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二度获得者
王平
王平,1954年出生。自幼随父王宝春学戏,工文武老生。他8岁登台,16岁参军,在部队文工团曾主演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剧,1979年进入天津京剧院,1988年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曾先后得到费世延、厉慧良、张世麟、王金璐、叶蓬、丁振春等老师的教授与指导,打下扎实的基础。2000年,王平正式拜师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艺事大进。
王平嗓音清醇嘹亮,音域较宽,文戏扮相儒雅大方,武戏扮相英武有威,身段规范且具风度,唱念韵味纯正并富于节奏感。他擅演的剧目有《击鼓骂曹》、《八大锤》、《长坂坡 汉津口》、《四郎探母》、《野猪林》、《观阵》以及《打金砖》等,深得观众喜爱。1998年,曾荣获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0年,王平在新编现代京剧《华子良》中担纲主演。为了演好华子良,王平调动起前半生的艺术积累,废寝忘食,冥思苦想,用心体悟,反复推敲,终于在京剧舞台上矗立起一个丰富饱满、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具有审美价值的华子良艺术形象,在当代京剧舞台独树一帜。在创造这个形象时,王平着重在“情、耍、魂、新”上做文章。着力开掘作为革命者的华子良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使这个人物在台上始终涌动着一种激情;王平还运用京剧的传统程式,并摸索出新的表演手段,文戏武唱,在武功表演中完成对华子良的塑造;王平塑造的华子良,“心线”始终清晰,人物的灵魂处处张显;以大段演唱展示华子良不屈的灵魂和内心丰富的心理活动,让观众于华子良疯颠的外表下,感受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坚强意志;华子良的成功,还在于王平赋予了人物全新的艺术闸释,他尤擅用眼神刻画人物,不论面对敌人时眼神的吊滞、见到亲人时眼神的悲喜交集,重得战友信任时眼神中的高度兴奋与激动,观众都在王平的眼神中读出真情与深度。华子良形象的成功塑造显示出王平表演上的成熟与不凡创造力,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称赞,并因此再度荣获梅花奖。
王芳
王芳,生于1963年,1977年进入苏州昆剧院。王芳工昆剧五旦、刀马旦,师从沈传芷、姚传芗、沈传钺、薛传纲、王传藻、俞锡侯、张继青等名师,基本功扎实,先后主演了大小剧目数十个。1995年,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王芳扮相清丽,气质脱俗,表演细腻,唱腔委婉,格调高雅,内涵丰盈,台风大气。其举手投足,行腔念白,与昆剧兰花品质十分熨帖,给人幽远清丽的艺术感受。这与她酷爱读书,善于思考的文化追求有关。台上的王芳不事张扬,却深情款款,独具魅力。
2004年岁末,王芳晋京演出全本昆剧名篇《长生殿》,在上、中、下三本演出中,她细腻精致地刻画了杨贵妃的艺术形象。为了塑造人物,她首先熟读剧本,抓住杨贵妃“娇、慧、妒”的性格特点,层次分明地传递出杨贵妃温柔艳丽、娇媚聪慧、含娇带嗔的心理轨迹,演绎了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王芳的表演讲究境界,其唱腔纯静传情,其表演举重若轻,注重细节处理。在最难表演的三折鬼戏中,王芳的功力得以体现,在声腔上,王芳借鉴了京剧程派的发音特点,准确表达出做了鬼魂的杨贵妃对唐明皇深深的爱恋;在“冥追”中,王芳运用戏曲的小步圆场,不舍唐明皇的车舆,表达人鬼相隔情未了的痛楚。王芳的表演内蕴充足亦充满激情,在充分展示昆剧声腔艺术魅力同时,又非常注重表演的戏剧性,达到了音乐性与戏剧性的统一。这些匠心处理,足见王芳深刻的艺术理解力与成熟的艺术创造力。她出色的表演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梅花奖获得者·戏曲
柯军
柯军,生于1965年,江苏省昆剧院文武老生,2001年起至今任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柯军1978年进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科,工武生、兼文武老生,师从著名武生张金龙、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包传铎,1993年又拜昆剧表演艺术家郑传鑑为师。
柯军扮相英俊,富有阳刚之气,唱、念、做、打俱全,从他最擅演的武生《夜奔》中的林冲、《义侠记》中的武松,到文武老生《桃花扇·沉江》中的史可法《千里送京娘》中的赵匡胤,再到风流倜傥的小生《宦门子弟错立身》中的完颜寿马,以及《看钱奴》中的丑生长寿,柯军可谓是昆剧舞台上不可多得的全能型演员。他还成功地塑造过《别母乱箭》中的周遇吉、《邯郸梦·云阳法场》中的卢生、《九莲灯》中的富奴等。柯军还自编、自导、自演过小剧场昆剧《余韵》、《浮士德》。
