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剧种大观戏剧人物戏剧图片戏剧知识戏剧音频戏剧视频
剧目荟萃戏剧研究戏剧获奖戏剧机构唱词剧本曲谱艺坛轶事
检索词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戏剧文献-->戏剧动态
摸爬滚打练硬功



    干好基层戏剧工作并非易事,首先是当好一名好演员,除了表演上功夫过硬外,吹拉弹唱样样要精通。由于他勤学苦练,表演上成了一位出色的演员。后来又学习了京胡、二胡、打击乐等。他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很快就成了剧团骨干。

    坚守阵地不动摇

    1988年初,县剧团撤销,改成文化服务公司。在自谋职业的严酷现实面前,许多人选择走下舞台另求谋生。一时间外出打工,办商店,开矿山,找门路换单位,出现弃文经商的浪潮。张福雄当然也要生活,不过他是白天卖冰棍、打零工、干家政、甚至掏化粪池维持家庭和其他生活开支,晚上坚持文艺创作和下乡演出等。

    张福雄认识到,文化阵地靠自己一人或者少数人坚守是难以守住的,必须发动、影响、促进大家共同坚守。1993年春,经张福雄努力争取,2名离开剧团在外发了家的老同事先后重新返回了剧团。

    坚守文化阵地的漫长岁月,张福雄还体会到了缺少舞台的艰难。要守住文化阵地,必须首先守住舞台。在他及其同事们的努力下,县委、县政府做出了恢复剧团的决定。他积极参与集资,翻修了已破旧的剧场,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办起了艺校。剧团的恢复,为活跃全县文化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剧团自2000年恢复至今18个年头,仅送戏下乡,就达到了800多场次。艺校成立12年来,已培育文化特长生5000余名。这些年,张福雄改行的同事中,有的成了富翁,有的成了官员,而他,四十年坚守文化阵地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艺术路上耀光环

    在舞台上表演,不能光表演人家的作品,应该要有自己的作品。张福雄不但自己作曲,还自己作词。被同行称为湘西北“山野风”音乐创作流派的代表人物。

    1982年,张福雄演奏的竹笛《半装台》由香港电台录制播放。2000年盛忠全作词、张福雄作曲的《乐团园》舞蹈获市级一等奖,这是该县有史以来第一个原创作品在市级获奖。2002年,由张福雄作曲的《花腰傣姑娘》,在中国音协创办的《歌曲》上发表,这也是石门创作歌曲第一个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同年,张福雄创作的歌曲《土家汉子》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吕继宏演唱,在湖南卫视、市级等多家电视台播放,是该县第一个获得湖南省级“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开创了石门先河。2003年,张福雄的歌词《山里警察》第一个在国家级专业词刊上发表。2004年由张天夫作词、张福雄作曲的歌曲《天下红,石门红》,是石门县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播放的节目。2007年4月,他组织编排并担任二胡主奏的民族舞蹈节目《九子鞭》,被日本NHK电视台特邀录制,同时向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播放。2010年元旦,古巴人乐器錞于演奏,被省文化厅调到湖南大剧院首演,他执锤编錞于在湖南大剧院让沉睡2600多年的古乐器铿锵发声,湖南卫视等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网络点击日近百万次,世界各大媒体争先转载该消息,张福雄成为了世界上首位编錞于演奏者。2011年他赴四川成都参加由130多个国家代表队参演的世界非物质文化展,其主演的《錞于乐舞》在第三届国际“非遗”博览会展演上获“太阳神鸟”银奖,同年获湖南少数民族汇演二等奖。在1-7届“中国柑橘节”中,每届他都发挥组织作用,并先后创作了3个舞蹈音乐和2首歌曲,曲目相继在湖南卫视及中央电视台播放。2013年,他创作的歌曲《土家窝窝》,作为全民健身“九子鞭”体育项目代表湖南进京表演,在央视五套播出,并走进北京社区演出,反响强烈。此外,他还获市级作品奖励20个以上,2001年被常德市授予“有突出文化艺术工作者”,2002年县政府记三等功等。

    张福雄把石门的歌词、歌曲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县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石门乃至常德的歌曲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张福雄不仅自己创作,还积极鼓励像王林等热爱音乐创作的人,发挥创作的潜力,写出好作品。歌曲《土家汉子》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后,激发了石门乃至常德市音乐创作人的创作激情,涌现出了申象泉、王林、覃炫等一批在省市拿大奖的作者。

    如从石门走出的金沙,后来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歌词作家。张楠,成功地从一位诗人到歌词创作的转换,创作的两首歌词《等在桑树边》《你别走》,均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自2002年以来,石门音乐界涌现出了四个“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

    当好“民乐”的挖掘人

    张福雄认为,作为一名称职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应该是大众文化的传播和挖掘者。因此,他在传播和挖掘大众文化中做了大量努力。他深爱自己的家乡,土家族腹地有着精深的民族文化,石门县是少数民族集聚区,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内容和内涵极其丰富且博大精深。为了弘扬石门的“三民”文化,并使其薪火相传,张福雄克服各种困难,挤时间、顶严寒、冒酷暑、穿草鞋,常年深入大山百姓之中,对石门的“三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2011年,他先后辗转武陵山片区5个区县(市)的农村百姓家,走访搜集,先后记录各种原始文字、音符、影音资料200多万字,参与编辑《荆河戏音乐集粹》,把极具土家族特色的乐种“响手”“点子”汇集成册,研究成文;主笔编写了非遗项目《石门南路吹打乐》,正在编写《石门响手、点子汇集》,还帮助整理了《李育南民歌集》,等等。他说:“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收集整理,一旦被遗忘,被流失,那我们就对不起先祖。”2013年腊月二十八,他骑摩托车到距县城100多公里的苏家铺一个知名民间艺人家采风,到达后才知道他已去海南儿子家。他骑着摩托连夜返回县城,途经磨市九里坡时,摩托车前刹车突然出现故障,将张福雄甩到了悬崖边,险些丢了性命。张福雄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他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奉献与追求。

来源:红网  
湘ICP备0000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