结束。

  仅举此三端,故谓之“管窥”。

来源:辰河戏教学演出纪念册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