与北方昆曲剧院合作的《宦门子弟错立身》,是柯军近年内排演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柯军以漂亮潇洒的做派、婉转动情的唱腔、高超过人的技艺,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身为宦门子弟的完颜寿马抛弃荣华富贵,执着于艺术,历尽艰辛,无怨无悔追随一位女艺人走南闯北,最终成为身怀绝艺的戏曲家。该剧使他在首届中国昆剧节上荣获优秀表演奖。柯军还曾荣获江苏省第二届青年演员大赛优秀演员一等奖,多次获江苏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孙普协
孙普协,生于1959年,现为成都市川剧院演员。他生在梨园世家,从小酷爱川剧,主工川剧净角兼老生。孙普协天赐一副宽亮佳喉,其演唱苍劲高亢,高低自如,上下通透,韵味十足。
孙普协长期坚守在川剧舞台,甘当配角,他先后在《四川好人》中饰杨荪,在《田姐与庄周》中饰庄周,在《好女人、坏女人》中饰苏福,在《文成公主》中饰松赞干布,塑造的角色戏份不多却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4年岁末,孙普协赢得了一次全面展示才华的机遇,他在现代戏《山杠爷》中饰山杠爷,在个人专场中,分饰《五台会兄》之杨延德,《御河桥》之柯太傅,《灰阑记》之冯丹,果不负重望,显示了孙普协驾驭不同角色的非凡功力。他以细致入微的表演演绎了柯太傅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用成熟而富有张力的演唱,倾诉了杨延德的内心苦楚;以川剧特有的幽默与智慧,巧妙断案,止爱与善在剧场中张扬,弥漫。
孙普协戏路宽广,唱腔刚劲,多次在各种艺术赛事中获奖,是深得观众喜爱的承上启下的优秀人才。
陈飞
陈飞,生于1969年,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旦角演员。1983年陈飞进绍兴县戏曲艺术职业学校学艺,1986年进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师承傅(全香)派,曾荣获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浙江省第七、九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奖”等。
陈飞在近20年的从艺道路上,成功地塑造了《情探行路》中的敫桂英、《劈山救母》中的三圣母、《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梁祝》中的祝英台、《马龙将军》中的姜氏、《木兰别传》中的花木兰等。如果说陈飞初以文武兼备的艺术特色和“七尺长水袖”的独到功夫,在越剧界独树一帜,那么去年创作排演的《越坛飞燕》——陈飞表演艺术专场,则使陈飞在创造人物上更上了一层楼。在专场中,陈飞以折子戏《百花山》、《女吊》、《翠姐姐回娘家》和《投江》各具特色的表演,充分证明了陈飞是一位越剧界不可多得的能文能武、技艺不凡的性格化演员。尤其在《女吊》中,陈飞饰演屈死的女鬼玉芙蓉,不仅做工繁难,而且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把主人公童年阶段充满稚气的憨态、身为妓女时妖娆妩媚的逢迎,因患病被逐出娼门时的绝望、最后身赴黄泉后化为鬼魂时的凄厉等截然不同的心境,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
虽然仅有36岁,陈飞的人生道路却布满了艰辛和坎坷。她曾在身怀有孕时横遭严重的车祸、又因脚扭伤而延误了角逐梅花奖,但陈飞以坚强的毅力一次次地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不屈不挠,终于攀登上了艺术的高峰。
陈洪翔
陈洪翔,1977年出生,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优秀青年演员。1989年进入福建省艺术学校闽剧表演专业,工小生,1994年分配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工作至今。
陈洪翔在福建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师从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世忠,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毕业后的第2年就主演了剧院创作剧目《马铎一日》,一炮打响,该剧成为他的成名之作。在十年的舞台实践中,著名导演缪芝莲、谢平安、吕忠文、黄天博等先后为陈洪翔排戏,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表演艺术,剧院还特请著名昆剧小生石小梅为陈洪翔进行了一个月封闭式的辅导,使他的表演形体规范漂亮。在这些名导、名师的严格要求,精雕细琢下,陈洪翔勤学苦练,技艺日趋成熟,他的表演融内心体验与外在程式于一体,细腻典雅,洒脱人方;唱腔优美动听,富有韵味。陈洪翔还善于吸收其它地方剧种如越剧、黄梅戏的优长,将这些剧种的发音及声腔的运用与闽剧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他的闽剧唱腔耐人品味。
