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晚,长沙市芙蓉南路湖南省人民会堂内一派浓浓的节日气氛,第四届湖南艺术节开幕式在此举办。随着歌舞、戏曲、杂技、器乐及湖南地方剧种片段相继登台,13个参演单位、450余名艺术工作者为6000余位观众送上了一份绚丽多姿、独具湖湘文化魅力的艺术大餐。而在随后的18天里,更丰富的节会内容也将惠及数百万“芙蓉国”里的普通群众。
本次开幕式是湖南艺术节举办以来首次单独举行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开幕式首先通过巨大的LED电子屏展示了首创的湖南艺术节会徽。随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们身着艳丽的各民族服装,表演了歌舞《百鸟朝鸣》,象征艺术的春天已经来临。接着,株洲市艺戏剧传承中心的女子群舞《春雨》,伴着湖南的民间小调,给观众带来了难忘的艺术美感。
湖南少数民族有50多个,民族文化独特深厚,至今尚存19个地方戏曲剧种。开幕式中《潇湘梨园》板块的节目令现场的戏迷大呼过瘾。湖南省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们联袂演出了湘剧《李贞还乡》片段、京剧《霸王别姬》选段、花鼓戏《老表轶事》片段和祁剧《目连救母》片段。这些均是近年获得各项国家级大奖的精品戏曲剧目,演员们扮演生、旦、净、末、丑逐个登场,分别展示了深厚的唱、念、做、打、舞功夫,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国家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王阳娟扮演湘剧《李贞还乡》中的李贞,获得了满场喝彩。她告诉记者,每届湖南艺术节她均参与,但大型文艺演出的开幕式还是第一次,所以有点紧张。
本次演出中花鼓戏《老表轶事》的老表由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周回生扮演,他和戏中另外两个主角唱完花鼓戏回到后台,仍兴奋不已。“前几届艺术节都是以一出大戏的演出作为开幕,本次则是所有表演艺术门类均有节目,受众更广、观赏性更强,更能体现湖湘文化艺术特色。”他说。
小提琴四重奏《胜利》的演员来自湖南省歌舞剧院,她们用精湛的演奏表明,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要吸收世界经典文化艺术的营养;少儿舞蹈《排排坐》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反映上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舞蹈诗剧《天山芙蓉》片段亦引起观众共鸣;杂技《芙蓉国里》片段以湖湘文化作为载体,以湘魂、湘韵、湘情为表现形式,运用高科技灯光做背景,辅以现代舞步,通过“农耕文化”“民本思想”述湖湘之情,以创意奇特、古今融合,塑杂技之魂,用全新的创作理念、手法,展示了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曾在国际、国内获奖的几个杂技项目。
湘籍歌唱演员雷佳、吴碧霞也现身艺术节开幕式晚会。吴碧霞演唱了由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玛依拉变奏曲》,她融合中外声乐的独特唱法赢得了观众的心。老家在湖南益阳的雷佳演唱兼具民族、美声、戏曲之美,涵浑大气、灵秀韵致,深受歌迷喜爱。她演唱了湖南艺术节首创的会歌《万紫千红百花开》,将湖南艺术节开幕式推向高潮。 |