陈洪翔的代表剧目有《冯梦龙断案》、《紫玉钗》、《水牢摸印》、《孙尚香》、《贬官记》等。尤其在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称号的《贬官记》中,他声情并茂地塑造了一位光彩夺目的占代青年官员形象。他曾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
常东
常东,生于1967年,1981年考入营口戏曲学校,工京剧武生,并在其父常和(京剧言(菊朋)派传人言少朋亲授弟子)的指导下研习言派艺术。1987年毕业分配到营口市京剧团,得到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的赏识,并收为弟子。1998年,调入沈阳京剧院,得京剧表演艺术家黄云鹏之器重,学习排演了唐(韵笙)派名剧《驱车战将》等,艺术积累越发丰厚。常东基本功夯实,扮相俊美,台风稳健大方,在武生长靠及短打上均有不俗表现。难得可贵之处,他还有一条高低自如的亮嗓,演唱的言派老生剧目,十分挂味,耐品,在京剧界是位比较全面的难得人才。常东习艺刻苦,毅力过人,常年摔打在排练场上,无有懈怠。
2000年,在文化部举办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中,常东以《驱车战将》的精彩表演,获一等奖;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京剧电视大赛上,他表演的《岳云锤震金蝉子》,获得表演奖,名列武生组榜首。
2004年年末,常东以《岳云锤震金蝉子》、《驱车战将》和《隔江斗智》晋京角逐梅花奖。他的表演唱念做打并重,且唱且打,从容自如,别开生面。
在《隔江斗智》中,常东前饰周瑜,展示了高难的武功技巧,刻画了既才华横溢又心胸狭窄的周瑜形象;后饰诸葛亮,在“吊孝”中,集中表现了他醇厚的言派老生底蕴,以细腻委婉的唱腔把身临险境,泰然若定的孔明塑造得鲜明动人,传递出京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杜镇杰
杜镇杰,1961年出生,山东省莱州市沙河镇人。北京京剧院一团当家老生,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他197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师从刘盛通、宋继亭、王世续、马长礼、叶蓬等京剧名家。杜镇杰勤奋刻苦,善于研究前辈诸多流派的演唱风格,博采众长。他擅演《群英会、借东风》、《大、探、二》、《四郎探母》、《洪羊洞》、《击鼓骂曹》等传统剧目和流派经典,嗓音清脆明亮,音质纯、音色美,韵味醇厚,情动于衷以声传情,独具空灵淡远之风,耐人寻味。
杜镇杰在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多次荣获各种奖项。1987年他荣获首届全国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1988年荣获北京青年戏曲演员调演优秀表演奖。2001年杜镇杰和王蓉蓉联袂演出新编历史剧《蔡文姬》,他塑造的左贤王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由此荣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2003年12月,杜镇杰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传统剧目《杨家将》;2004年元月,杜镇杰在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中本)里饰演刘墉,把家喻户晓的清官形象演绎得幽默风趣,惟妙惟肖却不失流派风韵,凸显艺术个性与魅力。2004年9月,杜镇杰在长安大戏院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出,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彭玲
彭玲,生于1968年,湖南省常德汉剧院副院长,二级演员。出身梨园世家,工青衣、文武花旦。1984年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她嗓音明亮,行腔自如,真假相济,宽窄兼容,在唱腔艺术上追求“声、情、心、人”的融合,具有出色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力,二十余年来,塑造过《失花城》、《大破天门阵》、《魂诉》、《活捉三郎》、《石达开出朝》、《子血》、《人生的答卷》等传统戏和现代戏中的各类角色,表现出很强的人物塑造能力,获得历届湖南省青年演员汇演一等奖、湖南省“霜花杯”戏曲声乐大赛专业组第一名、湖南省第二届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金奖第一名等多种奖项,被誉为“多面演员”、“武陵戏之花”。2004年,她又主演了新编古装戏《紫苏传》和折子戏《宇宙锋》、《柜中缘》,以幽咽深沉的演唱和精妙的“疯眼”绝活,将赵艳容似疯非疯、似癫非癫、疯中藏悲、癫中含怨的情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以多变的声音和细腻的做工,将少女玉莲天真活泼、机灵可爱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在《紫苏传》中,以深入的理解和多种表演程式,将乡间女郎中紫苏解救大众、探求真理、藐视世俗、为民赴死的可贵精神演绎得荡气回肠,最终获得了梅花奖。
黄荣华
黄荣华,1959年生于山东青岛,后随父母回到四川苍溪老家。1972年考入苍溪县川剧团,工青衣、花旦。由于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很快崭露头角。后从师川剧艺术家阳友鹤、杨云凤,艺事大长。黄荣华还深得川剧名家袁玉堃、许倩云的教诲。1992年,调入重庆市川剧院。
黄荣华扮相端庄,基本功扎实,戏路较宽,既擅演骄横火爆的泼辣旦,也兼能稳重端庄的正旦,象英姿飒爽的刀马旦、活泼风趣的摇旦等,黄荣华演来亦得心应手。难能可贵的是她有一副好嗓子,音色甜美,音质明净,音域宽广,穿透力强,高音清脆挺拔,中音甜美柔和,低音饱满凝重,气息运用吞吐自如,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她在国家精品工程剧目《金子》中担任领唱,帮腔,予人极大的审美享受。
2004年岁末,黄荣华晋京举办个人专场并演出大戏《长乐悲歌》,塑造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力。在《长乐悲歌》中,黄荣华倾其艺术积累,着力打造了一个功过分明、性格复杂的历史人物——吕雉,通过吕后争宠、争儿、争权的一系列情节,层次分明地揭示出吕雉心毒手狠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演得准确鲜明,又委婉含蓄,不温不火,血肉丰富,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赞誉。
方素珍
方素珍,生于1968年。1984年考入平顶山市曲剧团,现任业务团长,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弟子。
方素珍工青衣、花旦、帅旦。她扮相俏丽,唱腔优美,表演规范,台风大方,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舞台艺术形象。十余年来,在近20出入戏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些戏都成为平顶山曲剧团经常上演的“叫座”剧目。主要有:《王宝钏》(饰王宝钏)、《孟姜女》(饰孟姜女)、《陈三两》(饰陈三两)、《情断状元楼》(饰敫桂英)、《武则天》(饰武则天)、《唐宫血泪》(饰武则天)、《包公三勘蝴蝶梦》(饰王孟氏)、《秦香莲》(饰秦香莲)、《秦香莲后传》(饰秦香莲)、《义烈女》(饰童玉珊)、《龟山奇案》(饰刘兰英)、《狸猫换太子》一至三部(饰李娘娘)、《王华买爹》一至三部(饰杨秀英)。方素珍曾多次在平顶山市、河南省的一些大赛中获奖,她主演的大型古装戏《王宝钏》获第八届河南省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2003年获全国“国花杯”戏曲大赛金奖,并被评为“旦角十佳”。
方素珍是戏曲舞台的多面手,她不仅擅演曲剧,演唱豫剧也相当出色。她曾和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穆桂英挂帅》中分饰穆桂英;在豫剧电视连续剧《郑八怪联姻》中扮演2号人物郑夫人,均获得成功。
张小君
张小君,生于1974年。1989年考入宁波市文艺学校戏剧表演专业,1992年毕业后进入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工作至今。
张小君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宽,音色醇厚。师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她的戏路广,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流畅自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12年的艺术实践中,张小君成功地塑造了十多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如《碧波金鲤》中善良耿直的书生张珍;《五女拜寿》中趋炎附势、冷酷无情的大女婿;《花中君子》中嗜财如命、索贿纳贿的大总管;《秦香莲》中贪图荣华富贵、丧尽天良的陈世美;《周吴郑王》中主观、固执、武断的知县王瑞;《招驸马》中贪图荣华,为保住官职,竟然同意“献妻”的驸马常荣;《孟丽君》中风流倜傥的皇帝;《江南女巡按》中侠肝义胆的侠客袁行健;《吕布与貂蝉》中勇猛刚烈的武将吕布;《红楼梦》中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贾宝玉等。在剧团新近排演的越剧《荣华梦》中,张小君在剧中分别运用徐派和范派来演绎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孪生兄弟董文伯和董文仲。她的唱腔高亢激越而不失委婉含蓄,爆发力强而不失深沉蕴藉,将董文伯从梦的破灭——心灵的破灭——人格的破灭——身体的破灭的系列人生裂变,如剥茧抽丝般地层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张小君曾荣获全国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铜奖,并多次在浙江省、宁波市的戏剧节上获得嘉奖。
王晓红
王晓红,1974年出生于梨园世家,江苏省柳琴剧团二级演员,生于梨园世家。1993年毕业于徐州文化艺术学校。十余年来,她在江苏省柳琴剧团主演了《走娘家》、《枣花》、《解忧公主》、《相逢在每一天》、《彭祖》、《江姐》、《打神告庙》、《昭君出塞》、《喝面叶》、《小姑贤》、《柴房会》、《春嫂》、《杏花雨》、《哑女告状》、《穆桂英挂帅》等二十多出剧目,成为颇具影响的优秀柳琴戏青年演员,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多种奖项,如江苏省第三届、第四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演员一等奖。她深得柳琴戏“拉魂腔”的神髓,演唱优美,韵味醇厚。2004年,她在《枣花》中扮演枣花,不仅突破行当限制,大跨度地从16岁的新娘子演到82岁的老太太,从闺门旦演到老旦,而且化用戏曲程式,以丰富、恰切的演唱方法、音乐形象、形体语言、行当技巧,表现了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割舍情爱成全他人、牺牲自己支持革命的悲喜人生,展示了中国女性善良、贤淑、克己、坚韧的传统美德,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肯定。王晓红因出色的表演荣获本届梅花奖。
刘薇
刘薇,生于1966年,工青衣、花衫。1986年毕业于武汉市戏剧学校京剧科。现为武汉市京剧团演出团副团长,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
刘薇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杨菊萍(小杨月楼之女),攻习小杨(月楼)派和梅(兰芳)派表演艺术。其扮相雍容华贵,唱腔清新甜美,表演规范大方。刘薇还虚心向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孙毓敏和朱绮婉老师学习请教,先后主演了《玉堂春》、《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李十三娘三上轿》、《秦香莲》、《金玉奴》、《大、探、二》、《春秋配》、《百花赠剑》、《岳飞夫人》、《凤还巢》、《贵妃醉酒》等剧目。在剧团创作剧目中多次担任主演,其代表剧目有:《洪荒大裂变》、《血染周公剑》、《审皇上》、《射雕英雄传》等,曾荣获“文华表演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节优秀表演奖。去年,刘薇领衔主演新创剧目《三寸金莲》,为丰富剧中主人公戈香莲的表演,刘薇选择了几近失传的“跷功”绝技,为此,她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她精湛的表演和娴熟的“跷功”,令观众称奇。
刘薇曾随团赴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在国内外观众中颇有影响。
李玉梅
李玉梅,生于1961年,河北省保定艺术剧院河北梆子剧团团长、一级演员,省三八红旗手。她14岁考入河北省涞水县文艺班,1984年选入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工青衣、花旦、闺门旦,后拜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张慧云为师。她的代表剧目有传统戏《王宝钏》、《秦香莲》、《陈三两》、《三娘教子》、《窦娥冤》、《双错遗恨》、《吕布与貂婵》、《钟馗》,新编历史剧《血染双梅》、《大脚皇后》,现代戏《赌海情仇》、《落花情》、《五福临门》等。此外,还拍摄了戏曲电视连续剧《窦娥冤》、《血染双梅》,录制了11集戏曲广播连续剧《小香水与金刚钻》。曾获得河北省第二届、第四届、第六届戏剧节表演一等奖、河北省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全国现代戏汇演优秀青年演员奖。2004年在新编历史剧《梦蝶劈棺》中扮演庄周之妻田氏,她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个有不同释义、不同版本而又富有新意的人物,精心设计唱腔和动作,以繁难的技巧、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丰富情感和复杂心理表现得层次鲜明、起伏跌宕,塑造了一个贤惠忠贞、敢爱敢恨、崇尚自由、追求幸福的新形象,一举夺得本届梅花奖。
张慧敏
张慧敏,生于1959年,河北省京剧院旦角演员。1979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京剧表演专业,主工花旦、闺门旦。1981年到河北省京剧院工作,曾师承李艳秋、齐兰秋、刘淑文、周长芸、王德新等。1985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为师,宗荀派艺术。先后主演了《红娘》、《金玉奴》、《堪玉钏》、《红楼二尤》、《拾玉镯》、《卖水》、《赶女婿》、《贵妃醉酒》等剧目。曾荣获第五届河北省戏剧节演员一等奖、全国电视星光二等奖、河北广播电视一等奖等奖项。
张慧敏扮相俊美,嗓音甜美,身段洒脱,表演灵活,擅长用眼神传达人物的内心情感,擅长以声情刻画人物性格。张慧敏宗法荀派却不囿于成数,她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表演和唱腔风格上突出了女性的清新自然和细腻柔美。在《红楼二尤》中,承袭荀派的干净俏丽、委婉流畅,又注意把握尤三姐和尤二姐异中有同、同异相生的性格走向。在新创剧目《珍妃》中,她杂糅荀派和梅派的艺术精华,把珍妃的果敢、机智表现得酣畅淋漓。
陈媛
陈媛,生于1959年,1976年入团从艺,主工青衣、闺门旦。现为山东省柳子剧团领衔主演、山东省文化厅优秀人才。
陈媛从艺近30年来,潜心向柳子戏名家李松云、李艳珍等老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陈媛扮相漂亮,嗓音甜美,行腔流畅,韵味醇厚,表演生动传神。她注重戏剧理论学习,善于吸收京剧、梆子、影视等诸多艺术之长,在继承柳子戏传统表演、唱腔特点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条件加以融会贯通,改革创新,把柳子戏“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嗳”的特点体现得优美、华丽。逐渐形成了质朴高雅、潇洒婉约、明媚清丽的艺术风格。多年来,她先后上演了《观灯》、《玩会跳船》、《金箭媒》、《御碑亭》、《恩仇记》、《孙安动本》、《法魂》、《江姐》、《风雨帝王家》等剧目。不论是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帝妃王后、革命志士,她都演得各有神采,栩栩如生。尤其在新创剧目《风雨帝王家》中,陈媛没有把韦后塑造成人们印象中脸谱化的恶女人。她深入到人物内心中,把韦后从一个善良朴实的普通妇女到最终变成一个醉生梦死、凶残淫虐的恶女人演得层次分明,合情合理,从而使剧作更加深刻,发人深思。陈媛曾多次在省艺术节、省地方戏大赛中获一等奖,1996年还在全国“中华戏歌”大赛中夺得一等奖。
赵斌
赵斌,生于1961年,1972年入天津戏曲学校工评剧小生,1977年毕业到天津评剧院。赵斌聪颖好学,天赋极佳,有一副音色醇厚明亮,穿透力极强的好嗓子,其演唱高低自如,富于磁性和感染力。他先后在古装戏《孔雀东南飞》、《杜十娘》、《回杯记》、《谢瑶环》、《卖油郎独占花魁》、《半把剪刀》、《朱痕记》、《双玉蝉》、《周仁献嫂》、《三关明月》及现代戏《闺女大了》、《路在脚下》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塑造了众多鲜活而富个性的人物形像,在省内外各种赛事中多次获奖。
赵斌最成功的艺术成就,当属他在新编历史剧《风阳情》中的出色表演,他塑造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其性格随剧情的发展而变化,从行当上,赵斌也从小生应工,逐渐过渡到老生应工,人物的表演富有层次变化。赵斌的演唱紧扣人物性格特点,唱出情感与个性,得到同行们的好评。
2004年岁末,赵斌在京举办了个人专场,在《周仁献嫂》和《朱痕记》等剧目中,再次展示了其艺术功力,受到了首都专家和观众的称赞,被誉为评剧界不可多得的小生人才。
梅花奖获得者·话剧·儿童剧
冯远征
冯远征,1962年出生,1985年考入北京人艺学员班。第二年就被选中在《北京人》中扮演大少爷曾文清,从此,与话剧和北京人艺结下不解之缘。之后,他开始了“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的求学生涯,1996年回到北京人艺,在话剧《好人润五》中饰“大盖帽”和“小民工”,1997年在《古玩》中扮演秀王爷,1998年在《官兵拿贼》中扮演董事长,1999年在《茶馆》中扮演松二爷,2000年在《日出》中扮演方达生,2002年在话剧《足球俱乐部》中扮演格里,2003—2004年,在《男人的自白》中扮演戴代所长。从这些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冯远征表演上的发展,曾文清的清秀、松二爷的迂阔、方达生的洒脱、格里的阴鸷和老到、戴的疯颠下的内心痛苦和荒诞中的无奈。冯远征继承了北京人艺鲜活生动的表演风格,却又生发出了又一种冷峻深刻,入木三分。
近年来冯远征在影视上的成功也不能不提。从早年的《针眼儿警官》、《混在北京》、《琉璃厂传奇》到《月亮背面》、《烟壶》、《金秋桂花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梦断紫金城》、《无罪辩护》等,他所扮演的角色在观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特别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他将家庭施暴者安医生外表儒雅风度翩翩,内心狂躁,对生活充满恐惧的双重人格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了不寒而栗。
冯远征对艺术和生活都是真诚的。他对自己的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郝平
2004年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了法国当代喜剧《艺术》。喜欢新潮艺术的医生塞吉尔花了20万法郎买了一幅全白色的油画,观念传统的工程师马克认为此画一文不值。两人针锋相对,都想让同是好友的伊万支持自己,说服对方。因此伊万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的声调都会引起塞吉尔和马克的强烈反应。郝平扮演的伊万,恰当地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细致、微妙的变化。伊万事业上没有他们成功,上场时,他用粗俗的语调,说着些他的不顺心的家事,企图以此化解两人的矛盾。他希望能在两人之间和稀泥,所以,在对马克说每一句话时都带着暖昧的微笑,时而又认真地说出比塞吉尔更深刻的话。当矛盾不可避免时,他瞬间掩面大哭而去,旋即又手提着衣服怒吼着回来,大声地说“伊万又回来了,电梯里挤满了人!”郝平善于扑捉人物情感的每一次细微变化,层次分明地将人物的性格展现出来,每每引起观众会心的笑,掀起了全剧一个又一个高潮。
郝平,1971年出生,曾演出过《万尼亚舅舅》、《一报还一报》、《黑色的石头》、《陈毅市长》、《商鞅》、《正红旗下》等话剧。
王晓玲
王晓玲,1968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市文艺干部学校,毕业后到哈尔滨话剧院担任演员。2001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仍旧从事话剧专业。
王晓玲在十多年演艺生涯中,刻苦钻研业务,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表演技巧,从艺以来她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她曾在《夜幕下的哈尔滨》中担纲主角,饰演主人公卢淑娟,将自身特点与人物性格融于一身,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卢淑娟典雅、贤淑、大气的性格特征,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2004年,她在《秋天的二人转》中饰演女主角二平,在首都舞台亮相后,引起了戏剧界的关注。这是一台从思想观念到艺术形式都具有创新意识的剧目。该剧融入了东北二人转的表演技巧,需要演员大段地舞蹈,大段地演唱。王晓玲原本具有舞蹈功底,苦练3个月后,较好地掌握了二人转的表演技巧,将二平这个经历坎坷,性格复杂的二人转演员的艺术形象,准确、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王晓玲因在《秋》剧中的出色表演获上海白玉兰艺术奖,黑龙江省首届丁香奖表演一等奖及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2004年度全省新剧目展演表演一等奖等。
侯冰玉
侯冰玉,女,1982年出生。由于她酷爱儿童剧事业,刻苦钻研业务,虽然20岁初头,却已担起了哈尔滨儿童剧院主演的重任。
1997年她在复排的大型历史剧《少年周恩来》中扮演周恩来,在浙江、广州、深圳、海口、佛山等地演出近200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99年她又在儿童剧《淘淘和小萝卜头的故事》中,同时担任“淘淘”与“小萝卜头”两个角色,该剧在东三省话剧节中受到广泛好评,获得十三种奖项。在上海第三届全国儿童剧展演中侯冰玉获得了“我最喜爱的儿童剧演员奖”。
2001年为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她在新创作的剧目《会旋转的房子》中扮演主要角色“东东”,由于她的出色表演和对人物细腻准确的刻画,为这个戏增添了光彩,并获得黑龙江省首届“丁香杯”戏剧展演表演一等奖。此外她还在《皮诺丘历险记》、《哈哈与小泥人》等剧中饰演主要角色。
2004年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又创作了一出新戏《秘密在脚下》,侯冰玉饰演主角虎子,她把一个勇敢、正直、充满爱国精神的抗战小英雄,塑造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受到首都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梅花奖获得者·歌剧·音乐剧
孙健
孙健,1968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现任中国东方歌舞团男中音独唱演员。孙健1985年考入长春市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师从姚勇教授;1987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孙健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校期间就与上海歌剧院合作主演歌剧《费加罗婚礼》,饰演主人公费加罗;1992年孙健与周小燕歌剧中心、德国汉堡歌剧院合作主演意大利著名歌剧《乡村骑士》,饰演马车夫阿尔非奥;2001年8月,孙健与中国演出总公司合作主演火型原创歌剧《悲怆的黎明》,饰演袁思明。
孙健曾荣获许多奖项,如华东六省一市电视大奖赛一等奖,并为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曲,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他还是一位创作型歌手,1995年由他创作的《母爱》获创作奖。2004年10月,孙健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在中国原创歌剧《原野》中饰“仇虎”。孙健在剧中凭借对仇虎形象的成功塑造,荣获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孙健的演唱声音通畅,承转自如,音色明亮,显示了较高的演唱技巧。他把一个在人间受尽种种磨难、痛苦挣扎的仇虎形象塑造得真实感人,使仇虎具有了人性中最细腻的情感,并使这个角色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刘丹丽
刘丹丽,生于1964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2001年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剧协理事,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师从歌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1984年毕业于湖北省艺术学校,曾在湖北省楚剧团主演过《吕蒙正泼粥》、《江姐》、《打金枝》、《赶会》、《一瓶茅台》等剧目,获得湖北省首届楚剧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湖北省地方剧种汇演表演一等奖、全国戏剧小品表演金奖、全国现代戏汇演优秀演员奖、第七届文华奖表演奖。1997年以传统戏《思情记》和现代戏《东方税官》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同年调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从一位戏曲演员转型为歌剧演员。1999年刘丹丽在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饰演韩英,她在前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时代的特点,在美声演唱中糅进戏曲唱法,在歌剧表演中化入戏曲身段,以连贯充沛的情感、新颖真实的表演、朴素大方的形象,塑造了一位有情有义、有刚有柔、有悲有喜、有血有肉、既有革命精神又有丰富人性、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美感的巾帼英雄,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和赞扬。以她在歌剧舞台上的精湛表演,跨剧种再次荣获梅花奖。
宋祖英
宋祖英,1966年生于湖南古丈,苗族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现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
宋祖英从事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十几年来,创作演唱了大量中国民族歌曲和中外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她曾在歌剧《伤逝》、《红珊瑚》、音乐剧《赤道雨》中饰演女主角。在最新创作的音乐剧《赤道雨》中,宋祖英塑造的侨居海外的知识女性肖可悦,兼具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和西方女性的时尚与活力。在剧中肖可悦有16段唱段,或抒情或激昂,宋祖英都演唱得流畅自如、情真意切,荣获了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戏剧表演特殊贡献奖。她演唱的歌曲《小背篓》、《辣妹子》、《好日子》、《爱我中华》等在国内外广为流传。至今,已出版了多张个人演唱专辑唱片、录影带。她曾获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金孔雀奖、“中国民族声乐推进奖”、“内地最受观众欢迎女民歌手”奖、演唱的15手歌曲获“五个一工程奖”、连续7年获中央电视台MTV大赛作品金奖、连续两次获中央电视台MTV大赛民族唱法最佳演唱奖、8次获“星光奖”最高奖,在第六、第七届、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中也获得嘉奖。她还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首届全军“十大明星”称号、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